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比较好的旅行
建湖名字的由来建湖由建阳和湖垛合并而来, 建湖别名糊涂,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真不知道,而且一直这么叫着,我们村叫大圢(音听),但是这么多年祖祖辈辈我们都读大墩,如果考试考这个字,
建湖由建阳和湖垛合并而来, 建湖别名糊涂,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真不知道,而且一直这么叫着,我们村叫大圢(音听),但是这么多年祖祖辈辈我们都读大墩,如果考试考这个字,我们村我们镇会写字的人一定会读错,错了这么多年也习惯了。
长大了才知道什么是乡愁出生在建湖考上大学是第一次出县城,终于有了逃离的心态,昨晚一开始是鸣虫,然后是犬吠,黎明前就是鸡叫,断断续续休息中,回忆余秋雨《文化苦旅》,就在琢磨假如人生是一场旅行,出生是起点,死亡是终点,总得留点记忆。走过一些地方,生活条件比余秋雨当年好点不是太苦,旅游也写点心得,记录一下曾经,以前写过《走读扬州》,昨晚才发现在生命的前四十年,老家生活二十年,在扬州生活二十一年了,这两天抓紧写一篇老家的文字。
老家总是被自己习惯了,进而遗忘了,我们小时候经常在地里拔草,最后剩下来的大多是靠自己最近的,最近总是容易被忽略。亲情大致如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先从一条路说起,县城通向我们镇的马路是县城比较早的一条路,当年苏联专家发现我们那有气田,进而修建了马路,等马路修好了,苏联专家回国了,马路就留下了,为我们小镇的发展带了便捷,当年重视水利,所有河道是要行船的,所以桥很多。
人生第一笔收入
道路修建了很多年,桥是需要陆续修复,十一岁那年暑假,靠我家最近的一座桥需要修复,县城去镇上的班车到我家附近就得回去了,修桥汽车无法通行,就是那年暑假我挣到人生第一笔收入,在汽车掉头的地方卖水,当时是用竹叶烧水,2分钱一杯,另外去县城批发汽水1毛4一瓶,2毛卖,一瓶挣6分,那年暑假我挣了整整二十五元,我可以挣钱了,生存能力有一点了,大致如水乡的泥鳅,建湖人生存能力特强。
许是92年,当时台湾国防部一个叫陈立左的大官,回我们隔壁村祭祖,他也是我们远方亲戚,具体什么关系我是说不清楚的,为此县里专项拨款300万把我们的路好好的修了一下,这条路便捷了,出嫁的三个姑姑也陆续迁回来靠近马路附近建了房子。
陆秀夫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条路改为秀夫路了,我二姑夫叫秀山,三姑父叫秀俊,我真不知道秀夫是谁?直到上大学才知道,陆秀夫南宋末期政治家,官至左丞相,民族抗元英雄,和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把小皇帝弄死了,进而出名了。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陆秀夫是盐城历史上第一个宰相,也是第一个配祀孔庙的建湖人。建湖人是讲节气的。
从我记事起在这条路上有个女人总是在不停的来回走,是一刻不停,每天准时回家吃饭吃完就又出来在路上不停的走,村里从七岁小孩到七十岁的老人都叫她小林妹,她为什么走,没有人告诉我们,电影中阿甘哥比小林妹差远了,我知道她走了至少有三十年,最近她已经六十多岁,很少看到了,我们都知道她是一个文痴子,究竟如何痴的,不知道她不停走在找什么?或者在等什么?如果是为情,那被等的男人一定也是痛苦的。
小学四年级以后成绩较好转到镇中心小学了,每天得走这条路,后来继续读镇中心中学,每天还是得走这条路。
说完秀夫路,再说冠华路,建湖人除了重视科技,还是比较讲政治的。乔冠华建湖县庆丰镇人,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部长等职。除了乔冠华,陈可天官至江苏省副省长、刘是龙官至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季龙官至轻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3年工作的唐军现任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扬州副市长倪士俊也是建湖老乡。
母校已今非昔比今天去镇上再看以前就读高中,发现校名改为标准的仿宋体了,这跟我印象中是很不符的,我们当年校名可是总后的一个大官校友周克玉题的,建湖作为革命老区出过很多军中大官,武警少将杨正武、总装备部后勤部政治委员史有来少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唐登杰、空军少将彭彬,在此不一一赘述。
