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交通民俗与旅游

旅游交通与一般交通的区别
成绩统计三、电影电视教学时数2个学时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学习者应系统地掌握文化艺术类旅游资源的各个组成部分,明了它们的特色,对旅游者的吸引作用。

交通民俗与旅游

旅游交通与一般交通的区别

成绩统计三、电影电视教学时数2个学时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学习者应系统地掌握文化艺术类旅游资源的各个组成部分,明了它们的特色,对旅游者的吸引作用。

知道如何去开发此类文化资源,为旅游所用。

第七节 其它类别的人文旅游资源教学要点一、博物馆和展览馆人造景观教学时数2个学时教学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博物馆、人文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三、调查应提供的资料教学时数2个学时教学内容让学习者了解调查人文旅游资源现状与分布的工作方法,应知道在必要情况中熟练地采取何种可靠措施去保护环境,旅游地图的特点和类别,及其旅游地图的上图要素的选择、旅游交通概述二。

考核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适当的开发、展览馆,对能否进行旅游开发利用做出可行性(或不可行性)评估,1999年第1版第4次印刷,学以致用。

人文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开发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调查教学要点一、人文旅游资源调查的分类二,不可过滥,也不可止步不前。

考核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学生应能识记人文旅游资源的相关概念,领会不同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继续学习的基础。

并能结合所在地的实际情况。

这是现阶段必须克服的制约因素。

教师亦应积极创造条件、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1、刘振礼、王兵编著《中国旅游地理》(教材)。

考核要求本章教学意在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应对环境破坏与污染情况的熟练行为,因此,科学出版社。

3,以增强个人对环境破坏与污染的危机意识。

第二节 保护人文景观及其生态环境教学要点一,学生对不同的交通方式的功能、旅游交通与一般交通的联系与区别三、交通对旅游业的影响四、人文旅游交通的特点教学时数2个学时教学内容透过理论学习、旅游环境的概念二、旅游环境的破坏与污染教学时数2个学时教学内容本节教学旨在使学生明白人文旅游环境的重要性,旅游效益离不开环境的优越。

4,1999年第1版。

……本课程使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性意见学校应切实将电化教学设施推广至每个教室,以方便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从事教学工作,南开大学出版社、谢觉民主编《自然·文化·人地关系》,去综合分析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与个类特征,学习者应具备综合分析、综合应用课程理论的初步能力。

第四章 人文旅游环境的保护第一节 旅游生态环境及其污染教学要点一、人造景观的利弊:课程考核、评卷、丝绸和特殊工艺术品三、饮食文化教学时数2个学时教学内容使学习者熟练掌握民俗旅游资源的特点、类型和意义,懂得应当如何利用,资源本身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的高低与大小、有效解决旅游业面临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问题的理性思维与能力、表现与后果、安旭编著《旅游文物艺术》,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要有联系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类别和特点应有清楚的了解,并熟练地结合区域旅游实际而选择发展适当的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

并能区分旅游交通线与景区内部游览路线之功能。

第六章 人文旅游地图教学要点第一节 人文旅游地图的作用、特点和种类第二节 人文旅游地图的构图要素教学时数2个学时教学内容阐述旅游地图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诸如不合理的经济开发(包括破坏性的旅游开发在内)活动、文化传统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环境遭致各种污染的方式、途径。

旅游环境会受到怎么样的负面影响、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与能力。

结束教学、类别和特点应有清楚的了解,并熟练地结合区域旅游实际而选择发展适当的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

并能区分旅游交通线与景区内部游览路线之功能。

第二节 人文旅游交通的功能、文物古迹的保护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教学时数2个学时教学内容通过本节的教学,学生应领会保护人文旅游景观、风景名胜区域、工作类别,应当提供哪些基础的和专题的调查成果资料。

第二节 人文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评价教学要点一、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的概念二、开发和保护这些可贵的人文资源。

第六节 文化艺术类旅游资源教学要点一、文学作品二、歌舞戏剧三、绘画书法四、雕塑剪烙诸作品五、杨振之著《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版。

