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游客文明旅游感人故事

文明旅游事迹征文1500字
文明是水,流淌在那慢慢的五千年历史中;文明是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种,相传在代代炎黄子孙的手中;文明是发动机,正在推进社会的进步。 其实想要改掉这个社会

游客文明旅游感人故事

文明旅游事迹征文1500字

文明是水,流淌在那慢慢的五千年历史中;文明是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种,相传在代代炎黄子孙的手中;文明是发动机,正在推进社会的进步。

其实想要改掉这个社会的不良风气,树立新的风气,就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作为一名中学生,首先就要懂得文明是什么?它的意义何在? 简单地说文明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礼数。

要想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行为上来看,他的行为文不文明,礼不礼貌。

明白了文明的意义,接下来就是用实际行动来实现。

身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从何做起,又应怎样讲文明呢? 讲文明并不是很难,已经是中学生了,懂事了。

我们应该懂法律,爱祖国,尊师长,礼待人。

礼貌礼仪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因而我们应该在不论在家,在校园,还是在任何公共场所都要讲礼仪,懂礼貌。

不是一个人做到讲文明,这个社会就可以树立新的风气,而是要每个人,每个公民,这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这是自觉遵守的,只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去遵守,这样世界才会更加和谐,更加温暖。

从小事做起,就像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一个广告::一位年迈的老奶奶上了公交车,没有空位,她提着东西摇摇晃晃。

坐在她身边座位上的青年们窃窃私语:“你让吧!”“你让吧!”……这时,一位好心的叔叔从公交车的后面跑上前来,拉着老奶奶的手,把她扶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不就是讲文明的最真实的一种体现吗?那位叔叔你做到了,我很佩服你,你也值得大家敬佩,在此我想对在公交车上窃窃私语而不让座位的那些青年们说:那是一位老奶奶,提着东西摇摇晃晃的都站不稳了,难道你们看到那种样子就算你们不同情,你们不可怜她,可你们的良知难道允许你们这么做吗?在学校,遇见老师一声亲切的问候送上,遇见同学一个热请的招呼送上;在家中,父母下班后一杯热茶送上;在大街上,给予乞丐同情的施舍;在公共场所,一个座位,一个举手之劳……这都是一些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小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助人为乐,是不求回报的。

你帮助了别人,却快乐了自己,这不是两全其美吗?想必大家都知道小孔融让梨的故事吧?故事中的小主人公他懂得快乐,懂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懂得谦让。

虽然他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但是他的做法却是有的成年人都做不到的。

这个故事之所被千古传颂,就是因为人们很敬佩小孔融的这种品质。

有些大人,表面上满腹经文,只会嘴上说,可是从来没有实际行动,这样是怎么也改变不了社会的败坏风气的,反而会使社会增加负担。

道德品质可以弥补智慧的空缺,但是智慧却不能弥补道德品质的空缺。

我曾听过一句话:“缺少道德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文化发展很重要,让道德回归更重要。

”确实,你一肚子的文化,可是,你没有道德,就和你没有文化没什么区别。

一个没有道德,不讲礼貌,不讲文明,不懂礼仪的人,必将会受到社会的排挤,最后被淘汰。

同学们,生命是短暂的,唯有文明让你的名字流芳百世,让你的文明永记于人们心中。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做一名讲文明的青少年,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公民,用自己的生命来创造,让自己短暂的生命焕发出永恒的光彩。

让我们携手共建和谐社会,共建文明家园!

我与文明旅游同行征文800-1000字

文明旅游 从我做起 现代社会,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游览名山大川、观赏名胜古迹、品尝美味佳肴的过程中,不仅通过体验得到了精神享受,也集中展现了个人的文明形象。

时下,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光,所以倡导文明旅游很有必要。

为什么要倡导文明旅游呢?我们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报道:一名内急的中国游客在法国凡尔赛宫随地小便;一名中国游客在美国豪华的大奔旅游车上拉大便……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例虽然极个别,却严重损害了我们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影响了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因此,如何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文明水平,已成为社会舆论和广大公众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与我国的国际地位还不相称。

我认为要提高包括旅游文明素质在内的公民文明素质,必须从娃娃抓起,使他们从小就知道该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与自然相处,知道要自强、自爱、自律。

当前,对成人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文明旅游“补课”。

因为公民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严加管理固然重要,但树立公共文明意识更为重要。

摒弃旅游陋习,健康文明出行,既是对个人价值的坚守,也是对自然环境与社会和谐的负责。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揭露不良陋习,弘扬文明行为;要加大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放力度,鞭挞不文明行为,促进全体公民文明素质的提升;要建立“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对一些影响大的典型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要在景区和景点设置文明标识,使旅游文明行为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如果我们以培养文明意识为先导,辅之以管理手段,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文明出行就会离我们不远了。

文明旅游是我们每个游客应尽的义务。

同学们,让我们携手提升旅游文明素质,把文明素质化为实际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通过消除不文明行为,塑造中华民族文明旅游的新形象。

...

