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贵州 旅游产业

说一说,贵州省发展旅游业有什么优势条件
近年来,随着贵州交通运输业的日益发达,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原来闭塞的贵州也逐渐地为世人敞开了观光之门.众所周知,旅游业相对来说有投

贵州 旅游产业

说一说,贵州省发展旅游业有什么优势条件

近年来,随着贵州交通运输业的日益发达,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原来闭塞的贵州也逐渐地为世人敞开了观光之门.众所周知,旅游业相对来说有投入少,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业无疑成了贵州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贵州发展旅游业究竟有哪些优势呢.在本文中,本人将着重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谈谈贵州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首先,从自然条件来说,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纬度较低,但海拔高,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因此,这里冬无严冬,夏无酷暑.七月份的平均气温才二十四摄氏度,在全国来说是个理想的避暑胜地.每年夏天来贵州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推动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更何况2007年贵阳被评为“全国避暑之都”.这样一来,更是大大的提高的贵州的知名度.除了气候外,贵州的自然风光也是一绝.因为贵州地处高原山区,群山蜿蜒起伏,峰峦错落叠嶂,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石灰石溶积岩是贵州省地貌的主要特征,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这些溶洞形态各异,各有各的韵味.其中就有号称“世界第一溶洞”的织金洞,“大自然的奇迹”的龙宫等.这些景点都是巧夺天工,极尽自然之魅力.洞内有天地,当然洞外的世界也就更精彩了.贵州的风光与江南的烟雨朦胧,塞北的天苍地茫,青藏的碧水蓝天等相比,另有一种独特韵味.贵州的山,层峦叠嶂,秀峰林立,各具风姿.如雷公山,山上奇石特立,钟灵奇秀.特别是雨天,烟雾迷蒙,更让这片热情的土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夏天登山,能让游客的暑意立消,心旷神怡,飘飘然有冯虚凌风之感.有山当然就少不了水.有山无水则滞,有水无山则空.贵州有了名山,当然也就会有胜水与之相合.贵州的名水如乌江、舞阳河、马岭河,名湖如红枫湖、黄果树等.乌江有“千里画廊”之誉,流程132公里,形成了89公里的奇峡壮观,从南至北由夹石、黎之、银童、土坨、王坨等五个峡段和百丝坨、洗心泉、珍珠洞、黄龙泉、飞龙过江等30余个主要景点组成.山峡北接重庆市乌江峡谷旅游线,南邻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峡岸奇峰对峙、滩险壑幽、飞瀑流泉、嵯峨怪石、古树苍藤、珍禽异兽,景观奇特,蔚为壮观.黄果树就更不用提了.黄果树的落差高达70多米,是世界第二大瀑布,每到丰水期.游客到此可闻瀑布雷鸣,声势有如万马奔腾,惊心动魄,数里之外可闻.贵州的山水秀美如斯,人文美的魅力当然也不弱了.贵州的人文旅游资源又包括了民风民俗和历史名胜两大类.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居住着48个民族,各民族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贵州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热情质朴、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贵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它那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醇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壮观的斗牛大赛,惊险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啧啧称赞,心仪不已.在历史名胜方面,贵州也一点都不落后.贵州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一代代勤劳勇敢的贵州人民留下了众多叹为观止的古迹名胜.其中著名的就有雷山郎德上寨古建筑群、平坝天台山伍龙寺、福泉明城墙、安顺府文庙、遵义海龙屯、奢香墓、息烽集中营旧址、遵义会议会址等等.古迹之多,不胜枚举.现在,贵州已形成了以省城贵阳市为中心,以游览黄果树瀑布、龙宫、织金洞、红枫湖、马岭河峡谷为主的西线旅游区;以领略苗、侗民族风情为主,伴有舞阳河风光的东线旅游区;以瞻仰革命遗址、游览风光秀丽的赤水十丈洞瀑布和品尝国酒文化为主的北线旅游区,以及以瑰丽多姿的“小七孔”自然景观为主的南线旅游区.逐渐地,贵州已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也大大提高了.每年来贵州的游客量都在迅速增多.总之,贵州气候资源好,有山有水有风光,山美水美人更美.游客至此,不仅可以避暑,放松心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得到贵州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在览景的同时可以享受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有了上面这些有利条件,相信随着贵州交通的进一步发达,基础设施的更加完善,贵州的旅游产业一定会蒸蒸日上,更上一层楼,成为贵州的支柱产业,让贵州成为一个旅游强省.

