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关于介绍阿拉伯国家旅行的书

读书与旅行一样,是邂逅和冒险。打开一本书,就如同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能发掘怎样的惊喜。我们爱上旅行,大抵是因为一份对未知的期待。而我们翻开一本书,也是

读书与旅行一样,是邂逅和冒险。打开一本书,就如同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能发掘怎样的惊喜。

我们爱上旅行,大抵是因为一份对未知的期待。而我们翻开一本书,也是为了去进入一个新奇的世界,一场未知的冒险。这两种体验的结合,让我们可以从书本上发现城市,用旅行去感悟文字。

若你已经积攒了出发的勇气,却还不知道该朝哪里前进,若你已经沉淀了读书的时间,却还不知道该打开哪一本书,今天我们就来给你介绍一些可读的书籍。

八个终点,八本书,你会开启怎样的故事呢?

1

缅甸

乔治·奥威尔的第一部小说

每年大约有八百人在缅甸被杀,他们都无关紧要,但谋杀一个白人就是兽行难赦,就是亵渎神灵。可怜的马克斯韦尔的仇肯定是会报的。不过,为马克斯韦尔流泪的只有一两个仆人,还有那个替他收尸、挺喜欢他的护林员。--《缅甸岁月》

这乔治·奥威尔的第一部小说,它呈现了极为真实的殖民地生活。主人公弗洛里虽然身为白人,却在身份认同危机中苦苦挣扎,他同情东方民族,憎恨殖民主义,但胆怯的他,却不敢对生活做出反抗,只能寄希望于爱情,任由自己“在这丢脸、可怕的徒劳中,荒废生命,腐败堕落”。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作为殖民地的缅甸被烙印了太多痕迹。时至今日,你仍能从这个边陲国家的种种细节中,窥见尘封的往事。

假如你有幸来到这极具东方情调,又被遗留了太多西方痕迹的国度,不妨带上奥威尔的《缅甸岁月》,跨越时空,跟随主人公这个“异乡人”,开展你的旅程。

2

柬埔寨

平凡人视角下的吴哥古城

以前的灵魂被宗教挤压,现在的精神被物质挤压。我想,在某种程度上,后者不一定比前者幸运或进步。--《柬埔寨:五月盛放》

关于柬埔寨的游记,早在13世纪就已存在,元人周达观所著《真腊风土记》,真实地记载了与吴哥文明的初遇。数百年过去了,历经变迁的柬埔寨,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一个平凡的中国女孩,以游客的身份,匆匆徒过这个国家,在脑海中画下沉甸甸的、丰富的、炫目的柬埔寨,她脑海中的“柬埔寨”,不再是空洞生硬的字眼,而是饱满如五月盛放的花。

于是她写下《柬埔寨:五月盛放》,记录了作为平凡人的所见所闻。

关于柬埔寨,被奉为圭臬的读物并不少。从《真腊风土记》到《吴哥之美》,你也许已读过太多名家的著述。而当你真正地来到柬埔寨,站在断壁残垣面前,作为游客的你,作为平凡人的你,又有着怎样的绮思?

也许它并非最完美的旅行读物,但偶尔从平凡人的视角去探寻一个国度,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不妨带上这本小书,当作一位同样对旅途充满好奇心的旅伴。

3

泰国

一个时代的兴衰史

琨泊怡,你经历了那么多,但相比于我来说,又真正多了什么呢?--《四朝代》

这似乎是一部尘封在图书馆、无人问津的书,知名度不高,上一次出版,还是在1984年。但这部由泰国著名作家克立·巴莫撰写的小说,被誉为“19世纪泰国的浮世绘”。

小说通过一位贵族女子帕瑞的一生,展现了曼谷王朝五世王到八世王(1868-1946)几十年间的社会生活,涉及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殖民者入侵与整个国家的半殖民化。

故事如同日常生活般,平淡无奇,又似乎暗潮涌动。作者的笔触温柔细腻,在这个故事中,贵族与平民的生活,似乎也变得温情脉脉了。

关于东南亚国家西方化的进程,作家、学者笔墨众多,但《四朝代》独有的细腻叙事,与宏大流畅的故事背景,都让它成为了极具可读性的佳作。若你在旅途中想了解半殖民时代的泰国,又不想读过于晦涩的读物,那么这个故事,或许能打动你。

4

越南

一个民族的逃亡故事

你不能想今后,你只能想现在,可再细想一下,你连现在也没想--你只剩下许多回忆,那些回忆随着时间潮水般的推进而想继搁浅。--《船》

对任何一个生长在1970年代越南的人而言,“船”这个字眼似乎都指向同一个意象:逃难。在那场逃亡中,无数人在途中死去,尸体被推入大海和风暴,无数人踏上了岸,留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作者黎南就是遗留在世界各地的越南人之一,那一年,他不足一岁。

