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旅行的优势
行走中的“必修课”近两年,国内做研学旅行教育的机构逐渐增多,众多小学、高校也都在以研学旅行教育为中心开展相关特色课程。但还是有很多家长对研学旅行不是很了解。其实,研学
行走中的“必修课”

近两年,国内做研学旅行教育的机构逐渐增多,众多小学、高校也都在以研学旅行教育为中心开展相关特色课程。但还是有很多家长对研学旅行不是很了解。其实,研学旅行只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空间的改变和教学观念的改变,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走出课室外,接触更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

什么是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是通过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在户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教学,相对于传统室内教育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青少年在户外真实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进行学习,通过实际操作使青少年真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感觉得到的外界环境刺激,青少年亲身体验这些刺激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能够使青少年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特定环境中,研学旅行打破了传统教育对青少年的束缚,使素质教育得到充分满足,有助于青少年综合素质提高。
青少年成长受到自身及其所处环境共同影响。在研学旅行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拓展训练等多样教学手段,让青少年亲身体验、分析解决问题,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使他们更清楚的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形成一个健康的认知过程,对提高青少年的自身素质和促进全面协调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青少年研学旅行的优势
1、开拓了青少年的学习空间
研学旅行是在开放式的环境中进行教学。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作为基础,构成了一个现实的学习环境,在认知自然和社会环境过程中,增加了青少年认知事物的兴趣,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是亲身体验式
研学旅行是青少年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通过亲身感知和实际操作,这种直接获得的知识技能保存时间更长久。在研学旅行过程中,青少年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环境不断探索,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直接获得方式,让教学过程充满乐趣,使青少年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3、可以更真实地培养青少年品质
研学旅行有着丰富的教育环境,这些教育环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有些教育环境是要与他人共同协作,可以真实地直接感受到与他人沟通、合作以及在团队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让青少年感受到自身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和关联,可以培养青少年责任感。有些教育环境需要青少年独自参与,通过个人努力达到一定目标,通过这一过程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了解自我的途径和发挥自身优势的平台,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有些教学环境中出现了是非善恶的判断,通过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青少年在道德上有一个正确判断能力,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青少年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
研学旅行随着教育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逐渐得到了学校、教师、家长的认可,特别是现今社会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关注不断提升,促进了研学旅行的发展。但是我们还面临一些问题:
1、基地问题
由于研学旅行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安全问题,使研学旅行场地受到限制,只能在特定环境进行,不能真正让青少年进入真实客观的环境当中。目前随着国家和社会的投入,研学旅行的基地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庞大的青少年群体,研学旅行基地还是不能真正的满足需要。
2、时间问题受到传统教育的束缚,特别是升学压力,使青少年课余时间被极度占用,青少年没有多余时间参加研学旅行。到大学或工作以后,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但由于长期受到束缚,很多青年对参加研学旅行缺乏了热情,导致投入到研学旅行的时间很短甚至没有。
3、师资问题
研学旅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师或研学导师。在教师或研学导师的引导下青少年才能真正融入到研学旅行,真切体会到研学旅行带来的快乐。这就要求参与研学旅行的教师或导师必须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专门的知识技能。但在现阶段我国对研学旅行的教师或导师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还不够完善。另外,研学旅行面临着非常复杂的户外环境,给安全带来隐患,很多老师或学校担心出现意外,甚至还会引起法律纠纷,国家的法律系统在发生这种情况下的责任认定还没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这使很大一部分学校或导师把研学旅行限定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减少了研学旅行的意义,有些人甚至不愿意采取研学旅行这种方式。

研学旅行作为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越来越被国家、社会、学校、家长认同,正在逐渐的广泛开展。但是研学旅行中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呈现,这就需要积极地宣传和开发更多的研学旅行基地,增加学生的研学旅行机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研学导师,制定和完善户外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家长对研学旅行的认知,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研学旅行的优势,更好的为青少年教育服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