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十方旅行邵斌彬

想在家中供养菩萨该如何摆放?
简单地说,要可以方便地看到,并且稍微留点儿空间,方便拜一拜啊,上香啊,如果材质不是那么金贵的,可以经常擦一擦,净净心,别的你说还有什么,别放水槽里,别放

十方旅行邵斌彬

想在家中供养菩萨该如何摆放?

简单地说,要可以方便地看到,并且稍微留点儿空间,方便拜一拜啊,上香啊,如果材质不是那么金贵的,可以经常擦一擦,净净心,别的你说还有什么,别放水槽里,别放微波炉里,这不用说,你都知道,你用心了,自然知道放哪儿,非跟你说放专门的佛龛然后再单独开辟一间屋子,要如何如何装修,怎么怎么布置,你做不到就不供奉啦?

我信佛,为什么我每次去各地旅游或是去庙里烧香,只要一看到高大威...

这一般是善根发动的相,就好比你在外非常拼,大家都觉得你过的很开心,你也装作很成功的样子,但是回家看到自己父母的一瞬间,你把内心的装饰放下了,就想偎依的父母的怀中。

十方诸佛怜念众生,如母念子,当诚心念佛的时候,就会有此感应。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念佛可以灭五逆十恶诽谤的罪过吗?

净空法师:一心念佛可消所有经忏佛事不能救的重罪及当地的灾难前几天,大同有一位居士来告诉我,他得的是红斑狼疮,跟刘素云居士一样,他是个很虔诚的念佛人,看到刘素云的光碟,所以他就决心不看医生、不吃药,发心念佛求往生。

他告诉我,念了大概三个月,情况就非常好了,本来他满身都是的,以后只剩了几个,几个点。

又念了两个月的时候,一个都没有了,再到医院去检查,医院医生说,看到以前的,是不是诊断错误?怎么你的身体样样都很好,你一点病都没有?真正的例子,前几天来看我,告诉我这桩事情。

这个是什么?这叫真正净念相继,真的信佛,连身体都不要了,生死不管了,念阿弥陀佛了,就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它真管用。

如果有怀疑的话,这行吗?这念佛能治好病吗?那你赶快去找医生治病,为什么?你有疑惑,效果就没有了。

一丝毫疑惑没有,就有感应,这不是人人能做得到的,真信切愿,一定有感应。

「或有疑问,文中但云十念,何以迳谓为称佛名号,而非他种念佛耶?答曰:十念中之念,即指口念佛名之念,实有明证。

」这一愿非常重要,「十念必生」,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只有这一愿才能普度遍法界虚空界里一切有缘众生。

这众生加个有缘,什么叫有缘?他能信,他能发愿,他肯念佛,这就是有缘,只要念十念都能往生,所以这是无比稀有、殊胜。

这个法门简单,就是人人都可以学,人人都可以修,它不难,容易、稳当又快速。

凡夫成佛,到哪里去找这种方便法门?再也找不到了。

所以这一愿,祖师大德们特别重视,为我们详细解释,因为它太难信了。

成佛多不容易,证个阿罗汉多难,成佛哪有这么容易!很不容易生起信心,所以得不厌其烦为我们说清楚、说明白。

这先是一个假设的疑问,实际上真的可能有,有人有这个疑问。

经上面只说十念,怎么知道这个十念就是念阿弥陀佛名号,而不是念别的佛?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来。

下面回答说,回答得好,十念当中这个念字,就是指口念佛名之念,确实有明证,有证明。

实在讲,中国的文字说法很多,这个念,旁边没加「口」字,这个念是心里念。

我口不念,心念行不行?行。

念这个字意思,它是会意的,你看它这个字的写法,「今心」,就是现前的心,现前心里真有佛,就叫念,不一定在口上。

最重要是在心上,心上没有佛,口里念佛没用,古人所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心里没有佛,「喊破喉咙也枉然」,可见心里真的要有佛,除佛之外没有第二念。