贵州旅游业有哪些特色和旅游线路?

贵州是中国西南内陆的一个多民族省份,它那奇特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古朴多彩的文物古迹、宜人的气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宾朋。

A线 安顺始-镇远止 途经黄果树-凯里-西江千户苗寨-雷山-榕江-从江-高增-小黄-肇兴-堂安-黎平-隆里-锦屏-三穗-镇远 景点包括:黄果树大瀑布、天星桥、陡坡塘、大阁公园、西江苗族歌舞、朗德上寨、三宝鼓楼、岜沙苗寨、从江鼓楼、坝寨鼓楼、小黄侗歌、肇兴侗乡、堂安生态博物馆、黎平会议会址、高屯天生桥、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锦屏飞山宫、三穗寨头、镇远古城、青龙洞、舞阳河风光等。

B线 荔波始-威宁止 途经荔波-三都-丹寨-贵阳-天龙屯堡-六枝-普定-织金-赫章-威宁 景点包括:荔波大小七孔、樟江水春河、茂兰喀斯特森林、瑶寨风情、水族水书及马尾锈、丹寨锦鸡舞、镇山村布依族生态博物馆、花溪公园、青岩古镇、贵阳甲秀楼及黔灵公园、天龙屯堡傩戏、天台山古寺、六枝梭嘎长角苗生态博物馆、普定夜郎湖、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韭菜岭、草海等。

C线 赤水始-酉阳止 途经赤水-习水-怀仁-遵义-湄潭-思南-印江-铜仁-松桃-秀山-酉阳【注:其中秀山和酉阳在重庆境内】 景点包括:赤水丹霞、十丈洞、燕子岩、四洞沟、桫椤与竹海、习水国家级森林公园、天鹅池、茅台风景名胜区、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鹿鸣塔、遵义会议会址、乌江渡、湄江山水画廊、水源洞、乌江博物馆、梵净山、寨英古镇、正大苗王城、龙凤客寨风雨桥、桃花源、龙潭古镇、后溪古镇、龚滩古镇【后五个为秀山、酉阳景点】

贵州省对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优惠政策

据报道,贵州将实施全域旅游融合应用专项行动,全面推动大数据与旅游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日前发布的《贵州省“全域旅游融合应用专项行动”计划》,贵州将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为主要方式,鼓励支持通过PPP模式、BT模式、企业自投自建自运营、服务购买、资源置换、市场化运作、市场投融资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推动全域旅游融合应用专项行动大数据与旅游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项目落地建设,培育企业良性“造血”功能,形成旅游大数据商业模式,提高旅游大数据的可持续性。

以搭建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为重点,深化大数据在旅游业领域的能力建设,构建全域旅游大数据综合分析管理体系,加快形成智慧旅游景区指导性规范,逐步扩大覆盖面。

通过实施试点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旅游与大数据深度融合的典型企业,形成一批先进技术、产品、模式,推动大数据在旅游行业应用。

...

贵州如何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

“山也还是那些山,水也还是那些水。

近年来贵州迎来旅游业的井喷式增长,一是我国步入了大众旅游时代,二是得益于贵州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

”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李三旗说。

2015年,贵州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成为串联景区景点的旅游精品线和丰富游客体验的流动风景线,“通道效应”在旅游行业迅速释放。

截至2016年底,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000公里。

同时,贵广、沪昆两条高铁的通车,形成了贵州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两条快捷通道,吸引了沿线的大批游客。

与游客数量“井喷”相对应的,是环境条件的改善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

2016年,贵州省启动“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着力打造“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的旅游环境,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2016年国庆黄金周期间,3000多万游客涌入贵州,游客量同比增长41.8%,投诉却同比减少13.33%。