在书中,他用七篇故事,勾连了一个民族的逃亡历程,广岛、纽约、艾奥瓦,哥伦比亚的贫民窟、德黑兰的街巷……他的足迹走遍了整个世界,最终回到了故乡越南。

他从未放弃对个人、家族和越南历史的思考,并渴望通过这七篇故事,展现一个时代的剪影--那时候,所有人都在作出牺牲,却得不到好的结局。

黎南的叙事方式极其华丽,似乎将他的困惑也融入了每个字句中,这也使本书的阅读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当你真正地走进越南,你也许就会明白,那段尚未远去的往事,仍旧沉默地盘旋在这片土地上,并渴望你的聆听。

5

斯里兰卡

后殖民时代的冲突与和平

游客都希望在异国他乡看到和自己平时生活不一样的场景,但如果旅游的目的地是发展总国家的话,这就意味着贫穷的当地人必须维持旧的传统,不能进步,否则就失去了吸引力,挣不到游客的钱了。--《斯里兰卡:一朵带刺的鲜花》

这是一本关于民族、宗教与内战的书,它的存在只为告诉你,鲜花往往都是带刺的--这个美丽的佛教国家打了26年内战,从1983年开始,一直打到2009年才结束。

这是一个关于后殖民时代的故事。国家独立,殖民者撤退,然而他们在当地留下的痕迹,一时半会却难以消除。当两种文化结构、生活习惯与宗教信仰发生冲突时,鲜艳欲滴的玫瑰花便长出了尖刺。

今日的斯里兰卡,是一个平和而美丽的休闲胜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坐着一列小火车,慢悠悠地游遍了这个国家。

你也许难以想象这平静背后的汹涌往事,你也许不能完全理解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残余影响,但如果你对斯里兰卡感到好奇,想要看清玫瑰花瓣底下斑驳的根茎与尖刺,这本由三联周刊出品的特刊,或许可以陪伴你度过整个旅程。

6

摩洛哥

沙漠里的一千零一夜

对于没有任何权力的人来说,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梦想。千真万确,一个不具备讨价还价能力的梦想无法改变世界,也不能拆毁大墙,但它可以帮助你保持尊严。尊严就是要有梦想,一个强烈的梦想,它赋予你一种视野,一个你占有一席之地的世界,在那里,即使你的参与微不足道,也总会有点用场。--《禁苑·梦》

大多数人在第一眼看见这本书时,都会被它那与网络文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书名给吓跑。而当你真正地打开这本书,关于摩洛哥的绘卷就此展开了。

这是一本与“界线”有关的书。几十年前,摩洛哥的伊斯兰教民中还保存着根深蒂固的一夫多妻传统。女眷守在家宅后宫中,越是社会地位高的富庶人家,越是严格地遵守禁苑陈规。

作者将这段历史发掘出来,以一个深宫禁苑中小女孩的视角,讲述了男女之间、深宫内外、老城与新城间的界线。诙谐的笔墨下,阿拉伯世界的女性,在深宫中苦苦地挣扎着,直到重获自由。

现在,来到摩洛哥,你也许情迷撒哈拉沙漠,你也许想要追逐三毛的足迹,你也许钟情于阿拉伯世界独特的风情……经年累月的时间过去,古老的世界和无法打破的界线早已化为乌有。

而若你愿意聆听这个国度的故事,不妨将这本书放进你的行囊。

7

中国四川

我能否改变你的命运?

我们的营地里,受害者和行刑者或许正笑眯眯地生活在一起,互相监视,即使不做笔录,也在心里编列一套档案,为不知何时会重演的历史做准备。--《最后的熊猫》

我们都爱这黑白相间的萌神,爱它憨态可掬,爱它千姿百态,但很少有人真正地去了解,这个珍惜的种族,在孤独无言的日子里,面临着怎样的艰难和危险。

作者夏勒博士曾在四川山区参与了长达五年的大熊猫保护研究,他观察到熊猫各种动人的真实生活,目睹了无知愚氓贪猎熊猫的可怕行为,也描绘了那个时代背景的中国全貌。

这不仅仅是一本博物学著作,更是八十年代初中国的社会记录,记录那个刚刚从泥淖里爬出来的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自然,投向万物,投向明天。

诚如《最后的熊猫》介绍所言,熊猫没有历史,只有过去。它来自另一个时代。或许,在倾注爱意的同时,我们也要回头看看起点,看看人类与大熊猫的因缘,是如何开始的。

8

肯尼亚

重读被误解的非洲

误解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了解和理解得不够。--《是非洲》

若你读遍地理杂志后,对非洲大陆充满想象,《是非洲》将会轻巧地打碎你的一些朦胧幻想。关于非洲,西方文化社会给出了诸多回答,贫穷、懒惰、肮脏、疾病……但这真的是非洲的全貌吗?

作者是一名驻非洲记者,在当地旅行考察了数年,选择了22个关键词,记录了他眼中的非洲和非洲人,给出了作为一名中国观察者、一名东方文化代表人的答案。这一次,他描绘了一个迥然不同的非洲大陆。

非洲和你的想象很不同,要发现这样的“不同”,需要走进贫民窟里,走进非洲大陆,去看,去听,去感受。也许,这位观察者的手记,能为你的思考带来一些帮助。

人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我说,身体和灵魂,也可一起在异乡漂泊。

观书中万象,看生活百态

愿这份书单,能给你出发的勇气

愿你

一路向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