江西画报 江西旅游
【江西宜春明月山】夏季江西旅游胜地江西宜春明月山和江西鹰潭龙虎...
庐山、三清山 世界遗产提名地 龙虎山、龟峰 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婺源理坑、汪口古村落 国家重点风景名
【江西宜春明月山】夏季江西旅游胜地江西宜春明月山和江西鹰潭龙虎...
庐山、三清山 世界遗产提名地 龙虎山、龟峰 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婺源理坑、汪口古村落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仙女湖、三百山、梅岭—滕王阁、龟峰、高岭—瑶里、武功山、云居山—柘林湖等11处。
国家森林公园 庐山、明月山、梅关、岩泉、云碧峰、三百山、翠微峰、峰山、清凉山、九岭山、五指峰、三爪仑、枫树山、瑶里、九连山、上清等36处。
省级风景名胜区 德兴市大茅山、上饶县灵山、高安市华林寨—上游湖、洞山和官山、南昌市象湖、上犹县陡水湖、云居山、遂川县白水仙—泉江、上栗县杨岐山、万安风景区、乐平洪源仙境等
给个江西旅游路线图 谢谢
江西佛教文化旅游线路;禅宗祖庭名山朝圣四日之旅第一天:南昌→宜黄(宝积禅寺)→吉安青原山(净居禅寺)第二天:吉安→宜春仰山(栖隐禅寺)→宜丰(黄檗禅寺)第三天:宜丰→洞山(普利禅寺)→奉新(百丈禅寺)第四天:奉新→靖安(宝峰禅寺)→永修云居山(真如禅寺)→南昌佛教“天下清规” 江西奉新百丈禅寺一日实修之旅第一天:南昌→奉新(百丈禅寺)→南昌禅宗、净土宗祖庭朝圣五日之旅第一天:南昌→吉安青原山(净居禅寺)第二天:吉安→宜春(慈化禅寺)第三天:宜春→奉新(百丈禅寺)第四天:奉新→靖安(宝峰禅寺)→永修云居山(真如禅寺)第五天:永修→庐山(东林寺)→南昌美丽乡村婺源2日游,D1:游览婺源东线:小桥流水人家----李坑,美丽乡村,梦里江湾,梯云村落,晒秋人家----篁岭景区;激情漂流----五龙源。
D2:游览婺源北线:儒商第一村----思溪延村,美丽吉祥的宋代廊桥----彩虹桥,森林水世界----卧龙谷;旅游提示:婺源的旅游景点比较分散,从县城到各景点约有10-40公里,需自驾车或在当地乘客车前往,县城有通往各个乡镇景点的客车,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约2小时,晒秋人家----篁岭景区游览时间较长;
江西旅游景点大全?
欢迎来我们江西。
一下为引用。
1、庐山特色景观(重点推荐,本人去过两次,两次的感觉都不同,第一次赶上了大雾,腾云驾雾一般;第二次天气不错,正好看日出,庐山上很难有这么有的天气。
) 庐山三绝: 1)瀑布 庐山有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俗称“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的三叠泉,落差155米,崖石所阻,分成三折,每折各具特色,还有被巨石的刀锋分成五股的乌龙潭以及幽深静谧的黄龙瀑。
2)云海 庐山的云雾变化莫测,时而如烟,时而如海,时而如棉花,团团簇簇,静止不动,忽而又似波涛滚动汹涌。
多数时候云雾保持洁白无暇的面貌,当日出日落之时,霞光会为白云披上了灿烂的彩衣。
而含鄱口、五老峰等地则是观云海的好地方。
3)绝壁 一处绝崖,一处峭壁,下临万丈山涧,面对千仞削壁,陡峭雄奇,峥嵘嶙峋,观赏绝壁当数龙首崖、石门涧。
2、婺源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这里有保存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
它就像是一幅未干的水粉画,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处处都散落着可以谋杀胶卷的美。
特色景观 1)油菜花海 每年的三、四月份,就是婺源油菜花飘香的时节,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齐齐盛放的时候是这里一年中最美的时光。
不同于其他很多地方的油菜花,婺源的油菜花有另一种意韵:群山如抱,蓝天碧水,在葱茏的绿色掩映中,粉墙黛瓦的徽州民居鳞次栉比,一个个古老村落点缀在广阔的油菜花丛中,争相辉映,如同一幅花黄柳绿的水墨丹青。
2)嫯源四古: 一古--古建筑 婺源古代属于徽州所辖,所以这里的民风民俗与现在的皖南地区非常接近,保留了大批古朴典雅的徽派古建筑,古祠堂、官邸、民居、书斋、戏台、廊桥、亭阁、宝塔等遍布全县。
那些白色的房屋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显得宁静而幽雅。
李坑、延村、思溪、桃溪等明清民居群被建筑学家称为"古建筑博物馆". 二古--古溶洞 位于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灵岩石窟群有大小溶洞36个,洞内泉潭参差错落,有数百个上佳景点,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到过此洞,至今仍保留着"岳飞游此"、"吴徽朱熹"等题词2000多处,为国内罕见。
三古--古树 遍布乡野的名木古树,为婺源又增添一份古韵。
汉代的苦槠、隋朝的银杏、唐代的香樟、北宋的紫薇、南宋的牡丹、明代的香榧以及其他历时千余年的红豆杉、楠木、柳杉、罗汉松、刨花楠、黄檀至今仍然长得亭亭盖盖。
在婺源的古树中,最有名的是被称为"江南第一樟"的虹关古樟和朱熹亲手栽植的巨杉。
四古--古文化 婺源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故里,还出过文学家朱弁、皖派篆刻创始人何震、朴学家江永、铁路专家詹天佑等名人。
此外,李白、黄庭坚、宗泽、岳飞等人也曾到过这里,留下许多遗踪可寻。
据史书记载:从宋至清,婺源全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仕宦者2665人,到明清朝更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的事。
