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天蓝色的旅行

喜欢天蓝色的人是什么性格
★喜欢蓝色(隐藏的性格)喜欢蓝色的人是个很有理性的人。面对问题常常临危不乱,在起冲突时总是默默将事情化解,等到该与以反击时,一定会以很漂亮的手段

天蓝色的旅行

喜欢天蓝色的人是什么性格

★喜欢蓝色(隐藏的性格)喜欢蓝色的人是个很有理性的人。

面对问题常常临危不乱,在起冲突时总是默默将事情化解,等到该与以反击时,一定会以很漂亮的手段让人折服。

乍看之下应该人缘不错,不过却不擅与人交际,所以只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自组一个小团体。

常因坚持崇高的信念而受人尊敬。

绝对的坚持己见,对旁人的意见欠缺采纳的雅量,所以与人意见相左时,虽然表面上不会显露出任何不悦,但其实心里很介意。

'另一说:喜欢蓝色的你,对自己没有信心,也很挑剔.你很有艺术天分.喜欢蓝色的你,很容易去爱上一个人,但当爱情来的时候,你只是用你的感觉去爱,而并非用你的心去爱.喜欢深蓝色的你,是一个容易意乱情迷的人,如果有人把你激怒了,你很难会原谅他.喜欢水蓝色色的你,感觉来去如风,你的生活也带点孤单,很爱旅游.你对待别人很真诚.但太容易受别人影响,喜欢水蓝色的你,对你来说,寻找爱情是一件很难的事,也很容易在爱中迷失,令你很容易便被爱情所伤.蓝色令人想到孤独、沉思、独立和平静,它是真理和和谐的颜色,常常用于安抚、冷却、调整和保护。

与蓝色有关的还包括交流、发自内心的声音、确定、统一、创造、意识、忧郁、男性的力量、清楚、信任、骄傲、幼稚、冷酷、好学等。

蓝色是一种情感化的颜色,喜欢蓝色的人往往爱呆在个人世界里并且对别人也存在戒备心理。

蓝色的灰调表明这个人喜欢一切井然有序。

当蓝色逐渐加深,所带有情感色彩也越浓。

蓝色性格的人非常感性化,情绪时起时落,在人生的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地体验亲眼各种感受。

环境对蓝色性格的人影响很大。

蓝色:永恒、博大,给人感觉平静、理智。

反之:古时候的女人们在采摘的过程中,发现红色的果子更好吃,随着人类的进化,造就成,男人喜欢蓝色,女人喜欢粉红色和蓝色。

起码到现在大多数还是这样的。

谁看过《天蓝色的彼岸》这本书?交流一下

《天蓝色的彼岸》是一部感人至深,触动灵魂的人性寓言。

在作者平淡、温暖的语言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处处潜伏着催人泪下的因子。

这部被《泰晤士报》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人性寓言的童书,适合所有对生命有所感触的人,在安静的午夜,悉心品读,然后扪心自问,最后为自己仍然活着欣慰感叹。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积极地正视它。

我们每一个人终将到达天蓝色的彼岸,但是,如果我们在活着的时候能尽可能地少留遗憾,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情感、心声表达,那么,最后我们就可以安心地离开。

《天蓝色的彼岸》好词好句和好段

形形色色 循序渐进 繁花似锦 一了百了 正襟危坐 轮回 毛骨悚然 不可思议 了如指掌 不屑一顾 车水马龙 熙熙攘攘 若无其事 旁若无人 无关紧要 惨淡 人鬼殊途 瓢泼大雨 全力以赴 再生 防不胜防 如释重负 各种各样;悲痛欲绝;毛骨悚然 深更半夜;黯然失色;各就各位 1、在这个地方呆长了,你就肯定会感到特别压抑,其实“人人”都不好受。

