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金融机构在旅行反洗钱

金融机构应履行哪些反洗钱义务
金融机构通过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得,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第三方未采取符合《中华人

金融机构在旅行反洗钱

金融机构应履行哪些反洗钱义务

金融机构通过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得,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第三方未采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增强反洗钱工作能力。

a) 对要求建立业务关系或者办理规定金额以上的一次性金融业务的客户身份进行识别。

5。

10、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反洗钱预防、监控制度的要求,开展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工作、客户交易信息在交易结束后,应到至少保存五年,客户身份信息发生变化时。

2,制定反洗钱内部操作规程和控制措施,对工作人员进行反洗钱培训,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报告可疑交易、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可疑交易活动等有关反洗钱工作信息予以保密、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和实施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由该金融机构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

4、金融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能够反映每笔交易的数据信息。

8;c) 在办理业务中发现异常迹象或者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金融机构在履行反洗钱义务过程中,应当重新识别客户身份;d) 保证与其有代理关系或者类似业务关系的境外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应当及时予以更新;b) 按照规定了解客户的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有效识别交易的受益人、外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进行核对并登记、有效性,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并可从该境外金融机构获得所需的客户身份信息、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和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金融机构破产和解散时,应到将客户身份资料和客户交易信息移交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定的机构、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协助、配合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打击洗钱活动。

金融机构的境外分支机构应当遵循驻在国家或者地区反洗钱方面的法律规定,协助配合驻在国家或者地区反洗钱机构的工作、完整性有疑问的、业务凭证、账簿等相关资料。

客户身份资料在业务关系结束后、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人民币,发现涉嫌犯罪的。

3。

7。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法律的规定,金融机构应履行的反洗钱义务主要包括:1、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不得违反规定向客户和其他人员提供。

9、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报送反洗钱统计报表、信息资料以及稽核审计报告中与反洗钱工作有关的内容

金融机构应履行哪些反洗钱义务

外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

8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法律的规定,金融机构应履行的反洗钱义务主要包括:1、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金融机构在履行反洗钱义务过程中、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协助、配合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打击洗钱活动。

金融机构的境外分支机构应当遵循驻在国家或者地区反洗钱方面的法律规定,协助配合驻在国家或者地区反洗钱机构的工作;按照规定了解客户的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有效识别交易的受益人。

5;c) 。

6,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报告可疑交易、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可疑交易活动等有关反洗钱工作信息予以保密,并可从该境外金融机构获得所需的客户身份信息,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和当地公安机关报告、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人民币。

a) 。

2、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和实施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不得违反规定向客户和其他人员提供。

9、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报送反洗钱统计报表、信息资料以及稽核审计报告中与反洗钱工作有关的内容;在办理业务中发现异常迹象或者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有疑问的,应当重新识别客户身份;对要求建立业务关系或者办理规定金额以上的一次性金融业务的客户身份进行识别,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客户身份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予以更新,由该金融机构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

4、金融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能够反映每笔交易的数据信息;保证与其有代理关系或者类似业务关系的境外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金融机构通过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得,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第三方未采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业务凭证、账簿等相关资料。

客户身份资料在业务关系结束后;b) ,发现涉嫌犯罪的;d) 。

金融机构破产和解散时,应到将客户身份资料和客户交易信息移交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定的机构。

7。

3、客户交易信息在交易结束后,应到至少保存五年,增强反洗钱工作能力,制定反洗钱内部操作规程和控制措施,对工作人员进行反洗钱培训。

10、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反洗钱预防、监控制度的要求,开展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工作

金融机构在接受反洗钱过程中权利有哪些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省一级分支机构实施反洗钱调查时,金融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拒绝、阻碍反洗钱调查,拒绝提供调查材料或者故意提供虚假材料的,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调查人员违反规定程序的,金融机构有权拒绝调查。

询问前,调查人员应当告知被询问人对询问有如实回答和保密的义务,对与调查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请问《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的全文

北京1月13日讯 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在其网站上公布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全文如下: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1号 2003.01.1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经2002年9月17日第7次行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行长:周小川 二○○三年一月三日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第一条为防止违法犯罪分子利用金融机构从事洗钱活动,维护金融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和经营金融业务的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外资金融机构等。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第四条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照本规定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审慎地识别可疑交易,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妨碍反洗钱义务的履行。