关于文明礼仪名人的感人事迹?????????????????...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

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

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

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

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

”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

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

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

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

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

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

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

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

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

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

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

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美丽镇江 文明旅游作文1000字

昂首挺胸走出国门,真正走向世界,2006年国庆“黄金周”,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的表现,但里根本好转还有较大的距离,人们多么希望能看到一个文明旅游的黄金周:“慎独心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独处的时候要行为严谨始得心安,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国人的文明旅游确实有了很大好转。

人们对种种有损于中国形象的不文明行为深恶痛绝,呼吁中国公民注意形象,地球都被称为“地球村”了,已经尝到富起来甜头的国人、粗声大嗓门。

于是,提倡《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出台。

文明旅行离我们还有多远,这个世界突然发现,来自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公民们有那么点不可思议。

于是,在提醒一些不雅行为的标语上,不约而同地都使用了中文。

比如“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多少年来,我们虽然穷一些,但行为举止,口碑不错。

能出门旅游显然已经超越了温饱,可有钱应该享受到一流的教育,更应该文明礼貌,这样才表里如一,显得协调? 古人云,应该从富人抓起,出门在外,谁都不认识你,他们在自己家里或者单位。

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公司里的时候,表现还是相当文明的,至少能做到不乱扔垃圾,给粗俗。

人应该是思维决定行动的动物。

科旅游脱离了熟人环境,一直感觉受到压抑的国人享受到单独开放的好处,自然有了第二次解放的感受,在熟人的环境里,大家知根知底,办事说话素养都还比较讲究体面、无礼和不文明以谴责,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就随之出现。

文明旅游,难道就这么难吗? 有人说,文明旅游是一个素养问题。

但通观那些旅游不文明的游客,人们不难发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反正谁也不认识我。

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这些人还想得起文明旅游吗、不随地吐痰? 由此可见,文明旅游,请便后冲水”、“请勿高声喧哗”等,委实让炎黄子孙汗颜。

中国人的不拘小节终于引起了高层的关注。

不知是什么时候起,中国人不再被人夸赞为具有文明礼仪之人了。

尤其是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注意小节。

形象代表国家“软实力”,小节体现国民素养。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不修边幅、无视禁烟标志。

任何不文明的言行都不能体现财富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文明传统,以前我们的教科书这么说,我们自己也这么认为。

确实。

然而,一周的时间结束了,任何财富都不可以豁免不文明言行,态度决定行动。

钱大气粗,这些生活细节早在幼儿园时起就应该养成。

可为什么一旦走出家门,可你黑头发黄皮肤,人们认识你是中国人;你走了,可你的同胞还来,你的子孙还得来,从长远考虑,任何不文明的旅游行为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都会自作自受,走出国门,就完全变得不可理解,不可思议呢?难道素质与地域有关,和移动电话一样,也有“服务区”吗,自然就与这个世界显得那么不和谐了。

不错。

于是,大大咧咧,而应该拓展一个新的心灵境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缩小了世界,其文化程度真是要与时俱进,还在用天下之大的旧思维来考虑问题,但不应该为他人所诟病,不应该披金戴银地显摆,谦谦君子,礼仪之邦,得到全社会广泛响应、“请勿随地吐痰”、“中国人

文明旅行 为主题 作文 八百字以上

一出出人间悲剧仍在演绎着……生命的警钟一次次在我们的耳边响起,该醒醒了,沉睡着的人们,我们该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竟然还有人若无其事地撑着伞,更是为你的亲人负责,吸引了不少游客?去颐和园,那里又一头四不像,文明出行不仅是为你自己,那就是出行文明出行已经成为这个文明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有13亿人,堵车?北京奥运会就要来了,上面赫然挂着四个大字“请勿攀爬”。

可仍有人为了追求“照片效果”,不乱扔垃圾,毅然爬上去,但人多并不是不文明的理由。

见缝插针似的超车!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作为老师,要耐心教导。

城墙树上都是“XXX到此一游”的刻字,你真以为自己是孙悟空,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公交车上让个坐,常常垃圾桶周围都是垃圾,雕刻细致的石像旁,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文明,那就会少一份麻烦,多一份安心,何乐而不为。

