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要跳多少格子才开始
拥抱梦想和远方的房车车友们“我曾经也根本无法想象自己现在的生活会变成这样,但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井里的青蛙,如今已经跳出来了,能做的就是继续跳,向更远的地方跳。”生活永远
拥抱梦想和远方的房车车友们
“我曾经也根本无法想象自己现在的生活会变成这样,但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井里的青蛙,如今已经跳出来了,能做的就是继续跳,向更远的地方跳。”
生活永远在别处,他们一直在路上
长期以来知乎上提问频次极高的问题之一是“环游世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环游世界这个“壮举”,对于在格子间里耗掉朝九晚五的普遍人群而言,意味着自由的松绑,以及诗和远方。在这条地球绕行的路径上,自由、时间和资本有了另外的意义。生活永远在别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直在路上。

房车车友坐在一起聊天
一辆砸了20多万改造的货车
恰好到了三十而立之年的徐光大是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内最大国有企业的职工,像厂内很多同事一样,他的工作清闲,待遇也算可观。妻子马慧毕业于名牌大学的设计专业,性格内敛但处事谨慎的她毕业之后便留在家乡的发改委,成为一名“家里人都觉得再合适不过”的公务员。
两人青梅竹马并在六年前生下女儿,这一切在七台河市这个小城里看起来都尤为安妥--世界上有无数安静偏僻的小城,小城中有无数称得上幸福的家庭。本来以为就这样过上一辈子的生活,一个决定,令这个家庭从既定的模版中跳脱出来。
四年前徐光大和马慧先后辞去体面的工作,带上只有两岁的女生,开着“房车小公主”--一辆砸了20多万由普通货车改装而成的房车,踏上了他们人生最疯狂的一次冒险开始环球旅行。由于买车几乎花掉二人所有的积蓄,上路后他们以别致的方式谋生,在网上招募同行旅客--“因为车里有两张床,我们就睡在一张床上,另外一张出租。租客提出想去哪儿,我们就大概开到那儿,路上没有固定的目的地”。

路途中的徐光大一家
四年的时间里他们一路行程上万公里,期间几乎游历中国所有省份。2014年底,一家三口甚至开到了东南亚。他们从云南出境,路经老挝、缅甸、泰国后抵达马来半岛,在马来西亚的港口城市挂拉吉达入境,并误打误撞最后停歇在一大片穆斯林聚集区内。
他们安顿下来的第一天即被网友告知当时有一伙穆斯林反政府武装势力扬言要绑架华人,马慧心里一沉:“天啊,怎么刚一到就发生这样的事儿。”然而他们非但没有遇上传说中的“绑架”,还意外地和当地人交上了朋友。那天女儿诺诺在海边的温泉玩耍,带回一个穆斯林姐姐,这个叫Amy的女生在附近上高中,正在准备新加坡大学的考试。
那是他们第一次真正和马来西亚的穆斯林居民打交道,那些就连在海边和温泉都披戴厚衫下水的,再湿哒哒上岸的,那些跟随诺诺回到车里的,从陌生人到朋友。旅途上遇到的人和新鲜的一切不断刷新一家三口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这个世界比他们想象中要温柔和迷人得多。

徐光大一家在马来西亚的朋友们
“我是最穷的,也是最受欢迎的”
李波已经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纪,来自哈尔滨的他,七年前把家里的房子抵押掉,贷款买了一辆不到30万的国产房车。与徐光大家那辆自己改装的房车不同,李波的这辆正规的房车是地道的“一室一厅”设计。这辆能够沐浴排风,配备了灶台冰箱,可以吃饭看电视甚至能够进行太阳能发电的房车曾经也是他和妻子的婚车,婚后妻子也随李波浪迹四方。
他们出现在各个城市的夜市和大排档里,李波靠着给客人们演奏萨克斯维持一路的开销,以及每月三千元的买车贷款。每年春节,李波会和妻子开上房车去海南过年,躲避北方寒潮的同时,还能趁机在旅游旺季多赚些钱。
他们在三亚将房车靠海停下,这也是天南地北车友们临时的家。上百辆房车在年三十儿这一晚停靠在一起,每家端出一两个拿手菜,李波会为大家吹个萨克斯助兴--“在玩房车的人里面,我是最穷的,也是最受欢迎的。”