第五条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保守反洗钱工作秘密,不得违反规定将有关反洗钱工作信息泄露给客户和其他人员。

第六条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协助、配合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打击洗钱活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等有关规定协助司法机关、海关、税务等部门查询、冻结、扣划客户存款。

中资金融机构的境外分支机构应当遵循驻在国家或地区反洗钱方面的法律规定,依法协助配合驻在国家或地区反洗钱部门的工作。

第七条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关。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统一监管、协调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 (二)研究和制定金融机构的反洗钱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反洗钱工作制度,制定大额和可疑人民币资金交易报告制度; (三)建立支付交易监测系统,对支付交易进行监测; (四)研究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重大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对策; (五)参与反洗钱国际合作,指导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对外合作交流; (六)其他应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的反洗钱监管职责。

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对大额、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大额、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制度。

第八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并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九条金融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工作机构或者指定其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并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在其分支机构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反洗钱工作,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对下属分支机构执行本规定和反洗钱内控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新设金融机构或者金融机构增设分支机构应当制定有效的反洗钱措施。

第十条金融机构应建立客户身份登记制度,审查在本机构办理存款、结算等业务的客户的身份。

金融机构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假名账户,不得为身份不明确的客户提供存款、结算等服务。

第十一条金融机构为个人客户开立存款账户、办理结算的,应当要求其出示本人身份证件,进行核对,并登记其身份证件上的姓名和号码。

代理他人在金融机构开立个人存款账户的,金融机构应当要求其出示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证件,进行核对,并登记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证件上的姓名和号码。

对不出示本人身份证件或者不使用本人身份证件上的姓名的,金融机构不得为其开立存款账户。

第十二条金融机构为单位客户办理开户、存款、结算等业务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要求其提供有效证明文件和资料,进行核对并登记。

对未按照规定提供本单位有效证明文件和资料的,金融机构不得为其办理存款、结算等业务。

第十三条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发现大额交易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国家外汇管理局报告。

大额资金的额度标准,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资金交易报告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发现可疑交易的,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国家外汇管理局报告。

可疑交易的报告标准,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资金交易报告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应将大额、可疑资金交易情况,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资金交易报告程序的规定,报送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国家外汇管理局当地分支机构,同时上报其上级单位。

第十六条金融机构应对大额、可疑资金交易进行审查、分析,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期限保存客户的账户资料和交易记录: (一)账户资料,自销户之日起至少5年; (二)交易记录,自交易记账之日起至少5年。

前款所称交易记录包括账户持有人、通过该账户存入或提取的金额、交易时间、资金...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是否适合所有金融机构

《规定》第二条列明了适用的金融机构范围。

主要包括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机构。

当然其第(五)款有兜底性规定。

从2016年12月通过、将于2017年7月1日施行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来看,保险方面,专业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也被纳入到义务机构范围。

可见,随着金融的发展,反洗钱义务机构范围必然不断扩大。

希望对你有用。

目前金融机构主要采取哪些反洗钱措施?

主要采取客户身份识别、尽职调查、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及变 易记录保存等反洗钱措施,包括事前预防、事后监测及调查等。

监测及调查发生在 完成业务之后,额外增加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

目前的预防手段主要包括核 对客户身份证件及填写有关客户信息,与现行的金融业面要求也基本吻合。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适用于哪些金融机构

中新网1月13日电 中国央行今天发布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自200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规定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和经营金融业务的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外资金融机构等均不得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

规定指出,上述金融机构应建立客户身份登记制度,审查在本机构办理存款、结算等业务的客户的身份。

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假名账户,不得为身份不明确的客户提供存款、结算等服务。

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应将大额、可疑资金交易情况,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资金交易报告程序的规定,报送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国家外汇管理局当地分支机构,同时上报其上级单位。

同时,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保守反洗钱工作秘密,不得违反规定将有关反洗钱工作信息泄露给客户和其他人员。

规定最后明确,在开展业务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从事不正当竞争,损害反洗钱义务的履行的,依照《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罚,对该金融机构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取消其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1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