谁都不明白自己死后应该做点什么——就像人们不知道自己活着应该干什么一样。

2、你死后应该去哪里?难道死亡不是终点吗? 3、朋友就是朋友,对头就是对头,不能因为一个人死了,就非得说他的好话。

哪怕什么也不说,也比说违心的话强。

4、我并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但是我能在该坚强的时候坚强。

你该明白,有些时候,你必须坚强。

5、绝不要在你怨恨时,让太阳下山。

6、“生活还在继续”,就像人们常说的,“离你地球还不转了?”你不存在了,但生活还在! 7、也许是命中注定,你永远也参加不了自己的葬礼。

8、死亡,并不意味着终点。

虽然我们一生都遇见过各种各样的死亡。

但是, 有谁能够避免呢? 9、有时候,树就像人。

10、他觉得要是不能说一个人的好话,就最好不要说这个人。

11、我特别怀念那种感觉。

风吹在脸上。

也许你还活着,根本没把这当回事。

但我真的很想念那种感觉。

12、最坏的事情就是死亡,而我已经死了。

我只会更好,不会再坏了。

13、你会像树叶那样变成泥土、养分——你会在每一个生命里。

就像你身体中有以往每一个人的一部分。

14、不要为我们死去的人难过,我们都很好。

当你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当中时,你也不用担心,因为一切都很好,没有关系。

15、危险不是来自于别人,而是来自于你自己,是你自己内心当中的危险和丧气。

16、“知足者常乐”,“随遇而安”,如果你不能“做你所爱的”,就必须“爱你所做的”,我觉得这就是真理。

...

求《天蓝色的彼岸》 精彩片段+主要内容+我的感受 不要太多 也不要太...

精彩片段+主要内容故事从生命结束的时候开始。

"人人都觉得,走完人生的旅途,尘世上的事情就一了百了了",十岁的哈里以死亡后的经历告诉你,事实并不是这样。

当哈里从一辆自行车上摔下去醒来后发现自己在排大队,有个"人"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欢迎您来到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堂"。

天堂里有密密麻麻的树,还有好些小土路、长长的山间小径,不时还出现一个个路标,"此路通向天蓝色的彼岸"。

这些路标都指向太阳落山的方向,太阳一直在落山,但总也落不下去。

在哈里看来,天堂和人间也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大家都走上了同一条路--死的缘故,天堂里的人都很悠闲,而且对人都特别的友好。

哈里在天堂里还交上了一个朋友:阿瑟。

阿瑟穿着一身过了时的衣服,像妈妈读过的查理·狄更斯的故事里走出来的小孩。

而且阿瑟的确就是十九世纪的小孩--你能想象一个150岁的孩子的模样吗?就是阿瑟那样。

哈里和阿瑟的关系不算坏,可是哈里心里有说不出的落寞。

他渐渐明白:人死了,并不是一切就"完了"、"结束"了,至少他,十岁的哈里,还装着许许多多放不下的事。

他很后悔出门之前赌气对姐姐说了一句恶狠狠的话;他还想知道自己班的足球队现在战况如何--在缺少了他这个绝对主力之后;他还想看看自己的葬礼,想到学校里那些吵过嘴,打过架的同学,肯定特别内疚、难过……阿瑟帮他达成了这个愿望,他们偷偷地溜回人间,以灵魂的身份回到这个世界。

让十岁的哈里不能接受的是,他发现死亡并不是那么严重的事情,至少,对于活着的人而言,死亡远比不上活着重要。

生前宣称暗恋过他的奥利维雅没有为他戴黑纱,却在很认真地学习他不懂的负数;他看见自己最好的"死党"和最大的"死敌"在一起踢球,亲眼目睹友谊的"背叛"。

他突然之间明白了死亡的真正含义--死亡就是:你不在了,但生活还在。

就在他以为自己已经彻底从生活中消失时,他看见了身后的那面墙!它上面贴满了小诗、图片、照片、水彩画、还有油画,整整贴了一墙!最上面有一行大字:"我们的朋友哈里"。

“我特别怀念那种感觉,风吹在脸上。

也许你还活着,根本没把这当回事。

但我真的很想那种感觉。

要是我再能活过来,我会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我死后所错过的事物》。

我再也没有了微风拂面的感觉,失去爸爸、妈妈、姐姐以及好多好多朋友,还失去了你所有熟悉的东西,足球、电视、电脑,所有的东西!”感受(建议自己写)有些人坦然面对生死,自由自在的生活着;有些人不想死,到处寻找神丹妙药,以求长生不老,最终也还是死了;而有些人却因为一时的困境,走不出来,就选择逃避,轻生。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对待死亡的态度。

