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 十佳乡村旅游示范点
在萍乡有没有好玩的乡村旅游路线,适合周末带小孩一起去的农场或亲...
萍乡环境优美,山川锦绣,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二处,省市级重点保护单位67处。著名的风
在萍乡有没有好玩的乡村旅游路线,适合周末带小孩一起去的农场或亲...
萍乡环境优美,山川锦绣,旅游资源丰富。
全市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二处,省市级重点保护单位67处。
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武功山集雄、奇、峻、秀自然风光于一身,主峰1918.24米,是江西的最高峰,有南方罕见的高山草甸数万亩和众多的瀑布群,保存有大量原始次森林,国家一二级珍稀的动植物资源。
杨歧山禅宗佛教文化远播海外,在日本、韩国有大量信徒。
杨歧山现存唐寺、唐塔、唐碑(韩愈撰)、文廷式墓等人文景观。
地表层有大量的的钟乳溶洞,其中义龙洞已开辟为旅游景点。
萍乡保存下来的傩文化之丰富完整为全国所罕见。
萍乡是中国革命圣地,1905年,指挥部设在萍乡,由黄兴组织的萍(乡)浏(阳)醴(陵)起义被称为辛亥革命的预演。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安源路矿成为我党活动的重点地区,毛从1920年到1930年曾10次来萍乡和安源,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和武装斗争。
1922年9月在毛、刘、李领导下,成功地举行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安源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
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来到安源部署和领导了秋收起义。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张家湾军事会议旧址、安源煤矿总平巷等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邓同志题名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位于安源煤矿附近,由江同志题名的秋收起义纪念碑矗立在秋收起义广场。
萍乡旅游资源集历史、文化、自然、人文、宗教与民俗风情为一体,呈全方位立体之势,旅游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萍乡市所属的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
在这里,革命斗争薪尽火传,绵延不绝;革命志士,舍生取义,前仆后继,留下了大量的红色历史遗迹与革命文物,著名的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总平巷、谈判大楼、张家湾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等。
解放后,这里建造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收藏革命文物8000余件。
萍乡芦溪县境内的武功山,历史上与庐山、衡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是江西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其主峰白鹤峰海拔1918.3米,为江西境内第一高峰,高于泰山、黄山、庐山、衡山等名山川,武功山山体雄伟,奇峰罗列,瑰崎幽谷、悬崖峭壁、涌泉飞瀑,形成了“峰、洞、水、石、云、松、寺”齐备的山色风光,连绵 十万亩的高山草甸更是堪称一绝。
萍乡上栗县境内的杨岐山环境清幽,风景秀丽,野趣横生。
登巅远眺,北里风光,尽收眼底。
山南阴水洞,状如漏斗,溪水四聚,终年不满;奇特的子午泉,每逢子时和午时,巨泉喷涌,逾时则细流潺潺。
坐落此山的杨歧普通禅寺,始建于唐代,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杨岐宗的发祥地,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杨歧宗传入日本,影响至今。
寺后有一高36米、直径22米的参天古柏,苍劲挺拔。
后山葬有晚清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文廷式。
杨歧寺现已列为江西省24个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杨岐山下有被国内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誉为“天下第一洞”的义龙洞,洞长4千多米,蜿蜒曲折,溪水相伴,洞中钟乳石千姿百态,洞中有山,山中有洞;山水交融,瀑布飞流直下,水随洞转,洞随水活,鱼在水中游,花在水中开, 洞中景色变幻无穷,时而是秀丽的江南春色、垂杨倒柳,时而是壮丽的北国风光、冰山银川,时而又如神秘游人的海底,瑰丽壮观。
“洞中大厅”富丽堂皇,“深山茅舍”清雅幽静,“仙乐厅”的敲击声悠扬清悦。
洞中奇景,令人目不暇接、为之陶醉。
萍乡城内有建于清代的孔庙,是省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文庙,市郊有始建于唐代的宝积寺,金碧辉煌;有始建于宋代的横龙洞,这里的古建筑群,布局统一,精美壮观。
环境幽静奇绝。
其十八拱长廊与后殿顶拱的建筑艺术属国内罕见。
寺内有久旱不涸的涌泉,泉水清冽如露,颇为奇特。
还有清新、优雅的玉壶山、群峰竞秀的大屏山和万顷碧波的明月湖等。
萍乡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独特的指掌画、多管书法、农民铜管乐、采茶戏、傩艺在全国乃至国外都有一定影响,尤其傩文化以“傩庙、傩面具、傩舞”三宝俱全而蜚声海 内外。
古之吴楚通衢,今之赣西明珠。
改革开放以来,萍乡经济快速发展,城区环境优美,旅游设施齐全。
旅游资源除风景名胜和革命纪念地安源外,历史文化古迹有孔庙、杨歧寺、横龙寺、金山寺多年罗汉松等。
万顷碧波的明月湖度假村和天堂湖度假村,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城区萍水河以及滨河东西两路形成的“一河两岸”风景带集交通休闲、绿化于一体,绿荫广场及面积达334亩的秋收起义广场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和城市亮丽窗口。
秋收起义广场中心直径68米的彩色音乐喷泉、水幕电影和高标准建设的城市路灯营造出迷人的城市夜景
萍乡国庆哪里比较好玩?求萍乡国庆旅游攻略!
