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一个人报名旅行团

每到假期,报团旅游成为不少人的首选。之所以选择旅行团,图的就是省心,可是不少人游览一圈后却发现无比“糟心”:出发之前明明告诉自己别乱买东西,结果却花出了高于团费几倍的数额

每到假期,报团旅游成为不少人的首选。之所以选择旅行团,图的就是省心,可是不少人游览一圈后却发现无比“糟心”:出发之前明明告诉自己别乱买东西,结果却花出了高于团费几倍的数额;明明觉得自己有能力识破陷阱和骗局,结果却被“忽悠”,稀里糊涂地就“上套”了。关于旅游团乱象的报道层出不穷,问题的根儿就在于,导游玩转“攻心计”,游客往往防不胜防。

导游们玩转“攻心计”

其实,很多游客已经从新闻报道或者熟人口中了解到了低价旅游团的真相,也知道要找正规旅行社报名,可是就算这样,也会不知不觉被宰得“伤痕累累”。市民小雪的父母在三月份报名参加了台湾8日游的行程,报名费每人5000多元,结果回来后一问,父母两个人在台湾一共花了近10万元。

小雪对本报记者说:“一般去台湾都是8日环岛游的行程,我在和旅行社签订合同的时候,明确询问了是否强制购物,得到的答案是绝对不强制。回来我一问父母,他们也说没有人强迫购物,是他们自愿的!直到回到家,老两口也没想明白,当时他们为什么这么冲动。”

父母回来对小雪说,头四天都是观光,和导游十分聊得来,“台湾导游看我们是对老夫妻,还特别关照我们,每到一个景点就给我们单独讲解,上下车还帮我们提行李。一个团里那么多人,他主动关心我们吃的怎样,还特别告诉我们到哪里买东西便宜,对我们关照有加。到了第五天,导游说我们是观光购物团,头四天观光,后四天购物。再说了,导游还和我们说他有两个孩子要养,妻子身体也不好,我们必须支持他工作啊,不知不觉就买了这么多。”

小雪一看,父母花了近6万元买了一个号称一克拉的钻戒,可是她怎么都觉得这钻戒没那么大,没那么亮;还花2万块钱买了一个说白金不是白金,说玫瑰金不是玫瑰金的手镯;阿里山的茶叶、台湾少数民族的酵素、叫不上牌子的面膜和染发膏,外加一堆菠萝酥、太阳饼,“一条根”的防晕贴,还有一个红珊瑚坠子……“母亲说,这我还拦着没让你爸再买一块手表呢!”

旅游业内人士小于对本报记者说,现在几乎所有游客都会对购物心存警惕,但最终仍有不少人或无可奈何、或不知不觉地就掏了腰包,这是因为带队的导游有一套“销售模式”,迷惑性极强。首先就是和游客聊家常。比如老人家你有几个孩子?都干些什么?有一次一个导游碰到一对老夫妻,一聊天,老人家特别自豪地介绍说大儿子当律师,二儿子当医生,三儿子当县长,四儿子是税务局长,听得导游眼睛都亮了,用那名导游的原话是,往死里整他俩。通过询问职业、第几次来旅游目的地等,这名游客就已经在导游心里被定位了。

之后导游就是和游客套近乎。小于说,一般来说,游客来旅游,往往是第一次来到陌生的地方,从心理上就特别愿意依从导游。导游多一句问候,多一个微笑,都会让游客觉得自己被高看一眼,就像小雪的父母那样,觉得受到了优待,殊不知他们已经成了猎物。最后就是讲故事。几乎每个导游都会和游客兜家底,让你觉得和他已经是朋友了。熟悉了之后,朋友推荐你的,你肯定会相信,会购买,虽然花了高价,但你还会觉得是通过熟人介绍的,占了便宜。

旅行中的“心理暗战”

小于说,你知道导游最喜欢什么样的团吗?答案就是喜欢购物的团,也被导游们叫做高素质团,团员有个共同的特征:爱买东西、很容易冲动、很容易上当。他们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30岁到50岁之间的女同志,尤其是在男导游面前,几天接触下来,稍微嘴甜一点的导游都会把这些人“拿下”。这也是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报团出游要更贵一些的原因了,因为这类人没有消费实力。另一类是豪爽、死要面子的北方人,他们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同时容易上当受骗。

