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呼和浩特到太原徒步旅行

我第一次来内蒙的时候是个冬天,呼市下了史无前例的大雪,封住了我们北上的高速。隔了两年,再次来到时冰雪已消融,换成了夏日炎炎。时逢我学车的暑假,偷得几日的空闲连夜搭着火车来

我第一次来内蒙的时候是个冬天,呼市下了史无前例的大雪,封住了我们北上的高速。隔了两年,再次来到时冰雪已消融,换成了夏日炎炎。

时逢我学车的暑假,偷得几日的空闲连夜搭着火车来到。走在回民大街上,被伊斯兰建筑和穿着富有民族风情的人包围,仿佛是国外的街头。已经临近傍晚,天气还是很炎热,看到马路对面有一个教堂,在清真建筑群里格外显眼,遂决定前往去看看。

因为不是开放日,我们没有得到允许参观,教堂旁的院子被安排了各种便利教友的设施。外面种满了不知名的小花,神父和几个男孩在打球,充满了活力。

草原和马背代言了七八月的内蒙,我们乘着火车来到距离呼和浩特70公里的土默特左旗。去看有着“塞外西湖”美誉的哈素海风采。(在过高铁安检的时候可恶的工作人员没收了我刚买的两支防晒喷雾。接下来的几天,热烈的被阳光亲吻。)

哈素海在蒙语的意思里是“清水湖”,古代人也没怎么见过市面,大一点的湖统统称为海哈哈~。站在哈素海边极目远眺,无边无际,时不时飞过几只水鸟,在天边划过美丽的弧线。芦苇荡一丛一丛,比人还高。

本来想坐船穿过哈素海,站在湖边想起了我爸常说的一句话:害,这有啥好看的,还那么贵。和一个很会拍照的男朋友以及陪我走过大江南北的拖鞋,我们搭乘了观光车绕着湖边兜圈。

"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这首磅礴大气、妇孺皆知的塞外民歌《刺勒川》我很小的时候就能背下。今天抵达诗歌里的画面:远处就是阴山山脉的主峰大青山,眼里都是一望无际的绿,天很蓝、风很大,伴随着车里欢快热闹的蒙古风歌曲,大家吹着凉风跟着唱歌(套马杆),夏天该有的舒爽在这里全部呈现。

沙漠也是我此行的心愿之一,我们从察素齐转包头又换车才抵达达拉特旗。这里有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它处在黄河下弯处,像是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这也是“库布齐”名字的由来。

真正抵达了才知道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所以还一直想寻一片真正的、广阔无垠的、荒芜的沙漠。大名鼎鼎的响沙湾由于严重的商业化略显机畸形,骗子很多、门票很贵,即便沙漠里的游戏很好玩儿,但是槽点太多了~(几年前去中卫沙坡头亦如是,远远的就看到挂着“把爸爸去哪儿”的名头极力博得过客的目光)

这一组沙雕在响沙湾的门口,刻的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我超喜欢大型的群体塑像,扑面而来的窒息感让我颅内高潮。

从上满依稀可以看到绿色植被,滑沙的坡很大,风吹过有沙沙作响的声音。这也是“响沙湾”名字的由来,全球独此一处,所以人格外多。被严重包装的沙漠物资不再紧缺,在这里你花5块钱就可以食得半枚旱地西瓜,饮用水、卫生间一应俱全。即使如此,Z君仍照顾有加,我心多有宽慰。

但仍然有人喜欢用沙漠磨练意志,他们徒步穿越库布齐,半夜在沙湾安营扎寨,他们背着仅有的物质供给体能,任凭汗水和暴晒。和他们比起来,我只是一个“旅游者”而不是一个“旅行者”。用钱买来稍纵即逝的快乐,又如过眼云烟般忘却,以后这样的地方,我怕是再也不会去了。

在旅行的第6天,我们从鄂尔多斯乘长途汽车来到陕西榆林。这个连续两次因为特大事故卷入舆论中心的西北小城。榆林很小,整个市区地形呈山坡状,很难想象从市中心走到下图这里只需要十分钟。

在榆林住了两天,便爱上了这个小小的地方,老人们悠闲的在城墙根下棋打牌,孩子在跑来跑去,市中心的小公园里还转着没有人坐的小飞机。没有压力、只有生活。

后面的话

这是我去年8月上旬去的内蒙,攻略什么我实在不记得了,只有小小tpis给到大家:

  1. 我的路线是太原--呼和浩特--察素齐(朿勒川/哈素海)--包头--达拉特旗(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榆林--太原;
  2. 共用时一周,2人共花费2500以下;
  3. 全程都是搭火车/公交车/滴滴,建议还是自驾游比较方便也自由;
  4. 内蒙也没啥好吃的,全国各地都一样,但是我要极力推荐包头市科技大学出来的小吃街,物种丰富价格实惠。尤其是花甲,吃完之后到现在,过去快一年了我还念念不忘;
  5. 鄂尔多斯不值得一去,整个城市就是空城,很多建设的很漂亮的烂尾楼。大型商场里人都没有,但物价奇高,费解;
  6. 在库布齐我前面说了有很多坑,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有个女导游假装贴近我,说买到低价票,然后再过来一个她的头头两个人表演双黄,女生被壮汉打,小姐妹来我这里哭,要我们补钱(大概七八百吧),还好有我机智的万能男友,要是我早就被吊打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