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装逼
旅行文化原创自媒体三喵流浪记坚持原创传递文化面对独立思考与旅行的城市精英青年每周分享有品质有情怀有趣味的旅行故事关注我们每周二三四午后两点不见不散去南极的前前后
旅行文化原创自媒体
三喵流浪记
坚持原创传递文化
面对独立思考与旅行的城市精英青年
每周分享有品质有情怀有趣味的旅行故事
关注我们每周二三四午后两点不见不散
去南极的前前后后,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去南极呢?是啊,为什么非要去南极呢?我记得当时自己也没细想,就回答说:“既然可以去,为什么不呢~”
直到遇到了一个客户,在得到我这样的答案之后说,“哦~就是装逼呗!”…!!!当时我满腔委屈,又一时无力辩驳,因为对我来说,旅行目的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所以,怀恨在心直到今天,打算好好整理一下思路,说说关于“去哪里”的问题,既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计划自己的旅程,也算给身边朋友一个答案,我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些说出来或者放在心里的疑问。比如,中国的大好河山你还没走遍,为啥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呢?
开始计划旅行前,我一般会考虑这些问题
兴趣
有人喜欢吃吃吃,有人喜欢拍拍拍,有人喜欢买买买,有人喜欢逛博物馆,有人喜欢潜水登山徒步,有人喜欢看球赛,有人喜欢看动物……
选择去哪儿首先要满足自己的兴趣,但也别太贪心,不可能有那么一个地方能满足你所有愿望。去英国就别非要吃什么美味了,去纽约也别惦记着潜水,想看足球就更不能只在祖国待着……当然,想要买买买好像到哪儿都可以,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足够大的行李箱。
兴趣的最大化是情结。
曾经一张照片打动了你,一个电影场景的让你难忘,或者一个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住在/去过那里,于是你心里开始“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于是那个地方悄悄爬上你的愿望清单,你时不时就会咬牙切齿地想着“总有一天要去”。
如果是这样,劝你还是赶紧去,谁知那里会不会一直就乖乖地等着你……尼泊尔会地震,巴黎会暴恐,南极也许会人满为患,你的梦想之地随时可能不再是你心目中最美好的样子,别想着以后有时间了或是以后有钱了再说,这个世界跟人生一样会遭遇一种东西,叫不可抗力。
情结带领我去过很多地方,还会去往更多地方,比如我接下来的目标:小梅西的第二故乡巴塞罗那,棕熊吃鲑鱼的大食堂阿拉斯加……
目的
要分清自己旅行的类型。
个人认为,每种类型的旅行都是有用的。不要觉得每次旅行就一定要去越多城市、看越多景点、买越多东西、拍越多照片就性价比越高,抱着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旅行目的地,然后享受最适合那里的玩儿法,才能更加身心愉快。
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旅行是涨姿势的,去看世界、体验不同、用有限的脑容量多装些读万卷书都get不到的经验和故事。所以当我处于走遍世界的初期,我会尽量多去些互相之间差异比较大的、跟我日常生活环境差异比较大的目的地。觉得旅行中涨到的姿势对自己的三观、双商、工作、生活、甚至安全感都有很大帮助。
度假休闲类型的旅行同样有意义。
这一点我一开始不以为然,虽然身边好多朋友都是这类目的地的死忠,可我一直觉得去一个地方天天躺那儿待着好浪费时间,不知究竟有啥好的。最近才渐渐感觉到度假的必要,累的时候换个地方歇歇充电,暂时忘记眼前的苟且,偷偷瞄一眼诗和远方。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目的地单一、酒店能不换就不换、晒太阳喝酒发呆看书……不用太过费心计划和预订行程、不用太过烦心复杂难搞的签证(大部分度假胜地对中国免签或者很好签)、眼前航程不远的亚洲及东南亚度假胜地又很多,可以随时出发,说走就走。
要建议的是,既然是度假,就尽量让自己省点儿心,各大旅行社都有各种自助行程可选;住酒店不要嫌贵,没有好空气好风景跟大北京又有啥区别……另外,一价全包的度假村绝对是好选择。
探秘探险类型的旅行并不是我的爱,但总有一些事儿是你嘴上说不要,身体却想试试的。
征服高峰那一种我就不去想啦,没那个能耐,但是蹦个极、跳个伞、爬个冰洞,潜个水什么的还是会试试的。在并不对哪一样上瘾的情况下,基本每种尝试个一两次就够啦,所以,选择去哪儿蹦跳爬潜就比较重要了。
要蹦极跳伞,去新西兰的皇后镇啊;要钻冰洞,去冰岛的冰川啊;要坐热气球,去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亚啊;要冰泳,去南极北极哈尔滨啊(小熊的家乡乱入,啦啦啦~);要潜水……呃,好像选择还挺多的……
偶尔让自己的肾上腺素飙一飙,干点儿刺激的事儿,是平凡生活的兴奋剂,也是以后面对很多艰辛困苦、倒霉悲催的动力,想想我连伞都跳过了,还会怕你们这些牛鬼蛇神、精神分裂的贱人?哼~可笑!