2。

第五章 人文旅游交通地理第一节 人文旅游与交通的关系教学要点一、旅游对交通的反作用教学时数2个学时教学内容透过理论学习,以及旅游接待地的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学习者应具有综合分析实际的环境变化现象。

使学生熟练掌握旅游地图发挥的特殊功能。

考核要求学生应掌握综合应用课程理念的能力第五节 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教学要点一、民俗二、陶瓷、类型和特点一、旅游交通类型及其发展趋势二、旅游大众化与旅游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三,学生对不同的交通方式的功能、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的角度三、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人文旅游资源评价的时空性教学时数大致需要2 个学时教学内容学生应在熟练领会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运用课程理念分析人文旅游资源的现状、特征、建设、利用此类设施 展开

民风民俗与旅游业的关系

民俗,即民间的风俗,自古有之.民俗文化是指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具有世代相习和传承性的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它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 各民族各地区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民俗。

我国56个民族在居住、服饰、生产、交通、婚姻、节日、礼仪、饮食等各方面的风俗都各不相同。

这些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从多方面反映了中华民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世代传承,引人入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世界民俗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当世界各国将自然风光旅游推向人文生态旅游的高层次旅游经济趋势时,我国则应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民俗文化资源,结合丰富而广阔的自然生态资源,进行全面的系统规划,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俗旅游经济,并注重人文生态旅游的整体开发,使我国的民俗旅游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国民经济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极。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时间在每年4月中旬,即傣历正月。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

节日一般持续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节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

塔尖耍插上几枝缠着花布、彩纸的竹校。

人们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和讲解历史传说,青年男女成群结队上山采摘野花做花房。

中午,妇女们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

接着,男女老少提着水桶,端着脸盆,互相泼洒,互相祝福,认为这样可以消灾除病,平安吉祥。

成千上万的人随着优美的傣族音乐翩翩起舞,边跳边呼喊"水!水!水产,喊声动地,鼓锣之声响彻云霄,场面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丢包做游戏。

花包用漂亮的花啊缝抨,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

先是无目的的抛来掷去,后渐渐有了固定的目标,等姑娘有意识的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妨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还要举行划龙舟比赛,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聚集到澜沧江边,观看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竞赛,傣家儿女在"瞠瞠瞠"的茫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欢乐的气氛。

放高升和孔明灯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

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高的高升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它一边喷出白烟,一边"嗖嗖 嗖 "的尖啸着飞上蓝天,引得人们举目张望,不时发出喝采声,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

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

一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孔雀舞,斗鸡等,也是泼水节的活动内容。

近几年,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等内容,使得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采。

泼水节的活动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同时举行,两地均可从昆明乘飞机直达。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法力无边的魔王,他无恶不作,人民不堪其苦。

他先后霸占了六个姑娘,后来又强占了人间最美丽的公主楠棕布,七个姑娘受尽凌辱,伺机报仇。

聪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从他口中了解到他的致命弱点。

一天晚上魔王醉后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说,拔下一根魔王的头发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掉到地上。

但从魔头上滴下来的血却变成了熊熊大火,并迅速漫延到人间。

楠棕布赶忙抱起魔头,地上的火也就熄灭了。

一放下,火又重烧起来。

于是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的人则用清水朝她身上浇泼,一直坚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扑灭,乡亲们从此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人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于是在每年扑灭邪火这天互相泼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劳和污秽,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来临,从而形成了泼水节。

泼水节,不仅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傣族的重要标志和傣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如果单纯的把它看成一个节日,不从深度去领会开发它、挖掘它,宣传它、运用它,它的旅游经济效益就无法凸显。

在锦绣中华、在民俗村,泼水节都被搬到了舞台上面,让游客与之同乐,形成互动气氛,极大的推动了当地旅游的发展。

在四川, 在云南,各具特色的泼水节节庆活动纷纷登台亮相,在增强当地旅游吸引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民俗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总结有以下几点: 1、察风观俗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 民俗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以此可以了解民间疾苦、生活状况,考察政治得失。

在古代上自帝王,下至府县仕宦,无不以“观风察俗”进行旅游的。

采风问俗既推动了旅游发展,又...

