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怎么样?
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1).我国乡村旅游地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大中型城市周边地带及景区周围。在我国大中型城市如北京、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怎么样?

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1).我国乡村旅游地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大中型城市周边地带及景区周围。

在我国大中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周边农村,由于具有广大的客源市场、便利的交通条件,且靠近旅游风景区,乡村旅游发展最快。

如北京郊区“九五”初期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到2001年乡村旅游项目达到1589项,全年接待游客2856万人次,总收入17亿元。

(2).乡村旅游的开发项目与景区观光、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的节庆活动相结合。

在我国的国内旅游市场上,乡村旅游表现出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的极大关联性。

远景设计院指出目前游客参加频率最高和重游率最高的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旅游和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采摘旅游,如北京昌平县十三陵旅游区向游人开放观光果园,游客可自行采摘、品尝鲜桃、梨、杏子等果品,深受游人欢迎。

(3).乡村旅游国内市场的特点大多为短期游、近地游。

我国乡村旅游的国内客源地主要在大中城市,该地区的上班族大多利用周末和短期假日来放松身心,从而形成了近距离、短时间的出游。

有关调查显示,北京市40.6%的人把中短途旅游作为双休日的第一选择。

这是因为,一是我国上班族闲暇时间以双休日为主,适于短途、短时旅行;二是我国工薪阶层的薪水不能负担通常的长途旅游;三是我国旅游业的配套交通设施如公路、铁路等很不发达,限制了短时间内的长途旅游。

由此看出,由于闲暇时间、工资、交通条件的制约,我国出游者大多选择交通便利的城郊乡村景点。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拉动农民增收、推动旅游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如何使其规范发展,走上健康的道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继续与生态相结合,表现出绿色发展态势乡村旅游是生态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方式,体现了游客对原生态自然的向往,乡村的生态化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丰富文化内涵,使得乡村旅游具有“灵魂”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丰富化,单一的观光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式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保持本色,原汁原味乡村的城市化一方面导致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也使乡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乡村不再是原始的乡村,一味的拆建让乡村面貌面目全非。

第四,融合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仅是纯粹的对农业资源的开发,融合发展是中国乡村旅游的一大趋势。

你对现在的乡村旅游发展有何看法?2006年

1、政府引导,规范管理,维护乡村旅游形象 乡村旅游在内部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负盈亏。

但对游客市场和社会来讲,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是一个统一的形象。

这个地方乡村旅游的知名度、经营特色、服务质量、文化品位等,任何局部的印象都会带来游客对整个地区乡村旅游的肯定或否定。

所以,乡村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关系着景区的全局利益,也关系着经营户一家一户的利益。

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为广大游客的利益、为当地经营户的利益、为旅游地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把乡村旅游纳入政府管理的工作范围和工作目标,从而提升乡村旅游的地位,体现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主导作用。

目前政府最需要做的工作是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制定出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加强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

2、统一规划,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实力 我市乡村旅游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将现有的蛋糕做大,必须在统一规划下进行改造。

因为,随着乡村旅游项目的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开始不满足现有的服务水种情况下,如果乡村旅游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其生命力必会受到严峻挑战。

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加紧制定乡村旅游整体发展规划,出台管理办法,培训服务人员,加大扶持力度,把脏乱差隔绝于乡村旅游之外,帮助乡村旅游走上规范发展之路,让乡村旅游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品牌的打造还须强化景区资源特色和文化的挖掘与包装。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空前激烈。

仅靠乡村旅游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靠口碑宣传和散发传单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唯有政府的主导,群体的力量方能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

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资金,用新的思路吸引社会资金或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迅速改善民俗旅游村的基础设施状况,提高乡村旅游业的规模。

同时,要在政府部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加大乡村旅游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重点进行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接待户的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使更多的旅游者到乡下体验乡村旅游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在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条件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在设施建设上,乡村旅游设施的档次不能走高低两极端,既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既不能忽视了舒适,也不能不符合卫生的要求,更不能低质量、低品位,否则它就失去了乡村旅游的味道。

3、保持本色,凸现特色,增强吸引力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期,经营农户都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城市游客的需求,把城市化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

因此,常常爱把极具地方特色和自身特色的东西花大力气改造成普通的一般化的东西。

发展乡村旅游,保留特色是关键。

乡村旅游就是要保留本地特色,不能盲目跟风。

一些地方放着自己原生的文化、民间的资源不去用,而是组建文化表演队、艺术团等,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