但出行,不单单是开着交通工具在大马路上,只要出了家门,而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却要让外国人特意用中文标上“不要乱扔垃圾”“便后请冲厕”……这不是我们的本性,不是吗?我们应该是一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民族,我们为什么要在这纯洁地像一张白纸的文明历史上涂上深浓的一笔,我们为什么要让外国人厌恶我们中国游客,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努力起来,让外国人看看,面对公路护栏,飞身翻越,周围是一圈栏杆,从小事做起,横穿马路,无视红绿灯,超速超载……看似简单的小事,却已经在你的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爆炸,一不小心就会是一出悲剧。

可报纸,电视上那一幕幕血的教训又只有多少人能谨记,只有多少人会去改过!不闯红灯,不超车,少踩一下油门?到处扔垃圾更是屡见不鲜,多一些关心;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从自我做起,怎么,现在的人连扔垃圾的时间都没有了? 想想日本和瑞典人的环境意识,修养素质有多么好,但那不文明的行为,让我敢怒不敢言。

记得去长城,太阳比较大,烽火台前排起了长队,在这挤进挤出的人群里,为别人负责,我们真正是一个文明古国,多一些耐心。

我刚刚去了北京,可桶却只有一点,多一些细心,骑在了四不像上。

“不撑伞我的皮肤会晒黑的”他们这样想,可你是否想过你的伞周围的尖头会不会戳到别人的眼睛。

假期到了,出去旅游散散心,见识见识是好事,但在那美丽的环境里,悠久的建筑前,景点免不了人山人海、人挤人那是常有的事...

中国人在旅游不文明的行为,要具体事例。

提高素质做文明观光客 旅游中见过的不文明的行为还真不少,例如:随手扔果皮、乱扔食品包装袋、随地吐痰、在古迹上乱写乱画、破坏花草树木、衣着不整敞胸露怀、语言行为粗俗等等。

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有损形象,也给景区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提高修养素质,大家举止文明,在旅游观光时,玩得才有档次,才开心。

有时遇上不文明的行为,就会让人心里堵得慌,没了雅兴。

记得有一次在峨眉山旅游,看见一个小伙子抢道,把一老年人撞在了地上,旁观者都指责那年轻人。

遇到这样不开心的事,还有什么心情旅游?一次在都江堰,由于天气太热,有个男士就脱光了上衣,腆起大啤酒肚,看起来真的很不雅观。

记忆中有一次在西昌乘公交车,为了赶时间,一急之下便挤着要抢先上车,突然觉得大家都在打量我,回头一看,原来所有乘客都在排队,我一下就脸红了,十分愧疚,忙站在后面去排队上车。

的确,如果没了滋生不文明的土壤,丑陋的举止,就会成为过街之鼠。

当然做文明的观光客,不能只说别人,不检点自己的所作所为,提高修养素质,还得从点滴开始,从自己身边做起,像公益广告说的那样:用自己的文明行为点起一盏盏明亮的灯,大家都参与进来,就会照亮一个世界...

文明旅游,从我做起。

作文400字

文明旅游从我做起碧绿的草地上,一个塑料瓶子随风滚动,你是否会将它捡起扔进不远的垃圾桶?清澈的小溪边,一个易拉罐格外惹眼,你是将它踢进河里还是捡起来?在十一黄金周里,我在千岛湖和炮台山就遇到了这两件事情,结果真的很让人痛心,国人的素质应该在此也可见一斑了。

千岛湖边的游步道上,一个小女孩随手将一个昆仑山矿泉水瓶扔进了草坪里。

我捡了起来,跑到小女孩跟前:“小朋友,乱扔垃圾是不对的。

”这时,她的父亲——一个带着墨镜的中年男子——鄙视地看了我一眼,拉着小女孩的手迅速走掉了。

很显然,他想逃避这个问题。

或者,在他的眼里“这不是我的家”——子不教,父之过,你说这个人猥琐吗?如果每个人都往草坪上扔一个饮料瓶,后果会总是可想而知的。

炮台山的农家乐旁,潺潺的溪水掩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多好的景致啊!突然,传来一个瓶子落水的声音——一个男孩子在踢易拉罐。

我没作声,下水将易拉罐捞了上来。

可没多久,他又将易拉罐踢下了水去。

我有些生气:“大自然是我们自己的,你干嘛要破坏环境?”他也没好气的说:“你想挨揍吗?”这种语气,我恨不得一块板砖敲死他!真是没教养!虽然中国文明旅游的风气比前两年好了很多,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才能让人们的行为更加文明,更有素养。

真心希望以后再也看不到乱扔垃圾这些与文明背道而驰的事情!...

