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旅行小组
海外夏令营、校园考察、文化体验……近年来,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研学旅行迎来了“春天”。作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研学旅行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
海外夏令营、校园考察、文化体验……近年来,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研学旅行迎来了“春天”。作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研学旅行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炙手可热的研学旅行市场背后,“假大空”等乱象仍然存在。面对这些难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如 何 让 研 学 旅 行 返 璞 归 真 呢?

我们先来看下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
研学旅行概念最早于2013年由国务院提出,直至2016年12月,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下简称“《意见》”),首次多部门联合发文落实推进研学旅行。然而,在全国尚未铺开研学旅行之际,“研学旅行”的概念已经开始被热炒,从旅行社至教育机构,乃至学校、公关公司以及一些旅游初创企业等,临近暑假,纷纷打着“研学”的旗号,招揽生意。与此同时,各种乱象也开始显现。
1、任意“贴标签”,过度逐利。业内人士表示,研学旅行基地、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准入门槛高低不一,存在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研学旅行甚至成了某些商家任意定高价、从中逐利的幌子。
有家长曾爆料,个别机构为提高利润,恶意节省费用开支,导致饮食、住宿、交通等方面的服务水准大大降低,让孩子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
2、“假大空”“走马观花”。目前,不少研学旅行项目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或是主打名校游、奢华游,但实质性的教育内涵和价值缺失,“假大空”现象普遍存在。
研学旅行倘若实施不好,可能会陷入“只学不旅”或“只旅不学”的怪圈。一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打着研学旅行的旗号,组织学生们换个场所补习校内课程,这就偏离了研学旅行的初衷。“有些学校尚未挣脱应试教育的镣铐,考评学生仍然唯分数论,对研学旅行则采取敷衍的态度,流于走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3、师生比失衡,安全存隐患。一些研学机构在师资选拔、培训等方面欠缺考虑,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师生比严重失衡,甚至出现过1名老师负责三五十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
研学旅行,尤其是海外项目存在较多安全误区,包括文化误区、法律误区等,如果机构对项目把控率不高,且没有很好的界定和排查,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风险。
4、行业标准和反馈机制缺失。从近几年研学旅行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行业标准和反馈机制的缺失。“不少学校只注重过程,但后续的督促检查、考核却乏人问津,这样就很难判断研学旅行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面多众多的难题,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1、学校家长方面
研学旅行要想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学校和家长进一步转变观念,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多种需求,不能一味强调“读万卷书”,而忽视了“行万里路”。另外,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应该更全面一些,摒弃唯分数论的做法,可以考虑将学生对自然的兴趣、文化素养、人际交往能力等纳入考评体系中。“学校可以研究制定研学旅行的督导方式和评价标准,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依据”。
2、政府方面
研学旅行需更多依靠市场的力量,政府则发挥引导作用,强化监督管理。可以通过成立政府认可的行业组织、产业联盟,再由相关组织来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从而使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有所参照。
3、课程路线方面
研学旅行在课程设置和线路拟定上要有科学合理的安排。研学旅行课程不应千篇一律,活动形式可以多元化,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突出专业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此外,过分热衷“名校游”“奢华游”的做法不可取,不妨让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4、旅行机构,教育机构方面
研学旅行尽管投资前景被看好,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研学旅行尚处于起步阶段,研学旅行市场仍存在痛点。对于旅行机构而言,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供应链端的问题,比如目的地学校资源,课程设计,以及专业教育人士,除此之外,如何获取学生流量,是关键一环,因此,在收客的环节中,如今旅行社的参与程度已然越来越低;而对于教育机构而言,如何降低机+酒的成本,拿到更多优质的渠道资源是难题,但这恰是旅行社的优势。跨界融合是游学及研学旅行未来发展的一个很好方向。
5、安全方面
研学旅行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对此,各地应针对研学旅行的安全防控、医、食、住、行等各方面出台具体要求,并且要严格执行。研学旅行活动必须购买相关保险产品,同时还可以通过成立互助小组、明确责任人,来降低安全风险。

研学旅行是一个坚守务实静待花开的过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仅靠教育部门是不够的,还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协作,需要社会机构参与,也需要民间助力、家长支持,形成政府机构之间、政府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机构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多方合作关系,全社会共同构建中小学研学旅行服务体系。努力推进研学旅行课程的不断完善。
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融为一体,当素质教育不再只是言语上的一句口号,当学校大门不再一律紧闭,当学生从课外实践中真正学习课本知识时……就是花开的时候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