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系列书籍名称
旅行,本来是一件放松愉悦的事。但随着那个商业市场的席卷,太多的旅行书籍浮出水面!鼓励人们辞职旅行,背包去西藏。。。等等。书籍封面上充满朝气的图片仿佛在昭示着自由的力量,让
旅行,本来是一件放松愉悦的事。但随着那个商业市场的席卷,太多的旅行书籍浮出水面!鼓励人们辞职旅行,背包去西藏。。。等等。书籍封面上充满朝气的图片仿佛在昭示着自由的力量,让读者不由自主的向他们学习,不顾一起去旅行,结果却后悔莫及。
书籍发挥的作用应当是正能量的。据一位旅行编辑所言:“首先,请拒绝那些名为《休学辞职去旅行》《我的间隔年》《搭车去西藏》(名字是我瞎想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之类的或者给自己打上穷游、gap year之类tag的书。一般这些书都会有个看起来很青春很不羁的封面,上面小伙子大姑娘青春正好笑靥如花,背着个登山包骑着个自行车一副雄心壮志的样子。
这些书大部分其实都是商业策划的成果,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历尽千难万险放着飞机火车不坐非得骑车搭车去到陌生的地方以求寻到人生的真谛…这不是西天取经的节奏么,拜托你们想点新的套路好不好。
而且说实话这类作者一般文笔都不怎么好,就算碰到好故事也没有能力完整表述下来。我曾经读过一本讲在路上的书,名字就不讲了,文字生涩,行文非常不流畅,而这还是本旅游方面的畅销书,堪称“休学辞职类”书籍的元老之一。其次这些书所传播的价值观很是有趣。有一些书是记录了自己在路上的故事、成长和变化,而更多书却让我感觉到一种炫耀,即推崇骑行啊住沙发啊穷游世界啊这一种单一的生活方式,强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仿佛世界上所有安稳过日子的人都是loser。所以如果没有鉴别能力,特别是未成年人,还是少看这些书为妙。”
确实,书籍能为我们提供价值观的培养,如果不加思辨的被书中观点洗脑,后果无法想象。
所以保险的选择是Lonely Planet、DK之类的经典guide类书籍,小部分讲述风土人情大部分是实用信息。如果有钱任性还可以入LV的city guide系列,平时放在包里都能当装饰品了。
至于描写风土人情的书籍,我推荐给大家《那时 西藏》,作者徐家树。
在这里,雪域之天堂触手可及。
在这里,记忆冲破时空的枷锁。
在这里,人们思索过去和未来。
在这里,失落的信仰终被寻回。
一本书,一个人,一份坚定的信仰,一种彻悟的力量。
一百余幅穿越时空的藏地影像,带你探寻三十年秘境记忆。
希望大家能够甄辨好坏,找到适合自己的精神读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