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旅行的英文翻译
1
免费的翻译
Jia Jia,你告诉他我需Castrol的全合成机油!”
2007年3月,托马斯带着我在桂林的进口机车摩托车修理店修车。从我决定要跟他“私奔去西藏”以后,他就有了一个随身
1
免费的翻译
Jia Jia,你告诉他我需Castrol的全合成机油!”
2007年3月,托马斯带着我在桂林的进口机车摩托车修理店修车。从我决定要跟他“私奔去西藏”以后,他就有了一个随身翻译。那时候我跟爸爸瞎掰,说我带团去西藏呢。可是他也没付我工资,到现在想起来,工资还是应该要付的。如今我做代购找他帮我买东西也要付他佣金呢。昨天他帮我买了个手机,还说我应该付他买手差价费。
说起来我做了这么多年翻译,工资也没有拿一分钱,还是很亏的。但是网上常常说: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些年看过的风景,两个人享受过的爱情,却不是几千几万块钱算得清楚的。所谓夫妻,就是要我们用不同的形式,你欠着我的,我欠着你的,一辈子也纠缠不清。外人没必要看得太明白,自己心中有数就可以了。
2007年我开始接触摩托车,从一个对摩托车一窍不通的人,慢慢变得对摩托车的各个部件耳熟能详。因为那时候每到一个城市,我们都要满大街小巷的寻找修进口摩托车的修理店。
自从离开阳朔以后,托马斯不再叫我的英文名Kaka。他叫我Jia Jia
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听我说:“你好,我是Kaka。”他挑了挑他那双漂亮的棕色长眉。后来我们关系很亲近了,有一天他陪我去汽车站接一个来自波兰的义工Ada。那姑娘听说我的名字以后,没忍住笑了。我这才觉得一定有什么不对劲。
我取这个英文名是因为很多港片会把Jia翻译成Ka,像康佳电视不就是Konka嘛。再说巴西也有一足球运动员叫Kaka来着,我觉得没毛病。但波兰姑娘Ada那噗哧一声笑让我警觉起来。
后来才知道,原来Kaka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小朋友的大便”。再一想,在我正式通知他可以叫我Jia Jia之前托马斯的确很少叫我的名字。我以为是因为我们关系特殊,而且他也从来没有告诉我这个单词在德语里的意思。真不知道托马斯每一次面对我,想开口跟我说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这事情如今就成了他取笑我的谈资,可不是一般的腹黑啊。他抿着嘴笑,叫我:My little Kaka的样子,叫人又爱又恨。
英文名真是一段黑历史,自从那以后我就打算以后行走江湖,再不乱取名字了,甭管你哪国人,叫不叫得出我的名字,我都叫Jia。
自从改回了本名,托马斯特别喜欢叫我名字。因为他语言不通游荡了半个中国以后,终于有了旅途上的沟通能力。我可以帮他点菜,修车的时候可以翻译。最重要的,每天都有人可以听他说话。每天他叫我的次数之多,我总觉得是不是余音在绕梁。
2
套牌的车
骑着摩托车去西藏?我从来没有想象过,一个人能坐这么长时间的摩托车。小时候听说隔壁家哥哥骑摩托车从乡下进城,都觉得这真的是个很新颖的进城方式。人对自我极限的认知就好像坚硬的头盖骨包围下的大脑能量。你所不知道的自己其实比你以为的自己强大很多很多倍。
托马斯在来中国之前,除了在驾校并没有骑过摩托车。当他背着行囊买了张单程票飞往中国的时候。他也不知道前面有什么样的人与旅途在等着他。
一开始他尝试过骑自行车。大概从来没有见过上海这么大的城市,骑了两天感觉腿都快废了。他看着自己两根竹竿一样的长腿,决定买个踏板摩托车。偏偏被一个上海的英国佬忽悠买下这个看起来炫酷却不适合跑长途的摩托车。购车合同写在肯德基的垫餐纸反面,他一共支付了人民币7000块钱,拿到了这台雅马哈TZM的二手街车,以及证明它沪A牌照合法性的行驶证。细心的托马斯还曾经找交警查了,的确有这么一个牌照。但是全上海人民都知道,这个叫套牌车。
初到中国还清纯逼人的小托同志