那么导游最不喜欢什么样的游客呢?小于说,从职业划分上来看,不喜欢记者、老师和律师。当导游和你最开始聊天的时候,你要是说你是记者或者律师,一般导游就会放弃你了,认准了你不会产生高消费额,但也不会轻易放过你。市民郑女士就经历了这样一次遭遇,她对本报记者说:“我参加港澳游,团队里一共有11个人,只有我是一个人出行,别人都是夫妻成双。第一天导游特意问我,为什么一个人来,我随口说了一句,我是记者,平时休息日和家里人达不成一致,自己有时间,就一个人出来了。此后几天,我也没觉得有什么异样,到了购物的时候,我开始觉得这个世界好荒唐,自己曾经报道过的新闻,居然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那天早上7点钟,大家就被集合起来,出发去了一个钻石中心。这个购物中心四面全是玻璃,别说出口了,就连自己从哪进来的都找不到。导游让大家随意看看,随后就跟着他的目标客户进了VIP房间。“我根本不喜欢钻石,也不想买,但也出不去。整个购物店里一个椅子都没有,身处他乡,我觉得还是别太闹事了,最后实在太累了,就去了卫生间,挑了一个最靠里面的,把马桶盖盖好,坐在上面呆了一个多小时。接近12点时,我才被领队通知可以出去了,出来一看,其他几对夫妻都或多或少地买了钻石。我还纳闷他们怎么那么有钱,结果一个人拿出来一看,说是钻戒,我靠近了仔细看,才勉强看到一个小钻石在上面,要价一万多。从此我就识破了这个旅游团所谓不强迫购物的真相,无非就是把你扔到一个你出不来的地方,不买就不走。”

郑女士心一横,自己走南闯北这么多年,就不买看导游能把自己怎么样。结果,悲剧就此上演。“购物到第三天的时候,团里几对夫妻都消费得差不多了,又是手表又是宝石,又是床上用品又是保健品,每次购物的时候,我就去卫生间呆着,虽然心里憋屈,但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终于,在一次购物结束后,一个中年大姐走到我身边,阴阳怪气地说,你说咱们团的导游多善良,这要是在别的旅行团里,不买东西就要挨骂了。另外一个同龄人和我说,我们钱都花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郑女士说,当时还没反应过来,后来得知导游和每对夫妻都加了微信,他们组成了一个群,唯独没有郑女士。她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被导游和团友孤立了,如果说导游的做法可以理解,毕竟人家为了赚钱,而自己挡了人家的财路,而团友们的做法就让她非常不理解,排挤自己人,目的就是为了去导游那讨好?再后来,导游则带着团友们故意在郑女士面前说一些酸溜溜的话,还讽刺郑女士不知道卡地亚手表最便宜的都要四五万元起。

郑女士说:“我旅游回来一趟感觉跟欠了别人的一样,要知道我也是花了不菲的团费的,怎么感觉我跟要饭的一样呢?这种强迫购物,不是像云南导游那样非打即骂地强迫,而是心理上的强迫,让人十分难受。”最让郑女士感觉荒唐的是,这个旅行团结束的时候,其他几对夫妻居然还自掏腰包请导游吃了一顿饭,这不是被卖了还帮别人数钱吗?

不是“专家”就是亲人

郑女士所在的旅行团,购物总共花了近30万元,而这还不算最厉害的。业内人士小于说,他知道一个最厉害的旅行团,十多个人吧,最终总共消费了53万元。消费高,导游提成就高,为了这份提成,导游可谓是煞费苦心,玩起了心理学。小于说,现在的导游都很聪明,他们一般不会和团员正面交锋,而是用各种手段转移你的注意力,或是用各种借口打消你的顾虑,等你意识过来时,旅游也结束了。

一般来说,顾客信任两种人:一种是专家,一种是亲人。“我们在带团的时候,扮演的就是这两种人。比如说,你卖水晶,你一定要是一个水晶专家,能讲出一套套东西来。你在车上就告诉游客,自己在大学就学珠宝鉴定专业的。再比如,我以前刚带团的时候,上车就认干爹、干妈,稍微长得比较慈祥的我就往他怀里钻。”

