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去年学校旅行做了什么作文

经常听到有人说 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 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特别是专科“你看现在那些大学生有什么能耐,本科毕业的都找不到工作,我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人,手下大把重点大学的高材生

经常听到有人说 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 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特别是专科

“你看现在那些大学生有什么能耐,本科毕业的都找不到工作,我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人,手下大把重点大学的高材生,还不是照样得给我跑腿打杂?”

还有人说,“你看看年年都出那么多高考状元新闻,可是你见过哪个最后成得了行业领袖了?现在的应试教育不行啊,教出来的都是些不着调的书呆子,什么都不会干,纯粹就是读死书。”

更会有人说,“我们公司一招聘,投简历的都是些大学生,甚至重点大学毕业生,来了也没发现人优秀到哪去,个个眼高手低,不愿从基础做起还觉得自己被怠慢了,反而还是些大专生实用、踏实肯干一点。”

以上这些言论,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我们将其统称为“酸葡萄心理”。

而我是毕业于一所重点中学的后进生,也就是学霸眼中的“学渣”,考不上本科,但也因为幸运选了一所培养实用人才的好专科学校,读了国家品牌专业,如今是一所大建筑企业的中层干部,手下基本是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那我是如何逆袭呢?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广东农村孩子,小时候在离家门口几百米的地方读一所普通小学,那六年的日子真的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放学了就三五群小伙伴一起跳跳飞机、玩玩弹珠、打打超级玛丽,不知不觉小学就这么玩过去了。

小升初的时候,母亲大人的“望子成龙”逼了我一把,竟阴差阳错考进了大名鼎鼎的还不错的中学。一路上,尽管自己只是枚从天而降的“学渣”,但却亲眼见到了太多学霸和牛人,咱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一所好学校,对孩子的重要影响,真的是一辈子的。

好学校,教给学生真正的努力和拼搏

刚进中学,我就发现一切都和想象的截然不同,只有自己是玩儿过来的,但别人可都不是啊

我那时的英文水平连入门级别都不算,除了26个英语字母会读外,英语单词根本认识不多,估计现在很多幼儿英文启蒙做得早的4、5岁孩子都分分钟能把我秒杀;

在那个年代,我们镇上很多男孩子都自带一种“学英语就是崇洋媚外”的抵触心理,觉得看不懂的英文就像“鸡肠”一样。可我的学霸同桌不一样,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男神一般的存在。说起英文来就像唱歌一样流利动听,那么大篇幅的英语课本说背就背,看起外国电影来完全不用看字幕,连外教都对他疼爱有加,两人时常谈笑风生,其实我在震惊之余不免很佩服他。

后来才知道,他在小学那六年,就已经能对很多原版儿童文学名著进行全书背诵了,比如《莫吐儿传奇》、《小王子》、《海蒂》等。想想那时的我,还沉迷在看边端着碗吃饭边看《多啦A梦》、《蜡笔小新》动画片的自娱自乐中。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几乎每科都被学霸们碾压。

坐我后面的戴眼镜男生,初中就快马加鞭学完了中学数学,而且还开始自学微积分和大学高数(相信现如今都还有大把学生被这些微积分和高数弄得焦头烂额吧);

我们的语文课代表,家长重视基础教育,小学就让她熟读唐诗宋词和四书五经,现在读懂文言文对她来说就像吃饭一样简单,我们课室的“图书一角”中有本褐色的厚厚作文本,上面洋洋洒洒的古文作品全都出自她笔;

高中时听班主任说,我们学校的一位学长,爱好物理到如痴如醉的地步,经常参加各种国内外知识竞赛,获得的荣誉奖杯家里都快摆不下了。因为才华过人,很快他就被一所重点大学破格录取,那一年,他才16岁。

上中学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怪不错的呢。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自己多么才疏学浅,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多大,才知道应当多么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读书无用论都是自欺欺人的。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能碰到一些学霸和牛人,并借由他们逼出了自己的潜力和精彩。