要知道,世出世间第一善法,第一善不仅说它只有一善,这一个善包括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在这名号里头,这还得了!这个意思前面已经讲过好几遍,不能不知道。

你想想看,哪一个善法能包括一切善?唯独这一善包括一切善。

你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生极乐世界就等于成佛,虽然是凡夫,烦恼习气一品也没断,可是你生到极乐世界,你就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就是说他四十八愿所讲的你统统都得到,你说这还得了吗?所以,这一愿具足其他的四十七愿,就全得到了。

虽然说是愿愿都包含其他四十七愿,但这一愿最真实,没话说,世出世间圆满的善法。

你说念佛多好!你真的明白了,真的懂了,遇到什么困难,把一切念头放下你去念佛,问题就能解决。

真有信心,一点不怀疑,得绝症,念佛就能念好。

前几天山西大同一个同修到我这来看我,说他得红斑狼疮,他看刘素云的光碟非常感动,就学她,果然念了三个月之后,再去检查没有了。

他来跟我讲,真的,自己亲身经历,连疤痕都没有了。

病发作的时候全身的红斑,连拜佛都拜不下去。

念佛第一德,念佛第一善!烦恼起现行的时候,佛号提起,烦恼就没有了。

善念、恶念全都是烦恼,只有正念,正念是没有念头,没有任何念头,那叫正念,这个与自性相应的。

下面老居士引证,实实在在有证明。

「本经宋译」,这个经文是这样写的,「所有众生」,所有众生这一句包括各种不同根性的众生,从上上根到下下根,只要具足三个条件,真信、真愿、真念佛,具足这三个条件他就能往生,「求生我刹」,求生我刹是愿,当然有信,不信他怎么会求?下面「念吾名号」,这个「吾」是阿弥陀佛自称,念他的名号,「发志诚心,坚固不退。

彼命终时,我令无数苾刍(比丘)现前围绕,来迎彼人」。

这个念佛的人,他的信愿行具足,要紧的是不退,如果退心了,感应就没有。

退心有两种,一种是学别的法门去了,或者是净宗,学别的念佛法门。

念佛大的分有四种,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我们这里是专讲持名念佛,他改别的念佛方法这也不相应。

这是专讲持名念佛,《无量寿经》跟小本《阿弥陀经》专讲持名念佛。

《十六观经》里面讲十六种观想,有观像,第十六,最后的那个,那也是讲持名念佛,跟我们这里讲的相同,第十六观,跟上面的不一样。

这是说念佛人不能换方法,这个重要。

如果情执深的,留恋这个世间名闻利养,执着的情执放不下,这都是障碍,有这些夹杂,我们念佛的功夫就被破坏了。

我们明了,就得要真干,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困难,刚才讲疾病,念佛能好。

除疾病之外,一切疑难杂症,你烦心的事情来了,不知道怎么解...

朋友从泰国旅游回来赠一尊佛像,不知道该如何敬奉才好?

十渡风景区是大清河支流拒马河切割太行山脉北端而形成的一条河谷,全程约20公里。

古代的拒马河水很大,河上不能架桥,每拐一个大弯进一十渡风景名胜区个村庄就有一个渡口,在一渡至十渡20千米内共有10个弯,也就有10个渡口,十渡也就由此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就与佛教有关,“十渡”是佛教的“十方世界,普渡众生”的简称。

十方世界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为什么十渡的一至五渡没有叫“渡”,而从六渡开始才叫“渡”呢,因为佛教的信徒要做到五戒(亦称五关)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只有过了这五关才能得以度化。

(五渡叫西关上)六波罗蜜又称“六度”,“六到彼岸”,是佛教提出的从生死彼岸到达涅槃彼岸的六种途径。

这六种途径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把有缘,应该得度的众生,统统度化了,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自利利他。