我们中学也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学,小时候放大镜在太阳光的折射下晒着了火柴头,大约74年我们中学被打成右派的毕乐天物理老师批斗期间他要负责烧饭,他用了若干个镜片射在一个点上烧开水蒸饭,做成了全国最大的太阳灶,据说太阳灶大锅直径有8米。王赣俊著名的物理学家,是世界上首次登上太空的美籍华人。祖籍建湖县沿河镇,1950年随父母去台湾,1976年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征求太空科学实验计划,并最终登上太空。前年我们县城有一个留美博士后本着爱国热情,名字比我的长一点叫陈海涛,学的生物医药工程,回国工作,应聘一圈,所有企业认为他的研究产生效益太慢,于是他只好爱美国,又出国了。建湖人是重视科技的。
陈海涛
千年古塔奕奕生辉说完路,说塔,全国的寺庙道观现在保存好的,香火旺的,大致都成为国人潜意识的行贿场所,烧个香拜个佛,许个愿求个子,总之烧香都是有企图的,都是想请菩萨办事的。古人都是敬祖宗拜菩萨,所谓的拜是你比较厉害,佩服你大多行拱手礼。当然如果德高望重拜师会行跪拜礼。这些年,我行走过非常多的寺庙我从不许愿从不行跪拜礼,但是既然去到那里,有佛在此,我当自己也是一个佛,过来看看也是应该的,全国所有的寺庙道观都是帮人许愿的,唯有朦胧宝塔是救人的,雷锋塔是囚人的。
千年朦胧古塔
唯一的一次去千年朦胧塔是在高考过后,等分数期间心情处于忐忑阶段,我们同学一行几家串门,走到哪家就在哪家吃饭,然后聊天,吃什么无所谓,主要就是聊天,山南海北大约有三四天,最多的时候有快十人群聊,最少的时候有两人单聊的,单聊的两人他们小孩今年中考以优异成绩被盐中录取。朦胧塔就在我们镇上,我以前没有去过,大家也没有去的欲望,哪天许是一个女生说要不我们去找个地方许个愿,于是发现朦胧塔就在隔壁,大约是五六人一起去的。
县志载:“朦胧塔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复修于明代”。《淮郡古寺院》载,朦胧院创建于唐初。唐王李世民率师东征,夜巡民营闯进敌阵被发现落荒而走,见一枯井便跳入藏身。敌军见井口结有蜘蛛网便回营。李世民做了皇帝,在这口枯井处建了一座佛寺蒙龙院。院内建一蒙龙塔。皇帝为龙,蜘蛛网蒙住皇帝,故名"蒙龙",后"蒙龙"被误写为"朦胧"。志书在记述这传说时,注释"其事无据,然里人盛传之。"关于塔的传说很多,我更喜欢我爷爷讲了多少年的张邋遢李邋遢的版本。周边人是相信朦胧塔有塔神一说的,半截破塔千年不倒。朦胧小街,1938年5月29日被日军的洗劫后,废为村落。日军本准备炸毁宝塔,最后也畏塔神,犹豫再三,幸得以保存。
1952年扬州市区重新区划,老城区范围较小,西侧为淮海路,盐城在扬州北,泰州在扬州东,南通在扬州东南,故北侧为盐阜路、东侧为泰州路、南侧为南通路。当时盐城叫盐阜行政公署。我们现在人知道盐阜,主要指盐阜抗战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以盐阜区和淮海区为中心,建立了“大苏北”的概念,抗战时期一直流传着“华北有延安,华中有盐城”,可见在当时盐城的革命地位与延安是相当的,盐城吸引了国统区、敌占区的一些有志之士、年轻学生来到盐城,加入了华中抗日民主队伍。迄今为止,盐城的红色革命遗址已发现了250处。在抗战中战争最惨烈的就在建湖跟宝应交界处,此处因为多水网日本机械部队无法施展,建湖人是正义的,不畏强暴的。
从1938年4月,日军首犯上冈至1945年撤离建湖的7年中,屠杀迫害建湖人民,造成人口伤亡总数达3805人。其中亡2149人,伤1476人,失踪180人。间接伤亡总数52506人。上冈镇原有2300户,16000人,1938年5月日军实行“三光”政策,全镇仅存600户,4000人。建阳镇原有逾8000人,经日军洗劫,镇区没有一座建筑幸免。上冈、湖垛、建阳、朦胧、蒋营、收成、草堰口等镇遭敌机轰炸几成废墟。尤其是上冈镇原有瓦房25107间,草房10367间,合计35474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和纵火烧毁26772间,占总数的75.4%,把一个繁华的上冈烬成一片废墟。日军曾在此施放芥子气化学毒品,制造10里无人区,全境有寺院126座,只残存23座,其余全毁。
在建湖发生了建阳战斗、顾庄突围战、上冈阻击战、陆庄遭遇战等战争!牺牲有马玉仁、陈中柱国民党高级将领,有方秉文、丘东平、白果、左幼等共产党员,还有众多的是寻常百姓,建湖人是坚韧的不怕牺牲的。
