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节庆旅游的资源分析——以青岛民俗节庆
山东济宁地方民俗民风传统文化
山东省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主要类型(一)文化已成为旅游开发的特色所在旅游者要寻求差异,旅游经营就要创造差异,差异会形成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特
山东济宁地方民俗民风传统文化
山东省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主要类型(一)文化已成为旅游开发的特色所在旅游者要寻求差异,旅游经营就要创造差异,差异会形成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特色。
如果说,特色是旅游之魂,那么文化就是特色之基。
文化是指旅游地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体现。
文化积淀主要是地方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通过对各个方面的发掘和对各种文化的挖掘,才能够真正形成一个旅游地的特色。
另一个方面就是文化体现,就旅游目的地发展而言,普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就是模仿之风大盛,忽略了自身的文化优势,抹杀了自身的文化特色。
素有“齐鲁之邦、礼仪之乡”之称的山东,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沂源猿人到东夷文明,古老的历史文化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是奠基于西周时期的鲁国和齐国,分别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鲁文化和齐文化,成为我国地域文化中的两朵奇葩。
山东省首先是作为一个文化旅游目的地而在全国闻名的,大多数的旅游景点与文化或历史有关,泰山、“三孔”等是在国内市场及海外市场最为出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齐文化、聊斋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等等尚大有开发潜力。
然而灿烂的文化资源难以满足旅游者的期望,因为文化的现有展示方法不尽人意,对文物古迹介绍不够充分,陈列消极被动,隔断了游客与文化之间的亲近性。
在旅游业大发展的新形势之下,全面挖掘文化资源,加以全面整合,是旅游地开发建设中首当其冲的大问题。
一是在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开发中,有些城市拆掉旧街区,建设仿古街,还自以为得意。
殊不知,一流的赝品还是赝品,二流的真品永远是珍品。
二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尤其是对活文化的保护,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对文物古迹这类物质遗产的保护。
因为传统文化与活文化是依托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之中,消亡的危险极大。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这些年又推出了一项非物质与口述遗产,正是看到了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之中传统文化消亡的危险而设立的。
这就警示我们,在旅游地的保障体系中,在发展要素这一部分,必须把文化放到首要的位置。
为了使文化充满生机,应注重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引起游客的兴趣,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以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方式和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把齐鲁文化推向旅游市场。
(二)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主要类型可进行旅游开发的文化资源又称为文化旅游资源。
似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可利用程度的广泛性、必须性、可行性和可利用的程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山东省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有历史建筑古迹类、宗教文化类、民俗文化类等:人类。
它们特色鲜明,显现性强,易物质化,是文化旅游开发所关注的热点资源。
1.历史建筑、古迹类山东由于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俗独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文化蕴含已成为山东旅游最具魅力的部分。
古人类文化遗址(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及古建筑类(京杭大运河、齐长城等)、重要历史事件遗存(铁道游击队故乡、抗日圣地、莱芜战役纪念馆等)、名人故居及纪念地(“三孔”、四孟、蒲松龄故居、孙子故居、诸葛亮故居、王羲之故居等)、古城和古城遗址(临淄、曲阜等),还有泰山文化、儒家(圣人)文化、泉文化、名士文化的遗址和遗迹等等,均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建筑古迹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历史建筑古迹类资源的旅游开发类型主要包括博物馆旅游,科考旅游、考古旅游、专题旅游等;其开发的关键是走出阳春白雪,增强其参与性,让游客感到可敬又可亲,以把握游人的心理需求为指导思想,让旅游产品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2.宗教文化类山东省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作为中国四大宗教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山东省内均有其文化载体分布,其中尤以佛教、道教旅游景观遗存为主。
佛教如济南灵岩寺、千佛山兴国禅寺、四门塔、青州驼山石窟、济宁崇觉寺铁塔、铁山摩崖石刻经、岗山刻经、太子灵踪塔、宝相寺、兴降塔、青岛湛山寺、崂山华严寺等。
道教景观则更是举不胜举,著名的有东岳泰山、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仙山之机”昆嵛山、蓬莱海上仙山、青岛崂山(太清宫)等。
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宗教仪式、崇拜偶像、建筑风格和不同的教义。
宗教的庙会也是展示民俗民风的—个最好机会。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把以宗教文化为依托的庙会办成庙市交易,不仅展示民间文化,而且开展商务旅游活动,古为今用,俗为商用。
对本类资源的开发要注重旅游专题(宗教教事、主题庙会),抓住核心市场,拓取新的产品和活动项目,并与民俗节庆文化活动相结合。
3.民俗文化类民俗文化是由广大基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旅游资源中最绚丽多彩的部分。
因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寻求差异、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猎奇和获得美感的心理需求。
山东省的民俗文化类资源丰富多彩。
早在20世纪80年代,鲁中“千里民俗一条线”就成为国家的一条黄...