保持村寨的原始风貌以及当地居民仍有的传统社会风尚、淳朴厚道的自然秉性,才是成功的乡村旅游开发。

西班牙乡村旅游协会专家比德罗·希尔认为,开发乡村旅游,必须了解乡村的文化,在推广时不能把其真实、本质的东西改变了。

新西兰的旅游人类学专家科林·比姆在一篇论文中指出:“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如果你们有独特的建筑,那么就的发展步伐。

保护它们,并让它依旧是古雅的模样。

如果你们有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那么就保护它们,让它古香古色。

如果你们有独特的耕作方法,那么就保护它们,并教给他人。

如果你们有传统的文化,那么就保护它们,并熏陶他人。

千万不要破坏这些资源!”如果把乡村小道改为水泥路面,菜园田垅改为停车场,把花木庭园改作露天饭堂或卡拉OK厅,追求急功近利。

则刚好与城市人希望在农村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农村本色生活内容错位,劳神费力却削弱了景区的特色和吸引力。

这些都需要得到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科学引导和专业的指导。

因此,定期培训经营户和服务人员,培养市场意识,转变观念,培养以游客为中心的观念,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

突出农村天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趣、闲趣、野趣,尽力展现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以“特色”来吸引游人是非常重要的。

4、宣传引导,监督管理,保护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是以生态观光农业为背景或载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因为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生存之本。

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就是清新的空气与绿色环境。

因此,强化农民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尤为重要,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农村村级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把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同时,要处理好开展乡村旅游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对乡村旅游中所产生的垃圾要集中处理(袋装拉走),要在乡村旅游集中的地区安装地下管网排污和修建垃圾站,经常性地对开展乡村旅游的地...

乡村旅游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我国乡村地域辽阔,自然类型多样,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随着农村交通条件和生活基本设施的改善,以及城市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我们相信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但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开发仍存在着重现代元素轻传统元素、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规范标准轻特色个性、重纵向管理轻横向联合等误区。

为此,我们需要从发展战略高度作更多的思考,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1、 政府重视,加大投入,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措施纵观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各级政府都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因此,发展乡村旅游首先需要政府从战略上思考有关问题,有条件的地区要联合有关部门,成立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实施农村扶贫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小村镇建设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发展其他旅游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有三点:一是要针对不同的地区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着力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同时限制对农村地区经济乘数效应低的产品如城里人的第二居所等,以让乡村旅游真正成为多数人受益,而不是少数人受益的行动。

二是颁布一些管理办法和标准,以促进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如《乡村旅游促进计划》、《乡村环境保护条例》以及符合当地风格的建筑和维护的最低标准等。

三是搭建城市和乡村结对子的平台,加强部门服务,给乡村旅游经营者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城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 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少开发、多利用,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加之各地区经济基础和市场条件很不平衡,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不宜全面开花,可优先选择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进入条件好、靠近旅游热点和经济大都市的乡村加速发展。

由于旅游发展永远有阶段性的局限,以及乡村资源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发展乡村旅游要少开发、多利用。

尤其是对于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一定要整体规划谋发展,先因陋就简,整合资源,避免盲目开发建设。

3、 成立中国乡村旅游协会,实施联合营销,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在法国、西班牙、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乡村旅游发达国家,国家、地区(省)、市(县)、乡镇都成立有乡村旅游协会,其主要职能是制定标准和进行质量评估、通过网络开展联合推广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这条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推广,因为乡村旅游个体的实力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我国应加快成立各级乡村旅游协会,建立规范统一的乡村旅游网,以推进乡村旅游纵向和横向的联合,共同塑造乡村旅游整体形象,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另外,目前我国对乡村旅游的普遍认识是价廉物美,其实,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并不是一种低价旅游,乡村旅游者也不是廉价的旅游者,他们在乡村的花费往往比城市观光还要高,因为他们所要寻求的是一种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这是他们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所以发展乡村旅游也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要知道,那种低档次低价格的发展模式是不可能长久的。

4、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研究不深入,专业化人才缺乏是导致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培训应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大力加强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才能确保我国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铭智旅游对旅游人次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培训。

培训可以采取理论讲解与案例讨论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东部经验与西部实情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展开。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及制约因素,重点了解在旅游用地管理中存在的...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旅行社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经营体制不断创新,经营环境不断改善,旅行社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的服务行业之一。

一、行业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巨大空间我国的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十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也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旅行社1071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19家,国内旅行社9397家),比1991年底增加了9155家,扩大了近7倍,年均增长21.24%;全国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为19.24万人,比1991年底增加了13.72万人,年均增长13.30%。