他们如何面对死亡,决定了他们会如何选择对待生命的方式。

哈里告诉我们,其实死并不害怕,因为死了,就不必再死第二次了,而且还可以随时随地“抄”小道,在人间游荡。

不好的是,你失去了感觉,你无法跟认识的人打招呼,感觉不到微风的抚摸,感觉不到大雨的拍打,永远无法接触与人间一切有关的事物。

死亡的真正含义--死亡就是:你不在了,但生活还在。

生活不会因为你死了而停止,就像太阳没有了地球,依旧旋转着。

生命无与伦比的美好,也告诉我们要珍惜生,但不必畏惧死,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400字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每天,昼和夜,不知疲惫地重复交替着。

黄昏是媒介,以自己沙尘般的暗黄天幕,遮住夕阳绚烂而无边的霞光,遍地绿油的屏障上洒满灿烂金光,屏障后的红光渐渐消逝-----一天到此结束,黯然黑幕笼罩长空。

夕阳,它多想再看一眼世界,再把泛黄的云朵染成五彩,可是黄昏不许-----有些事你无法决定自己,就如人类的生死。

12岁的我们,正是年少气盛的时候,大概没有人会去认真地考虑生与死这个残酷的问题,但,我们不得不去面对。

《约伯记》里说:“海水中的水绝尽,江河消散干涸。

人也是如此,躺下不再起来,等到天没有了,仍不得复醒,也不得从睡中唤醒。

”这就是死亡,死了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包括生命和时间。

死亡其实随时都在人类的身边。

那种昏暗的感觉,你甩不掉,而稍不留神,它就夺走了你的生命。

舟曲的泥石流、伊春的空难、还有一些意外的交通事故,有多少生命毫无预兆地消失了。

书中的主人公——和我们同样年纪的哈里,也就是在出门的时候随口对家人说了一句气话:“你们走着瞧!我这次算是恨上你们了,我再也不回来了!”结果真成了永别,死神派卡车把他撞死了。

那是一句无心的、赌气的话。

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从此会远离他至爱的爸爸妈妈、朝夕相处的姐姐、可爱的同学和朋友们。

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他走了,永远地离开了生的世界。

他去了“天国”排队,去了另一个世界。

可是他还有心愿末了,他试图回到活着的世界。

在阿瑟的帮助下,他回到了他的学校、家庭,重新回到了爸爸妈妈、姐姐和朋友们的中间。

他用他仅存的力气和意念向姐姐表达了谦意,向爸爸妈妈表达爱意,向他不舍的朋友们告别……..那是一段艰难而温馨的“生命”旅程。

最后,他在那轮夕阳的召唤下,了无牵挂地走向“天蓝色的彼岸”,成为另一个生命的一部分,重回广阔的天空。

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被哈里与家人间那份浓浓的亲情感动了,他是多么不愿意死,多么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啊!“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人的生命如夏秋两季的过渡一般,如此短暂而脆弱。

有人说,人生如灯火,生命不复返。

你永远不会知道你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属于你的那盏灯什么时候会灭。

“你不在了,但生活还在”,哈里看着别人快乐是快乐的,但也不得不承受心中的一份无奈。

他怀念风的感觉,那是“幽灵”的体会,活着的人也许根本没有享受过这自然的提示——“你还活着,你有感觉”。

也许你有无尽的感激想对亲人倾诉,有深深的爱要向他们述说,有许多的歉意要向他们表达。

可是你一旦离开了这个世界,什么都来不及了,所有关于你的一切都会消失,而你留给亲人朋友的只有无尽的悲痛和惋惜。

可是,这就是人生,一切都不可能重新来过。

想起一本科幻小说主人公说过的一句话:“也许正因为凡人的阳寿短,所以才显得更珍贵美丽。

”所有人最大的不同大概正是对于生与死的态度。

贪生怕死,是人的本能,而实际上对死亡的恐惧并非软弱,只是人之常情。

死亡到底是什么呢?是终结?是虚无?还是永远的离别?当哈里平静地走向夕阳下天蓝色的生命海洋时,我想他的心中已经没有黑暗和恐惧了,他的心被爱填满了。

所以,死绝不是终结和虚无,那轮温暖的夕阳带给我们光明与希望,哈里永远活在那些爱他和他爱着的人心里,“你并没有死!”。

合上书,我的眼前一直晃动着那轮绚丽的夕阳。

那余晖即不明亮刺眼,又不漆黑一片,散发着对生命的渴望和爱的温暖。

“决不要在你怨恨的时候让太阳下山”,让我们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吧,请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方式珍爱家人、感恩老师同学和朋友,给他们灿烂的笑容和温暖的问候吧。

只要你我的心中有那份爱的牵挂,那轮夕阳就一定会在心中永恒,永远不会西沉!