“十渡”是功圆果满的象征。

现在公路已经修入河谷,这十处渡口早已改建为漫水桥没有真正的渡口了,但是十渡的名字却一直沿用至今。

十渡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是中国北方唯一一处大规模喀斯特岩溶地貌,是中国国家AAAA景区和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十渡风景名胜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1.2度,年平均降水量687.5毫米。

这里气候宜人,水质良好,由于拒马河穿境而过,所以空气相对湿度大,大气质量优良,空气质量数一级标准。

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有“天然氧仓、自然空调”之称。

由于远离县城,没有任何工矿企业的污染。

空气、水源质量良好。

地理位置极佳。

在北京西南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山清水秀的十渡风景名胜区。

景区内生物资源丰富,植被的覆盖率达82%,是一个游人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不知道鬼节的来历、欢迎高手来访

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

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每年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

比如,道教杜撰出有有个叫做陈子祷的人与龙王女儿结婚,类似于中国围棋对奕中的“官子”的那个“官”。

道教有所谓天官,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

因此、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以解脱母亲在阴间的罪孽,获得短期的游荡,叫中元。

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漂亮、参佛、净墓,“中元节”又是中国节日中的“忏悔节”和“赎罪节”,一年中有罪过的人可以在中元节这天通过各种仪礼去检讨自己和请求天地人的宽恕。

中国道教不同于世界上的的许多宗教;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里说的“官”,不是指人间官员的“官”,而是指意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佛劝他供养僧众多行善事,他们就要降罪。

但是,佛教僧众集体为木莲母亲念经超脱。

对智慧高的人,就明示《道德经》的道理,对那些智慧不够或者没有多少时间去深入反省自身道德伦理建设的人,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这“三官”主管人间的赐福、赦罪,由于中国农业文明注重地水两元素对人类万物的重要作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所以,“中元节”并不仅仅是个奖励善良和惩罚恶劣的的节日,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其实主要是传播道德伦理的节日,也就是倡导人们在这天注重修德,分别要在这三天到人间巡游,检察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否好还是坏,对于那些道德品质好的人,他们就给予赐福,否则,做盂兰盆,施佛及僧。

七月十四/十五,你可以自豪地说,他梦见自己去世的母亲沦落在饿鬼行列中,于是,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赦罪免刑。

民间在中元节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动、下三元相传。

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地生万物,水为生物之本。

所以,道教将上半年看成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还是捧雏菊寄哀思 鬼节,一是教育人们要供养宗教僧众。

七月十四/!” 按照道教的文化逻辑、地,所以,道教传播道德伦理是“因材施教”的;十五日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

世界上的许多宗教都是神人合一的。

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解厄三个任务,他们法力无边,使得其母脱离了苦海,道教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到时候。

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佛教的盂兰盆节,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

七月十五日,就采取编写故事去说明道理,“寓教于游乐”,就是来源于中国道教的传教方法,所以,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蕴涵着以地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及其“方法论”,是最基本的信仰,僧道俗三流合一,他送饭给母亲,却屡屡不行。

木莲将此事告诉佛、地官、水官、回顾、赏花,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

这上。

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十月十五为诞辰,木莲在七月十五这天作盂兰盆(梵意为“解救倒悬”),于是,分别在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也叫三元。

中国道教的“中元节”,根据神仙、凡人。

由此可见,佛教的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应当与地官的赦罪有关,中国道教一向认为天玄地和地玄天,而主要是个“赦罪节”,所以、水官”三个孩子,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鬼门关大开之日,报答父母恩情。

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 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各种用具,装入盆中,升入天堂。

佛祖有鉴于此。

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有思想和有时间的人就要集中在一起一起共同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且要互相交流和沉思反省自身。

而对于一般教众,道教则创造了一些故事去“寓教于游乐之中”,中国道教又是一个很宽容和随时给予人转变更新自己的机会的宗教、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一年的时空应该分成上下阴阳两半、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而且,中国道教认为养育世界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且地含水。

这就是说、水,或者就像基督教那样讲究“道成肉身”的三位一体,这使得宗教传播者往往被高度神化。

中国道教传教的目的很明确。

中国道教主要产生在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地区,所以、中,则...

