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研学旅行
人民网合肥10月10日电(姚庆林)安徽绩溪作为徽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区之一,有“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的说法。在这里,信步走进一个村落,就会翻动一页历史;随处踩动一块石头,
人民网合肥10月10日电(姚庆林)安徽绩溪作为徽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区之一,有“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的说法。在这里,信步走进一个村落,就会翻动一页历史;随处踩动一块石头,可能触碰的是一段历史。
在绩溪,既有“有山皆奇,无水不秀”的绿水青山;又有“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绝美古镇;还是“邑小士多”,名人辈出的徽文化重镇,徽墨、徽雕、徽菜、徽剧等均发源于此。
绩溪风光(郁向阳 摄)
这样一个风景秀美、人文气息浓郁,被誉为“安徽之源”的千年古县如何发展?
对此,绩溪县有着明确的答案和方向: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头等大事,坚持“生态立县、文旅强县、创新活县、和谐兴县”四大发展战略,不断集聚文旅、生态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生态立县:打造生态文明安徽样板先行区
从9月开始,家住绩溪县华阳镇郎家溪村的胡云辉就多了一项工作——担任绩溪县登源河的民间河长。登源河发源于徽杭古道之中,流经龙川、仁里,与杨之河汇合,成为新安江的重要源头之一,既被绩溪人视为母亲河,又被称为徽州之源。
“我们从小就是在绩溪的河边长大,对于每一条河都有感情。只有山绿了、水清了,才能对得起子孙,吸引更多游客来绩溪旅游。”虽然一无工资二无经费,但胡云辉劲头十足,每周都自己驾车,沿着登源河部分河段巡查两到三次。
看到河水变清,胡云辉显得特别开心,“感觉自己付出都值了”。
在绩溪县像胡云辉一样的民间河长,已有157名,今年8月由绩溪县政府公开对外招募,当地群众义务担任。根据当地民间河长制度,绩溪县境内大到一条河,小到山里的一条溪,既有党政干部担任的各级“河长”,也有普通群众义务担任的“民间河长”“河警”。
“一开始担心招不到人来担任民间河长,毕竟既无工资也无奖金,纯属义务行为。”绩溪县河长办工作人员介绍,让人没想到的是,“群众对于生态保护十分积极,最后报名的人数太多,差点筛选不过来。”
其实,民间河长只是当地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担任民间河长之前,胡云辉就已是当地民间生态保护的“名人”。从2015年开始,一个当地民间自发建立的保护生态的“碧水蓝天”微信群成立,胡云辉也是其中一员。
“当时我负责巡查杨之河,见到非法捕鱼、乱扔垃圾之类的行为,都要进行劝阻。”随着巡查的次数不断增多,效果也不断显现。“通过自己的行动,不仅让自己的家人朋友对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更为支持、理解,一些街坊邻居甚至不认识的人,都参与到保护生态之中来。”胡云辉说。
“群里200多人,来自各行各业。我们主要是在群里交流信息,组织活动。每年定期依法放流育苗,日常劝阻非法捕鱼、举报水污染等。”“碧水蓝天群”发起人潘彪认为,保护生态,在绩溪县已成为全民共识。
“近年来,绩溪县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依靠绿色发展、坚持文旅融合振兴县域经济的新路子,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安徽样板先行区。”绩溪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
绩溪风光
据介绍,绩溪县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生态立县、文旅强县、创新活县、和谐兴县”四大发展战略,并把“生态立县”作为四大战略的首位予以实施。
坚持高耗能、有污染、劳动密集型等企业项目“五个不招”,去年以来,共否决投资近30亿元的项目23个;全县11个乡镇已成功创建了10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并建成1个国家级生态村、20个省级生态村;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以上,空气优良率95%以上,主要出境河流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
付出就有回报。9月21日,在浙江省安吉县召开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绩溪县被授予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全省仅有两家。这也是该县继9月11日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之后,斩获的又一块“国字号”金字招牌。
如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生态县、省级园林城市、百佳呼吸小城……一块块金字招牌显示,绩溪县已成为生态文明安徽样板先行区。
邑小士多:文旅强县战略促发展
今年十一国庆长假,让国家级非遗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汪爱军忙得停不下来。“各大艺术院校、书法爱好者和约好了似得,都到这里来了。”在绩溪县胡开文墨厂内,汪爱军累且开心着。
作为传承传统徽墨技艺的胡开文墨厂,过去虽然靠出口有着不错的效益,“但感觉更像是一个孤独的坚守者。”直至近年来,文化旅游的兴起,让守着徽墨技艺的汪爱军,再次感受到春天。
“每年各大艺术院校学生、书画爱好者、研学旅行的学生们要接待上万人次。”汪爱军说,这些人有的专门来挑选古墨,有的来体验传统徽墨制作。
虽然参观、体验等均是免费,但通过开发观赏墨、礼品墨等产品,汪爱军开在墨厂的门店年销售额仍有100多万元。“作为徽州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区之一,没来绩溪不算体验过徽州文化。”汪爱军说,“县里出台了鼓励文化旅游的政策,来绩溪体验、参与徽州文化的游客越来越多。”
绩溪徽雕技艺(张凡 摄)
确实,如果说绩溪境内的青山绿水让当地成为“灵山秀水的风景县”,那么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核心区之一,县内的徽墨、徽菜、徽厨、徽商、徽雕、徽剧等诸多徽文化元素,则是这个山城小县之魂。
近年来,绩溪县依托绩溪 “邑小士多”,人文生态环境优良等优势,在历史文化名城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立足县情,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将文化、旅游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施文旅强县战略,奋力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中国最佳休闲养生“两大目的地”。
和胡开文墨厂以传统徽州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一样,近年来,绩溪县聚焦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电子商务、运动休闲、农林产品加工等产业,兼顾绩溪县徽雕、徽墨、徽菜等历史景点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体一位”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打造出了一批文化产业和特色小镇。
徽菜文化产业园、中国徽墨文化旅游产业园、徽雕产业园等逐步建成;以徽雕、徽厨、徽菜、徽墨、徽商、胡适故里等为依托的“雕刻时光”“徽州味道”“徽墨小镇”“徽商故里”等特色小镇,也逐渐雏形。
绩溪美景(詹梅生 摄)
同时,该县还引进北京顺峰集团、香港爱家集团等总投资82亿元,重点建设高端民宿、精品酒店、健康体检中心、特色博物馆等;实施“一乡一品”工程,全国首家摄影小镇落户家朋,成功举办油菜花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月月有节、乡乡可游”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被评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休闲旅游目的地,连续两年入围长三角自驾游十强城市。
“目前,绩溪县已跻身全省新一轮旅游强县,入选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旅游综合收入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绩溪县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周兵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