天蓝色的彼岸好段

人人都觉得,走完人生的旅途,尘世上的事情就一了百了了,死后不是长眠地下永久得到安息,就是进入天国省心享福了。

其实远不是那么一回事,至少对小孩来说满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特别怀念那种感觉。

风吹在脸上。

也许你还活着,根本没把这当回事。

但我真的很想那种感觉。

你不存在了,但生活还在!我感到难过。

有这么多幽灵在这里,说明他们都有没干完的事情,所以不能离开这个世界,去往天蓝色的彼岸。

安妮宝贝为《天蓝色的彼岸》写的序的全文是?

一次温暖的关于生命和死亡的启蒙 读《天蓝色的彼岸》 《约伯记》里说:海中的水绝尽,江河消散干涸。

人也是如此,躺下不再起来,等到天没有了,仍不得复醒,也不得从睡中唤醒。

这是关于死的一段描写。

我看这本英国人写给少儿的书,在一家阳光灿烂的咖啡店的露天座位里。

眼前走过形形色色的成年人。

最起码在外表上来,他们都显得健康而强壮。

而Alex Shearer的主人公哈里,是一个被卡车撞死的小男孩。

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会得到父母或者身边环境带给他的关于死亡的启蒙。

得到爱或其他知识的启蒙很重要也很容易。

但死亡是大智慧。

并且通常是禁忌的话题。

所以我觉得写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有她可被尊敬的地方。

哈里试图回到活着的世界,见到他的学校,家庭,他所曾经爱过和恨过的人。

这一趟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但在小说里持续行进的旅途,对他来说,仿佛是抵达某个地方的必然进阶。

他因此而循序渐进地发现生命的真相。

包括获得所有他还未曾来得及长大及成熟起来的心智。

比如对生活细微感受的留恋和珍惜,对感情的谅解及宽恕,以及学会如何去爱与告别。

当我们活着的时候,享受季节轮回,食物,繁花似锦,各种气息及味道,与人的感情,互相亲吻的温柔,哭泣,以及情欲欢愉……细微至一阵突然扑到面庞上的风,青翠绿叶上跳动的明亮阳光,爱人皮肤上的温度变化,一杯午后咖啡的烘焙清香,都会让心轻轻荡漾。

是。

这就是我们的生。

这所有的时间蔓延,幽微瞬间,带来的光亮,使我们有耐心在落寞的世间继续忍耐和行走。

所有的人都清楚,一旦离开这光亮,开始渡河,走到对岸,吞噬我们的将只是沉寂黑暗。

它剥夺人的一切意识。

它没有归途。

因为它就是归宿。

我见到过的死亡,是一个人肉体的彻底停顿。

因为这停顿,他所有的爱恨,需索,贪恋,失望,以及苦心经营都失去意义。

曾经他做过任何事情,说过的任何话,似乎都只是在为这肉体服务。

为这肉体的欲望和无助,与时间做抗衡。

但在他死去的时候,他获得的平静,使他身边的人,与之一样得到超脱。

常常,我们会因为见到最爱的人的死亡,而感受到他在内心深处的与时间共存的意义。

并且,我们因此而蜕变。

当然也会有一些人,会希望自己能够不死,或者根本就不去考虑这个问题:在某一天自己会死。

所以他们肆无忌惮地生活。

印象最深的事,是城市患了传染疾病的时候,所有的人在假象中的死亡逼近的时刻,才开始想到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打电话,问候他们,彼此说出温暖的语言。

有些人甚至辞职,远走高飞,第一次明白过来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或者第一次想去真正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善待自己真正喜欢的人。