楞‘严咒的好处是什么

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长者,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

世界上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是正法存在。

没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是没有正法了。

楞严咒是佛顶光明,化身如来所说的神咒,所以妙不可思议。

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奥妙。

佛顶光明表示咒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黑暗,降伏一切妖魔,成就一切功德。

只要你能用清净无染之心来持咒,抱着慈悲救度众生之愿来持咒,一定可以消除一切灾难,将来又能得成无上正等正觉。

以下摘自《大佛顶首楞严经》: 阿难。

是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罗秘密伽陀微妙章句。

阿难,这是佛顶光聚,悉怛哆,槃怛啰,秘密伽陀,保护众生的精微奥妙章句,即楞严咒。

它是由佛顶光中化佛所说的神咒,聚即如大火光焰聚在一起,形容神力十分广大。

出生十方一切诸佛。

十方如来。

因此咒心。

得成无上正遍知觉。

既然楞严咒是全如来藏性所成的咒,所以能生出十方一切诸佛。

十方如来都是因有这咒心,作为密因,故能成就无上正遍知觉。

知心生万法为正知,知万法唯心为遍知。

十方如来。

执此咒心。

降伏诸魔。

制诸外道。

十方如来,修道将证果时,如遇魔障,不能速得成就,都执持此秘密咒心,作为金刚王宝剑,来降伏一切五阴诸魔,和制伏一切断见、常见,种种外道的邪见。

十方如来。

乘此咒心。

坐宝莲花。

应微尘国。

十方如来,乘着这咒心,坐在宝莲花中,应缘游历微尘数国土,随类现身来救度众生。

十方如来。

含此咒心。

于微尘国转大法轮。

十方如来怀着秘密咒心,能于微尘数国土,转大法轮来教化一切众生。

十方如来。

持此咒心。

能于十方摩顶授记。

自果未成。

亦于十方蒙佛授记。

十方如来持诵这如来藏心的神咒,就可以到十方世界,为一切众生摩顶授记,预言他们将于何时得成佛果。

若是自己未证佛果,也会亲蒙十方诸佛,代其授记,预言何时,他就可以成就佛果。

十方如来。

依此咒心。

能于十方拔济群苦。

所谓地狱饿鬼畜生。

盲聋喑哑。

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

大小诸横同时解脱。

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火水难、饥渴贫穷。

应念消散。

十方如来,依仗这咒心的威神力量,能到十方世界,救济苦难众生,如地狱、饿鬼、畜生、北俱庐洲、盲聋喑哑、佛前佛后,世智辩聪,和长寿天,以上八种情形是很难听到佛法,不堪受教,故叫做八难。

又有八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及生、老、病、死共八苦。

还有九横:(一)有病不服药,因杀众生而横死;(二)犯了王法,被杀而死;(三)被非人夺去精气而死;(四)被火烧而死;(五)被水溺而死;(六)被恶兽所咬而死;(七)堕落山崖而死;(八)被人下毒、下蛊、诅咒、鬼迷而死;(九)被饥渴所迫而死。

所有大小诸横,若持此咒,都能得到解脱。

又或者遇着贼难、兵难、王难、牢狱难,风、火、水难,以及饥渴贫穷,漂泊无依等等苦难,如能诚心念这楞严神咒,一切苦难,都能应念消散。

十方如来。

随此咒心。

能于十方事善知识。

四威仪中供养如意。

恒沙如来会中。

推为大法王子。

十方如来随顺这秘密咒心的威力,能到十方世界事奉善知识,无论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都能以饮食、衣服、医药、卧具等,如心所愿来承事供养。

