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风流旅行团
倪匡说他是少有背后没有人说他坏话的人黄沾说他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金庸说论风流多艺我不如他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作家、电影制片人旅行家、书法家、画家、篆刻家鉴赏家、电
倪匡说他是少有
背后没有人说他坏话的人
黄沾说他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金庸说论风流多艺我不如他
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作家、电影制片人
旅行家、书法家、画家、篆刻家
鉴赏家、电视节目主持人
……
他是与金庸、倪匡、黄沾
并列的“香港四大才子”
蔡澜
从左到右:金庸、倪匡、蔡澜、黄沾
他是知名的美食家
被称为“食神”
是《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
壹
影人蔡澜
他于新加坡出生长大
父亲蔡文玄是南洋
知名的华人作家和诗人
还负责邵氏电影公司
在东南亚的发行及宣传
之后
他赴日本留学
被邵逸夫看中
担任邵氏电影公司的驻日经理
负责购买日本电影发行到香港
六年后回香港定居
担任嘉禾电影制片经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香港电影的黄金期
成龙主演的
《龙兄虎弟》、《福星高照》
《城市猎人》、《霹雳火》
《一个好人》、《重案组》
等大片都是他的杰作
他的片子从不愁卖
而他在连轴工作的同时
也从不肯委屈了自己
不计去哪里拍片
哪怕忙成个陀螺
也总要挤时间到个好去处
品酒、桑拿、尝美食
遇到冯康侯、丁雄泉等艺术家
便向他们学习绘画、篆刻
每有空闲便写写画画
很多人说他“玩物丧志”
他却称之为玩物养志
前半生
他为电影而活
他曾向邵逸夫提议四十部电影
拍三十九部赚钱的
一部为了艺术为了理想
结果却是无解
一部电影不可能是你自己的
它是很多人的
1997年蔡澜56岁
嘉禾电影公司创始人
何冠昌先生去世
更坚定了将其引为知己的
蔡澜离开电影的决心
我们跟整个宇宙相比
只是短短几十年
一刹那的事情
希望自己快乐一点
那时起
他开始将此奉为人生信条
贰
文人蔡澜
想要独属自己作品的蔡澜
逐渐将精力转移到写作上
当时香港的刊物
《明报》首屈一指
金庸是创始人
靠武侠小说连载
吸引了无数读者
而倪匡则是专栏作家
科幻小说《卫斯理》圈粉无数
据说要在《明报》发专栏
比考公务员还难
还好他认识倪匡
近水楼台先得月
再加上才华确实了得
写美食美景、鱼虫花鸟
情感婚姻、人生杂感
很快崭露头角
站稳脚跟
他每天六点起床
看电视、读报纸
给金鱼换水、侍奉花草
一直不肯坐下来写
但只要坐下来就文思如泉
他三十年出书逾二百本惹人质疑
但他写作并不快
800字的文章要改四遍
写完之后改一次
放起来第二天再改
编辑改好后传回来再改
如此反复
叄
美食家蔡澜
离开电影届的蔡澜
迎来了他最为精彩的人生
写食评影评、办美食节目
欣欣然不亦乐乎
《蔡澜叹名菜》里
他带着一帮美女到处去吃
美食、美景、美女
赏心又悦目
成为全港排名前五的节目
他的美食节目
每一期都要做到最好
不到一个小时的节目
花白头发的他常常带队满世界跑
花费几百万港币也在所不惜
为了吃上一碗最美味的云吞面
走遍香港、澳门、广州
为了找最美味的越南牛肉河粉
跑到法国、美国、澳大利亚……
吃的好写的更好
但他始终遵循一个原则
好吃就是好吃
不好吃就是不好吃
因此成了活招牌
香港一些餐厅喜欢在店里
悬挂蔡澜所写的食评作为宣传
或菜单上标出“蔡澜推荐”四个字
往往顾客盈门
他常念叨
抽烟伤肺、喝酒伤肝、吃肉伤胃
可是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肉,伤心
不肯让自己伤心的蔡澜
成为了爆款美食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的
总顾问
他创办“蔡澜旅行团”
带好友到世界各地旅行
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还会花几个月选址
再选当地最应季食物和最好厨师
四
风流才子蔡澜
金庸曾评价他
见识广博,琴棋书画
酒色财气、吃喝嫖赌
文学电影,什么都懂
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
不作画、不嫖、不赌
但人生中各种玩意儿都懂其门道
于电影、诗词、书法
金石、饮食之道
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
倪匡评价更高
说他有魏晋风流
1989年
倪匡爱上了一个妈妈桑
常请黄沾和蔡澜到夜总会
三个才子讲笑话把姑娘们逗得直乐
一想自己娱乐人家再搭上钱
还不如开档电视节目挣钱
于是便有了创下
70%收视率记录的
《今夜不设防》
蔡澜、倪匡、黄沾三人
邀请一位嘉宾
喝酒抽烟加段子
话题非常劲爆“不设防”
林青霞自曝了和秦汉的恋情
张国荣讲起自己的初夜
……
当时
全世界都没有这么自由奔放的节目
BBC甚至来拍摄了专题片
也因为太过劲爆
很多人大骂蔡澜“不正经”
他非常开心地说
我就是老不正经
他的生活有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一生活得恣意潇洒
明白清醒又难得糊涂
一次坐飞机突遇气流
身边澳洲人惊恐不已
蔡澜却悠哉喝酒
飞机稳定后
那人不解
“老兄,你死过吗?”
蔡澜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
“我活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