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家长不了解亲子旅行的意义所在
家长不要尊重孩子所造成的结果的例子
一、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
家长不要尊重孩子所造成的结果的例子
一、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
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但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往往缺少理解、尊重子女的态度。
比如,有一位母亲,她出于担心和爱护,常常唠叨女儿要少与男生来往。
有一次,母亲竟臭骂了几个来邀女儿去过朋友生日的同学。
这使女儿受到极大的伤害:她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同学不再跟她来往。
她因此怨恨父母:“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要让你们难受。
”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气你们!就是不好好读书!就是要把你们的钱拿去花光!”但她内心又很孤独,很苦闷。
作为父母,本来唯恐伤害了子女,但却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子女。
结果,即推开了子女,也被子女所推开。
父母与孩子虽天天相处一屋,心理却相隔很远。
做子女的视父母如同“冤家”,有的动辄跟父母顶嘴发脾气,有的闭琐自己疏离家庭,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做父母的欲恨不能,欲爱无从入手,看着自己亲手抚育、一点一点长大起来的孩子,竟是如此陌生!无论父母也好,子女也好,其实彼此心里都渴望被对方理解。
但很多父母却不知怎样去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而成长中的孩子更不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的双亲。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
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
如前面这个例子中,父母如果能够站在女儿的角度思考,至少不会做出“臭骂前来邀请女儿的同学”这样过于伤害女儿自尊心的行为来!父母应该知道: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
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
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
各位家长应切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
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对上面那个被同学前来邀请参加生日宴会的女儿,家长完全可以这样做:先要肯定“社交”对于女儿是重要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这不仅是因为同龄人能使孩子更开心、更快活;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来增进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和了解。
然后,再给孩子指出,时间安排上要适当,社交活动不可没有,但也不可占太多时间,毕竟读书学习是主要的。
给孩子讲清道理,孩子一定也会理解,这样不是很好吗? 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
无论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
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
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会出现: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缩小了,你与孩子的口角冲突马上就减少了。
比如:当你的孩子对你说:“老师偏心,别人讲话不批评,就批评我”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体谅理解的反应应该是这样:“也许老师是偏心了,你觉得不公平?但我想,也许老师是没有看见别人说话。
再说,你讲话也是事实,批评你讲话这一点是没错的,是不?这样你理解了孩子的感觉,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错的,孩子就会心服口服。
而不体谅理解的反应往往是:“不要说老师偏心,你自己讲话难道是对的?不要去管别人有没有讲话,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讲话?你还好意思说老师偏心!”。
有的家长可能认为,这样才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错了!其实,这样你就否定了孩子的感觉,也否定了可能的事实。
结果孩子觉得连父母也不公平,不讲道理。
他被这样的负向情绪困扰,再不会去考虑自己有没有错,更加认定老师批评自己是不公平的。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如何做家长
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家长无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
孩子的成长有赖于父母亲的抚养与教育,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好家长才能培养出好孩子。
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家长、教育好子女呢?一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马克思很重视家庭教育,他说:“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养子女。
”这段话告诉人们:不论我们是从事何种职业的,只要有了孩子,当上父母,教养子女就成为一桩神圣的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它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家庭的幸福。
有些家长认为,家庭只管孩子的生活,教育是学校的事,他们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责任,有些家长对孩子百般宠爱,放松了教育,这也是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还有极少数家长只管“抓钱”,根本不抓孩子的教育,完全放弃了家长应尽的天职。
法国作家福楼拜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的手里。
”所以,家长要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履行社会与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
二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作孩子的榜样有人说:家庭教育中“不教而教”。
这一说法不见得准确,但却有一定道理,即家庭教育主要不是靠言教,而是靠身教。
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便是潜移默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
特别是幼年儿童,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化的特点,模仿性极强,模仿是他们学习做人的主要途径。
而在家庭中,家长就成为他们模仿的主要目标。
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在影响着孩子。
所以,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