【旅游资源概念的含义和特性是什么?试以地貌为例说明它对旅游的影...
①区域分异特性:旅游资源是造成旅游活动的最基本的因子.没有景观的地域分异,旅游资源 就不可能吸引需求不同的旅游者.旅游资源区域分异受自然地理和人类社会活动规律所控制,而前者的控制表现更为直接和明显,如由气候差异造成的纬度地带性分布特性;受制于气候干湿程度影响的经度地带性分布特性;由于气温和热量随高度变化而造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性;由内外因子综合作用而形成的集中性分布特性,这种集中包括大小范围的集中、团块状集中、条带状集中等. ②景象组合特性,包括:从种类上的同类组合和综合组合;从空间上的集团组合和异地组合;从规模上有大小不同尺度的组合,有当地或近地的集团组合,也有远距离的异地组合. ③相似出现特性,自然和人文景象相似出现,给旅游者造成近地旅游之方便,但也给旅游业发展造成一些问题,对于类似景点,不易多次重游和加强其特色宣传.此外还有潜在资源特性、季节变化特性、性质变异特性等. (一)价值上的观赏性 .(独特性)它主要是用来看或观赏的.这是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差别.庐山云瀑 (二)空间上的地域性.地域差异性集中体现在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游景观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是否有成就. (三)时间上的季节性.(变异性) 主要指自然景观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而呈现出的最佳观赏季节. (四)使用上的永续性.主要指旅游资源只供观赏不能带走,因此可以长期供游人使用.前提是保护和管理得好. (五)构景上的综合性或多样性.指旅游资源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组成. 说法三 (1)多样性 对旅游者构成吸引的各种因素都是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构成吸引的各种因素都是旅游资源.需求千差万别,概括为:“求美”“求异”,纵向上对遥远的古代遗迹充满敬仰、横向上为异地的奇特环境和事物流连忘返、对美的本能追求使人们面对自然造化的优美景观心旷神怡、对体现人类追求、凝结人类智慧的人工创造物一往情深. (2)垄断性——(不可移动性 ) 是指旅游资源的实物本体不能朝向旅游者移动.正是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才决定了旅游活动暂时的和异地的特征;消费者买走的只是映象和感受. (3)定向性一是资源分布的区域性.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 人们渴望了解居住地以外的世界;才形成了旅游者向某个方向的旅游流;旅游流的指向是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二是同一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的区域性;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吸引力大; 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吸引力不大; 对另一些本就不具有吸引力. (4)时间性(补充内容) 与旅游活动的时间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时间的季节性.是指同一地理环境随季节的变化在某一特定季节出现某些特殊景观或特别的体验感受适合于旅游的现象. 时间特定性或周期性:旅游景观和事物在某一特定时间周期性地出现或发生.传统的节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每4年一届奥运会 ;珠海每两年一次的航展,欧美国家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来临; 每年农历8月16钱塘江观潮;日出日落, 时代的变异性: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废弃的矿井、监狱等;登月旅行, 一些主题公园地衰落 (5)组合性 一个孤立的构景要素或一个独立的景点是较难形成使旅游者离开其居住地专程前往游览的吸引力的,总是复杂多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个要素组合构成足以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 1.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天然赋存的具有游览观光、休息疗养、娱乐体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这些要素或以单体和单体组合,或以某种要素为主辅以其它要素组合构成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山岳形胜、岩溶景观、风沙地貌、海滨沙滩、特殊的地质现象和地貌类型等. 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涧、冰川、滨海等 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 气候与天象景观——适宜于避暑避寒疗养治病的气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观,如泰山日出、庐山云瀑、黄山云海以及虽可遇不可求但出现频率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楼、极地极光等.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实体或以其为载体的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 历史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建筑遗址、石窟石刻等 民族文化及其载体——主要包括可视、可感、可参与的特殊民俗礼仪、习俗风情、节日庆典、民族艺术和工艺等. 宗教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参观游览型的宗教建筑艺术,如坛、庙、寺、观、带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赋予其中的装饰、雕塑、壁画、楹联、碑刻等; 另一类是这些宗教建筑和艺术本身营造的宗教活动场所.如各种宗教的神职人员布道求法,现代旅游者中也有大量专为求神拜佛而光顾宗教寺庙道观的. 城乡风貌:具有视觉形象的历史文化名城、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风光,具有清新质朴的田园风光、古镇村落等. 现代人造设施:富有特色、具有规模、某种特殊意义和影响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设施. 有影响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事件: 饮食购物:包括各种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美食、特产名品、特色市场与著名店铺等.旅游资源分类 2.根据旅游活动内容而划分 ...