以“文明旅游”为主题,写一篇倡议书

语文作业吧?彼此彼此 广大游客朋友:美丽的旅游景点总是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请在尽情享受春光美景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文明旅游,实际上您的文明举止和行为也是美丽风景的一部分。

您在旅行观光的同时,也在向您所到之处的人们展示着自己。

讲卫生、懂礼仪、守秩序、遵法规、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这些日常的公民行为基本规范,在旅游过程中同样是不能够轻易忘记的。

文明出游,让心灵与美景呼应,让每位游客都成为亮丽风景的花絮牎 文明出游对保护旅游景观,营造整洁高雅的环境氛围有着重要意义,使您和他人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心灵抚慰和精神享受。

旅游不仅仅是舒心畅意的游玩,同时也是一个展示美好修养的过程。

提升旅游文明素质,无不是展现良好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现实要求。

自然美景、和煦春光,再加上您参与营造的良好氛围、文明的环境,才能构成真正的美。

文明出游,并不是一个口号、一句空谈,它需要您和相关管理部门、景区、旅行社以及每位游客的共同努力。

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以讲文明为荣,让人人都和您一样能够做到环境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

我们呼吁所有出游或即将出游的公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展示文明风采,树立文明形象,共建文明社会,文明出游吧!...

旅游中常见的不文明行为有哪些?

旅游中常见的不文明行为有: 一.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 岂一个“随”字了得,丢者倒是随心所欲了,可方便了自己却恶心了别人。

毫无疑问,随处丢垃圾、随意吐痰、吐口香糖无疑是我们在出行和旅游过程中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

媒体曾多次曝光该类恶习,今年5月1日到5月3日,通州举办的北京草莓音乐节,三天吸引游客25万人次,而观众离场后,现场垃圾遍地、一片狼藉。

二.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 不冲洗厕所,“脑补”相关画面总让人作呕。

但是,在旅游景区、车站、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公厕内,这种现象屡禁不止。

“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的提示语往往被置若罔闻。

三.公共场所随便吸烟,污染公共空间 吸烟有害健康,而被动吸二手烟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觑,但是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却并不容易。

自己吸烟很放松,但让人口密集之处,特别是是室内等封闭空间中的其他人“被”吸二手烟,实在缺乏公德。

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座位、相互拥挤 在地铁或者公交巴士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请形:拥堵在车门外的乘客们在车门打开瞬间一哄而上,直接冲向车厢的空座。

我们不排除不少人会让座给老人、孕妇和孩子,但如此争抢和彼此推搡拥挤,实在有失风度,更有失尊严,让陌生之间丧失了基本的敬意。

五.不遵守秩序,插队、加塞 在景点排票,在车站候车,排队、加塞让人深恶痛绝。

轻者遭人白眼或言语褒贬,重者更有游客因插队大打出手。

2013年2月,海南龙王别院候车点,游客曾因不遵守公共秩序插队加塞被工作人员制止,恼怒成羞对工作人员大打出手。

六.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大声喧哗、扎堆吵闹 “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是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在学习的基本礼仪。

然而,出行、旅游过程中心情激动的游客却将这抛到脑后,三五成群不仅嬉笑打闹,对旁人的侧目甚至视而不见。

殊不知,公共场所旁若无人的高声打电话等“噪音”对的他人的侵犯,同样令人反感,也是无公德心的表现,既有损个人形象,又影响他人。

七.景区内随意攀爬、刻字留念,破坏景区草地、花木等 说道景区内随意攀爬、刻字留念以及践踏草坪、折损花木等行为,我们身边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从万里长城到埃及金字塔,“到此一游”成了中国游客负面形象的“黑色”标签;每年樱花节,诸如武汉大学校园就会饱受游客们高校游之苦,樱花被各种折损,“樱花节”成“樱花劫”。

八.宗教场所嬉戏、玩笑,随意拍照 庙宇、教堂等宗教场所,是具有神圣和庄严氛围的场所。

在宗教场所参观时游客打闹、说笑以及随意拍照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这种严肃的气氛,更是对信教群众的极大不尊重和冒犯。

尊重他人的习俗和信仰,是起码的礼貌。

九.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酒足饭饱后在剔牙、打嗝 特别是在夏季,在旅游景点游客(一般是男性游客)打赤脚、赤膊坦胸,实在有碍瞻观;当众剔牙、打嗝等行为更是令人难以忍受。

十.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

面对部分游客在出行时言谈的粗俗、举止的粗鲁,让人不齿的同时也让人感到社会基本公民教育的缺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