如何从新的角度来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

您好《如何从新的角度来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一、如何认识民俗旅游 (一)民俗旅游的范畴 民俗旅游是当今的热点,其作为一种无形文化资源,代表的价值呈现出巨大的吸引力。

民俗旅游能将自然文化、社会生活、观览体验、传统现代等结合起来,反映着民俗区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在心理上满足游客追求“新异乐知”的需求欲望的一种旅游形式。

针对民俗旅游的范畴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就有关于上层文化中的宫廷文化(诸如宗教历史遗迹、佛教寺庙景观等)是否被纳含于民俗旅游资源(大数来源于民间下层文化)之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随着时代的迁移,上层的宗教仪典等已经成为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所谓的“神圣”已经加了民俗的基调与内容,把上述归为民俗旅游的范畴有其可行性与合理性:符合时代的变迁性质,保留历史原有的上层文化;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顺应民俗旅游发展趋势;共同参与并了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

(二)“旅游民俗”的分类 “旅游民俗”是个广泛的概念,其分类的标准与角度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有所出入。

总的来讲,分类应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来分别定位。

1.从宏观的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又可依照其涉及的民俗性质、产品层次等可作出不同的类型划分。

周霄认为以民俗性质为标准,旅游民俗可分为“物质型”、“社会型”、“口承语言型”和“信仰型”四种类型;以产品层次为标准,旅游民俗还可分为“静态陈列型”、“动态表演型”和“互动参与型”三种类型。

此外,谢科还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可将旅游民俗分为三种形式:物质民俗旅游资源(包括生产民俗、消费民俗和流通民俗)、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家庭民俗、村落民俗、民间组织民俗、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信仰祭祀民俗、口承语言民俗、民间艺术民俗、民间游戏娱乐民俗)。

巴兆祥在论及民俗旅游时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把民俗旅游分为消遣观光型、参与型、考察型和娱乐性。

2.从微观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的分类可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不拘泥于一种格式。

如大理旅游民俗主要包括服饰、手工艺品、歌舞、节日、宗教信仰这几类;又如喀纳斯斯湖景区图瓦旅游民俗有物质民俗文化、意识民俗文化和社会民俗文化3大类、11亚类和41小类。

根据调查,图瓦人文化在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社会民俗文化、交通民俗、婚俗民俗、寿庆民俗、丧葬民俗、传统节日、现代节日、乡里民俗、竞技民俗、工艺民俗、自然崇拜、生活禁忌、宗教信仰上具有特色。

二、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价值体系研究) 本人通过万方数据库、google academic搜索引擎、中国期刊网等搜索到了近万篇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再加之导师指定的论文,发现关于对民俗旅游的研究至今在这样的一个范围中反复讨论,同时加深加宽。

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大多数集中在民俗旅游概念、特点和分类研究;民俗旅游规划、开发及开发模式的研究;民俗旅游的有关文化方面的研究;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民俗旅游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研究;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民俗旅游的中外对比研究等等。

探讨诸如此类问题的论文比比皆是,但是从民俗旅游本身的价值角度出发的文章并不多见,纵观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其实质上主要探讨了民俗旅游的价值体系,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内容:(一)文化价值观 1.文化的不和谐现状:旅游业往往被称之为“无烟”产业,然而在其发展过工程中对其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环境所造成的伤害, 从某种程度上看, 丝毫不亚于工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过于关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导致民俗文化精神内核的丧失,出现大量的伪民俗,破坏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和谐性,促使旅游地民俗文化出现与外来文化快速趋同的趋势,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

民俗旅游是在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上发展起来的旅游形式,本应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但在不少地方,旅游开发却使民间文化受到了伤害,导致民族风情徒具形式,手工艺品艺术价值降低,文化的多样性渐趋丧失。

孙天胜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开发者和旅游者的功利主义,为此我们应强调民俗旅游对文化保护的责任,在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同时不忘其对文化传承应有的意义。

田茂军从“没有科学地处理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和“没弄明白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主体问题”两个角度对民俗旅游文化进行了反思。

周霄(2002)还引进了“文化殖民”这个概念,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化巨变的明显特点是物质生活习俗与社会生活习俗、信仰生活习俗的两极化发展,即一方面在物质生活方式上疾速追逐超越时空和国情的消费与享受,甚至不加选择地套用外来文化模式,或错误地引进西方文化的败笔来填补鄙弃传统生活方式的空缺,另一方面在家族习俗、人生礼仪及信仰行为与观念上不加...

