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纯粹旅行电台

如果说能有一个五分钟的纪录片让人感到震撼,那电台复活节的《摩洛哥之旅》做到了,这是今年最美好的一次“旅行”,它无关爱情、无关美景,它的美好在于一群有趣的人

如果说能有一个五分钟的纪录片让人感到震撼,那电台复活节的《摩洛哥之旅》做到了,这是今年最美好的一次“旅行”,它无关爱情、无关美景,它的美好在于一群有趣的人对于电台的热爱,在于他们一直坚守自己的信仰。这群对音乐、对自由、对电台有着坚定梦想的人用行动向世人展示着伟大的电台梦。

重新拾起那些丢失的梦想

那,你还记得你的电台梦吗?你还记得那些收听电台的日日夜夜吗?

曾以为电台的陪伴已是许久以前,但当重新转动旋钮,听调频间的沙沙声,眼前已回到那个年代,那个有一台能听音乐的收音机都值得骄傲半天的年代。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电视和广播作为传播的重要工具,电台播放什么歌手的歌多,歌手好像就红,以致于很多歌手都是从电台里红到大江南北。如今网络发达,生活发展快,智能手机覆盖,电台这种传统交流工具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

真实的北非有最纯净的声音

或许电影《海盗电台》能够让大众感受到六十年代的英国年轻人,无论种族、信仰,都热衷于海盗电台的音乐。或许电台《卡萨布兰卡》让人忘却那是一部冠以反战之名的影片,反而更相信那是发生在美丽城市卡萨布兰卡的纯粹爱情片。

当我们跟随电台复活节的镜头一同走进摩洛哥的名胜古迹、大街小巷,入眼的是沙漠与骆驼、蜿蜒街巷、特色长裙、嬉闹孩童、街边小贩……这一幕幕展现的是最真实的摩洛哥,就像电台给我们的感觉,抛去一切华丽的因素,用最真诚的元素打动我们的内心。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摩洛哥也一样,就像纪录片里所说的,“摩洛哥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苍老的男人”,有着睿智的思想,有着无限的遐想,这是“一个非常有信仰的地方”。对于电台复活节的主播们来说,摩洛哥对于自由、对于音乐有着一种奇妙的感觉,密集的鼓点、特色的手鼓、奇特的乐器,还有那随时随地能够起舞的人们,构成了一副美好的画面。

当看到纪录片中的万芳老师和当地人一起跳舞,看到有待老师在小巷中记录每一刻,看到李星宇手拿乐器与当地音乐人共奏,这些都是电台复活节所独有的画面。感谢这15位主播能够参加首届电台复活节,感谢他们在摩洛哥让我们看到了一群拥有电台梦的人,如何坚守最纯净的音乐和最初的梦想。

沙漠里的海盗船是信念的模样

一艘建在沙漠里的船就是坚守他们电台梦最好的实物。从船体到桅杆,从船板到船帆,当沙漠里真正航行一艘海盗船时,足以见证电台复活节的信念。最后海盗船建成,工作人员在船上欢呼以及那随之而来的歌声响起,我想这歌声更是代表了与这茫茫沙漠所关联的所有音乐。就像有待老师说的,如果在这里为大家播放那些在沙漠里录制的歌曲,会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

当电台复活节选择在遥远的撒哈拉,当电台复活节在炙热的空气里用24小时的直播向海盗电台精神致敬,我们犹如看到那艘沉没了的摇滚海盗船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再次驶入我们的视野,直击我们的心脏。从海面到沙漠,从中国到摩洛哥,只有坚信电台不死的信仰才能走的如此远,用10042公里的距离,用24小时的直播去完成所有人的电台梦。

坚持梦想,汇聚有趣的灵魂

“Three!Two!One!Keep radio on!”所有主播以及工作人员在一起倒计时的声音,代表的不仅仅是首届电台复活节的正式开启,更是电台这个具有年代的声音重新回到大众的生活中,重新开启有趣生活。

在那个建在沙漠里的直播间,镜头在一个个主播的面前晃过,背景音是主播们对于电台的解读以及期望,“其实走了这么远,无非是想找到一个自己”,10042的距离足够远,“我想这就是一件疯狂的事情”,24小时的直播也足够疯狂。

看到所有主播身穿电台复活节的衣服站在海盗船前合影,我们能从那一帧一帧的画面里感受到24小时的热情与疯狂。但还不是最后的疯狂,那艘在沙漠里航行的海盗船,最终被一个个火把点燃,那火光照亮了夜晚的沙漠,同样也照亮了这群人那坚信的电台梦。

在记录片的最后,当主播们缓缓流出声音是一种深入心底的感动。繁芜纷杂的社会里,主播们希望能够继续给大家带来好的音乐好的内容,他们最在乎的依旧是通过电波能与之心灵相通的听众们。海盗船在继续燃烧,就像所有人的电台梦永不会熄灭。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坚持,就像他们相信电台不死。“The Big Dream Never Die!”伟大的梦想永不沉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