山东知名的旅游景点有??
山东全岛五日游 第一天:乘机飞往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海滨城市-青岛,抵达后乘车赴海上第一名山--崂山北九水风景区(车程约40分钟),细品崂山茶,途经石老人海滨浴场,游毕乘车返青岛。
第二天:游览青岛的象征--栈桥,呼吸清新空气,五四广场,继而游览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八大关、东海路雕塑一条街、浮山湾海上奥比赛场,后乘车往威海(车程约4小时),曾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场所之一”,也是中国大陆距离韩国最近、韩国人最聚集的城市,韩国文化不断流入,仿佛一种置身于韩国的感觉。
登环翠楼、游览花园城市--威海市容,游韩国服装城、人民广场、威海公园。
第三天:赴“人间仙境”-蓬莱(车程约2小时),抵达后游览八仙过海风景区、仙人桥、八仙居、八仙坊、八仙祠、八仙璧、仙源楼、会仙阁,远眺蓬莱阁,游毕赴潍坊(车程约3.5小时)。
第四天:赴济南(车程约2小时)游览济南名泉-趵突泉、城市标志-泉城广场,后乘车赴泰安(车程约1.5小时),游览五岳之首--泰山,攀天街、玉皇顶、观唐摩崖石刻. 步入泰山了解旭日东升、云海玉盘、雾凇雨凇、泰山佛光四大奇观。
第五天:赴“东方圣城”孔子的故乡-曲阜(车程约1小时),游览孔子后裔居住地-孔府、中国祭祀孔子最大的一座庙宇-孔庙,领会儒家文化,孔林。
关于中国民俗旅游的论文
民俗旅游开发与欣赏结课报告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
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一、民俗文化及民俗文化旅游的含义。
民俗文化,是产生并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是在普通人民(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
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二、民俗文化在民俗旅游中的价值。
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等,都各有特色,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
这些民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
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
2.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
(1)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我国各种民间建筑、民间服饰、民间工艺品,都自然流露着纯真质朴之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民俗旅游的开展,为旅游者提供了体验民俗审美文化的良好机会,常使旅游者获得终身难忘的审美感受。
(2)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
我国各地许多的民俗活动,如蒙族的那达慕大会、壮族三月三歌会、苗族的花山节、芦笙舞等等,都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
在旅游活动中,开展这些各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可以很好地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求娱、求乐的心理需求。
(3)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代代相传,保持着社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系着该民族成员的民族情感。
通过参与、体验民俗旅游活动,对于国内游客来说,可以深入了解伟大祖国不同的民族、地区所呈现出来的特色各异的民俗风情,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风貌,在游览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我国目前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
民俗文化变迁总的现状是:表层变化迅速,深层观念尽管变迁缓慢,但很多传统观念也都面临被打破的命运。
传统民俗文化发生变迁或变革或消失,这是民俗发展的一种正常趋势,而且,在一些民俗文化的变迁过程中,我们的确感受到了现代化的魅力。
但不管物质层面还是观念层面,民俗文化的变迁还有一些负面的效应。
1.传统文化价值流失。
2.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不足。
虽然我国在民俗旅游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应,我们采用“人创民俗文化村、实地民俗文化村、民俗博物馆、节庆活动方式、民族生态博物馆、民俗专题旅游”等民俗旅游开发模式,使民俗旅游健康稳步发展。
但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不容乐观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
在保护民俗文化的立法不足,使得民俗文化“无法可依”,没有培训好民俗文化接班人,使民俗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界,大部分保护措施都据有“滞后性”,即民俗文化遭受破坏后才采取保护措施。
二是把民俗文化当成“摇钱树”。
采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开发模式,使民俗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有了民俗文化商业化的趋势。
这种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弊大于利,正如冯骥才所说“继续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产生的危害可能在10年以后才看到”。
三是民俗文化开发中伪造、破坏、同化严重。
为了吸引广大了旅客,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有的地方不断模仿经典民俗文化创造文化,有的地方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的地方竟然表演一些低俗的文化。
四是粗俗文化遗毒未尽,把糟粕当精华,甚至有封建迷信活动,损害地区民俗文化形象,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
1.全面发掘民俗文化,提高民俗旅游产品的品位。
全面发掘民俗文化,就是运用调查取证等方法,有步骤地对民俗旅游开发的各个景点或其组成部分进行考察,以掌握大量有利于开发的第一手资料,从全方位的角度了解民俗文化的发展动态。
根据人们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娱乐性和参与性,突出民族特色,改变民族村单一歌舞表演的局面,从宗教、社会、经济、游艺竞技等方面对民俗进行合...