跟谁去
跟谁去,决定了我们要去哪儿,能去到哪儿。
选择目的地要综合考虑所有人的兴趣、身体状况和个人技能。兴趣和身体状况好理解,跟爸妈、跟朋友、跟购物狂、跟摄影狗、跟扁平足当然都有不同的选择方向。个人技能,就是那些自己没有又很有用的东西。会开车?走,我们自驾大美国啊!会说西语?走,咱去西班牙去大南美啊!长得帅?走走走,咱到拉斯维加斯扯证去!!!
虽然大部分时候我是在决定去哪儿之后再邀请同伴,实在没有同伴的时候我就自己去,可那些我想要一起去旅行的人们,还是暗中影响着我的选择。
比如我现在都还没去过日韩,因为我觉得那儿很近,适合带爸妈去,那就先留着;比如我想跟基督徒好友一起去以色列,让他给我讲圣经故事,但是他没时间,那就先留着;比如南极估计没人会跟我去(呜呜呜),那……就自己先去咯~~
季节
很多地方,一年四季各有不同,各有乐趣,只可惜,太多地方一辈子只有机会去一次。那就选择最好的季节吧~
正常人来说,一年中能够出行的时间不多,找个最适合那个季节的目的地,很多攻略都有总结各个地方最适合旅行的季节,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的对比理论依然在,不想过冬厌倦沉重,就飞去热带的岛屿游泳;热气烦躁不思饮食,就到南半球山上滑雪。
年龄和身体
终于要回答之前的一个问题了,好激动。
为啥中国好多地方还没去,就要跑那么远?除了不可抗力的恐吓,还有来自肉身老去的紧迫感。很难想象二三十年后我还能像现在一样,耗上30多个小时飞到南美去,再在船上颠簸上两三天到达南极;或是从15000英尺到高空翻个跟头跳下来。。。我只对自己60岁时去个张家界什么的还算有信心。别怀疑时间的破坏力,我十年前还敢坐过山车呢,现在就只敢站在下面仰脖望着,一边感叹“我靠我靠我靠~”
不是瞧不起国内游,我最近还想重游洱海呢,用骑自行车的方式,趁我还骑得动。但放心我绝不会去骑青海湖和台湾环岛,以我这小体格,去了就真是只能装逼了。顺便要说,去的远不代表就一定很会贵,很多境外旅游地远比国内热门的云南、海南、青藏高原要便宜,所以年轻没钱什么的并不是太大的阻碍。
所以我坚信越年轻就该去越远的地方,越难的地方,越辛苦、越精彩、越刺激的地方,我也在努力这样做。
缘分
想去哪里,能去哪里,是要看缘分的。
偶然得手的特价机票,侨居海外的儿时好友,突然变得友好的签证政策,都是那里对你的召唤,抓住机会,不要辜负了缘分。
如果错失了也不要遗憾,总有各种意外可能发生,安全第一,不要强求。有暴乱和旅行危险的地方就别因为不甘心和心疼而不肯放弃了,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或者让家人和朋友担心并不是负责任的旅行。我习惯每次遇到许愿池或者各种据说灵验的许愿胜地时,许一个世界和平的愿,我不是选美小姐也没圣母婊的天分,只是很自私地希望能如愿地、随缘地去到那些我想去的地方。
前面说的比较复杂
还有一些没提到
在这里总结一下
👇
如何不装逼地选择旅行目的地
👉根据兴趣选择目的地,但不要一次太贪心。
👉最想去的地方,现在就去。
👉度假、冒险、涨姿势,规划不同类型的旅行目的地。
👉跟谁去,决定去哪里。
👉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规划自己的长期旅行时间表。
👉假期久去远点儿,假期少就近点儿。
👉钱多钱少不直接决定能去到多远。
👉跟随缘分别纠结。
👉安全第一。愿世界和平!
个人经验建议,适用于跟我相似的人;文中提及各类人士,欢迎对号入座。
「专栏」
火警小熊|嗷嗷嗷嗷全世界
三喵流浪记
扑捉一个国度、一座城池、一条街道、一间店铺、一件物品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分享一段旅程、一个故事、一种心情、一瞬感悟、一片情怀。活在当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