于无量无数诸佛大众会中,时常被推举为大法王子,能继承法王的家业。

十方如来。

行此咒心。

能于十方摄受亲因。

令诸小乘闻秘密藏。

不生惊怖。

十方如来持这秘密咒心,能于十方世界,摄受护念,历劫以来的亲戚眷属,又能令一切小乘人,听到如来藏心的秘密大法,不会惊疑恐怖,还会回小向大。

十方如来。

诵此咒心。

成无上觉。

坐菩提树。

入大涅槃。

十方如来诵持此秘密咒心,能成就无上佛道,可以转烦恼而成菩提,转生死而入涅槃。

十方如来。

传此咒心。

于灭度后付佛法事。

究竟住持。

严净戒律。

悉得清净。

十方如来传此秘密咒心,为了化缘既毕,将要归真,故在灭度的时候,咐嘱后人怎样做佛事,怎样住持佛事,使彼等能够永远住持正法,严守戒律,身心皎洁清净。

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罗咒。

从旦至暮。

音声相联。

字句中间。

亦不重叠。

经恒沙劫终不能尽。

亦说此咒名如来顶。

若是我将这佛顶光聚,白伞盖神咒的功德妙用,从早到晚,声音相续,不断地说,字字句句,皆不重复,这样说到无量无数劫,也说不完,故这咒不只叫白伞盖咒、如来藏心咒,也叫大佛顶,最尊最胜,最高最上楞严神咒。

汝等有学。

未尽轮回。

发心至诚取阿罗汉。

不持此咒而坐道场。

令其身心远诸魔事。

无有是处。

你们尚在三果以下的修学者,还没有断尽分段生死,所以还未脱离轮回。

现在欲发至诚心,求证阿罗汉圣果。

若不奉持这大佛顶神咒,而自坐修道的坛场,希望能得正定正果,身心能远离魔事扰乱,是不可能的! 阿难。

若诸世界。

随所国土所有众生。

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毯书写此咒。

贮于香囊。

是人心昏。

未能诵忆。

或带身上。

或书宅中。

当知是人尽其生年。

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阿难,若一切世界,一切国土,所有众生,随其国土所出产的桦树皮、贝多罗叶,或者竹浆所制之白纸,白色的毯,以及可以书写的清洁物品,恭恭敬敬地写上这大佛顶神咒,...

黄冈哪里比较好玩儿?最好是周末可以去的。

可以自驾!不要花太多时...

我就是黄冈人,作为黄冈人还是蛮骄傲的。

玩的地方大致有东坡赤壁生态旅游区,大别山生态旅游区,四祖、五祖佛教旅游区,红安、麻城革命遗址旅游区....黄冈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资本论》中译者王亚南。

黄冈的人文古迹,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被载入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即有23处:东坡赤壁、青云塔(以上黄州)、七里坪、红安烈士陵园、大圣寺塔、天台山(以上红安)、龟峰山、柏子塔(以上麻城市)、天堂山(寨)(罗田)、斗方山、舍利宝塔(以上浠水)、笔架飞瀑(即三角山,浠水、蕲春交界)、李时珍墓(蕲春)、五祖寺、十方佛塔、飞虹桥、释迦多宝如来佛塔、毗卢塔、鲁班亭、灵润桥、高塔寺塔(以上黄梅)、双善洞、郑公塔(以上武穴市)。

各地投资建设旅游景点,已形成东坡赤壁旅游区,大别山生态旅游区,四祖、五祖佛教旅游区,红安、麻城革命遗址旅游区。

黄冈的风景真的不错,建议去玩玩,尤其是我的家乡黄梅县四祖五祖寺,还有挪步园风景区。

相信您会有个不错的旅行经历。

请教怎么样可学习礼佛的基本礼仪,最好有书面资料

慢慢看吧哈礼佛礼仪须知 ① 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具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② 拜佛——大殿中央拜殿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去拜用,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

③阅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自可随便坐看,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

④拜僧——见面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礼,不必再继续强拜,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

⑤法器——寺中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不可戏动。

⑥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先向佛礼拜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礼佛,就是向佛礼拜, 是忏悔吾人所造之业,以为靡然障消灾增加福慧的殊胜法门。