小于说,还要和游客讲风水讲信仰。如果想让游客买水晶,那么在讲景点的过程中,就要给他一个信仰,做好铺垫后再让他买水晶。“当买水晶的时候,我们给他的信心是得到很大的好运,他的人生会提高十倍。谈养生玄学,讲玉器祈福消灾,我们给了这种成功的信念,这种水晶值多少钱都不重要了。再比如说碧玺,我们会说,这个碧玺值多少钱,你老婆就值多少钱。其实为了锻炼导游的表达能力,旅行社一般会安排培训,设计好台本让导游去背。因此,相同的旅游路线,不同的导游,台词往往如出一辙。”

市民宋先生对本报记者说,他几年前和单位一起去过一次日本,后来带家人又去了一次日本,发现两次不同的导游,讲了同一个鬼故事。导游说,他有一次带团住在东京的某家酒店,结果晚上闹鬼,电视机莫名其妙的自己打开了。他说当时自己也并没有在意,结果连着几天都是这样,就觉得有问题。从此导游就说这家店闹鬼,导致自己睡眠不好,夜里都会醒,直到他买了一条含锗的手链。“第一次我听,还觉得可能这个手链真的有作用,因为我从小不怕鬼神,所以没买。第二次我才知道,这就是在忽悠我们。”

旅游市场中的“怪象”

旅游业内人士小于介绍说,很多导游是没有工资的,像台湾和韩国导游,他们不仅没有工资,还要向旅行社买人头,按照人头固定给旅行社交一些费用。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导游如此卖力忽悠了。“拿台湾游来说,游客消费的提成,一般导游拿10%-15%,国内领队拿3%,旅游巴士司机拿5%,再加上购物店也要赚钱,算下来,你手里买的东西真正价值能有多少?不言自明。

小于表示,购物店的商品通常有三大特点:次、假、虚。比如,开价10万元的玉镯最后可砍到1000元,但没有多少客人能砍到这个价。购物店中极少有真正的钻石宝石,大多数是经加工、铸浇、染色而成。“最厉害的是我的一个朋友,他两块钱进货的玉戒面,卖了1万块钱。可以说,忽悠游客最严重的是香港游、泰国游,其次是台湾游、云南游和日本游。”

经过小于的解释,就不难理解很多游客在旅游途中遇到的乱象了。为什么已经到了海边吃的海鲜却不新鲜?这是因为导游推荐你吃的海鲜,一个人收150块钱,只返给海鲜店60块钱,可海鲜店还要赚钱啊,所以你真正能吃到嘴里的有多少钱?为什么15天的团比11天的团更便宜?比如新马泰旅游,包飞机、食宿、大巴车,11天的团1600元,15天的团居然才1300元,因为你要去的商场更多啊!购物天堂里卖的“世界名牌”我们为什么都没有听过?绝对不是货品有问题,导游会告诉你,因为你是土老冒啊,你没听说过只能说你土。为什么同样的线路,国内不同地区的旅游团报价有差异?除了因为路费价格差外,还因为有些旅行社在报价时,会根据团员判断他们的实力,如果是浙江的,那么报价肯定要比四川地区便宜许多,因为浙江人都是有很强购买力的,购物回扣远比团费利润来得实在和丰厚。

旅行团黑幕和骗局总在被曝光,却无法得到真正解决,问题还是在游客的心态上。旅行团领队方女士对本报记者说:“我经常负责带团去台湾,从旅行社来说,一个人去台湾8天,吃住行的总费用成本在9000元左右,再加上利润,可能就要超过一万元。可是你看市场上,五六千元的报价是常态,更便宜的也就两三千元。你自己去网上查下机票,来回机票钱都不止这些。前几年《旅游法》出台后,我们曾经被规定不允许购物,那就按照实际价格报给游客,但收客人数受到很大影响,于是各个旅行团就开始打价格战,越报越低。我也曾经问过游客,如果知道是这种情况,怎么选择?大多数人表示,如果说台湾游的成本是1万元,自己宁愿花3000元报名,用7000元买些东西,也不愿意花10000元报名费。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乱象频出也就不足为怪了。”(毕嘉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