幸而我从初中开始住校,除了能锻炼自己开始独立生活外,还能24小时近距离观摩这些学霸、牛人都是怎么努力的。

平常人家的孩子,基本都是放学回家了才做作业的。而这里的学生,早早利用课间时间就做完了作业,晚自习上,重点中学的同学全都在复习、预习。

我晚自习的同桌,在我们普通班排名前几名。

每天晚上,把每个科目,每天学的内容,各做5、6本课外练习册来巩固(她做题速度真是飞快,她做好3、4本的时间,我才差不多勉强能做完1本)。

做完习题,她还常有时间“放松一下”,把语文书上的古文翻译成英文;再把英文美文翻译成古文,后来她本科就去了中大。

上了好学校才明白,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劳而获的成绩,也没有什么信手拈来的成功,每一分进步的背后,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辛勤努力。

好学校,带给学生视野和见识

逢年过节,常有长辈亲戚说:要努力用心读书,考个清华北大啊!十来岁的我只能满口答应,但其实自己哪里知道清华北大是什么呢?

我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只知道能考上市里的XX高中部就很厉害了,从未想过上什么大学那么长远的事情。那个年代网络不发达,信息很闭塞,能有部诺基亚就是件威风到不行的事情了,所以我对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完全没有概念。

睡我对床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后进生”,他说他的梦想是考上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我问:“为什么?”

原来他父亲的公司去年招了很多大学实习生,表现突出的那些人基本全是城建毕业的。所以他父亲做了一番了解工作,开车带他去提前感受了城建的校景和氛围。

“后进生”告诉我:“城建学院是专科中出了名的一流好学校,广东大多数建筑行业人才都是从城建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广州近50年来地标式的建筑有70%技术人员毕业该校,社会口碑跟同行评价非常好,城建众多品牌专业除了有省级的还有国家级的,全广东甚至部分公办院校都比不上它。从父亲那里得知由于学生实用,城建学生工资甚至比本科生还高。”

我深深地惊叹于他的见地、视野和理想。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梦想,从“当个小白领”,也改成了“考上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以后能赚更多的钱,你看,同龄人之间的影响力是多么大啊

后来,我在追求这个赚钱梦想的过程中,跟着对床的哥的节奏,开启了的蜕变过程。

为了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我俩还很努力锻炼身体,每天跑1500米、跳几百阶台阶、100个仰卧起坐……每天天还没亮,我们就已经起来背单词了,特别努力地学英文。

我虽然底子不太好,在初一班里是英文最差的学生,但后来发奋努力,每天背诵单词,高一时英文统考,我终于能考个及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没有捷径可走的。没有学识,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我们的初中学校附近有很多非常精英的书店。同学们相互“攀比”,抢着买过期的原版人民日报、经济学人,还有“经济全球化”相关的书。

其实我感觉买了也看不懂,但这种“攀比”明显还是比“比吃比穿”强多了。

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和视野的较量。

上大学的时候,一位最好的哥儿们,他有个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习惯,大学三年,每天都待在实训室,不停练技能和做实训,了解技术的细节,甚至发表一些论文。

他是这样做的:

先认真了解此实训的目的,认真看老师做一次,注重细节的观察,然后自己再开始做,做完后问问老师那里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然后又再多做几次,不但自己做,还认真观察同学的实训,了解大家经常出错的地方,甚至帮同学找错误,找改进方法,并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做法,直到“完美”为止。

后来同学聚会的时候没有见到他,才知道他已经去一路一带的国家发展,成为企业合伙人了,作为管理层中最年轻的中国面孔,用实力获得了众人的钦佩,年薪百万美元。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在罗马。出生在罗马又如何?只要足够努力,有宽广的视野和抱负,凭什么就不能在罗马叱咤风云呢。

另一件事也令我至今难忘。

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读书时,我的两个朋友,申请去做了校图书馆的志愿者。我当时还心里小小地鄙视了人家,图书馆志愿者,不就是每周去码书么?多无聊的事情。

后来,事实证明了我是多么愚蠢。

那时候,普通学生每次能借5本书,而图书馆志愿者,每次能借10本书。

我荒废了时日,中学时没顾得上读多少书,学识不多,这两个同学,每周末回家的时候,旅行箱里都装满了书,周而复始。

她俩用了大一大二两年时间,全面扫荡了我们的图书馆(100万册纸质藏书)与专业相关的书,每人读了上百本书。到了大三,她们收心学习,考上“专插本”,本科学习后由考上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最后一个成了大学的副教授;一个成了上市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