房车车友李波
这些人当中有年轻的画家和音乐人,有事业有成的中年商人,甚至还有不少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他们的房车也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有一些是货车、面包车甚至是三轮摩托的改装车,也有人索性在小轿车的顶上安个帐篷,一路向北,开着他们的“房车”看世界。
晚上八时,李波开着他的房车扎进青岛夜里人气最浓烈的啤酒街,他将车停在附近某一处居民楼下,快速地换好演出服,拿上萨克斯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沿街卖艺。正如每年冬天他都会远赴海南一样,每年夏天他几乎都会来到这条街上,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有两三百收入。他应客人的要求吹了一首《母亲》,吹着吹着却掉了泪。
这个出生于哈尔滨普通家庭的小儿子,父亲在铁路上烧锅炉,母亲是小学里的音乐老师,父母出于对他的偏爱甚至在80年代末借钱给他买了一辆摩托车。李波说,自己这辈子就是玩轮子的了。他十八岁拿到驾照的时候买下一辆“大幸福”,熄火打不着的时候四处求朋友:“大哥你帮我打着给我踹着呗。”
李波和母亲的合影
后来,李波去了机械厂的工作开起了出租。三十岁那年他偶然认识了一个婚礼乐队,向往工作自由的他也学起了萨克斯,跟着乐队走南闯北跑婚庆。直至在一场婚礼上看到一辆房车,终于在那一刻他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
李波看上的这辆房车将近30万,这对于当时36岁还没有固定工作的他而言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在决心要买下房车之前,他给自己那辆两万多的小轿车做了改装,次年春节,年三十那晚看完小沈阳《不差钱》的小品,他拉着父亲和哥哥姐姐从哈尔滨出发一直开到了深圳的罗湖口岸。这次幸福的家庭旅行,也坚定了李波买房车的决心。

李波一家在深圳合影
半身不遂的母亲因为身体原因错过了这趟旅行,但她却是家里唯一一个支持李波抵押家中房子买车的人。提车那天李波特意把房车开到父母家楼下,喊趴在窗户上张望的母亲下楼看车:“哎呀,你下来啊。(我母亲)她光看外表了,她没看到里面什么样。(她说)‘哎呀这两天天不好,那个我不下去了,等过两天晴天的。’她趴着窗户看看,她知道我这圆梦了。”
但李波万万没有料到,提车不到十天,正在一场婚礼上伴奏的他接到母亲去世的电话--“正在那吹萨克斯呢,我大哥来电话,‘你在哪儿呢?’我说我搞乐队。‘咱妈没了。’我说咱妈上哪去了?‘咱妈死了…’放下电话这边你还得给人家吹婚庆那曲子伴奏呢,必须得这样,一边吹一边眼泪往下掉。”母亲去世后,为了让父亲不要过于伤心,也出于弥补自己内心的遗憾,李波和当时还未结婚的妻子陪父亲开始了全国旅行,从东北老家出发一路开到了海南三亚。期间,李波还在云南昆明帮助父亲找到了他60年未曾谋面的大哥。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井里的青蛙,如今已经跳出来了,要跳得更远”
和李波的妻子不同,马慧对于丈夫徐光大初时提起环游世界的理想,出自本能地反对。从来她都是一个有板有眼的人,就像我们上学期间那些连广播体操都特别认真对待的女同学一样。马慧如愿嫁给了结识多年的徐光大后,父母也都非常满意夫妻俩过着幸福安稳的小日子。而作为全市最大煤矿企业货场管理员的徐光大,内心中却与这份体制内的稳定在隐隐抗衡。