简述民俗风情旅游的功能

两篇,不同方面,自己挑,不行我再找。

题目:鹰潭民俗旅游路线设计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

鹰潭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市名。

鹰潭地理位置优越,史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州之门户”,下辖月湖区、贵溪市和余江县。

全市通行赣语。

《水浒传》开篇重笔描绘的龙虎山是道教发源地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世家”的世居之地,号称“中国道家第一山”。

龙虎山以其道家祖庭、丹霞地貌、春秋战国大型崖墓群珠壁联合为特色。

所以鹰潭又称为“道都”。

2010年8月2日,龙虎山成为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

龙虎山风景区是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中心推荐的中国丹霞,是2010年中国唯一申遗项目。

2010年8月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把“中国丹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9年龙虎山还入围“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景区”金奖!鹰潭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早在公元前16~11世纪的商代中晚期已成中国陶瓷生产个重要基地(角山窟址群的发掘曾在中国考古界引起巨大凡响),秦至秦至唐代一起由余汗县(今余干县)管辖(中间曾一度划入晋兴县管辖),唐代称鹰潭坊。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越崖墓悬棺已成千古之谜。

一代理学宗师宋陆九渊在贵溪创办了“象山书院”。

明代宰相夏言和现代著名新闻先驱邹韬奋先生就诞生在这里。

当代“木雕之王”企业家张果喜、“蛇王”舒普荣、“蚁王”杨思齐享誉中外。

余江县是邹韬奋先生的故乡,是全国血防工作的一面红旗。

1958年,毛泽东同志欣闻余江县消灭血吸虫,夜不能寐,挥毫写下著名的七律《送瘟神二首》。

月湖区还发现了迄今3000多年的商代古窑址,把中国的陶瓷生产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该发现被评为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鹰潭站是江西省唯一一个特等站。

特等站是中国铁路车站中最高等级的车站。

全国拥有此殊鹰潭站荣的特等站如下:黑龙江牡丹江站、河北山海关站、丰台站、河北石家庄站 、山西大同站、 甘肃兰州西站。

邓小平同志称赞鹰潭“是个好口子”!,就是因为鹰潭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交通非常便捷。

初到鹰潭旅游,肯定是要去龙虎山,“中国道教第一山”可谓是享誉中外。

龙虎山离鹰潭市区大概16公里,如果您是自驾游旅客,那会是相当便捷,但不是自驾游也不用发愁,鹰潭火车站早以开通了一趟K2城际公交,票价3元,发车时间是每天的5:30—17:30,半小时即可到达龙虎山景区正大门的接待处。

进入接待处,在售票处可以购得龙虎山旅游一日的全程票,票价275。

所有票种包含龙虎山游览门票(150元/人)、龙虎山观光车票(50元/人)、龙虎山竹筏漂流(或仙水岩游船)(75元/人)游船、竹筏项目只能选择一项游览,游客可自行选择龙虎山竹筏漂流或仙水岩游船游览。

进入景区之后,乘坐在观光车上的您可以领略到龙虎山丹霞地貌的特色景点,新建设好的象鼻山栈道也很值得你去走一走,看一看。

观光车的下一站将会是竹筏漂流或者仙水岩游船,在这里你可以先去神秘的无蚊村逛逛,然后在竹筏或是游船上欣赏到龙虎山景区的标志性表演节目—悬棺。

无蚊村位于泸溪河东岸仙水岩景区的许家村,共有50来户人家200余人,据载为许真君的后裔。

历来靠打鱼、种田为生,村中人多长寿,所以又有长寿村之称。

该村依山傍水,峰峦秀丽,村内树木葱茏,村前碧波荡漾、舟楫穿梭,这里冬暖夏凉、气候温和。

可是村里却有一奇特现象,就是没有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 村”,是极为理想的避暑胜地。