抗战期间建湖成为了废墟,清代建湖淮属六县唯一盛产大米区,革命战争年代,生产大米支援前线,享有苏北“小乌克兰”之美誉。去年有个朋友有个项目,列出一个考察清单,比如去义乌学习做市场,去建湖学习开茶楼,作为建湖人我都不知道建湖茶楼如此出名,建湖经济总体还不错,一个县城目前运营的有三家五星级酒店,全国百强县,不管如果评的,在全国一百名之内也算不错了,经济具体指标数据没有人感兴趣,反正全国人民穿的森达皮鞋都是建湖产的。
刚才写到比较惨的数据,大多选择 上冈镇的,其实上冈除了被炸得惨,还是有一些特产的,龙口粉丝,上冈酱油,有上冈酱油镇江醋一说,另外出名的淮剧,上冈镇人梁广友,淮剧四大名旦之一,艺名梁琴芳,小名"梁小晚子"。庆丰镇是全国著名的杂技之乡,中国杂技艺术的三个半(河北吴桥、山东聊城、江苏建湖十八团,北京天桥为半个)发祥地之一。
建湖人也是热衷公益事业的,当年的一首《亚洲雄风》让国人扬眉吐气, 1990年北京亚运会全国第一个捐款的是我们二中初二小女孩颜海霞同学。
建湖人文美,自然环境亦佳建湖除了人文环境好,其实自然环境也很美,上次同学聚会,第二天的聚会安排在九龙口,游船上,感觉颇好。九龙口处于射阳湖腹部,由九条自然河道汇集而成,故名"九龙口"。在游船上感觉很好,在此借用美女同学的话:如果人生的时光就这样停滞,我愿意,我愿意就这样和最亲爱的老师同学,听水起水落,看日起日落。圆月挂中,误入荷花深处,惊起蛙蟾一片!既然写到九龙口,五谷树不得不提一下。这个树非常奇特:哪一年,这棵树结的何种谷物多,当年,这种谷物必定长势良好。五谷树来自何处?有人说乃明代郑和下西洋携回,共二株,这是其中的一株,原种在南京古庙内,后被收成庄一渔民移植在此,已有了几百年。亦有人说是朱元璋手下的宰相朱升当年来盐都建村,五谷树有可能是朱升带过来的。
生态水乡
上学以后,虽说每年都回家,大多忙于各种应酬,工作以后压力较大无暇顾及,后来夫人小孩成为回老家的中心,此次妻小出去旅游一人回家,当再次亲近的时候,感觉颇好,一切都是被忽略了的熟悉的味道。这些年在城里别人在跑我们也在跟着跑,来不及思考,没有停留,一直把拥有一套有天有地的房子,小区绿化率高一点,吃点有机食物作为奋斗目标,回头望这些上大学之前其实已经有了。
创造圈子以外的生命,寻找远方的自己,乡下房子完全栽在植物中。暮然回首,我们曾经的追求其实在更加曾经的时候其实已经拥有。人生是一场修行,不必装苦也无须笑傲,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人生只是个过程。
2011年高中进校20年同学聚会,看到七十七岁老教师李成之的诗词,没看文字内容就看写字的认真工整,肃然起敬。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只有饱经沧桑的老人才会领悟真正的人生哲理,同样一句话老中医嘴里说出比年轻学生说出要厚重。儿子最近正在跟艺术学院院长夫人学写毛笔字,偶尔陪练。余秋雨先生:“我一直坚信人生不是一场你胜我败的角逐,而更像一场前赴后继的荒野接力赛”。我不懂毛笔字,写字很丑,基本功不扎实,不登大雅之堂。看了李老的字,我突然萌发写点字的冲动,而且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的言传身教,这次聚会他没有教我们什么知识,甚至都没有说几句话。也许这就是一种传承。2012年学着为《人民英杰》封面题词,后期陆续帮一本书封面提过几个字。
我爱妈妈菜,因为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味道,小时候味道会伴随人一生的。昨天去菜场买完计划内的菜品,我又买了蚬子、馓子、虎头鲨,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的味道,我爱妈妈菜,虽然不够精致,现在看甚至都不够卫生,可是这就是我们习惯的味道。老家到中午如果没菜,家人会去鱼塘叉点鱼回来,这次回家也看到了一些不好的东西,农村污染也很严重,路上行人也考验了驾驶技术,小镇的市民广场之巨,表面风光维护成本巨大,存在大量资源闲置,路上看到有一个院士工作基地,无从知道具体内容,凭直觉一定存在喜大好功的成分。
月是故乡明人们最容易学会的方法,就是把整全的事物轻率分开。比如把道德分成善和恶,把人分成君子和小人,把情感分成爱与恨。事实上,一个人是整全的,你必须学会整全地感知这个世界,不能因为老家有污染而不回老家,也不会因为老家人行车不规范而否定家乡人的素质,老家如此亲情亦如此。
故乡曾经非常想逃离当再次亲近的时候,虫鸣干扰了我,对就是这个虫鸣,当年感觉可真不是这样,《8月15中秋月》:在都市,黑夜缺乏与月光匹配的夜色,缺乏草虫和鸣的宁静,也缺乏泥土庄稼的馨香。我以为是都市糟踏了月亮,也糟踏了望月人的心情。
故乡像极了故人,同样的月亮,赏月的人心情不尽相同而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