青岛的风俗是什么
青岛民俗节庆一览表 节庆名称时间天后宫民俗庙会农历正月初一至三十青岛萝卜会、元宵山会农历正月初九至十五海云庵糖球会农历正月十六至十八青岛樱花会4月下旬樱花之旅——日本周4月下旬青岛之春——音乐周4月中下旬湛山寺庙会农历四 月初八至初十崂山北宅樱桃会5月上旬青岛“海之情”旅游节7月“... 青岛居住民俗 居住(又称“住所”)是人类抵御风寒和休息繁衍的场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
受生活的地域、环境条件等影响,我国各地居住类型、房屋样式都有所不同,居住风俗也多种多样。
青岛地区农村房屋结构与我国北方 地区的房屋结构相似,建房多取向阳山坡,讲究向阳背阴、依山靠水。
房屋为土木砖石结构,一列3至5问,... 青岛婚礼民俗 青岛地区的婚姻风俗·与山东省其他地区大体相同。
男子结婚称“将媳妇”,女子结婚称“出门子”。
结婚礼仪除特殊情况外,要经过说媒、相亲、订婚、送日子、娶亲等多道手续。
->说媒也叫保媒”,由媒人为男女两 家介绍,缔结婚姻关系。
媒人可以是亲友、熟人,也可以是专门的媒婆,他们按照门当户对、年龄般配、家境... 青岛寿礼民俗 在青岛民间,50岁以后才能做寿(50岁以前称“过生日”),50岁后每10年为一大寿。
旧时,富有人家为老人庆寿时,子女、亲友要送寿幛、寿联或寿屏,也有赠送寿面、寿桃和寿星图的。
寿幛、寿联上多写“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等祝辞。
举行仪式时,晚辈还要向老人跪拜祝寿,俗称“拜寿”。
一般农民不庆寿,只改善一下生... 青岛称谓民俗 青岛地区,亲族、亲戚间的称谓下尽相同。
菜西称父亲为“爹”,称母亲为“妈”,称祖父为“爷爷”,称祖母为“奶奶”。
崂山、即墨一带称父亲为“爹”,称母亲为“娘”.称祖父为“爷爷”,称祖母则为“妈妈(ma)” 。
另外,胶州有的地方称父亲为“大大”。
对父亲的兄弟,有的地方叫“大爷”、“叔叔”,大部分地区一律按... 青岛生礼民俗 生儿育女是夫妻的最大愿望,也是一个家庭的大喜事。
在青岛民间,妇女怀孕要说“有喜”或“得喜”婴儿降生要说“添喜”,给亲友传送生育信息称“报喜”,亲友前来庆贺称“看喜”。
另外,还有喝喜酒、吃喜面、蒸喜饽饽 、送喜蛋等等,喜字几乎贯串着妇女生育的每个过程。
->招喜孕妇平安分娩后,家里要办的第一件... 意趣田横岛 意趣田横岛应该说,海岛无处不飞花,品香只待有心人。
田横岛处处可游、可观,对我们常住田横岛的人,可能已经熟视无睹,可以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为独特的北方海岛,田横岛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 然景观,如果我们能够切身去体会、去探求海岛的奥秘,你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意味深长的回忆。
现在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