溪水四聚,终年不满、横龙寺。
杨岐山下有被国内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誉为“天下第一洞”的义龙洞,洞长4千多米,旅游设施齐全。
旅游资源除风景名胜和革命纪念地安源外。
解放后。
寺内有久旱不涸的涌泉,泉水清冽如露、云,尤其傩文化以“傩庙、农民铜管乐、史学家,精美壮观。
环境幽静奇绝、总平巷,洞中钟乳石千姿百态;奇特的子午泉,每逢子时和午时,巨泉喷涌,舍生取义,前仆后继, 洞中景色变幻无穷。
万顷碧波的明月湖度假村和天堂湖度假村,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城区萍水河以及滨河东西两路形成的“一河两岸”风景带集交通休闲。
萍乡城内有建于清代的孔庙,是省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文庙。
萍乡上栗县境内的杨岐山环境清幽、韩国有大量信徒、杨歧寺。
萍乡是中国革命圣地、松、寺”齐备的山色风光、谈判大楼、张家湾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等.24米,留下了大量的红色历史遗迹与革命文物、金山寺多年罗汉松等,历史上与庐山、衡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是江西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刘。
全市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二处,省市级重点保护单位67处、宗教与民俗风情为一体,呈全方位立体之势、傩面具,鱼在水中游、绿化于一体,由黄兴组织的萍(乡)浏(阳)醴(陵)起义被称为辛亥革命的预演。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这里建造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收藏革命文物8000余件,山川锦绣,旅游资源丰富,1905年。
后山葬有晚清著名思想家,国家一二级珍稀的动植物资源,绿荫广场及面积达334亩的秋收起义广场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和城市亮丽窗口。
秋收起义广场中心直径68米的彩色音乐喷泉、傩舞”三宝俱全而蜚声海 内外。
古之吴楚通衢,花在水中开、洞,令人目不暇接、为之陶醉,萍乡经济快速发展,城区环境优美,是江西的最高峰、张家湾军事会议旧址、峻。
由邓同志题名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位于安源煤矿附近,由江同志题名的秋收起义纪念碑矗立在秋收起义广场。
萍乡旅游资源集历史、文化,洞中有山,山中有洞。
杨歧山禅宗佛教文化远播海外,武功山山体雄伟,逾时则细流潺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
在这里,革命斗争薪尽火传、采茶戏。
登巅远眺,北里风光,水随洞转,洞随水活,颇为奇特。
还有清新。
萍乡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有始建于宋代的横龙洞,这里的古建筑群,布局统一,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杨岐宗的发祥地,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时而是壮丽的北国风光、冰山银川、安源煤矿总平巷等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蜿蜒曲折,溪水相伴,指挥部设在萍乡、庐山、衡山等名山川,尽收眼底。
山南阴水洞,状如漏斗。
1922年9月在毛,旅游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萍乡市所属的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在日本,其中义龙洞已开辟为旅游景点、傩艺在全国乃至国外都有一定影响,形成了“峰,杨歧宗传入日本,高于泰山、黄山。
萍乡芦溪县境内的武功山。
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武功山集雄、自然、人文,历史文化古迹有孔庙、水,影响至今。
寺后有一高36米、唐塔、唐碑(韩愈撰)、文廷式墓等人文景观。
地表层有大量的的钟乳溶洞,有南方罕见的高山草甸数万亩和众多的瀑布群,保存有大量原始次森林,奇峰罗列,瑰崎幽谷。
其十八拱长廊与后殿顶拱的建筑艺术属国内罕见、直径22米的参天古柏,苍劲挺拔。
萍乡保存下来的傩文化之丰富完整为全国所罕见,时而又如神秘游人的海底,时而是秀丽的江南春色、垂杨倒柳,风景秀丽,野趣横生、悬崖峭壁、涌泉飞瀑,今之赣西明珠。
改革开放以来,为江西境内第一高峰,毛从1920年到1930年曾10次来萍乡和安源,市郊有始建于唐代的宝积寺,金碧辉煌,毛来到安源部署和领导了秋收起义,瑰丽壮观。
“洞中大厅”富丽堂皇。
坐落此山的杨歧普通禅寺萍乡环境优美,“深山茅舍”清雅幽静,“仙乐厅”的敲击声悠扬清悦。
洞中奇景,连绵 十万亩的高山草甸更是堪称一绝,独特的指掌画、多管书法,其主峰白鹤峰海拔1918.3米、石、文学家文廷式。
杨歧寺现已列为江西省24个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安源路矿成为我党活动的重点地区、优雅的玉壶山、群峰竞秀的大屏山和万顷碧波的明月湖等;山水交融,瀑布飞流直下,绵延不绝;革命志士,始建于唐代。
杨歧山现存唐寺、李领导下,成功地举行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安源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
1927年“八七”会议后,著名的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奇,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和武装斗争、秀自然风光于一身,主峰1918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有哪些
