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游概论名词解释

《旅游概论》的名词解释请解释下列名词:1。帝王巡游2。政治旅行3
1.帝王巡游:帝王巡视旅游,是中国古代旅游的重要现象,他们旅游的条件是最好的、最高级的,其目的或为巡视各地、

旅游概论名词解释

《旅游概论》的名词解释请解释下列名词:1。

帝王巡游2。

政治旅行3

1.帝王巡游:帝王巡视旅游,是中国古代旅游的重要现象,他们旅游的条件是最好的、最高级的,其目的或为巡视各地、或为封禅拜祭,是以巩固政权为目的的旅行活动。

帝王在巡视或封禅的同时也兼游山玩水,瞻仰前代帝王或名人遗迹。

帝王旅行历史悠久。

传说中的黄帝和尧、舜、禹,在巡视各地或治水等时都兼游览过名山胜水。

而其中大禹又可以称为中国的第一位大旅行家。

2.学术考察旅行:各行各业的学者在撰写有关著作时,都十分注重实际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相关资料,同时足迹也遍及祖国的大好山河。

3.政治旅行:我实在查不到

名词解释 旅游娱乐产品

旅游经营者提供给旅游者购买的完整的旅游经历,它所包含的吃、住、行、游、娱、购等六大要素,均与旅游资源有密切关系。

旅游产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国家旅游局,1999):1、观光旅游产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城市风光等)2、度假旅游产品(海滨、山地、温泉、乡村、野营等)3、专项旅游产品(文化、商务、体育健身、业务等)4、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最初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出现,主旨是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变革了以往的旅游发展模式。

5、旅游安全产品:旅游保护用品,旅游意外保险[1]产品,旅游防护用品,这些保障旅游游客安全的工具产品。

但现在生态旅游无论从概念、方式、要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

从旅游的目的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

从旅游者角度出发,旅游产品就是指旅客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所换取的一次旅游经历。

旅游产品类型1、按旅游产品组成状况分类:整体旅游产品和单项旅游产品。

2、按旅游产品形态分类:团体包价旅游,散客包价旅游,半包价旅游,小包价旅游,零包价旅游,组合旅游,单项服务。

名词解释1请您解释:“增长战略”、“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

增长战略是企业在迅速扩张的市场上用来维持现有竞争地位的战略。

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在同一行业之中,为扩大公司的竞争范围,将公司的经营活动向后扩展到原材料供应或向前扩展到销售终端的一种战略体系。

不好意思,后面两个不清楚:)

意象派名词解释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1908~1909年形成于英国,后传入美苏。

代表人物有:休姆、庞德、艾米和叶赛宁等。

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

首先,在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结成一体,形成新浪漫主义。

意象派是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到20世纪初,传统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维多利亚诗风蜕化成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和伦理说教,只是“对济慈和华兹华斯模仿的模仿”。

庞德及其意象派提出“反常规”“革新”地进行诗歌创作的主张。

其次,20世纪初柏格森热流行,这是自叔本华以来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文学界影响的延伸。

意象派的开创者休姆就直接受教于柏格森。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全盘为意象派所接受,成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

意象派诗特别强调意象和直觉的功能。

同时,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为意象派开创了新诗创作新路,尤其是诗的通感、色彩及音乐性,给意象派以极大的启发。

由于意象派诗人大多经历了象征诗歌创作,所以理论界也有人将意象派看做象征主义的分支,实际上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有极大的本质差异。

意象派不满意象征主义要通过猜谜形式去寻找意象背后的隐喻暗示和象征意义,不满足于去寻找表象与思想之间的神秘关系,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

主张用鲜明的形象去约束感情,不加说教、抽象抒情、说理。

因此意象派诗短小、简练、形象鲜明。

往往一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或几个意象。

虽然,象征主义也用意象,两者都以意象为“客观对应物”,但象征主义把意象当做符号,注重联想、暗示、隐喻,使意象成为一种有待翻译的密码。

意象派则是“从象征符号走向实在世界”,把重点放在诗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

让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一瞬间中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另外,从诗歌意象的内在形式看,意象派受日本俳句和中国古诗的影响。

意象派诗歌革新,首先是从模仿学习日本俳句开始的。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1644—1694)的短诗给他们以极大影响。

《古池塘》中“古池塘,青蛙跃入,水清响”,青蛙暗示春天,古池塘象征永恒,青蛙跃入,悦耳的清响,又归于平静,具有宗教的空静哲理,此地有声胜无声,声响冲破了以前的凝固、寂静,传达出世界宇宙亘古不变的禅意。