诚实的家长定能培养出诚实的孩子;出口就说脏话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长培养不出大公无私的孩子。
在一次家教咨询中,一位母亲向我诉说她五岁的女儿脾气暴躁,对她经常发脾气,在幼儿园常攻击其他小朋友。
当我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时发现,得知孩子的父亲性格就很粗暴,常以打骂和其他体罚方式对待女儿。
显然,孩子的不良性格是从她父亲那里习得的。
一位教子有方的母亲很注意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她说:“为了培养孩子诚实,我在孩子面前从来是说话算数的。
”这位母亲就是用身教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提高家教水平。
现在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方法不当,以致在教育子女上效果不好,甚至造成令人痛心的悲剧。
有人说,家长不懂得儿童心理特点,不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原则、方法,犹如列照行医,其后果 是一样的,这话颇有道理。
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需要家长不断学习,为了教育孩子,家长要学一点儿童生理、心理及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育儿的原则与方法,不断提高家教水平。
三幼儿期家庭教育的内容、任务与方法前面已讲了不少,这里从当个好家长的角度,着重谈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少幼儿家长迫切期望孩子成才,但又不了解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出现了“重智轻德”、“早期定向培养”等问题。
有些家长采用小学化方式进行超前教育,对孩子进行强制性训练,迫使孩子学习他不感兴趣的东西,从而剥夺了孩子欢乐的童年生活,阻碍了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影响甚至损害了幼儿在身体、品德、情感、习惯等重要方面的发展,这类实例是不少的。
所以,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施教,促进孩子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的发展,注重提高整体素质,为培养祖国所需要的人才打下初步基础。
2、掌握科学育儿的一些重要原则与方法教育好孩子,必须掌握科学育儿的一系列重要原则与方法。
着重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思想和原则,有的家长平时很注意教育孩子,在教育上也没有少花精力,但效果不好,甚至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
如其中一些家长,平时眼睛老盯着孩子的缺点,整天唠唠叨叨批评个没完,或者总爱当着孩子的面去数落孩子的缺点。
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克服孩子的缺点,对于幼儿说来往往反会强化缺点。
因为对小年龄孩子说来,通常是以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成人说他怎么样,他就认为自己是怎样的,而且这种数落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对幼儿发展很不利。
孩子有了缺点,家长应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方式耐心教育并引导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当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有了进步时,要多采用肯定、鼓励、表扬的正面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行为朝着家长所期望的、良好的目标前进。
一个经常得到家长正面教育的孩子,总会充满信心地、愉快地成长。
其次,要严爱结合。
每位家长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爱得过度,出现了娇纵、溺爱的现象,这就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了。
在教育孩子上,家长应做到严爱结合。
所谓严并不是指板起面孔严厉对待孩子,而是指在教育孩子时要坚持原则。
但要做到严爱结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少家长道理上也知道应将爱与严结...
亲子旅游什么样的旅行更有意义?
好处1:拉近与父母关系爸爸妈妈平时都忙于上班,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而亲子游会提供更多的时间使孩子与父母相处,促进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并且拉近彼此间的关系。
也能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到孩子的性格习惯哦!好处2:增长见识见闻外面的世界对于孩子来说是全新的,因此在旅行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接触到许许多多的新事物,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中也没有的新知识。
亲子游是增强孩子见闻的一个有效办法哦!好处3:提高感知能力孩子的知识大多都是来源于书本或网络,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而亲子游会让孩子亲身体验大自然中、社会中的各种事物,使书本中浅薄知识变成自己的真实感受,感知能力更好啦!好处4:助于锻炼意志旅行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不再掌控之内的事情。
这个时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当然孩子的意志力也会在解决难题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哦!好处5:激励个人成长外出旅行使孩子见到了全面的世界,这样容易激发其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刺激探索欲望的滋生,而且会有更开放的心胸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
旅游经历易激励孩子的个人成长。
好处6:锻炼独立能力游历是增强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好机会。
在外面不像在家里面什么都有,而且在旅行中孩子与家长之间是互帮互助的,这样渐渐地你会发现孩子的独立能力更强了哦!好处7:可增强自信心旅行中的各种难题给予了孩子挑战同样的也是一种机遇,遇到困难时孩子会学习如何应付周遭环境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哦!好处8:提高交流能力旅行总是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在与不同的人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也会学习为人处世之道,与人的交流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亲子游不仅会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感情,而且对于孩子来说各种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哦!所谓亲子游,简单点就是家长和小孩一起进行的旅游。
有些人会认为带小孩子去旅行没有意义,因为孩子太小,没有欣赏能力也不是很懂,不会留下什么深刻记忆,长大就都忘了,又辛苦又花钱地带他们出去实在不值。
其实这种观点是有待改进的。
【增进亲子关系&开阔视野】亲子游是家长与孩子间的良好交流渠道,能凝聚家庭的亲和力,也是实施教育的一种好方法。
孩子们在旅游过程中,可了解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知识,还能增强体质、磨炼意志;让孩子在娱乐游戏中、亲近自然中,接受语言、动作、感官和品德等多方面教育。
