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修学旅行 概念
暑期里,各大旅游网站的抢眼位置又被海外游学广告占据,如“美国东海岸名校游”“英国百年贵族学校体验夏令营”等,一些热门欧美国家的游学产品虽然价格为三四万元,但都早已售罄。
暑期里,各大旅游网站的抢眼位置又被海外游学广告占据,如“美国东海岸名校游”“英国百年贵族学校体验夏令营”等,一些热门欧美国家的游学产品虽然价格为三四万元,但都早已售罄。
游学市场年平均增速超20%
“近年来,海外游学市场爆发式增长。”新东方国际游学推广管理中心主任刘婷说,2006年她刚接手新东方国际游学业务时,客户只有100多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每年2万人的规模。包括世研旅游智库研究员邱庆生在内的不少专家表示,海外游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从2008年开始,根据市场研究机构估算,2016年海外游学市场已经达到百亿元规模,每年平均增速超过20%。
“每年暑期都是国际游学的高峰,现在新东方每天同时有六七千人在全球各地参加游学。”刘婷说。新东方联合北京大学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2017国际游学蓝皮书》显示,在已经参加游学的人群中,51.2%选择美国作为游学目的地,英国以25.9%位居第二,排第三的澳大利亚占16.7%。
不少家长通过微信群了解海外游学产品信息。“孩子说想跟同学参加美国游学项目,我们觉得游学对开阔视野、锻炼语言以及以后留学都有好处,挺时髦的。”山东济南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在自己15岁孩子的“朋友圈”中,海外游学成了暑期生活的一种潮流。
“游”大于“学”,产品内容堪忧
在海外游学受到热捧的同时,也有家长反映,一些旅行社推出的海外游学产品只是到校园简单游览参观,孩子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收费却比普通旅游产品高好几倍。如两周左右的美国东海岸旅游,普通版的价格在1万元到2万元左右,但游学版则在3万元以上,一款名为“美国八大名校状元夏令营”的14天海外游学产品价格甚至近5万元。
除了较高的市场价格,各类游学产品在内容上也参差不齐,甚至明显离谱,如北京一所知名小学组织的美国游学行程曾被曝出包含“赌城”拉斯维加斯。去年,江西南昌市民何女士送上初一的女儿到美国游学,花了34800元,但何女士对游学效果不甚满意。“跟当初的宣传差距很大,正赶上美国学校放假,培训机构租了一个中学会议室,请了几个当地的孩子陪读,感觉就像‘演戏’;最期待的哈佛、耶鲁大学之行,也只是到学校里参观了一圈。”
观察“美国常春藤名校修学游”“英伦特色高校游”“英国贵族高中修学”等游学产品的线路可以发现,多数产品的14天行程中有5天用于参观校园,剩下的时间多在观光游玩,“游”的比例明显大于“学”,“游学”变成了一个商业销售噱头。
记者在美国采访了解到某旅行社推出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0日夏令营的安排:景点观光通常2天、迪士尼乐园或环球影城1天、购物1天,除去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能够专门用于和当地学生交流、学习文化的时间很少。
教育部门应主动介入进行监管
据了解,普通海外旅游产品毛利率在5%至10%左右,而海外游学产品则可达到30%至50%,高额利润空间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海外游学市场行业门槛低、缺乏标准,大量机构涌入,使整个行业呈现“野蛮生长”的态势,这是市场产生乱象的深层次原因。
长期从事海外艺术游学的可乐荚儿童美术馆CEO廖尼娜表示,高品质海外游学产品虽然利润较高,但成本投入也非常大,包括专业人员配备、课程设计、开发当地教育资源等方面,而一般旅行社最大的成本主要在机票和酒店,其他投入很少。
刘婷认为,海外游学产品本质属性是教育产品,需要高水平教育内容设计、专业人员和大量资源投入,但受利润驱动,一些商家只是给普通旅游产品加上“游学”标签,效果自然很难令人满意。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国新认为,海外游学项目的工作人员需要承担比一般导游更多的责任,除了旅行安全知识技能,还需要在专业教学知识、青少年心理等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如果只让旅游部门来管理,则无法对产品内容进行有效监督,教育部门应该主动介入。
专家表示,游学在欧美国家有近百年历史,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行业规范体系。据了解,在美国,夏令营项目认证、管理等职能由美国夏令营协会承担,协会还会对活动效果、安全以及从业机构、人员资格进行审查。在日本,游学是公共教育的一部分,全国修学旅行研究协会等机构会提供大量专业游学方案和服务。
我国有关部门在2012年和2014年分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出国参加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管理的通知》和《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但部门规范性文件在行政诉讼中并非适用对象,最多参照适用。豫章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家卿等专家认为,随着海外游学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在国家层面研究出台效力更强的法规文件,同时探索对现有的旅游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修订完善,对海外游学产品的概念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进一步明晰各部门在市场监管当中的权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