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少年旅行队

今年 7 月一则新闻,说甘肃陇西河口小学的语文老师吕少武教孩子踢足球,一群过去从来没有见过足球的山里的孩子,在县比赛中拿了第三。他自己也获得教育部的嘉奖,来京参加 " 全国

今年 7 月一则新闻,说甘肃陇西河口小学的语文老师吕少武教孩子踢足球,一群过去从来没有见过足球的山里的孩子,在县比赛中拿了第三。他自己也获得教育部的嘉奖,来京参加 " 全国小学体育活力校园活动 " 的颁奖。

这则新闻于我心有戚戚,小学生足球教头吕老师是中文系毕业,我这个中文系毕业的在本镇也做过几年足球教练助理,还作过一年的八岁组足球队总调度,安排比赛和协调家长义工活动。

足球运动在美国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生中之深入,唯一可与之竞争的就是棒球。姚明有一年在美国蓝球协会的慈善晚会上讲演,说到自己八岁的千金对篮球没有任何兴趣,独爱踢足球,是他这个做父亲的人生遗憾之一,必须纠正。姚明给晚会助兴,打趣自己,但另一方面,足以说明它在美国小学生中的风靡。

这些遍布社区的小足球队,日常操作运营基本都是义工在后面支持,教练是花钱从附近的足球体校雇来的专业教练,其余人马,从助理教练,安排和联络比赛日程,管理球队,镇足球协会的董事会——真的有董事会,因为一个镇几乎每个年龄组都有球队,这样一个镇至少十几支球队了,这样一支人员庞大的队伍,一定得有它的运营管理层,一年一度的慈善募捐活动,一年两次招募球员的广告,董事会提前计划,发出号令,干活的都是家长。所谓 " 足球母亲 "(soccer mom)说的就是这些义工们,不仅是母亲,还有足球父亲,周末比赛时拖家带口,有时祖父母也列席,一家三代,很是壮观。

美国少足之所以如此普遍,根本原因是踢足球入门低,对设备要求少——一个足球,一片空地就可以踢起来了。同理,甘肃的河西小学不也是因为足球设备简单,而很快能 " 把球踢得起来 " 吗?!" 老师和学生把学校的一片荒地变成了足球场,花了 400 多块钱买了一些足球装备。" 想想 1980 年代国内的中学生是怎么踢球的?不就是一个操场,一个足球,男生穿一双回力球鞋就可以踢比赛了,哪里有什么足球钉鞋、护腿、足球球衣。中午吃完饭以后到下午 2 点上课前,都可以在烈日下耍开来踢球……一直到被狠心的女班主任撞到,把球没收。

国内中学老师没收足球的创伤,最近我在双雪涛的小说集《聋哑时代》里再次体会到,他比我小 13 岁,没想到在踢球和班主任没收球这点上却是一样一样的,我们那个时候多少男生因为违法踢球被老师叫家长来学校谈话,那时 " 违规 "," 不听老师话 "," 叫家长来学校领人 " 这些处罚在稍微有点上进心的孩子中真是天大的事。" 听话 " 说得确切一点就是 " 顺从 ",是中国教育里赞孩子的第一美德。第二美德是 " 老实 "," 老实 " 跟 " 听话 " 是互文关系,但 " 老实 " 这个赞美没有年龄限制,可以跟着人一辈子,比如,你去相亲大会看看多少父母夸自己 30 多岁的成年孩子 " 老实 " 就知道了。在教育中力推和褒奖听话和老实这种品格,其实就是王小波著名的煽牛的比喻,不要你生猛,夺去你的活力,从娃娃抓起的人生煽锤过程。

这些年国内提倡全民体育,增强国民体质,想想真是因果循环,那时凭什么没收学生的球!凭什么中午时间没有 自由一定要强制午休?这些童年时代的罪与罚完全不能追究其理,无理可讲,全凭你撞到什么班主任的手里。这些没收学生足球的老师,如今是不是像双雪涛写的初中班主任那样,跳 广场舞,注重养生了?