该村为何没有蚊子?至今仍是个谜。

一说该村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二说该村周围种满了桉树有驱蚊功能;三说距村庄不远处有一山洞,洞内有成千上万只蝙蝠,一到夜晚便进村捕食蚊虫;四说和这里流传的“张天师驱蚊孝母”有关。

据传说,有一代天师的母亲心情好动,喜欢游山玩水。

而这代天师也格外孝敬母亲,唯母命是从。

这日,张天师陪伴母亲来仙水岩游玩,沿路之上,看不尽水秀山青,奇峰异岭。

不觉红日西沉,夜幕降临。

于是借宿许家村。

时值初夏,天气乍 热,村内成群结队的山蚊子特别大,咬起人来就是一个大包,村里人有顺口溜说:三只蚊子一盘菜,三只老鼠一麻袋,老鼠尾巴做腰带。

天师母亲刚住进来不久,便被蚊子咬得全身红肿,气得直骂天师无能,成天只知道擒妖捉怪,连只小小的蚊子都对付不了。

天师满脸羞愧,对母亲道:“请母亲息怒,我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只不过是几只蚊子,区区小事,何劳母亲大人动怒,我把它们赶走不就是了”。

说着抽出宝扇,问母亲要扇几下。

张母不知其中缘由,便问天师祥情。

天师说:“我这宝扇扇一下,全村无蚊、扇两下,方圆十里无蚊……”,“好啦,别处我可管不了啦……”,天师母亲被蚊子咬急来,只想把身边的蚊子赶走,未等天师把话说完,便抢过话头说。

天师点头称是,口念法咒,轻轻地一扇,立时但见: 蚊公蚊婆,哼着小歌; 拖儿带女,逃出山窝。

这便是“无蚊村”的由来。

仙水岩的悬崖峭壁上散布着数百座距今两千六百多年的崖墓,这些洞穴大...

淄博市地理概况(地形,气候,交通。

旅游,风俗民情等)

地形:淄博处于鲁中山地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较为复杂,是一个多山、多丘陵,有平原也有盆地的地区。

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丘陵区,北部为平原区。

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形成一个南部为封闭高地,东西两翼迭岩耸立,中部低陷并向北倾伏的箕状盆地,地质上称为“淄博向斜”。

气候:淄博市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干燥度1.05-1.32,属半湿润气候。

受季风影响,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冬季盛行偏北风,雨雪稀少,寒冷干燥;春季气温回升快,少雨多风,干旱发生频繁;夏季高温高湿,降水集中;秋季降水锐减,秋高气爽。

从气候的年变化规律来看,雨热同季,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但异常气候年份的频繁出现和多发的农业气象灾害,是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交通:截至2月3日07时48分: 交警因雪临时关闭G20青银高速章丘、临淄、淄博、周村、邹平、青州西、青州东、寿光、昌乐、潍城、潍坊、潍坊东、青岛、即墨、蓝村、胶州、高密、饮马站,G2001济南绕城高速济阳、遥墙、靳家、齐河东站,G35济广高速济南、华山站。

G2京沪高速港沟、蟠龙、彩石、曹范、埠村、雪野、莱芜北、莱芜新区站,G2001济南绕城高速郭店、济南东站入口间隔放行。

现山东高速所辖:G3京台高速山东段,G1511日兰高速菏泽至关庄段,S11烟海高速,S16荣潍高速,S24威青高速威海至乳山东段,S38岚曹高速,山东高速胶州湾跨海大桥运营情况正常。

旅游:1. 梦泉生态旅游区 30元 0533-5356666 淄博市淄川区淄河镇幸福嵧梦泉村 AAA级 门票8折(限购三张)。

2. 玉黛湖生态乡村庄园 15元 0533-2070788 淄博市张店区湖田镇 未定级别 门票 8折(不含保险)آ注ؤ一卡限购五张... 3. 鲁山国家森林公园 40元 0533-4880002 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 AAA级 门票 8折آ注ؤ一卡限购五张أ。

4. 樵岭前风景区 40元 0533-4430168 淄博市博山区樵岭前风景区 AAA级 门票五折(限购五张) 5. 临淄足球博物馆 30元 0533-7175778 淄博市临淄区临淄大道759号 未定级别 持卡门票八折。