总之托马斯就骑着这台“合法”的摩托车,去了黄山,又去了海南,后来到了阳朔。还捡了个姑娘,就是我。我们骑着这个车每开两三百公里就要加油的街车,从广西穿过贵州,翻过云贵高原,绕过西双版纳,穿过虎跳峡,路过香格里拉,从德钦爬过雪山,上了青藏高原,将它停在布达拉宫前面。
我原来不知道自己的屁股这么扛造,不管那摩托车多好看,你坐上几个小时就知道屁股有多痛。但从出发的那天开始,整整一个月,这台雅马哈TZM的摩拖车坐垫无疑就是我可怜的屁股又爱又恨的神仙伴侣。从新鲜到疼痛再到麻木,最后完全习惯了摩托车上的生活,这就是人这种生物最具魔性的适应能力,连屁股都是如此,何况灵魂。
3
没有到不了西藏的车
所有的专业修车师傅都会告诉我:“你们这辆车并不适合跑长途”。
后来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这种机车虽然炫酷,可是一旦坏了零件,找一个能修这个车的师傅都相当不容易。从舒适度和机车性能来说它都只适合在平坦的路面短时间的骑行。在西藏翻山越岭的时候,上山时间过长,动力就超高温。我们不得不停车等待它冷却,或者找到有山泉的地方用水浇凉发动机,到后来就不得不得用冰雪来冷却。
在中国历练了几个月以后的小托同志正在罐山泉水冷却动力
最令人头痛的是它的耗油量。这个看起来炫酷的家伙吃油有点猛,几乎每两三百公里我们就一定需要找到一个加油站。那时候的滇藏线,错过一个加油站都是很危险的。
如果你问一个摩托发烧友这样的车能不能去西藏,他一定会觉得你疯了。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次用错误的交通工具的长途旅行经历,我发现其实不管去那里,大概只有去不了的人,没有去不了的车吧?人的极限和潜能远远比自己想象中的样子要厉害得多。
我们在西藏的山川大脉上孤独盘行时,曾经经历过很多次油尽粮枯的时刻。
那时候的滇藏线的路况不像现在这么好,很多路都还是刚用炸药把石头炸开一个洞就是隧道的毛路。过路车辆不多,最要命的是好不容易盼来一辆车,现代汽车的油箱根本放不出汽油来,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但是几乎过路的车辆看到我们挥手都会停下来,对于汽油的事情爱莫能助,但是他们会给我们一些干粮和水。在这种生存环境十分有限的状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和善显得那么的重要,这让我十分感恩。
有一次后面过来一辆大货车,我们没有拦车的打算,因为货车烧的是柴油。但是货车自己停下来了。车上下来三个人,其中有个穿冲锋衣的小伙子对我们的摩托车非常感兴趣。问我们从哪里骑过来的,准备骑到哪里?我们回答了以后他问我们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我说:“谢谢,可惜你们也帮不上,我们的车没有油了,烧的是汽油。”
穿冲锋衣的小伙子神秘的笑了:“汽油啊,谁说没有,我们是中石化的运油车呀!你看我们货车后面的油罐,要多少汽油都够呢!”
我这才注意到货车后面的车厢是油罐!你很难想象那一刻我的心情,就像刚爆出炮竹口的烟花,直上云霄,灿烂开放!何止是欣喜若狂,更有命运之手在冥冥中助我一臂之力的幸运感。这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后来总有人问我旅途中没有油了怎么办?我就给人讲这个故事,听起来多么不可思议,但是它就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我曾经有血有肉的感受过这种奇迹。
当你认真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心无旁骛散发出来的力量,会改变你周围的气场,让全世界的人和事都来帮助你完成它。我不知道你是否相信奇迹的力量,反正,我是相信的。
作者简介
汤佳,80后自由职业者。十年来与德籍丈夫一起环球旅行,七岁的混血儿女儿伊娃已经跟随父母脚步走过75个国家。已出版著作《亲爱的,这不只是一场旅行》《爱是有故事的旅行》,个人公号:爱是有故事的旅行(ID:eva-aroundworld)。新浪微博:@汤佳托马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