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 好吃的

再次回到了暌违已久的迪庆。我不是藏族,不是香格里拉人,只是因为工作,一不小心和这里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再次回来,风中的丝许凉意,街上遍地的牛肉店,还有藏族人民独特的口音,都让

再次回到了暌违已久的迪庆。

我不是藏族,不是香格里拉人,只是因为工作,一不小心和这里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再次回来,风中的丝许凉意,街上遍地的牛肉店,还有藏族人民独特的口音,都让心情豁然开朗。仿佛是远游的游子回到了久违的故乡,看天,天在笑,听风,风在语。

梅里雪山的心脏——冰湖

松赞林寺

不论到哪座城市,美食总扮演了特备重要的角色。人们总说,关于故乡的记忆,总是建立在吃上的。可不是么,“第二故乡”也能挂钩。

吃货印象中的云南是怎样的呢?是大理的喜洲粑粑,丽江的土鸡,香格里拉的牦牛肉……

回到香格里拉,游走在独克宗古城,看一场蓝天碧云,听一回箴言颂歌,那当然还远远不够。当口中咀嚼着嫩嫩的牛肉,喝着奶香味十足的酥油茶,撕下外焦里嫩的青稞饼……呵,这才切实感到,人们口儿耳相传的香格里拉“风味”。

牛肉火锅

雾气氤氲的酥油茶

烤松茸也是当地特色

有时候,觉得有些事情是冥冥中早已注定的,从前概念化的几个字,竟会在多年后,具化成为一面墙,一种颜色,一种味道。

香格里拉的味道,首当其冲必然是“四宝”:糌粑、牦牛肉、酥油茶、青稞酒。是呀,在当地生活了五百多天时间,牦牛肉的嚼劲,酥油茶的浓香,都从一开始的“怪味”成为了后来的“珍味”。 这次回来,自然免不了一饱口福。

从前,品尝的更多是吐司家的牦牛肉火锅。一口牛肉,一口青稞酒,围着火炉,看台上表演的姑娘小伙欢歌笑语;或者邀上三五本地好友,跑进路边小店,油炸、清炒、凉拌、风干牛肉各来一份,也能拼凑出一份“全牛宴”。

“全牛宴”

这次回来,在松赞林寺和僧侣朋友叙叙旧后,便和同来香格里拉的朋友离开松赞林寺,沿着后面的山路,穿过草坝,往山上的酒店走去。

在酒店路上,大伙遇上了一群不知从何处来,不知到何处去的羊群,激起游人的兴奋,巴不得当一回放羊少女,赶着羊群去往遥远的山上,过上与世无争的日子。

这群羊有些小好奇

告别羊群,继续走了几分钟,我们终于到达了眼前这个中西合璧的酒店——松赞林卡。

乍一看,酒店外观就是是藏式建筑典型的朱红、明黄,满满的民族风情。到达餐厅,又发现别有洞天:随处可见的落地窗,由里往外望去,尽是蓝天白云,青山绿茵。室内渡上落日余晖,还能遥望前方的松赞林寺,只想让大家立刻坐下来,静静品一顿晚餐。

远眺松赞林卡

其实,因为酒店本身的定位,餐点必然也不会难吃到哪里去。但初尝到那一口凉拌牛肉时,嗯,怎么说呢,没有任何腥味,牛肉丝在嘴里和舌头跳着一曲清丽的舞蹈,另人怎么也舍不得狼吞虎咽。这滋味,别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

合胃口到什么地步呢?就是一名吃货兴冲冲跑去随手拉一名工作人员,加了他微信,只因贱兮兮的想着万一以后去时再点这份菜可以多打点折呢。

小编在哭泣,忘了给辣么好吃的凉拌牛肉一个特写

酒足饭饱,一行人在酒店闲逛起来,意外寻到一处练瑜伽之地。

和工作人员一聊,才知道这里的瑜伽课,别有深意。其中有一课就是:教你呼吸,只为了帮助解决游客在高原难以呼吸的问题。

满满民族风的休息室

听说,执教老师名叫洛桑,7年前就来松赞林卡工作了。工作前些年,他发现许多外来游客来到香格里拉后,呼吸多少都有困难,于是,结合自己接触到的瑜伽和冥想知识,他便开设了这门课程。

洛桑自创的“呼吸法”很受游客欢迎,不少游客“返乡”后还时常打电话给他,表达谢意。现在,洛桑每天都会在酒店分时段授课,他觉得这也是让外人了解藏文化的一种方法。

美食、美景,头顶星辉,我想,我见到的,听到的,不过是与松赞林卡有关的温暖故事中的皮毛。若你对这个充满故事的酒店,和里面来来往往的人感兴趣,何不如在香格里拉最适宜旅游的季节,亲自去感受一趟呢。

不时,夕阳几近隐没。啜着手边橙汁,像洗尽铅华的老人般,望向远处圣洁的松赞林寺,奔腾的羊群。这一刻,在余晖中,在忽远忽近的钟声中,在这个三步即故事,五步是传说的地方,思念有些绵远,烦扰再难袭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