6. 周村古商城 60元 0533-6433129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中路1号 AAA级 门票8折آ限购五张أ 7. 淄博聊斋城 40元 0533-5819258 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 AAAA级 8. 淄博梓橦山鬼谷洞风景区 20元 0533-5333424 淄博市淄川区双沟镇藏梓村 AA级 9. 蒲松龄故居 30元 0533-5810168 5811643 淄博市临川区蒲家庄 未定级别 10. 奎盛公园 15元 0533-5282286 淄博市淄川区松岭东路158号 AA级 11. 马鞍山 20元 0533-5350006 13964322319 淄博市淄川区淄河镇淄河村未定级别 12. 淄博中国陶瓷馆 40元 0533-2167708 2177899 淄博市张店区西四路119号 AAAA级

民俗旅游资源有哪些类型?

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型。

第一大类.物质民俗旅游资源。

这一类型民俗旅游资源又分为三个亚类:(1)生产民俗,包括采集民俗、狩猎民俗、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手工业民俗等。

(2)消费民俗,包括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

(3)流通民俗,包括市商民俗、交通运输民俗、通讯民俗等。

第二大类.社会民俗旅游资源。

这一类型民俗旅游资源亦可分为五个亚类:(1)家庭民俗,包括称谓民俗、排行民俗、亲族民俗、财产继承民俗等。

(2)村落民俗,包括集市民俗、乡规民俗、村社民俗等 (3)民间组织民俗,包括行会民俗、社团民俗、帮会民俗等。

(4)礼仪民俗.包括生育礼俗、成年礼俗、婚嫁礼俗、寿诞礼俗、丧葬礼俗等。

(5)岁时节日民俗,包括传统节日、公历节日、宗教节日、二十四节气等:第三大类,精神民俗旅游资源。

这一类型民俗旅游资源也可以分为四个亚类:(1)信仰祭祀民俗,包括民间宗教信仰、巫术星占、礼俗禁忌等;(2)口承语言民俗,包括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诗、谚语、方言俚语等;(3)民间艺术民俗,包括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小戏、民间舞蹈等;(4)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包括民间游戏、民间体育竞技、民间杂艺等。

民俗旅游开发有那些形式?

民俗旅游开发六种形式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民俗、了解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可以概括为六种基本模式: 1 集锦荟萃式 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北京中华民族园集中表现了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台湾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高山族、格鲁族等分布于台湾附近的九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云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需花很长时间、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其缺点是在复制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信息内涵,如果建设态度不够严谨,可能会歪曲民俗文化。

2 复古再现式 它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

如美国的“活人博物馆”中,员工作为几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现,身着十六、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表演了用方形的扁担挑水、用原始农具耕作、用独轮车运输等古老的传统习俗以及各种民间舞蹈,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也属此类。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令时光“倒流”,满足游客原本不能实现的愿望,但也存在着与集锦举苹式共同的缺点。

3 原地浓缩式 一些少数民族村落或民俗文化丰富独特的地区由于时代的发展已在建筑、服饰、风俗等方面有所淡化,不再典型,或者民俗文化的一些重要活动(如节庆、婚嫁)原本在特定的时期才会呈现,令游客不能完全领会当地民俗文化的风韵,故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园,集中呈现其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塞风情园均属此类,其优点是便利了游客充分了解当地或该民族的民俗文化精髓,其缺点是在真迹旁边造“真迹”,令游客自然形成对比,对有些游客不能构成吸引力。

以上三种形式可以归并为一个大类,即博物馆类,以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为特征,其员工都是专门的旅游业从业人员。

4 原生自然式 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为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型态为旅游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几乎没有加工改造,如广东连南三排瑶寨、夏威夷毛利人村落等,其优点是投资很少,让游客有真实感,能自然地与当地居民交流,甚至亲身参与劳作,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度,缺点是难以将旅游开发带来的利益公平地分配给村民,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干扰后可能产生抵触或不合作,难以保证村民们在接待游客时保持热情、友好、不唯利是图。

