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收纳包生产厂家
开润股份严格说是一家传统制造业公司,原本做电脑包业务起家,逐步拓展到运动包、拉杆箱等出行产品,主要客户是联想、迪卡侬、华硕、小米等,旗下有小米生态链拉杆箱品牌“90分”,是
开润股份严格说是一家传统制造业公司,原本做电脑包业务起家,逐步拓展到运动包、拉杆箱等出行产品,主要客户是联想、迪卡侬、华硕、小米等,旗下有小米生态链拉杆箱品牌“90分”,是一家有着互联网基因的箱包公司。创始人范劲松,曾任职于联想,05年创办开润,最早给戴尔、惠普等大公司配套电脑包,创业团队也均出自500强企业,从创业早期,范劲松就采用IT公司的管理方法去管理这个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公司接轨,并推广合伙人的文化和机制,因此与小米的文化契合度比较高。
15年,开润与小米成立润米和硕米两家公司,成为小米生态链的一员,为纪念在90分钟就敲定与小米的合作谈判,润米的拉杆箱品牌被命名为“90分”,90分背靠小米,倡导优质出行,很贴合快节奏有活力的年轻人定位,外加时尚的造型和黑科技属性,瞬间成为爆款产品,在17年双11同时拿下天猫、京东、小米三个平台箱包类销售冠军。润米不仅有拉杆箱90分,还推出旅行包、收纳包、衣服、鞋类等泛出行产品。
润米17年营收4.3亿,增长110%,占到公司总营收的37%,净利润3千万,同比扭亏,17年开润股份用1.5亿现金收购润米26%股权,控股比例提高到76%。仅仅两年小米就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足见小米生态链+电商销售模式的爆发力。
如果纯看电脑包业务,公司的空间其实并不太大,这几年受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影响,明显增长乏力,作为公司主要产品之一,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1-6月公司电脑包销售收入分别为 1.75亿、2.4亿、2.4亿和1.3亿,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57%、 48%和38%。但开润股份这几年通过不断延伸品类,与小米在时尚出行的合作(拉杆箱),成为迪卡侬的全球合作伙伴(运动包),为公司的成长打开了空间,并跨入了箱包这个大品类。
国内包袋类产品加工制造商众多,生产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大多采用OEM方式为知名包袋品牌商代工生产产品。加工制造商之间竞争激烈,由于缺乏研发设计能力,此类厂商多采用降低价格的方式获取客户订单,利润率较低。我国包袋类产品专业制造商较少,包袋类产品专业制造商具备研发设计能力,多采用 ODM 方式为客户生产产品,对客户需求较为了解,能较好的与客户对接,开润股份即为此类厂商中的代表。通常此类厂家通过了知名包袋厂商的一系列考核与测评,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较高,与客户合作时间较长,客户关系、销售渠道、利润率等较为稳定。
我国包袋类产品品牌商较少,大部分知名品牌来自国外,代表企业如新秀丽、迪卡侬等公司。此类厂商设计研发能力较强,多将生产过程进行外包,自身则专注于品牌运营、包袋产品款式等的设计,产品面料等的研发方面,利润率较高。开润股份的打法是从专业制造商起步,逐步往品牌运营商方向发展,从而打造中国的箱包品牌。如果只做OEM代工,公司的未来其实无法把握在自己手里,如香港上市的时代集团控股(01023),为Prada、Coach等奢侈品牌代工,受全球奢侈品需求减少的拖累,近几年营收下滑了一半。
开润股份目前确立了“让出行更美好”的公司使命,同时树立了公司愿景——“成为受尊敬的世界级出行消费品公司”,提出了“优质出行,为用户提供完整产品解决方案”的发展战略,坚持先进经营理念与互联网思维。按现在流行的话说,公司对传统的包袋类行业进行降维攻击。
开润股份17年营收11.6亿,同比增长50%,主要增长来自润米90分,小米和迪卡侬合计占营收比52%,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公司一直在借助大客户大平台,走的是搭便车模式,前5大客户集中度常年在70%左右,虽然有客户集中度太高的风险,但在面对包袋这样传统的充分竞争的行业时更容易站稳脚跟。包袋类行业是几千亿的大行业,行业龙头新秀丽17年营收200亿,开润股份有足够的成长空间,远未到天花板。
在B2B大客户模式下,有一定客户黏性,一般大企业不会随意更换供货商,但利润率比较低,B2C业务客户黏性比较低,特别是和小米合作的润米主要走电商模式,消费者主要看中的是性价比和时尚性,利润率也不会太高,但规模空间会很大,近几年90分的爆红也印证了这一点。开润股份近几年的毛利率维持在30%左右,净利润10%以上,ROE25%以上,从财务数据来看也是比较优秀的,并没有在做大规模的同时牺牲了利润率。
客观来说开润股份依然在不断修建护城河的过程中,对于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打法,短期看做出了一些成效,但是否能打造出国内包袋行业真正的品牌,依然需要时间的积累。当然目前市场对开润股份的估值是比较高的,按17年1.5收购润米26%股权来算,润米也就6亿估值,17年贡献3千万利润,对应20倍PE,外加传统业务1.1亿利润,市场给到公司17年1.4亿利润的估值是96亿,对应68倍PE。但如果抛开估值不谈,仍然较为期待开润股份未来几年的发展。(作者:红阳之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