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防教育研学旅行
参加冬令营的孩子冬令营来到鲁迅故里某研学机构寒假举办的冬令营本报记者 宋洁婷 张利刚游学和研学已成为不少城市中小学生假期中的选择。寒假刚开始,一些旅行社和教育机构的
参加冬令营的孩子
冬令营来到鲁迅故里
某研学机构寒假举办的冬令营
本报记者 宋洁婷 张利刚
游学和研学已成为不少城市中小学生假期中的选择。寒假刚开始,一些旅行社和教育机构的游学和研学旅行也在热闹进行中。近年来,面对假期研学市场的巨大潜力,推出研学和游学线路的机构不仅在数量上激增,线路也是五花八门,一些旅游城市的部分景点甚至针对研学旅行群体给出了免费的政策。游学和研学是不是一回事?对孩子来说,参与了游学或研学,究竟能学到点啥?
定制化的课程和路线
看起来很美
走进北京孔庙国子监、参观北京航天城、探秘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漫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探究航空博物馆……这份主题为“跟着课本游中国——我是航天员北京特色主题营”的研学介绍,吸引了不少苏州家长的眼球。为了让小朋友达到研学的目的,主办方在五天四夜的研学过程中,设计了国防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理财教育、创新教育以及孝道教育,而人均价格却不到1000元。该研学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于女士告诉记者,北京研学游的年前营有四期,目前均已报满。除了北京航天营外,他们还同时在哈尔滨、桂林、云南、巴蜀、海南、厦门等地开通了针对寒假的研学营,都是定制化的研学课程。
“现在的研学旅游除了国内游以外,国外研学游也因种类丰富、开拓孩子视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苏州家长。”苏州外国语学校国际交流中心主任罗亦兰告诉记者,从让孩子从小对神秘名校有所了解的哈佛、耶鲁名校之旅,到帮助学生在世界的舞台上和同龄人竞技、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学术背景的国际竞赛之旅;从让孩子认识一个不一样的爸爸的亲子之旅,到培养孩子爱心拯救大象、帮助贫困学校的爱心之旅,学校希望培养出来的不仅是在课堂里认真学习,追求成绩的孩子,更是可以用自己的脚步来丈量世界,可以和国际对话的孩子。
寒假期间,苏州工业园区一家少儿培训机构的冬令营也热闹开营。冬令营的基地设在距离苏州不远的绍兴。该机构负责人袁帅告诉记者,一个多月前他们就推出了“探秘古城游学冒险”绍兴冬令营,由于那里是著名作家鲁迅的故乡,鲁迅的很多作品都与绍兴有关,因此很受苏州家长的欢迎,先后有200多名学生报名。据介绍,在四天三夜的时间里,除了参观游览外,该机构为冬令营的学员设计了诸多课程和任务,并要求学员在冬令营期间掌握和完成,以此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游学和研学不少人分不清楚
不少人以为游学和研学是一回事,其实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游学是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学生通常是到国外,时间也相对较长,主要活动是学习语言课程、参观当地名校、入住当地学校或寄宿家庭、参观游览国外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相对比较小众。相比之下,研学旅行则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研学和游学有交集,但研学更强调“研究性学习”,旨在鼓励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题,在旅行的过程中进行专题研究。
苏州市研学旅行试点学校——苏州第三中学副校长丁林兴告诉记者,研学旅游和冬令营、夏令营不是一回事,真正的研学旅游是面向全体学生,有专门的课程设置,并不是简单的“游玩”。以该校的研学旅游项目为例,学校的一个研学旅游项目的制定至少需要好几个月,从课题申报到课程设置、行程安排、实施步骤、纪律条例、应急预案等等,学校会事无巨细为学生精心打造最适合的研学之旅,让每个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比如让学生通过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地的研学,培养学生研究自然植被、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的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通过对长江三峡、重庆武隆等地参观,会发现古今文人留下了许多诗文,有些诗文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学生可以带着课本去研学,如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游长江三峡、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游武隆胜境,这完全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更能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据了解,国家相关规范对研学旅行的主办方有很多明确的要求,如主办方必须为有明确研学旅行主题和教育目的的研学旅行活动组织方。研学旅行活动应寓教于游,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应面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全体学生,保障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均等的参与机会。对承办方人员,规定要求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备一名研学导师,研学导师负责制定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在带队老师、导游员等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提供研学旅行教育服务。
家长希望孩子拓展视野学会独立
“我的孩子参加研学旅游后学会照顾自己了。”“我的孩子变得开朗了,结识了很多新朋友……”这是很多家长在孩子研学旅游后的感受。
苏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的闻闻每年寒暑假都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研学项目,从国内到国外,从名校之旅到科学探寻之旅,体验了不少。闻妈告诉记者,在参加的这么多的研学活动中,孩子最有收获的是两次去贫困山区的爱心研学之旅。在那里,孩子看到山区的孩子们为了读书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风雨无阻,那种求学的精神令人震撼。大部分的山区孩子即使生活一般、缺少陪伴,却善良懂事,谈吐间散发着阳光自信。在闻闻和山区孩子的相处过程中,闻闻受到了很大影响,变得越来越懂事了。作为家长,看到儿子通过两次山区之行更懂得了感恩,学习态度也比之前好了很多,她觉得研学游还是值得参与的。
“女儿以前是个内向的孩子,一次去美国研学旅游,住在酒店时找不到睡衣了。如果父母在身边,她肯定等着让父母帮她去找。没想到她主动用英语和前台工作人员交流,最终找到了睡衣。”家住园区的悦妈妈说,这对别的孩子来说没什么,但对内向的女儿来说,迈出了了不起的一步。
丁林兴说,很多孩子在参加研学旅游后,增强了自主生活的能力,独立的品质、意识;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增长了见识经历,同时形成了孩子勇于探索、创造性思考的性格;培养了孩子团队合作精神,与身边的伙伴共同面对挑战、战胜困难的品质等等。这也是研学旅游近年来越来越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学好处多多也要防止盲目跟风
除了各种培训机构热衷于开展研学活动,就连一些热门景区也看好研学市场。去年12月,绍兴市政府在“全球免费游绍兴”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鲁迅故里等37处国有景区向全球所有游客免费开放。与此同时,大禹陵等8处国有景区向全国大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免费,拉开了景区参与研学旅游的大幕。
不过,面对林林总总的研学旅游项目,家长们难免有点眼花。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研学线路,成为摆在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丁林兴说,首先要对研学旅游有一个正确的心态。研学旅游和同家长一起旅游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的体验不仅会让孩子增长知识,还会增加孩子的团队意识,并不只是随便玩玩的概念。其次,研学项目要选择适合的,最怕攀比,别的孩子要出国研学,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去,这就不太适合。一方面要从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来看,另一方面要从适合孩子的角度来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我觉得研学对学生而言最大的意义是一种体验。这是一种无法用数字去量化的收获。”罗亦兰告诉记者,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带着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带着开放的心态去体验不同的文化,他们学会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别人的文化,更是学会理解“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这句话背后的道理,说到底,就是学会去做一个国际公民,这个应该是研学最大的收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