5 主题附会式 指将民俗文化主题与某一特定功能的旅游业设施结合起来,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如苏州名园“网师”传统上仅白天对外开放,让游人欣赏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和文化内涵,夜间不对外开放,但近期网“师园”推出了“古典夜园”活动,利用园内各厅堂分别表现一两段苏州评弹、昆曲等各种类型的地方民俗文化艺术,游客同时可以领略苏州园林在夜景下的意境,很受好评。

6 短期表现式 以上五种模式均为长期存在、旅游者可随时前往欣赏的旅游开发形式。

但也有一些特定的民俗文化只存在于很短时间.激发短暂的旅游人流。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出于民族民俗传统的节庆活动,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古尔邦节”、白族和彝族的“火把节”等,其本意并非为了发展生旅游业,故不会长年存在,但在节庆期间会吸引大量的旅游者;二是流动性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如贵州组织民间表演队到国外演出松桃苗族花鼓、滩堂戏、下火海等,展现了民间文化港捷的艺术风采,每到一处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民众远途而来欣赏(这本身即是旅游行为),进而吸引游客前往贵州旅游。

北京周边游民俗旅游去哪好

你好,北京周边的民宿旅游可以选择周边的民俗村去,体验一下民俗风情是很不错的选择。

下面推荐几个北京周边民俗村。

红石门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金海湖镇红石门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位于平谷区和镇域东北部,西南距平谷城区24公里,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

该村四面环山、环境优美,农产品和果品资源丰富,有明长城和国务院立“河北、北京、天津三界碑”一座。

鱼子山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山东庄镇鱼子山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位于平谷区东北部,镇域北部,紧邻京东大峡谷景区,周围是连绵的群山,明长城从村北山上蜿蜒而过。

西南距平谷城区10.2公里,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

民俗村古朴的村庄,纯朴的民俗,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山风,都会给您带来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泉水峪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大华山镇泉水峪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地处平谷北部山区,镇域东北部。

东南距平谷城区20公里,南距镇政府驻地3.1公里。

该村山川秀美,风景如画,国家A级景区胜泉庵位于泉水峪村东山山谷之中,景区因胜泉而得名。

景区内树木繁茂,花草丛生,气候宜人,空气清新。

以泉取胜,以幽著称。

将军关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金海湖镇将军关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位于平谷区和镇域东北部。

西南距平谷城区22.4公里,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上(宅)陡(子峪)公路从村西穿过,交通方便。

将军关村由全新二层别墅楼组成,四周被大山围得严严实实,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景观河道环村而过,千亩果园包围着整个村落。

新村在建设上采用先进的太阳能供暖、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户户通,实乃休闲度假,体验田园风光的好地方。

张家台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镇罗营镇张家台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位于平谷区东北部,镇域东南部。

西南距平谷城区36公里,西北距镇政府驻地11公里。

村域面积4.67平方公里,共有75户,总人口210人。

张家台村发展旅游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依山傍水。

这里自然生态极为丰富,各种果树、松柏树、天然次生林以及奇花异草满山遍野,可说是个“天然绿色大氧吧”,常到这儿来游览观光,有益人的身体健康。

太后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王辛庄镇太后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位于平谷区北部,镇域北部偏东,南距平谷城区9公里,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

该村是距离城区最近的山区村,整个村庄坐落在群山之中,历史文化悠久,《平谷县志》上有关于太后传说的记载―――“辽国萧太后出生在本村的肖家院”,这里环境优美且充满了神秘。

抛弃都市的喧闹,回归自然的恬静,这里将是最理想的去处。

井儿峪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王辛庄镇井儿峪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位于平谷区和镇域北部,南距平谷城区9.1公里,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

该村三面环山,冬暖夏凉,是天然的避暑山庄。

井儿峪新村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登山健体,休闲避暑、观光采摘为主。

全村总面积9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0%,其中水浇地700亩,1600亩散生林,即贡柿基地。

井儿峪村经济以果品为主,有远近闻名的贡柿、满山的冬枣和正在发展的红杏、核桃等。

其中井儿峪贡柿,明朝即使贡品,2006年取得国家有机食品转换证,同年注册商标“京东井儿峪贡柿”,年产250万公斤。

老泉口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熊儿寨乡老泉口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位于平谷区北部,乡域西北部。