死亡的真相,原是有巨大的力量可以震慑和控制我们。

除非我们当它不存在。

并且忽视和误解它。

但它是这样缓慢,寂静,或者突兀,直接和粗暴。

我们与它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对等。

无从探测,并只能接受支配。

但死,不会是生的一个对立面。

它与生之间的关系,仿佛是彼此映照在一面镜子中的影像。

没有差异。

彼此包括。

并且无时不刻在互相观望和对峙。

我曾经阅读一本法国人写的薄薄的小书。

书名就叫《死亡》。

书的末段说,如果我们只热爱生命而不热爱死亡,那是因为我们并不真正热爱生命,这种说法绝对没错。

而我读完这本关于蓝色彼岸的书,觉得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其实是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

他们如何面对死亡的命题,决定了他们会如何选择对待生命的方式。

就是如此。

我相信,这种说法也不会有错。

所以这本书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孩子。

它的纯真简朴的道理,一样适用于成人。

————安妮宝贝

天蓝色的彼岸人物形象描写简介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2005年的春天。

在刚刚过去的冬天里,我告诉一个试图和我做好朋友的同学不用再费力去经营。

对于他而言,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对于我而言,没有得到就不会有失去。

不知为何,我向他提起了我早已去世的小弟弟,尽管自己都不清楚这拒绝和那个永远9岁大的男孩儿的离去有什么关系。

转年的春天,他送了那本《天蓝色的彼岸》给我。

记得当时校园里满是盛开的海棠花,一团团一簇簇迎风峭立,妩媚动人。

哈里,12岁,穿T恤衫,戴圣诞帽,只额前露出一缕金黄色的头发。

书的封面上,在太阳落山的地方,他背对我们,独自面对一大片温暖但却未知的蓝色。

据说,那就是被称为“天蓝色的彼岸”的地方,是那些死去的人最终去往的地方。

哈里死了,死于车祸。

但是他还不能去往那个地方,因为他还有未完成的心愿——向他的姐姐雅丹说声“对不起”,因为临死前他们刚刚吵过架。

哈里在幽灵朋友阿瑟的帮助下溜回人间,去向他的亲人和朋友们告别,去对他们说抱歉和爱…… 在那个被白色和粉色包围的世界中,风吹在脸上,阳光暖暖地照着,我坐在海棠树下的长椅上,盯着小哈里的一段内心独白:我特别怀念那种感觉。

风吹在脸上。

也许你还活着,根本没把这当回事。

但我真的很想那种感觉。

禁不住泪如雨下。

失去弟弟那年,我和哈里一样大。

没有人告诉过我死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人死后究竟去了哪里,面对悲痛欲绝的双亲,只能把悲伤藏在心底,同时藏起的,还有诸多的愧疚,就连平时的争吵,都成了深夜里责怪自己的理由。

我不知道他离去时是否恐惧,在所谓的另一个世界是否快乐,慢慢长大时,很多次想问问他那个年纪的孩子怎么看待死亡,如果他们说,那是很美的一件事,或许能换来稍微的释然。

可是谁忍心同一个天真的孩子去谈论死亡呢? 很多年,我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那段往事,给自己的心包上一层坚硬的膜。

不去回忆,自然就谈不上去面对,漠然到自以为已经“刀枪不入”。

可是在那个阳光照耀风儿吹拂的午后,沐浴在清新、温暖的文字中,陶醉于刀刀带着淡淡忧郁的插图里,在小哈里充满童稚的诉说中走过了那么温暖的一段旅程,一向坚强的我,泪水如决了堤的洪水,一发而不可收。

在我的想象里,哈里和弟弟已经合二为一。

那位送书的同学一直静静地倚靠着海棠树,一句话也没有说。

人们如何对待死亡,就会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和生活。

五年后重读这本书,小哈里充满童稚的口吻仍旧让我热泪盈眶,但与悲伤无关,只是觉得能活在有风吹拂有阳光照耀的日子里,真好!多年的逃避已经让生命失去了太多的色彩,给人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可是因为有太多的悔,太多的怕,还是不敢轻易去尝试爱和恨。

小哈里完成了他最后的心愿,带着对家人和朋友的爱,淡然地走向了“天蓝色的彼岸”;可是我的心结冰已久,融化非朝夕之功。

那位同学最终没能走进我心里,但因为他,我的心门却在以后的日子里向别人敞开了。

而那本书,每一次阅读,都能让我的心在刹那间柔软。

但也只是那一瞬间。

也许等到有一天,我能淡然地说一句“再见了,哈里”,那才是真正的释然。

那时,也才是我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死亡教育”之时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