回到踢球。除了设备、场地、教练这些三样硬件,还有一个隐性条件至关重要:时间!小学生的家长愿意花时间让孩子踢足球。如果你开始问踢足球有什么用,能不能拿名次,让简历增色。足球基本就至于此:除了奔跑和运动带来的快乐,足球基本没有用。高中足球校队像其他校队,竞争激烈,一个公立学校几百人,几乎一半都可以面试足球队,靠踢足球进校队的比例之低,可能性之小,基本不能指望。纯抱着在简历上写一笔的目的你就不会让孩子来踢球了,你会推他/她玩别的体育项目。足球是团队性运动,除非你代表州去参加全国比赛,团队运动的名次远不如网球什么那么引人注意。

但是踢球的快乐,在阳光下和风里雨里奔跑的快乐,那是金不换啊——美国男生踢足球不因为途中下雨而取消比赛。那种全场配合,带球过人的兴奋感,一脚射门打偏了的遗憾,被球员踢到腿,或者自己奔跑时摔倒摔断腿的钻心之痛,那真是永志不忘。至今我们同学聚会,提到一场足球比赛中裁判不公正还记忆犹新。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回答说:那些球赛几乎是一生中唯一的比赛,高中毕业,就没有再碰过足球了,直到人到中年,陪自己的孩子踢球。

美国小学生的足球队,从学前班的虾饺仔们开始组队,训练,几年之内都是在本镇的同龄队比赛,这种低幼组足球下属镇政府的文娱部(Parksn Recreation),是文体娱乐的项目。但别小看这些小打小闹的小朋友比赛,基本的足球技巧,比赛规则,都是在这两年里打下基础。

三年之后,也就是这些小学生升三年级的时候,他们或者她们就可以打正式的,一个小时整的比赛了。三年级开始的青少年足球队叫旅行队(travel team),旅行队的比赛已经非常正式了,足球体校请专门的教练、助教练,裁判是也是体校裁判班培养出来的高中生;每半场历时半小时,整场比赛一小时;每周训练两次,每次一个半小时。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守门员训练班、传球训练班,如果孩子愿意的话,一周四天五天都可以在踢球。每年秋季春季开赛前,都有一周的赛前训练。

足球体校请来的这些教练,一些来自爱尔兰,一些来自非洲。比如过去几年本镇的教练之一,就是来自马里青年队的。我曾经好奇地问他们拿什么签证来美国,答曰工作签证,其中的马里教练后来还申请了绿卡,问哪种类型绿卡,答曰 " 杰出人才 " 类型,嘿!

小学生因踢球而受伤的几率不大。但这些踢球的孩子,运动能力强了,就特别皮,胆子也特别大。比如去年我女儿三年级的足球队 12 个人,春季结束时两个女生因爬树摔下来腿骨裂,前卫在课间从单杠上跳下来,折了手腕,属于场外事故。这三个伤好后今年继续踢球。邻居家的姐妹俩都是踢足球断了腿,伤好后改成打曲棍球,因为踢足球练出来的善奔跑的体能,基本转什么运动都可以。

足球训练必须守时,按时到达。如果迟到就会被罚到跟水平差的球员分在一组,这是小女一年级时就懂得的教训。在公立学校那种粗放式 大大咧咧, 自由度很高的教育中,足球训练,还有其他的体育训练,是少有作规矩时间。练球不许迟到,跳舞课不许迟到,钢琴课不许迟到,公校上课迟到反而没有人管。迟到代表态度问题,无关乎能力,树立正确三观的必须从准时开始。这是赛季开始前教练每年的训话。

按身体条件和抢球的勇敢程度,小女并不是踢球的好人才,除了善跑以外,她本能怕与其他队员争夺球而发生身体碰撞,也怕别人踢到她经常有意躲开。" 你一定要迎着球跑 " 是教练和我们一再提醒她的话,但是她不听," 我迎着球跑就跟她们撞了。" 唉,你怕撞还踢什么足球呢?但是她真喜欢踢球,用国内球迷的话,属于瘾大水平低的那种类型。

风雨无阻,就看到场上的一个高个子细瘦的后卫,离球三尺远地跑,像护驾一样。你什么时候能 GET 到足球必有冲撞呢?但是她还是很快乐,像陇西河口小学踢球的孩子那样,踢球给人快乐和自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