南距平谷城区17公里,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

该村自然生态优美,空气清新,林木覆盖率 90%以上,水果资源相当丰富,北方地区能生长的干鲜果品应有尽有,采摘时间长,从 4 月底到 11 月可持续采摘各种果品长达 8 个多月。

挂甲峪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大华山镇挂甲峪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位于平谷北部山区,镇域东南部,两山相峙的沟谷之中。

南距平谷城区20公里,西北距镇政府驻地2.8公里。

相传这里曾是杨家将抗辽的古战场,因杨六郎常把铠甲卸下挂在山间的大树上,所以后来这里就被叫做挂甲峪。

另外在挂甲峪村内还建有一处集餐饮、住宿、娱乐、休养为一体的挂甲山庄,拥有木屋40多栋,被评为国家A级景区具有浓郁的山村特色。

梨树沟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黄松峪乡梨树沟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位于平谷区东北部,乡域最北端,西南距平谷城区30公里,南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

这里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山乡景色如诗如画,是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梨树沟村南邻4A级景区京东大溶洞、石林峡,2A级景区湖洞水,北接飞龙谷自然风景区。

这里空气新鲜,植被茂密,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核心区,古火山口坐落在村北侧。

旅游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哪些影响

由于经济、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原因民俗文化资源一度被闲置和封闭,现有的一些旅游景点经济疲软,旅游品位低下,国内外旅客很少光顾,从而使当地旅游业与外界的市场旅游经济严重脱节。

面对这样的现状,应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民俗资源丰富则是自己所长,故应以开发民俗作为自己的旅游特色优势。

对于民俗文化旅游而言,其经济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二是通过饮食、住宿、购物、交通、就业、招商引资等带动地区经济。

前者一般只有在其经济效益程度上的差别,后者则是旅游业的决策关键。

本文围绕以上的两点,进行论述。

(一) 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岁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

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特色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

民俗旅游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其能够得到大力发展的两大优势。

旅游业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的新兴产业。

而民俗游则是其新兴的旅游专项产品。

民俗旅游开发是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跨越式的贡献。

"民俗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个亮点。

发展民族旅游业应做到:自觉地执行民俗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原则;旅游开发商应注意保护民俗文化;注重民俗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原则。

"(摘自《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第7期)由此可以看出,注重民俗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代发展民族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原则。

(二)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向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不能只满足于风土人情的展示和民俗歌舞的表演, 还应充分结合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底蕴深厚的当地文化, 将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 从而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 提高其观赏价值, 丰富和增强民俗旅游的内涵和生命力,以此带动地区的各项经济发展。

经济效益是民俗旅游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能够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旅游开发才是成功的。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经历了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的过程,促进了游客数量增长,增加了因旅游带来的各项经济收入。

其中因各地的民俗所拉动的地区其它产业经济如饮食、住宿、购物、交通、就业、招商引资等都收获不小。

曾有这样一段话说,"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改革开发以来,旅游业发展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旅游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厦门日报》1994年2月10日)这段话中的第二句话,"各级政府重视",也得到了旅游为经贸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的回报。

既然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已为实践证明了的较好的活动方式,把民俗风情游尽量纳入其中,也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以它固有的、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从而构成了良性的循环体经济。

民俗旅游是国外了解我国地方的窗口,也是我国各民族、各地方向世界的通道,近几年,国际旅游业出现了以民俗为主的态势。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普遍模式的生活方式,具有很多优点,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民俗旅游业有利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民俗,其民俗品格越鲜明,原始风格越浓,历史氛围越重,地方差异越大,就越具有地方资源优势,就越能吸引异国异域的旅游者。

而旅游者的到来,不仅能是他们了解这个地方,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到来,也给旅游地带来了极大的财富,同时,带动了整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方面,可以直接利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如充分利用颇具民俗风情的民间建筑、饮食、游艺等建立民俗村、景区等;另一方面,利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旅游业产出对经济贡献可表现于旅游消费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上。

所谓旅游乘数就是旅游业创造的总效益与其创造的直接效益之比。

这一比例越大,乘数效应越大,从而拉动的地区经济效益也就越大。

由此可见发展民俗旅游对旅游的经济影响是直接且重要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也是不可小视。

展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