俳句中一瞬间对诗歌内涵的直觉读解令意象派诗人迷醉。

日本古典俳句的最后一位诗人小林一茶,从小失去父母,四处流浪,他的诗歌具有一种幽默感、同情心,写弱小者中有一丝自嘲成分。

如《小麻雀》中“到我这里来玩呀,没爹没娘的小麻雀”,意象简洁而含义丰富。

麻雀是小动物,不如有利爪的鹰,会自己觅食,也不如家禽,不愁吃,有温饱。

诗中得不到人世温暖,同病相怜之情瞬间体现了出来。

他的仿陶渊明佳句“青蛙悠然见南山”,是说青蛙才是真正超脱的,没理性的,而陶渊明的超脱是痛苦的,见南山后回来也未必超脱。

诗人以青蛙见南山来嘲讽自己,感叹人生。

意象派诗人进一步发现日本俳句源于中国格律诗。

在他们看来,中国诗是组合的图画。

中国的古诗完全浸润在意象之中,是纯粹的意象组合,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中国诗歌完全由意象主导,贯穿全诗,犹如一幅挂于眼前的图画,情景交融,物与神游。

中国魏晋唐代诗人的这种表现意象而不加评价的诗风,正与意象派主张相吻合。

庞德从汉语文学的描写性特征中,看到了一种语言与意象的魔力,从而产生对汉诗和汉字的魔力崇拜,长诗《诗章》中多处夹着汉字,以示某种神秘意蕴,主张寻找出汉语中的意象,提出英文诗创作中也应该力图将全诗浸润在意象之中。

…… 意象派诗歌在创作中表现出的鲜明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

第一,意象派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象,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表现意象,反对音乐性和神秘性的抒情诗,提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而不加评论。

庞德概括意象诗的定义为:“意象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如中国著名的仅有一个字的现代小诗《生活》:“网。

”让读者在一刹那间感悟到生活的全部内涵。

再如艾米的代表作《中年》:“仿佛是黑冰,/被无知的溜冰者,/划满了不可解的漩涡纹,/这就是我的心被磨钝了的表面。

”诗歌在“黑冰”“漩涡纹”“磨钝了的表面”等意象的显示中,瞬间传递出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诗人对人到中年茫然无奈的内心感受。

意象诗的构成方式主要有:1ر意象层递: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条理,有层次地组合意象。

如中国诗《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从远山到近草、从天空到大地,意象鲜明,层次清晰。

庞德的《致敬》:“喂,你们这派头十足的一代,/你们这极不自然的一派,/我见过渔民在太阳下野餐,/我见过他们和邋遢的家属一起,/我见过他们微笑时露出满口...

名词解释: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 应为合纵连横 合纵: ①见“合纵连横”。

②泛指联合:请合纵以灭隋|英法两国合纵拒之。

合纵连横 战国后期各国图存争强的一种策略。

合纵指弱国联合对付强国,即齐、楚、燕、赵、韩、 魏等国联合对抗强秦;连横指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即依附秦国。

一说六国南北相连为纵, 合纵即六国联合抗秦;东西相连为横,连.... 连横: 见“合纵连横”(196页)。

【时务报】名词解释《时务报》

《时务报》 旬刊,清末维新派的报刊。

上海强学会被扼杀后,会员黄遵宪、汪康年等倡议以学会余款创办报馆,以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出版《时务报》,由汪康年任经理,梁启超任主编。

(后来先后任主编的有麦孟华、徐勤等)该报以变法图强为宗旨,设论说、谕拆、京外近事、中西报译等栏目,梁启超连续发表《变法通议》等重要文章。

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颇受读者欢迎。

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对宣传维新起了很大的作用。

张之洞出于投机,对该报曾予以资助,但对梁启超等的议论深为不满,乃通过汪康年对梁多方掣肘,迫使梁去职。

“百日维新”中,康有为想利用《时务报》进一步推动变法,乃通过光绪帝宣布改《时务报》为官报,并派自己督办《时务官报》。

汪康年在张之洞支持下,于1898年8月改《时务报》为《昌言报》。

旋因戊戌政变,《时务官报》流产,《昌言报》亦停办。

名词解释:饭店产品

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对象: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3、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4、可比性原则:是指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6、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7、负债: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8、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9、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10、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11、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12、借贷记账法:就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13、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14、总分类账户:又称总账账户,是按照总分类会计科目分别开设的,用来提供总括的核算资料。

15、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16、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纪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

17、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使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8、对账:就是在有关经济业务入账以后,进行账簿的核对。

19、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

20、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21、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22、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23、会计账簿: 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24、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

25、权责发生制:也叫应计制,是指企业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标准,而不是按款项的实际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也就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