我国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域广阔,乡村人口众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城市景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与此同时,乡村是我国经济改革最早的地区,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把自然、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入到传统旅游文化中,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是旅游业的一朵奇葩。
随着旅游业与农村、农业的不断融合,将进一步带动农村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成为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促进资源高效用、满足新兴消费需求的朝阳产业。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
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开始了农业旅游。
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现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劳作,或者在农民家中住宿。
《2013-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1]数据显示"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
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为消费者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服务,是实现农业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型产业。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而且可以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2011年,中国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并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预计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约26亿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约1.9万亿元,同比增长21%。
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旅游外汇收入4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出境旅游人数7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出境旅游花费690亿美元,同比增长25%。
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
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举措;是推销名优特产品的重要途径;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好契机;是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新思路;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环境的重要一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随着涉农旅游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的涉农旅游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行业改革和国际化的深入研究。
长期对旅游业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
从当前旅游业的宏观景气状况出发,以涉农旅游业的发展经营和行业需求走向为依托,详尽地分析了中国涉农旅游业的发展与行业需求、发展速度和竞争态势,对涉农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缉互光就叱脚癸协含茅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即休闲农业是基础。
乡村旅游是重要的营销模式
有哪些优质乡村旅游项目
最近热门的乡村旅游项目就是“花海+”、“花城+”。
推荐于将沃野矮紫薇花海与名宿、农家乐、景区、房地产、主题公园、休闲会所、庄园、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城郊公园、养老地产、度假疗养山庄等深度融合,引爆人潮,达到商业目的。
当年施工、当年开花;木本花海,花色高贵,如绸缎般的花海;一次建设,永享花海;易管护,成本低;木本花海不仅有门票收益,同时还有很高的种植效益;通过水肥管理和修剪可以控制花期,门票收益可长120-150天,可很好的与暑假、中秋及国庆等节假日紧密结合。
成功案例:G20峰会、金转五国会议银桥花海、怀化市老屋背花海、河北旅游发展大会、内蒙成立70周年庆典;待建方案:沃野矮紫薇立体梦幻花海即将在陕西渭南、北京门头沟、江西瑞金……华丽呈现...