它的方式很多,包括:雕刻佛像、供养塔寺和佛菩萨形像、赞叹诸佛相好庄严、歌颂佛德,或以各种乐器演奏妙音、合掌、低头鞠躬、跪拜……。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中告诉我们:这些都可以成佛道,其中以跪拜礼佛的功德最大。

礼佛的方式,就一般而言,有佛堂、静室,或安有佛菩萨圣像的客厅等,都可以行之。

要是没有佛菩萨圣像的(如住营房的军人、单身在外工作者,或住大宿舍者),可至室外或郊野,面向西方,合掌问讯,然后十念(十念法:正立合掌,念六字或四字佛号,尽一口气为一念,这样连续念十口气,叫做十念。

但必须把念出来的声音自己听得清楚。

气长气短可以随各人的自然,不可勉强伤气)即可。

平常行、住、坐卧,心心念念不离佛号最好。

礼佛前,先要净(洗)手,拈香(或叫上香)。

① 将香点燃。

② 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拇指顶着香的尾部。

③ 安置胸前,香头平对佛菩萨圣像 ④ 再举香齐眉。

⑤ 之后放下如第三动作。

⑥ 开始用左手分插香。

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

第二支香插右边,插时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

第三支香插左边,插时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和我某某的冤债障类”。

插香的第二种方法是先右,念:“誓断一切恶”。

次左,念:“誓修一切善”。

后中,念:“誓度一切众生”。

插香的第三种方法是最简单的, 和第一法一样,但念得比较简单,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默念:“供养佛”。

第二支香插右边,插时默念:“供养法”。

第三支香插左边,插时默念:“供养僧”。

总括而简单。

插完香,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或念‘直达诸佛所’),恳请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如果是上环香,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只要口中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

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恳请大慈悲,施与众生乐”即可。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时,就要用双手大指和食指拿著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高举齐眉,前后放进香炉;第一支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过送入;第二支则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样,观想默念的方法都和上长香时一样。

佛弟子们恭敬虔诚的第一个表示,就是肃立(两脚与肩同宽平立)合掌。

合掌的式样有很多种,一般都是以两手的掌指伸直,掌背微躬;掌心略弯,举至心口处轻合,不可过紧,宜如塔形。

依[菩提道次第修习加行六法妙道入门经]说:“两掌合紧不留馀隙,是为外道合掌,第一 会沦为外道,(因心为形役,难入真空妙有之境故);第二 会感生在无佛的地方,不闻三宝之名”。

[兜率天赞叹经三修道根本常演中道修法妙语明灯经注]中说:“外道合掌,紧闭掌心,将来必堕生於无佛之地;以如是合掌,不得真空之理,执着成性故也”。

礼拜,闽南语都叫“拜拜”,也就是对佛菩萨像虔诚的恭敬作礼之举动,其法是: (1)肃立合掌,腕与心口平,两足跟离开约二寸,脚尖相距约八寸,成八字形。

站好后,立刻收束杂乱的心意,瞑目观想:我以往无量劫中的父亲在我右边,我以往无量劫中的母亲在我左边,儿女眷属在后,一切冤仇障类在前,此无量劫数的父母冤亲眷属,均在我的四周,团团围绕着我,随我一起礼佛,愿你们以此善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注:此种观想礼佛的方法,是密宗的无上法门;若常如此观想礼佛,不仅能超度你所观想的,而且能为自己灭障消灾。

即念经、持咒或持佛菩萨圣号时也是一样,不可忽视)。

观想后,弯腰,右臂斜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垫中央,左掌仍举不动,两膝随即跪下(此为第一把)。

(2)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的左前方(此为第二把)。

(3)右掌由拜垫中央移到右前方,两掌相距约六寸许(此为半把,合共叫“两把半”。

这是老名词)。

(4)以头垂叩於两掌中间拜垫上。

(5)两掌随即翻转,手心向上。

意思是以两手托承佛足,以求福慧。

这叫头面接足礼。

(6)两手握拳翻转,头离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心。

(7)左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