酒香也怕巷子深。

近年来,贵州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介,不断提升贵州的知名度、美誉感、吸引力。

2016年,从年初到年末,多彩贵州风吹四海。

1月,《纽约时报》将贵州作为“全球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予以推荐;3月,省领导带队走进杭州等8个城市,举行2016贵州旅游全国推广暨对口帮扶城市促销活动;12月,外交部“贵州日”,12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及工商界代表、中外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倾听“多彩贵州风行天下”。

贵州省旅发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贵州整合近2亿元资金投放旅游广告,在境内外90多个重点客源城市开展旅游推广活动1000余批次。

...

贵州省情,试述贵州在生物、能源、矿产、旅游等方面的自然资源优势...

贵州经济发展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发展是贵州面临的第一要务,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使贵州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根据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应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贵州一不沿边,二不沿海,缺乏区位优势;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又受喀斯特山区自然条件的限制,不具备粮食生产和发展现代工业的优势。

但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和独特的旅游环境是贵州发展的优势资源,国家已将贵州列为南方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多彩贵州”的成功宣传,为贵州发展旅游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能源、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是贵州发展的优势所在...

贵州乡村发展旅游业经济效益可观吗?

近年来,花茂村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红色游、田园游,通过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建设农村污水生态湿地处理系统和集镇“垃圾中转站”,村貌焕然一新。

2016年,花茂村接待游客6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260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翻了一倍。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没开发旅游前,全家收入仅万元,现在旅游旺季时一天就能挣上万元。

”兴义市下纳灰村村民王玉琴笑着说。

曾经常年在外务工的她回家开办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下纳灰村赶上了山地旅游蓬勃发展的好时机,与万峰林景区“抱团发展”,村内小商铺、客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年纪大的村民则支起了烤玉米、卖蔬菜的小摊。

变“好山好水”为“金山银山”,2016年,下纳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68元。

2016年,贵州省乡村旅游完成投资123.61亿元,通过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覆盖全省141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带动29.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脱贫,占全省脱贫人数的24.5%。

...

黔东南州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哪里举行?

8月28日,黔东南州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施秉县举行。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中国聚宝盆·大美黔东南·水墨云台山。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陈敏出席并宣布黔东南州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

黔东南州委书记黄秋斌,州委副书记、州长冯仕文等多位领导出席大会,州委副书记、州委政法委书记杨昌鹏主持大会。

受州委书记黄秋斌委托,州委副书记、州长冯仕文作全州旅游推介讲话,他指出,黔东南是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地,是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国家苗侗风情旅游目的地,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胜地之一,是美国CNN评选的“2017中国最美30个地方”之一。

走进黔东南,这里有最秀丽的自然风光,这里有最迷人的村落古镇,这里有最多彩的民族风情,这里有最神秘的养生天堂,这里有最古老的田园牧歌,这里有最惊喜的时尚体验。

近年来,黔东南州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大美黔东南新未来的战略目标,全力创建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成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黔东南旅游已经成为全国旅游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黔东南州将进一步实施旅游产品提升工程、旅游服务升级工程、旅游品牌塑造工程、区域旅游联动工程、旅游助推扶贫工程,进一步营造宜游宜乐的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建成全国乃至世界向往的旅游胜地。

贵州省旅发委副主任汪文学代表省旅发委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他说,黔东南州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彰显了黔东南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强做优旅游长板、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的决策部署,以新理念、国际视野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地和中国苗侗风情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信心和决心。

黔东南是歌舞之州、百节之乡,民族文化丰厚,自然生态秀美,发展旅游有优势、有本钱、有底气、有信心。

“我们将与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及各级部门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地和中国苗侗风情国际旅游目的地,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走出一条具有黔东南特色的旅游发展新路。

” 施秉县委书记肖俊代表举办方施秉县致欢迎辞。

大会还举行了亚洲旅游中心授牌“海外旅客最想去的内地旅游目的地”仪式,向黔东南州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地从江县授旗;并同期举办了大型文艺晚会的演出。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