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携程旅行网的安全漏洞改进

十一"黄金周"刚过,在线旅行巨头携程又陷入到风波。日前一篇旧闻《一年100亿?揭秘"携程"坑人"陷阱"》再次在朋友圈疯狂转发。10月9日晚,演员韩雪在微博晒出一张携程订单,投诉其

十一"黄金周"刚过,在线旅行巨头携程又陷入到风波。日前一篇旧闻《一年100亿?揭秘"携程"坑人"陷阱"》再次在朋友圈疯狂转发。

10月9日晚,演员韩雪在微博晒出一张携程订单,投诉其中隐藏的"捆绑消费",并称自己之前也曾多次在携程遭遇酒店订单被转卖、海外地接严重违法违规等问题,向携程投诉除了得到一句"抱歉"并无其他。

携程隐藏的"骗局"

据报道,当消费者预订飞机票时,会被携程默认加入酒店优惠券、机场贵宾休息室等消费,在取消航空险、接机服务等,预订高铁票则会被加入30元的优先出票服务。即使消费者意识到陷阱存在,也需要非常仔细地查找才能避开这些捆绑消费。

而根据携程的回应,携程在PC网页端、手机App客户端、电话预定等渠道,均不存在文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文中提到的高铁车票问题,VIP优先出出票功能满足了部分客人的需求,如果不需要的客人,在界面下方处,有非常明显的不购买套餐选项。"

至于一年坑100亿的数据,携程则表示,纯属造谣诽谤,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对此,小编想说,小编也遇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看好的车票价格,一到付款时,就会平白无故地被追加几十块,而这些额外的钱,一般都来自下方的优惠券和VIP优先出票,但其实很多时候往往高铁票很好预定,消费者并不需要优先出票,但携程还是将这部分费用扣取走了。

除此之外,携程对于退票所扣除的"罚金"也是相当高昂的,因为计划有变,小编将9月29号成都到重庆的火车票退了,就被扣了高达12元的"罚金",本来才四十多块钱的车票,被扣将近25%,真的是很无语,有苦说不出。

早在今年8月,国家民航局就发出通知,要求互联网机票销售严禁搭售行为,要充分维护旅客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不得以默认选项的方式出售机票以外的产品;应以清晰、明确、明白无误的方式,为旅客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

今年4月,中消协也曾对携程此类问题启动调查。当时,携程亦向中消协承诺,推出"提供无默认选项产品"等4项改进措施。

但从当下的现实来看,管理部门的告诫似乎已成了过眼云烟,携程的承诺也成为笑谈。网站的设置依旧和以前一样,额外消费的取消也依然"模糊不清",甚至成了考验消费者心机与眼力的智力测验,这样的网络消费环境令人愤怒,也令人担忧。

网络购票问题丛生

小编在浏览器里搜索"网络购票",就有很多购票网站弹出来,除了12306铁道部火车票的官方网站,甚至具体到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公路和客运的网上售票系统,极为完备和发达。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钟情于网络消费,不用排在冗长的队伍后面买票,在手机上一键式购票,方便快捷,又节省时间。

为了解决春节回家购票难的问题,2012年,12306网络购票应运而生,但随着网络订票出现身份证遭抢注、扣费出错、吞钱不吐票、退费时间长等等问题,订票者都对铁道部的12306网络购票网站提出了质疑。

原本网购火车票确实是能给归家的游子们带来不少便利,但其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都令这便利打了不少折扣。

除了铁道部的官方售票网站,一些企业性质的购票网站也开始崭露头角。

以携程为例。1999年10月,携程旅行网开通,2002年3月,其当月交易额就突破了1亿元大关,期间,注册会员和单月机票销量都刷新了纪录。2014年12月,在成功收购"去哪儿"后,携程成为中国最大旅游集团。

从携程的经历不难看出,网络购票业务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这些购票网站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关系着上千万用户的切身利益,所以更需要被严格管控,让其良性发展,这样才能利国利民!

其实携程网捆绑消费的行为不只是个例,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整个行业的问题现状,这些霸王条款随着网络购票的发达,攀着利益的杆子飞速向上爬,却忘了背后支持和给予信赖的广大消费者,而且无人管控,实在可气。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十二条 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六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

由此可见,平台无视消费者的选择权,滥用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技术优势,已经构成欺诈。

加强管控,势在必行

由此看来,携程的行为已经不是简单的误导消费者的问题,恶意捆绑消费的行为已经上升到违背消费者意愿的欺诈行为,甚至可能触犯法律。

对此,相关部门的态度不能只是一味地简单"倡导"公平交易,不能只是提醒消费者自身要警觉,擦亮眼睛,而是要依据相关法律,严厉惩治违法违规行为。

对于网络售票网站的新经济,固然要采取包容的心态促进其发展,但对顶着新经济之名的网络"捆绑消费",却不能姑息迁就。

而另一方面,携程等平台也要切实解决广大消费者所提出的问题和质疑,不能只是口头上一味否认,而不采取实际措施来改善平台的漏洞和问题。

也许平台已经做了不少的改善,但是消费者为什么没有明显感受到变化?网站到底有没有"坑"?消费者自己心里有一杆秤。

总之,关于网络购票的种种问题,消费者自身谨慎细心是很必要的,不要因自己的疏忽大意而掉进不良商家的"坑",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要加强管控,既然温柔的"告诫"毫无用处,就要用法律的武器来督促其良性发展,加强行业管理,势在必行!

(立法网新媒体中心 王晓艳/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