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 旅行
•
2018-07-23 05:26:06
•
资讯 •
阅读
歌者王洛宾 小程序“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当这个悠扬的旋律响起,脑内止不住地单曲循环,嘴边早已哼唱起来。这首《在那遥远的
歌者王洛宾
小程序“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当这个悠扬的旋律响起,脑内止不住地单曲循环,嘴边早已哼唱起来。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出自“西部歌王”王洛宾。他是一位真正的歌者,追求音乐的一生,也是极为坎坷的一生:他数度穿上军装,为开赴抗日前线的马家军士兵教唱抗日歌曲,曾两次遭诬陷入狱,颠沛流离。尽管命运多舛,王洛宾从未放弃音乐,他写下了《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春舞曲》《掀起你的盖头来》《达坂城的姑娘》等数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在遗言中他写道:“愿透过歌曲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文/肖茹丹图/受访者供图在小儿子王海成心中,父亲的一生过得非常艰难。早年因忙于民歌创作,王洛宾与首任妻子分道扬镳;38岁那年,第二任妻子又因病撒手人寰,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我记得小时候,新疆冬天很冷,父亲会亲手为我们织一双毛袜子,”王海成每每提及此事,总有朋友为之感动,“这个世界上,会毛线活儿的男人实属罕见。”在王海成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入狱,只有在探监时父子才能相见。“父亲在给首长的信中说:‘天气已转暖,在学校里的三个孩子还没有脱掉冬衣,他们的布票在文工团的会计那里保管着,还有我被捕前两个月的工资。可以请人去为他们做几件夏天的衣服。’”
△王洛宾与小儿子王海成的合影
△王洛宾手稿上个世纪80年代,王洛宾的歌曲红遍大江南北,歌声也传到了宝岛台湾作家三毛的耳中。香港女作家夏婕曾到新疆采访过王洛宾,回去后在《台湾日报》副刊发表了几篇文章,其中一篇特稿《王洛宾老人的故事》,写得相当感人。三毛读了这篇文章,为王洛宾坎坷的人生经历而垂泪,并对这位中国西部民歌老人产生了深深同情和崇敬。1990年4月16日,女作家三毛参加台湾赴大陆旅行团,来到她向往已久的新疆,下榻于乌鲁木齐的一家宾馆。稍事整理和休息之后,她独自一人告假离团,按照事先打听好的地址,走进了王洛宾的居所。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在三毛的要求下,王洛宾抚琴伴奏,三毛唱了自己的成名曲《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王洛宾与三毛这次看似不经意的邂逅成了三毛的“心病”。回到台湾后,三毛向王洛宾寄来了一封又一封饱含深情的书信。“亲爱的朋友,洛宾:万里迢迢,为了认识你,这份情不是偶然,是天命,没法抗拒的。我不要称呼你老师,我们是一种没有年龄的人,一般世俗的观念拘束不了你,也拘束不了我。尊敬与爱并不在一个称呼上,我也不认为你的心已经老了。你无法要求我不爱你,在这一点上,我是自由的。”那一年三毛47岁,王洛宾77岁。
△三毛写给王洛宾的情书面对三毛炙热的表白,王洛宾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或许是因为年纪,或许是因为别的,王洛宾最终没有接受三毛的感情。1990年12月11日,三毛寄来了又一封书信,也是最后一封。她说:“洛宾,我走了,祝福我未来的日子平静、快乐,谢谢。未来我将住在Scotland(苏格兰),回台只是看望父母而已了。谢谢你,也祝福你。”这封信寄出不到一个月,三毛在台北一医院自缢身亡,享年48岁。
△王洛宾与三毛的合影“王洛宾为什么不跟三毛在一起啊?”这是我看完视频后,说的第一句话。有人也曾问过相同的问题。“三毛喜欢我的歌,我喜欢三毛的作品,她一生的拼搏努力,她要创造自己的世界。三毛人很好,很聪明,感谢她瞧得起我,但我已经老了。再说……”王洛宾没有再说下去,他抬头望了望挂在墙上的照片,那是已经去世四十多年的妻子。王洛宾拒绝三毛,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老了,二是因为他对亡妻仍有很深的感情。1991年1月4日,三毛走了。这个消息传到王洛宾那里,“他微闭着眼睛坐在沙发上,看到我来了,轻声说:‘三毛死了’。”王海成回忆道。那天,父亲灌醉了自己,又拿起那把吉他,拨动嵌有三毛粉红色发卡的琴弦,写下了一首《等待》。“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请莫对我责怪,为把遗憾续回来,我也去等待。每当月圆时,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你永远不再来,我永远在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王洛宾《等待》手稿1996年3月14日,王洛宾因患癌症在兰州一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3岁。今年是王洛宾逝世22周年,他的故事由小儿子王海成整理出版,收录在《歌者王洛宾》一书中,缅怀这位“西部歌王”。
王海成 言行一 著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转自:更成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