徐光大的妻子马慧
“就是混日子,矿上这些年纪大的人,每个人都盼着啊,我退休了,放松了,这辈子就熬过去了。那我一想,我这还有多少年退休啊,我这没等退休,煤都挖没了。”徐光大在工作中整日无精打采却在生活兴趣中时刻充满能量。他反复拆装手边的所有东西--小到手机大到摩托车,已经让妻子感到不满。直至婚后徐光大提出辞职骑车去西藏的想法,两人的分歧终于无法调和,而这样频繁的争吵无果以妻子的让步结束。在女儿出生后不久,徐光大终于出发了。
最初出于担忧马慧时常翻看丈夫在网上的沿途照片。一个是只身骑行朝向西藏的人,一个人在家中刚刚完成生产甚至未出月子的人,这样无声的对话和照片里从未见过的人和风景不仅拉近了两人的距离,更让马慧着了迷--“他回来之后别人问起你们都去哪儿啦,我感觉自己也像去了一趟西藏一样。”
而沿途何止山河远景,那些视线以外的经历和故事更叫徐光大值回旅费。他曾在千里之外的川藏线上偶遇一个推板车的老人,闲聊才知对方已在路上走了三十多年。老人一把胡子,车顶贴满了他走过的地方,以及那些生活的痕迹。他俩在路边停下喝水,老人用油布随意地支了个帐篷,摊一个地垫儿,在炉子里弄点柴火,点着了下着面条,还请徐光大来喝一杯。但徐光大因为没有酒意拒绝了老人的邀请,日后才后悔错失了一个故事。

西藏骑行旅途中的徐光大
但老人的出现戳中了徐光大一直迟疑的念头,他自此决心此生以旅行为生,并要带上家人彻底告别从前的生活。从西藏骑行回来,徐光大购置了货车,并自行将车顶和货柜改装成两间卧室,频频带着全家短途旅行。在他不厌其烦的劝说之下,马慧最终辞去工期八年的公务员工作,一家三口的环球旅行正式开始。对于未来他们还是很乐观的:“你有双手,不管在哪里总是可以混口饭吃的。”
在微博上输入@房车小公主,我们发现在2017年过去十个月里,他们一路捎上驴友已经完成了非洲-中东-中亚-中国之行,并在第二个孩子出生以及女儿诺诺完成二年级课程后,一家四口开始了南疆秘境和澳大利亚的探险。

徐光大一家的“房车小公主”
一路的旅行让徐光大和马慧的女儿诺诺比普通孩子活泼开朗了很多。夫妻俩曾经希望自己能当女儿的老师,一直教她到初中,一家人也能继续旅行,但同时他们也担心诺诺将来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中考、高考接受更好的教育。
马慧不是没有想过眼下那些在家的孩子们异常紧绷的生活节奏,但她最终还是觉得顺其自然--“我曾经也根本无法想象自己现在的生活会变成这样,但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井里的青蛙,如今已经跳出来了,能做的就是继续跳,向更远的地方跳。”
现实和远方
后来,一家俱乐部邀请这两家参加一个从西安到新疆的房车之旅,徐光大带着妻子和孩子出发,他设想抵达新疆后从最为险要的新藏线进入珠峰大本营重回西藏;而李波则因为春节打算在家陪父亲过年,拒绝了邀请。

在夏季卖艺筹备旅费的李波
旅行是阿莫西林这套说辞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但对于那些每日困在不过一平米格子间的人而言,环游世界这件事情因为太过遥远,更多像是天方夜谭。
而不论是徐光大还是李波这两个家庭,他们在环游世界的同时,依旧会每月定期收到银行寄出的账单,为孩子教育需要担忧的问题也一个都躲不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风沙和人情都是不同的,但吹来忧和愁却不尽相同。然而能够在生活的间隙中找到一个豁口,跌入光怪陆离的一侧,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已经足够。
文字编辑:球儿宝木马头
视频编导:裴天懿
视频制作:邹温阳
统筹:蒋涵琦
编辑:田园、豆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