【锻炼宝宝的各项智能发育】孩子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绿树、青草、山水、动物、未知的一切,对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来说乐趣无穷,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景观刺激着孩子的各个感觉器官,他们兴致勃勃地注视、倾听、触摸、询问、甚至品尝,锻炼着孩子的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描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日光浴&增强体能与抗病能力】亲子游如果在自然环境中游玩,更是种很好的日光浴,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动速度能活跃人体组织代谢和提高内脏器官功能、减少呼吸道疾病,还可以使皮肤合成维生素促进钙的吸收,对肌肉、骨骼、呼吸等系统的发育、新陈代谢都有良好的作用,从而提高孩子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带孩子出去旅游的好处有哪些
亲子旅游可以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可以增强孩子的沟通能力,培养情商从身体和精神上增强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方法/步骤> 01很多家长都不乐意和孩子一起去旅游,尤其是在幼儿阶段,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在旅途中照顾孩子太辛苦,这点确实是事实。
第二就觉得孩子太小,出去旅游太容易生病,危险。
还有一点就觉得孩子小时候都是瞎玩,出去旅行,很快就忘了,没有用。
其实,我认为孩子三岁以上,如果身体健康的话,出去旅游对孩子来说是收益多多。
[图]> 02亲子旅游可以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亲子之间的共处时光变得弥足珍贵,忙碌的生活造成了亲密度的缺失。
如果家长能在假期同孩子一起出去旅游,全身心的投入到家庭关系中,相信一定可以给孩子带来非常快乐的时光。
[图]> 03旅行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
也许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要增长知识,可以在家里通过看电视,读书来了解,可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身临其境所带来的身心体验是无法取代的。
再小的孩子他对周围的事物都有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就如同胎儿在母体内也能感受到母亲,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他还小不懂事,而否认旅游的必要。
事实上,父母不难发现三岁以上的孩子经历每一段旅游之后他在一段时间内的言行举止都会有所不同,这正是因为旅行中的见闻不自觉地融入到生活中。
[图]> 04可以增强孩子的沟通能力,现在的人都在强调情商,何为情商,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交往的技巧。
旅行中孩子会见到形形色色的人,由于孩子独有的天真烂漫,可以说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与人交往。
记得我女儿在5岁时曾经出国旅行,语言不通,可是她却能毫无障碍的与当地人沟通,通常她会想法设法用手势和肢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可以说不得不让人吃惊。
所以,请相信你的孩子,他们的潜能将是无限的,很难想象从小就经常旅游的孩子长大后会在沟通能力上有所欠缺。
...
做家长的应不应该老给孩子提要求?
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家长无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
孩子的成长有赖于父母亲的抚养与教育,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好家长才能培养出好孩子。
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家长、教育好子女呢?一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马克思很重视家庭教育,他说:“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养子女。
”这段话告诉人们:不论我们是从事何种职业的,只要有了孩子,当上父母,教养子女就成为一桩神圣的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它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家庭的幸福。
有些家长认为,家庭只管孩子的生活,教育是学校的事,他们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责任,有些家长对孩子百般宠爱,放松了教育,这也是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还有极少数家长只管“抓钱”,根本不抓孩子的教育,完全放弃了家长应尽的天职。
法国作家福楼拜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的手里。
”所以,家长要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履行社会与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
二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作孩子的榜样有人说:家庭教育中“不教而教”。
这一说法不见得准确,但却有一定道理,即家庭教育主要不是靠言教,而是靠身教。
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便是潜移默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
特别是幼年儿童,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化的特点,模仿性极强,模仿是他们学习做人的主要途径。
而在家庭中,家长就成为他们模仿的主要目标。
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在影响着孩子。
所以,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
诚实的家长定能培养出诚实的孩子;出口就说脏话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长培养不出大公无私的孩子。
在一次家教咨询中,一位母亲向我诉说她五岁的女儿脾气暴躁,对她经常发脾气,在幼儿园常攻击其他小朋友。
当我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时发现,得知孩子的父亲性格就很粗暴,常以打骂和其他体罚方式对待女儿。
显然,孩子的不良性格是从她父亲那里习得的。
一位教子有方的母亲很注意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她说:“为了培养孩子诚实,我在孩子面前从来是说话算数的。
”这位母亲就是用身教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提高家教水平。
现在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方法不当,以致在教育子女上效果不好,甚至造成令人痛心的悲剧。
有人说,家长不懂得儿童心理特点,不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原则、方法,犹如列照行医,其后果 是一样的,这话颇有道理。
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需要家长不断学习,为了教育孩子,家长要学一点儿童生理、心理及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育儿的原则与方法,不断提高家教水平。
三幼儿期家庭教育的内容、任务与方法前面已讲了不少,这里从当个好家长的角度,着重谈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少幼儿家长迫切期望孩子成才,但又不了解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出现了“重智轻德”、“早期定向培养”等问题。