去了实用的好学校,能大大拓展我们的视野和见识,让他亲眼看到,牛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差距有多大,自己要向哪个方向努力。

好学校教给学生,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儿

回想高考时,我得了严重感冒,头疼不适,发挥失常,少了50几分,但由于基础好还是高出广东省专科最低控制分数线近百分,考到如愿考上了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我的对面床的“后进生”基础比我还差,高考不达到专科线(比我少了一百多分),但他聪明参加了3月的自主招生,提前给城建学院录取了,所以我们又是同学。听师弟说今年城建学院自主招生计划达到1910人,是全省最大的院校,录取率应该更高。

读大学期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考取了很多的职业资格证书,找工作时投简历到广州地区的建筑集团,人事经理也是城建学院毕业的,公司很多管理干部也是城建毕业生,看到我的简历和所考取的各种证书后就招聘我了。

大学隔壁班的同学也和我一样在校考取了很多证书,毕业到深圳地区国家级电子集团求职,人事经理说:“很多本科生应聘,但我们决定录用你这个专科生,因为你除了毕业证外,还有一个证书比较符合岗位需求。”

在大学里,大家都在忙着让世界更美好。

“雷锋”一样存在的协会,每年都会组织捐赠旧书、衣物等活动,帮助很多偏远山区的村子建立了小学图书馆,帮助成千上万的农村孩子能穿暖和,不用再冻得脸颊红扑扑。

每年学生都会组织两三次的三下乡,体会人间疾苦,给很多贫困的村民们送上一份绵薄的温暖。

一个比我高一级走秀的学长,在学校的大型演出中脱颖而出,被一家模特公司提前签约了。

同学院的师姐,在专业实习中表现得很优秀,大三正式到那家公司正式实习,一年没到已经成了主管。

被深深震撼之后,我开始思考,不要只是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改变世界,要帮助、影响更多的人。

大学期间,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我前前后后打了十几份工,寒暑假也到处实习、实践,一来锻炼自己,二来减轻家里供我读书的负担。

好学校给学生最优质的人脉、圈子、资源

好学校不能确保人生的上限,却能设定人生的下限。不止给了学生敲门砖、入场券,还给了人脉、圈子、资源。同学不再只是朋友,而是未来的社会人脉资源。

很多人都知道耶鲁大学最神秘的精英组织“骷髅会”吧?

从这个骷髅会里走出了3位美国总统、2位最高法院大法官,还有无数美国议员以及内阁高官。

经过185年的繁衍生息,从美国白宫、国会、内阁各部、最高法院以至于中央情报局,骷髅会的成员几乎无处不在。

当年北大毕业后出来卖猪肉的陆步轩,曾经多少天下人耻笑过他?北大的校友陈生却邀请他一同合伙成立了“屠夫学校”,并创立了如今全国超市热销的“壹号猪肉”品牌。谁能想到,现如今两人都有了过百亿的身价。

这就是人脉圈子的力量。

我的学校由于注重实训,大部分课程以实训为主,不再像高中或其他学校一样强调理论课,天天背ABC,学生大量实训后技术都很强,权威部分统计过很多毕业生到企业不久就升为技术主管或管理人员,所以找工作都比较容易,而且学校每年还跟进毕业生在企业的情况,关心毕业后的工作,毕业生凝聚力很强经常相互帮忙,特别是建筑企业,有些同学是重大企业的太子,一毕业就带上几十人到家族的上市公司就业。

我也有一些同学由于选学校不慎重或者没有走捷径(参加自主招生),去到比较差的学校,毕业两年都没有找到好工作,一直干着低档的工作(还换了几十份工作),甚至快餐都吃不起,还要家里养着,相比之下我感觉太幸运了。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

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你不出去走走,还以为这就是世界。

这世界就是,一些人总在昼夜不停地努力,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发现世界已经变了。

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孩童时代的经历,中学时代的境遇是我们开启大学生活的关键经历。

好学校不是终点,它是对你多年付出的回报,以及新征程的起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