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牛旅行分期能套现
大家好,这里是《TBO简讯辣评》栏目。本期推送,为大家推荐一条新闻#旅游分期公司UpLift获9000万美元B轮融资#以及专业人士对此的精彩点评。新闻链接:http://36kr.com/p/5109414.
大家好,这里是《TBO简讯辣评》栏目。
本期推送,为大家推荐一条新闻#旅游分期公司UpLift获9000万美元B轮融资#
以及专业人士对此的精彩点评。
新闻链接:http://36kr.com/p/5109414.html
12月21日,美国旅游分期服务商UpLift完成9000万美元B轮融资,该融资将加速其解决方案在全球旅游领域的扩张。据称,UpLift是美国唯一一家100%专注于旅游业的金融分期服务提供商,目前已整合超过两百家旅游供应商。该公司可为其提高订单价、通过按月付款服务提升转化率、增加订单、辅助销售。目前,UpLift旗舰产品已支持多家航司网站。
对标国内,此前易观智库预测,旅游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在 2017 年会达到 221.9 亿元。而入场旅游分期市场的,除携程、途牛、飞猪等之外,也有创业公司如游侠分期、分期旅游网、呼哧旅行等。
而据百度旗下重庆百度小贷2017年1-6月的数据,旅游分期业务贷款逾期率高达 5.88%,位居贷款产品首位。报道称,在需求小众和逾期问题的双重夹击下,中国旅游金融玩家或许很难复制美国同行的成功。
那么业者对这个生意怎么看呢?
辣评人:
@侠客金服VP高宇皓
@接近某消费金融公司人士 李逍遥(化名)
@嗨住某员工 酒剑仙(化名)
TBO:关于文中提到的,需求小众和逾期率高的问题,您觉得旅游分期的实际情况是否如此?
李逍遥:需求量不大,不过逾期率并不高。
高宇皓:旅游分期并不是小众,而是产品推广方式不对。所谓的“小众”,其原因是,此前旅游分期会通过银行信用卡的模式来做,审批周期较长,而用户在实际决策和消费场景下,并没有太长时间考虑。因此,旅游分期要类似京东白条一样:当时申请,且本身就有额度,这样可促使C端冲动消费。
个人逾期,通过征信机构及其他互联网数据,对C端做反欺诈模型,以及判断其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
TBO:如果需求小众,为什么多方(OTA、消费金融公司等)都在入局?
李逍遥:旅游分期的传统战场在信用卡这块,银行可通过与OTA合作获取信用卡客户,并通过信用卡发卡、客户的二次营销来盈利。
可以看到,银行系的消金公司也在做分期业务,一是可以借道银行,辅助风控;二是与线上公司合作,有比较好的切入点(比如中银消费和驴妈妈的合作),一方有资金,一方有流量和比较好的消费场景。消金公司可降低获客成本,而OTA借助旅游分期也能促进销售——这是OTA最需要和看重的。
TBO:确实,B端在意的是如何提升转化率、订单量、利润等等。在与OTA合作时,如何推进分期业务?作为旅游分期服务商,又能否通过按月付款服务提升转化率、增加订单,并为供应商等提高订单价,辅助其销售?
李逍遥:旅游分期应挖掘更低端的客户群体,并以不同策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高宇皓:为供应商提高单价,不是说提高就能提高的,而且服务商也并不是要为其提高客单价,而是要让客人感知到,他可以通过分期形式,购买并体验到某些差异化的产品。
比如消费者以前消费偏中低端的团,但现在他以分期形式,每个月付1500-2000元*12期,可以买到1.5万-2万元的产品。对于服务商来说,并不是要提升产品价格,而是要促使旅游者购买到更好的产品。
向他们提供2C的分期产品,也要连上2B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相当于缓解其资金压力、助其拿到资源的同时,辅助销售。
TBO:旅游分期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李逍遥: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与OTA等合作,或者其他公司的分期业务,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商家骗贷,因为套现是很难防的;还有客户的信用风险。至于实际的风险承担,要看双方如何约定。
高宇皓:B端联合C端骗贷,是最大的风险。
酒剑仙:旅游分期的风险比租房分期更高,毕竟用户的还款是在消费结束后进行的,因此旅游分期的授信要更严格些,在多个环节都需考虑风控,如资金来源(自有资金or借贷)、资金去向、放贷方式、客户资金偿还、逾期催收、坏账处理等。
租房分期的不同在于,租客只要实名即可,不做信用评估。另外,从资金流向,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风险在哪儿。
举例来说,若租期为半年,租客需付给房产公司1个月的房租押金和1个月的租金,之后的月租金,租客会直接付给金融公司。而金融公司则会将余下几个月的租金直接付给房产公司。如果客人临时退租,房产公司需退还金融公司余款。这其中的风险主要在房产公司、虚构租客等等。
至于旅游分期,坏账的损失要算在金融公司,还是旅游公司头上?用户信用评估和款项催收由谁来做?这可能要看下三方权责,以及资金转移过程,才能弄清楚他们之间到底是怎么玩的。
TBO:旅游分期的资金流向是怎样的?为什么商家与用户可以联合骗贷?
高宇皓:举例来说,比如用户此前在某金融机构申请过分期,他在平台预定某旅游产品,付了10%的首付,余下90%的款项可能会由该金融机构付给产品销售方(组团社)。但销售方可能会找很多“马甲”申请贷款。其中的风险很难识别。
TBO:那么作为服务商,如何能将联合骗贷的风险降低?
高宇皓:在产品端分期,并切到供应链里。如果拿到资金的B端不直接接触C,而获客的B端触及不到钱,这种方式可以减少B端与C端联合骗贷风险。
本文作者:TBO白诗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