有些家长采用小学化方式进行超前教育,对孩子进行强制性训练,迫使孩子学习他不感兴趣的东西,从而剥夺了孩子欢乐的童年生活,阻碍了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影响甚至损害了幼儿在身体、品德、情感、习惯等重要方面的发展,这类实例是不少的。
所以,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施教,促进孩子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的发展,注重提高整体素质,为培养祖国所需要的人才打下初步基础。
2、掌握科学育儿的一些重要原则与方法教育好孩子,必须掌握科学育儿的一系列重要原则与方法。
着重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思想和原则,有的家长平时很注意教育孩子,在教育上也没有少花精力,但效果不好,甚至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
如其中一些家长,平时眼睛老盯着孩子的缺点,整天唠唠叨叨批评个没完,或者总爱当着孩子的面去数落孩子的缺点。
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克服孩子的缺点,对于幼儿说来往往反会强化缺点。
因为对小年龄孩子说来,通常是以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成人说他怎么样,他就认为自己是怎样的,而且这种数落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对幼儿发展很不利。
孩子有了缺点,家长应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方式耐心教育并引导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当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有了进步时,要多采用肯定、鼓励、表扬的正面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行为朝着家长所期望的、良好的目标前进。
一个经常得到家长正面教育的孩子,总会充满信心地、愉快地成长。
其次,要严爱结合。
每位家长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爱得过度,出现了娇纵、溺爱的现象,这就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了。
在教育孩子上,家长应做到严爱结合。
所谓严并不是指板起面孔严厉对待孩子,而是指在教育孩子时要坚持原则。
但要做到严爱结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少家长道理上也知道应将爱与严结...
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2存在问题编辑1、家园合作中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
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便于孩子开展游戏、进行教学活动,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有抵触情绪,易使老师、家长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
2、家庭教育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忽视对幼儿进行做人教育。
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家长认为对孩子只有过早地进行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等,亲朋好友聚会时好让孩子有展露才艺的机会,为自己的“面子”增光添彩,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生活中一味的迁就孩子、保护孩子,必然导致幼儿片面地发展。
也可能是性格执拗孤僻。
许多家长不能理解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质量取决于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等因素,未来社会情商重于智商。
3、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仅仅把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贴到“家长园地”里,或者教师把家长当作听众,以单向的讲授为主,不给予家长更多思考的时间,更没有留给家长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使得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结果很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极度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重视特长教育的培养,忽视身心的全面发展。
不少家长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就是通过一些社会上开办的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对孩子进行体育、舞蹈、或琴棋书画方面的专门训练,使孩子掌握一技之长。
于是不管孩子兴趣如何,一味地奔忙于幼儿园、家庭和培训中心之间,盲目地参加各种兴趣班,弄得孩子疲惫不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3交流方式编辑作为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就要经常沟通,那么,如何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就成了父母们必做的功课。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家长工作经验,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沟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问题才去找老师。
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
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好孩子,但要注意不宜作长时间的交谈,老师要顾及其他孩子和父母,只有在班内的孩子全被接走时,此时是最佳沟通时机,你可以跟老师较详细地交谈。
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
2、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
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老师会认为这种家长是通情达理的,也喜欢和这种家长沟通。
想一想我们只照看一个孩子有时都会手忙脚乱,更何况老师要天天看护那么多的孩子呢!所以平时在跟老师沟通时,家长应更多的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了解老师的需求,积极配合她们的工作。
即使真的老师这次做错了,家长很生气,而且家长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认可老师的工作,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这样老师会感到她以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没有付之东流,会对自己这次的疏忽深感歉疚。
3、通过书信或网络邮箱与老师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特别是当家长希望老师听取自己的意见时,尽量用书信或网络邮箱的形式委婉的提出,既不耽误时间也不伤老师的面子。
首先要让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看法是正确的。
