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怎么看懂旅行青蛙的日语

1月22日晚上,有网友在经过杭州大厦时,看到有人打出了一条“寻蛙启示”:蛙宝宝彻夜未归,我和你爸(李)泽言,等你回家。《恋与制作人》热度犹在,跳一跳余威尚存,一款叫“旅行青蛙”的

1月22日晚上,有网友在经过杭州大厦时,看到有人打出了一条“寻蛙启示”:蛙宝宝彻夜未归,我和你爸(李)泽言,等你回家。

《恋与制作人》热度犹在,跳一跳余威尚存,一款叫“旅行青蛙”的游戏突然爆发,席卷朋友圈。

与众不同,这只蛙其实很不简单!

“旅行青蛙”游戏节奏缓慢,界面整洁,只有两个主要场景,一个是蛙的起居室,另外一个是室外种三叶草的地方。和《恋与制作人》的互动不同,这个游戏有点像很多80后小时候养过的电子宠物,只是现在没有一个实体的“蛋”了,一切成长全部在APP虚拟环境中。同时,和时下流行的“跳一跳”、“冲顶大会”、“王者荣耀”这种在朋友圈排名竞赛意识强烈,拥有极强社交性的游戏不同,“旅行青蛙”是一款近乎零社交的单机游戏。

其实这款游戏的背后,是日本的Hit-Point。2017年11月24日,Hit-Point发布《旅行青蛙》Android/iOS版本,游戏只设置了日文,但玩法简单,操作简单,即使是不熟悉日文也能通过和菜单与游戏进行交互,慢慢拼凑出游戏运作的方式。实际上,对游戏的陌生感也为游戏增加了更多的神秘感,当你尝试去理解游戏时,发现自己也能够完全自如的玩《旅行青蛙》,无疑是有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旅行青蛙》和Hit-Point之前的爆款游戏《猫咪后院》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是等待和收集,而且游戏角色都很可爱。

冲顶App Store第一,这只蛙要怎么养?

这款没有中文版、没有做推广、版本为1.0.1的游戏,却已经成功冲上了App Store国内免费游戏排行榜的第一名,微信指数也正在火速上升。

游戏主角是一只青蛙,一只热爱旅行的青蛙,给青蛙准备好口粮,他就外出旅行了,而你除了等待还是等待,等待你的蛙带回它周游日本的旅行采风照片和土特产或者是它的朋友们。

游戏的通行货币就是院子里生长的三叶草(也可消费购买),收集院子里的三叶草可以拿来购买青蛙的食物与外出用品,偶尔也会有四叶草混在其中,四叶草可以拿来当旅蛙的护身符。

食物便当是小青蛙旅行最主要的道具,只需把购买食物并放进背包(かばん)里,按下「かんりょう」再重开游戏,小青蛙便会自己带着便当出门旅行了。当然,玩家也可以为他添购护身符,或者放入四叶草。

玩家每次准备的便当与道具不同,似乎会影响青蛙旅行归来的成果。旅行的照片看起来也都非常地治愈,也极具传播效应。

青蛙出门旅行后一段时间便会回家,玩家可以在屋内梯子后的门帘掀起来查看这次的青蛙带回什么样的土特产及照片。但是,由于青蛙的旅行归来时间不确定,登入游戏后很有可能青蛙又跑出门,玩家们迫切地想见到蛙儿子的心不免又失落一番。另外,青蛙回家时,也有可能会带着朋友一起回家,有的时候是锅牛,有的时候则是蜜蜂。这些朋友们还会送给玩家转蛋券,每 5 张便可转一次景品当作奖励。

开发者在官网表示,青蛙用“机智”来决定旅行的目的地和路线,旅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会长达四天。玩家需要耐心等待,无论如何青蛙都会回来。如果屏幕的左下角显示“!”标志,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让青蛙出去,青蛙可能就不会回来了。

“佛系养蛙”,这只蛙凭什么火了?

就是这么一个“随缘”的佛性游戏,却让玩家有了各种各样的喜怒哀愁,微博搜一搜“旅行青蛙”你会看到这样的评论:

“我家蛙子不出门,背包都整理好了,看了一下午书,一点动静都没有。老妈不需要你上清华北大,快出去浪啊!”

“我的蛙儿子,曾经有过一只小老鼠做朋友,可是他不会表达爱意,然后他就又变成了单身蛙。这小背影让为娘看了好生心疼呀”

“呱蛙子,你还记得你的留守老母亲吗?”

“我的呱给我带特产回来啦!!!!”

玩家们在游戏过程中表达自己,赋予内涵,加之朋友圈、微博保持时常更新,增加了游戏的传播密度。蛙对玩家而言,已不仅是谈资和道具而已,还象征着丰富的生活情趣。

“旅行青蛙”是年轻人自我形象的投射,寻找到适合的环境附着点。据法制日报报道分析,任何养成游戏都有一个本质性的共同特征,宠物寄托着玩家的情感,宠物与玩家的关系是现实社会关系的某种投射。即便“性冷淡风”的“旅行青蛙”也是如此。这只“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吃饭、看书、睡觉,“一个人”旅行,不怎么与其他人互动的青蛙,其实就是年轻人自我形象的一种投射,是年轻人的数字化化身:低欲望,佛系,但又怡然自乐。

同时,游戏制作也很良心,明信片很多取自实景。

中国搜索综合法制晚报、钱江晚报、北京青年报报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