县中文人学士的着作达3100多部,其中172部计1487卷被选入《四库全书》,所以有"书乡"之誉。
婺源古属"吴楚分源"之地,民风古朴,乡情浓郁,各种民俗都体现了婺源"敬、和、俭、静"的道德传统。
3、龙虎山龙虎山乃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
传喻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
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
自后,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特色景观: 上清宫 上清宫始建于东汉,原为张道陵修道之所,整个建筑布局呈"八卦"形,重檐丹槛,彤壁朱扉,显示出道教宫观建筑的独特风格。
泸溪河 龙虎山下的泸溪河,把上清宫、天师府、龙虎山、仙水岩连成一体,形成了龙虎山旅游观光的道教朝觐的最佳线路。
坐上泸溪竹筏,蓝天、白云、碧水、丹山尽收眼底,有"山在水中,水在山中"之感,真是"两岸奇山观不尽,一江秀水若画屏". 悬棺 悬棺遗址位于仙水岩一带。
临水悬崖绝壁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里面有一百多座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岩墓悬棺,其葬位高度为20-50米。
因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
无蚊村 位于泸溪河东岸仙水岩景区的许家村,共有50来户人家200余人,据载为许真君的后裔。
该村依山傍水,冬暖夏凉、气候温和。
可是村里却有一奇特现象,就是没有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村",是极为理想的避暑胜地。
4、武功山1638年,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冬游武功山。
为山中奇景所陶醉,写下了《游武功山》:“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
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
”武功山游记理所当然地成为《徐霞客游记》中的一部分,因而名声鹊起,成了文人雅士,僧侣道人游览凭吊的胜地。
特色景观: 穿云石笋(石笋双峰) 两尖岩如一对春笋,从深谷中挺拔而出,直插云表,高约260多米,这一奇特景点取名为“穿云石笋”,又叫石笋双峰。
它源于一个神话传说,说是有一对恋人殉情而变成这双石峰。
话说在槽岭这里有个青年叫石仔 ,一位姑娘叫小翠,两人相亲相爱,小翠家里是财主,父母不准女儿嫁给穷小子石仔,并千方百计...
江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江西旅游攻略
庐山庐山屹立在中国第一大江长江、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交汇处,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其中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全区共有景区12个,最高的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江西三清山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境内,这里三座海拔最高的山峰叫玉京峰、玉虚峰、玉华峰,三峰列座群山之巅,犹如道教地位最高的三位仙主玉清、上清、太清,因此命名为三清山。
井冈山井冈山市位于江西省的西南部。
井冈山以其革命历史而名扬天下,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连泰和,西接宁冈、湖南,南邻遂川 ,北界永新,距省城南昌352公里,距吉安市138公里。
井冈山地势雄伟,山幽壑深,连绵五百里,奇峰峻岭,古木参天,全市呈西南高东北低走势,地形复杂,切割显著,境内平均海拔500米,市中心茨坪海拔842米,市内枣江西坳最高峰海拔1841米。
龙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距市中心18公里,由仙水岩、龙虎山、上清宫、洪五湖、马祖岩和应天山等六大景区组成,有55个景点、261个景物景观,面积达200平方公里。
此外,还包括弋阳龟峰等独立景区(点),面积40平方公里。
仙女湖仙女湖位于江西新余市西南部,景区总面积17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0平方公里,是一个集观光、娱乐、度假、休闲于一体的湖泊型国家重点风景区。
是东晋文学家干宝在《搜神记》中记载的仙女下凡传说的地方。
拓林湖拓林湖位于江西永修县和武宁县境内,总面积308平方公里。
永修县辖区内72平方公里湖区,有331个岛屿,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湖泊型省级重点风景区。
武功山武功山位于赣西边境,处于萍乡、宜春、吉安交界处,其中萍乡市部分处在芦溪县境内,总面积260余平方公里,主峰白鹤峰海拔1918.3米,为江西境内最高峰。
7月,8月去江西旅游一趟,合适?
那时来婺源自驾是合适的,在婺源待二天,可游东线一天:李坑,汪口,晓起,庆源;北线一天:思溪,延村,彩虹桥,卧龙谷,灵岩洞一天,那个时候来,景点的人都不会太多,因为天气会比较热,所以傍晚的时候可以选择去河里游泳,如彩虹桥下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场所,很多当地人都在那里游泳。
关于住宿,因为是淡季,价格不贵,选择也很多,所以不用担心,在乡镇或景点里,各种家庭旅馆可以自由选择,对于要求较高的可以选择县城住宿,县城有很多星级宾馆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