当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有道理时,老师是能够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并积极采取行动的。
这种方式也很适用于对孩子所在幼儿园提意见或建议时,能直接把一些当面不好说的话写出来,如果你的意见比较中肯和实际,我想幼儿园会采纳的。
4、感情投资,获得老师好感,把孩子平日在家爱听的磁带带到幼儿园,或者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儿歌等给老师作为教材,这样的家园互动会让小朋友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打印一些网上的育儿资料和老师一起交流,尽量积极参与老师布置的作业。
这样老师非常感动,觉得家长是在用心支持自己的工作,有了这些感情投资,老师也很愿意和家长真诚地交流孩子的点滴。
同时也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回避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但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老师也会针对孩子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我觉得老师和父母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
亲子旅游的好处有哪些
好处1:拉近与父母关系爸爸妈妈平时都忙于上班,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而亲子游会提供更多的时间使孩子与父母相处,促进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并且拉近彼此间的关系。
也能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到孩子的性格习惯哦!好处2:增长见识见闻外面的世界对于孩子来说是全新的,因此在旅行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接触到许许多多的新事物,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中也没有的新知识。
亲子游是增强孩子见闻的一个有效办法哦!好处3:提高感知能力孩子的知识大多都是来源于书本或网络,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而亲子游会让孩子亲身体验大自然中、社会中的各种事物,使书本中浅薄知识变成自己的真实感受,感知能力更好啦!好处4:助于锻炼意志旅行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不再掌控之内的事情。
这个时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当然孩子的意志力也会在解决难题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哦!好处5:激励个人成长外出旅行使孩子见到了全面的世界,这样容易激发其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刺激探索欲望的滋生,而且会有更开放的心胸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
旅游经历易激励孩子的个人成长。
好处6:锻炼独立能力游历是增强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好机会。
在外面不像在家里面什么都有,而且在旅行中孩子与家长之间是互帮互助的,这样渐渐地你会发现孩子的独立能力更强了哦!好处7:可增强自信心旅行中的各种难题给予了孩子挑战同样的也是一种机遇,遇到困难时孩子会学习如何应付周遭环境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哦!好处8:提高交流能力旅行总是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在与不同的人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也会学习为人处世之道,与人的交流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亲子游不仅会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感情,而且对于孩子来说各种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哦!所谓亲子游,简单点就是家长和小孩一起进行的旅游。
有些人会认为带小孩子去旅行没有意义,因为孩子太小,没有欣赏能力也不是很懂,不会留下什么深刻记忆,长大就都忘了,又辛苦又花钱地带他们出去实在不值。
其实这种观点是有待改进的。
【增进亲子关系&开阔视野】亲子游是家长与孩子间的良好交流渠道,能凝聚家庭的亲和力,也是实施教育的一种好方法。
孩子们在旅游过程中,可了解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知识,还能增强体质、磨炼意志;让孩子在娱乐游戏中、亲近自然中,接受语言、动作、感官和品德等多方面教育。
【锻炼宝宝的各项智能发育】孩子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绿树、青草、山水、动物、未知的一切,对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来说乐趣无穷,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景观刺激着孩子的各个感觉器官,他们兴致勃勃地注视、倾听、触摸、询问、甚至品尝,锻炼着孩子的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描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日光浴&增强体能与抗病能力】亲子游如果在自然环境中游玩,更是种很好的日光浴,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动速度能活跃人体组织代谢和提高内脏器官功能、减少呼吸道疾病,还可以使皮肤合成维生素促进钙的吸收,对肌肉、骨骼、呼吸等系统的发育、新陈代谢都有良好的作用,从而提高孩子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寒假的真正意义,多少家长不知道
合理安排寒假一、调适身心,做到生活有规律。
寒假期间,休闲、娱乐是少不了的,但一定要有节制,否则,非但不会起到休息的效果,而且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我们应该注意合理安排各种活动,恰当处理休闲、娱乐与锻炼、学习之间的关系。
看看电视也未尝不可,因为看电视也能长知识;玩玩游戏也是假期中的常见项目,但是玩游戏不上瘾才是聪明之举。
二、读书拓展,做到学业有目标。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假期一定要安排适当的时间用于查漏补缺。
我们可以利用假期,做一些我们平时想做而不能做的有意义的事情。
可以利用假期,集中精力把自己平时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和积攒的问题,彻底处理一下;也可以把自己平时顾不上阅读的书籍细细品读品读,给自己好好补一补营养,充一充电;还可以把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拾起来,加以提高,进一步拓宽自己发展的空间。
三、敬老扶幼,做到成长有足迹。
平时与父母亲朋相处的时间比较少,关注自己、关注学业的时候比较多。
放假了,闲暇多了,可以帮助家长做些家务,陪父母散散步,走走亲戚,辅导弟弟妹妹。
在享受浓郁亲情的同时,也奉献出自己的点滴之爱,尽自己的一份责任,用自己的行动给父母、给家人以真情回报。
四、多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义务劳动。
对于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最好写出工作报告或者感想,找出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和失败的地方,在思考教训和学习中进步。
五、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最好要劳逸结合,列一个行之有效的计划表,这样假期才会充实。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