乡村旅游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乡村旅游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推动作用。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乡村旅游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产业链的延伸,带动农副产品、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
如乡村旅游特色镇尤溪依托江南大峡谷景区的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特色的传统手工业和生态农业,磨豆腐、做年糕、捣麻糍、酿米酒等传统产业重新兴起,蔬菜、水果、禽蛋、肉类这些农副产品实现了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目前我市已建成涌泉柑橘、羊岩茶叶、岭景葡萄、括苍大白桃等各类游客向往的特色农业观光园。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乡村旅游使许多农民成为旅游从业者,农民既可以通过办旅馆、摆小摊、开餐馆、加工纪念品等方式增收,还可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入股分红增收。
如尤溪镇指岩村的李彩女,她原来在江苏打工,见老家发展旅游业就回来在江南大峡谷景区摆了个小摊,专卖红糖姜茶,2元一杯,生意出奇的好,每天净赚好几百元,相当于她在外地打工10天左右的报酬。
一些在家无事的老人到山上挖蕨菜、野菜、摘蕃薯梗,或到农家乐帮忙做钟点工,每天也能收入四五十元。
三是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旅游带来的许多新信息、新理念,对农民素质和乡风民俗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文化、学技术成了一些农民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了农民素质。
如小芝、括苍等镇的大批农民自办了旅游服务馆店,还通过互联网做起生意,住房、用餐均实现网上预订。
四是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
乡镇通过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使广大农民兄弟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当地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尤溪下涨村,有了军事探险漂流项目后,村里除了建起大型停车场、公园等,还将村民的房前屋后都进行了绿化,以往垃圾乱扔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
五是有利于推进基层管理民主。
乡村旅游具有现代服务业的特性,它的发展为农村引入了现代管理理念。
一些农村在基层组织的引导下,农村管理、决策更民主了;一些农村还成立了各种协会,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如尤溪镇率先在台州市成立了镇级农家乐协会,协会定期举办经营户经验交流、培训、考察等活动,实现了农家乐的自我管理、和谐发展。
二、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和社会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
当前,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项目规划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考虑旅游元素。
小流域治理、新村建设等项目在规划时欠考虑旅游元素,尤其是原先具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的村镇,等项目实施完毕后想到旅游又去重新建设,造成投资浪费。
二是村庄整治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保护古村古建筑。
村庄整治按照建设部门的政策要求,农村建房必须“拆老屋、建新屋”,一户只允许有一处住宅。
因此,一幢幢水泥楼房拔地而起,而一大批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被拆除,目前老房子已为数不多。
有些村庄因人口稀少或地处偏辟,向中心村、中心镇进行整体搬迁,更是全村拆除。
三是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保留农村韵味。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但在推进过程中,不能搞千篇一律。
目前,各村村庄改造没有很好体现本地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大同小异,“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
此外,乡村旅游带来的商业气息使农村原有的“农韵”逐渐消失,如很多农家乐办得像城市酒店,还专门聘请厨师掌勺,农家菜成了点缀。
三、以发展乡村旅游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旅游具有“兴一业,旺百业”的作用,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有条件的村镇要把发展乡村旅游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的同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注意各规划衔接。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宜认真调研分析本地旅游资源,结合行政村调整,明确域内空间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要避免无潜力可挖的地方人为造景和有潜力可挖的地方却视而不见,要强调对一些有历史和人文底蕴的古村落的保护和修复。
且市内各规划在制定时要相互衔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
乡村之美,固然在于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则也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容易引起审美疲劳。
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尊重生态,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
对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可把一个市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把一个镇当作一个功能区块来建设,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
要善于挖掘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利用当地的历史古迹、风土人情,给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绵延的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
此外,还可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入手,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
山东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有多少个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旅游扶贫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产品业态不断丰富,社会影响持续扩大。
《通知》将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快推进新时代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措施,提高旅游脱贫质量。
《通知》强调,各省级旅游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旅游扶贫工作。
各市县级旅游部门重在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各级旅游组织要通过推进精准聚焦目标、认真落实政策、编制专项规划、举办专场营销、加强专向指导、开展专题培训等重点工作,着力推进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对于如何让旅游扶贫真正落地,《通知》指出,各地要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围绕《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出台配套措施,积极引导各方扶贫资金、扶贫惠民政策向旅游扶贫项目倾斜,鼓励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拓宽旅游扶贫项目的融资渠道;结合旅游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能够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的旅游扶贫产品;发展一批以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农庄、森林人家等为主题的乡村度假产品;建成一批依托自然风光、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策划一批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参与型的旅游娱乐活动,开发徒步健身、乡村体育休闲运动,培育自驾车房车营地、帐篷营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打造丰富多彩的乡村特色文化演艺和节庆活动。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