如按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将间接增加5个人就业来计算,相当于提供了96.20万个间接就业机会。

未来十年,如旅行社的直接从业人员按年均增长15%计算,将为全社会提供间接就业机会292.96万个,成为巨大的就业空间。

导游人员作为旅游业的形象大使,十年间从业人员的数量也有大幅度增长。

1994年起,导游人员的资格考试对社会开放,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人数已达到15万,比1991年底增加了13.2万多人,扩大了近8倍,年均增长23.62%,相当于提供了75万个间接就业机会。

预计今年年底取得全国导游资格证书的人员数量将达到20万。

除此之外,临时导游和景区(点)的导游人员数量也增长较快,导游已经成为一项社会热门职业。

据了解,仅北京市2001年报考导游的人数就达到13800人。

二、为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的旅行社是从有组织地接待国际入境旅游者的发展模式开始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别是每年增加了三个“黄金周”的假期,国内旅游异军突起,旅行社组织国内旅游以更强劲的增长势头发展。

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对出境游政策的调整,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也很快,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也成为了一个亮点。

旅行社在旅游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日益显现,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一是在扩大内需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据统计,2001年度,在国内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组团和接待达9410.56万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12%,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旅游业务收入为331.33亿元,占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9.41%。

在入境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接待入境旅游者1453.64万人次,占全年入境旅游者总数的16.33%,旅行社组织入境旅游业务收入为150亿元,约占全部国际旅游收入的10.16%。

在出境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为369.53万人次,占中国公民出境人数的30.45%。

二是旅行社的投资对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

旅行社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行业,具有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

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率。

2001年底全国旅行社资产总额达到415.47亿元,同比增长13.55%;负债总额为199.08亿元,同比增长2.07%;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16.39亿元,同比增长26.64%;注册资本金额为130.63亿元,同比增长15.39%。

三是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

2001年,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为589.80亿元,占旅游业总收入4995亿元的11.8%,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61%,但旅行社营业收入的增长为25.51%,远远大于全国GDP的增长速度,可以预见,旅行社行业在GDP中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四是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

2001年度,全国旅行社实缴税金为7.63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16371亿元的0.0466%,结汇7.85亿美元,同比增长38.94%,占旅游外汇收入的4.4%。

旅行社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收入主要在旅游经营企业和个人手中,第二个阶段地方财政开始增加,第三阶段中央财政开始增加,目前我国旅行社还处于第一阶段,随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对各级财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三、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近年来,为了适应旅游者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旅行社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在产品设计、营销手段、客户关系、品牌塑造等方面引入了新理念,实现了新发展。

产品由过去的单一的文化观光产品为主逐步发展到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种类齐全、结构完整的格局,满足了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促进了旅行社行业的发展。

在观光旅游产品方面,我国的文物古迹、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最能反映东方文明和神州风韵,这类产品具有垄断性,而且内容丰富,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成为我国旅游产品在世界上竞争的长久优势。

适应市场的需求,旅行社大力开发了观光旅游产品,使我国的观光产品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些旅游产品参团人员踊跃、经久不衰、形成了品牌。

如九寨沟之旅、长江三峡游、西部之旅,云南周末团、海南周末团等。

在度假旅游产品方面,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在中国开办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由此拉开了发展度假旅游产品的序幕。

之后,又有一批省市级旅游度假区开始兴办,加上城市周边的度假地,初步形成了比较适应国际国内多层次需求的度假产品体系,家庭度...

2017年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怎么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城市居民对于乡村自然田园风光的向往程度不断加深,乡村旅游也得以迅猛发展。

中国生态旅游项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表明,近5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也得到快速发展。

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9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8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园区超过3.3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

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依然不能脱离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不断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同时为旅游者创造需求就是其获取持久生命力的法宝。

乡村旅游有大众化发展趋势;其次,旅游者对于乡村旅游环境,乡村旅游服务,以及乡村旅游产品的要求在提升,乡村旅游经营开始关注乡村旅游科学规划,进行分类指导,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铭智旅游策划做过很多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一直被视为新时期居民休闲度假旅游消费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肩负着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关联广泛的类别,正切实发挥着强劲的带动作用。

显然,繁盛的旅游市场和高度关联的旅游产业对于实现地区发展和民众的就业、增收都意义非凡。

也许,这也是有关部门决心在2017年部署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前提条件之一。

放眼未来,按照既定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围绕三个方面13条具体政策措施,料想乡村旅游将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