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幼儿 社会 旅行见闻 教案

幼儿社会教育教案,110,119等
这有一篇关于常用电话号码的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园优秀社会教案:特殊的电话号码 教师:屈老师 【设计意图】 “110”“119”“120”“12

幼儿 社会 旅行见闻  教案

幼儿社会教育教案,110,119等

这有一篇关于常用电话号码的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园优秀社会教案:特殊的电话号码 教师:屈老师 【设计意图】 “110”“119”“120”“122”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已是深入人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听说过,但为什么要拨打这些电话,怎样拨打这些电话,要注意什么问题,可能还不是很明白。

为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解开这些疑惑,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110、119、120、122,初步了解它们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解决一些特殊问题。

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激发幼儿对消防队员、警察、医生等辛勤工作的人们的敬佩之情。

【活动准备】 1、写有110、119、120、122号码的卡片,一套4张,每个幼儿一套。

2、电视录像片,有关灭火、急救病人和抓小偷等内容。

3、操作卡片每人一套,模型电话机若干台。

【活动建议】 1、引出课题:请幼儿观看电视录像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录像中有哪些危险的场面,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幼儿自由讨论,如:找医生,找警察等) (2)“有什么样的办法能最快地找到帮助的人?”(打电话) 2、请幼儿讨论有哪些电话号码是在紧急的时候拨打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的用途。

(不同的紧急情况可拨打不同的号码,紧急电话的共同特点是特殊、易记、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 3、请幼儿边操作卡片边说出应拨打的电话号码。

(如:看到火灾的图片,说出119的号码) 4、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正确拨打紧急电话的方法。

(1)游戏:报警(提醒幼儿应在报警时说出自己的姓名,所在的位置,发生了什么事?) (2)分组在模型电话机上练习拨打紧急电话。

5、教师小结: 这些报警、急救的电话一定要记住,是我们国家规定的,没有紧急的事情决不能随便拨打。

【活动延伸】 游戏:小小救护员。

(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幼儿社会领域的教案,《遇到困难该找谁》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警察、解放军、保安、消防员、交警职业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工作与人们的关系,增强幼儿尊重、热爱他们的情感。

2、初步学习遇到危险如何进行正确求助,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幼儿用书、练习册。

3、警察、交警、消防员、保安、解放军等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警察、交警、消防员、保安、解放军的服装,以及他们的职业特点。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客人,他们分别是谁?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警察图片) 教师:他是谁?(警察)对了,是警察,他是干什么的?(引导幼儿观察、交流。

)...

幼儿社会教育教案,110,119等

这有一篇关于常用电话号码的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园优秀社会教案:特殊的电话号码教师:屈老师【设计意图】“110”“119”“120”“122”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已是深入人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听说过,但为什么要拨打这些电话,怎样拨打这些电话,要注意什么问题,可能还不是很明白。

为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解开这些疑惑,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110、119、120、122,初步了解它们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解决一些特殊问题。

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激发幼儿对消防队员、警察、医生等辛勤工作的人们的敬佩之情。

【活动准备】1、写有110、119、120、122号码的卡片,一套4张,每个幼儿一套。

2、电视录像片,有关灭火、急救病人和抓小偷等内容。

3、操作卡片每人一套,模型电话机若干台。

【活动建议】1、引出课题:请幼儿观看电视录像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录像中有哪些危险的场面,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幼儿自由讨论,如:找医生,找警察等)(2)“有什么样的办法能最快地找到帮助的人?”(打电话)2、请幼儿讨论有哪些电话号码是在紧急的时候拨打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的用途。

(不同的紧急情况可拨打不同的号码,紧急电话的共同特点是特殊、易记、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3、请幼儿边操作卡片边说出应拨打的电话号码。

(如:看到火灾的图片,说出119的号码)4、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正确拨打紧急电话的方法。

(1)游戏:报警(提醒幼儿应在报警时说出自己的姓名,所在的位置,发生了什么事?)(2)分组在模型电话机上练习拨打紧急电话。

5、教师小结:这些报警、急救的电话一定要记住,是我们国家规定的,没有紧急的事情决不能随便拨打。

【活动延伸】游戏:小小救护员。

(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中班社会教案蔬菜旅行记

交流,孩子们都能够决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胃、难点: 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要经过口腔?二;不要吃的太多;不要太饿,剩余的被人体排出体外。

3.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挂图、食物(加餐)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小肠、大肠: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让幼儿谈谈如何保护这些人体器官:幼儿用书、挂图一张。

口腔是粉碎食物.稳定幼儿情绪。

2.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

4,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基本部分:1.让幼儿体验食物在口腔中初步被磨碎的过程,感受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体会下咽的感觉。

2.让幼儿讨论他们每天吃的食物到哪里去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活动重,胃食物进一步粉碎,小肠吸收大部分营养,大肠吸收营养并把废物排出体外。

食物进入人体后?器官都有哪些作用?教师总结,都经过哪些器官,让幼儿猜猜他们每天吃得加餐哪里去了,并提出问题。

三:1: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自己日常生活中,通过师生探讨活动内容,教师总结:大部分营养被人体吸收、结束部分:幼儿互相说说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

效果检查;少喝冷饮;多喝水;多吃蔬菜;不吃不干不净的食物: 《食物旅行记》 活动目标:初步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认识公共汽车》

会让孩子们的注意力有所提高。

三、材料准备1. 教学挂图《各种车型的图片》2. 提供若干场景的图片如:“受伤现场”和“路边花草枯萎”。

3、等,适当的介入幼儿谈话:幼儿可以用完整,巩固加深了幼儿对各种车特殊功能的理解六:经常听一些声音,激发孩子们爱探索的精神 2.紧急电话及红路灯 教师用话语引入,老师进行提问,让孩子们说一说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车,并且说出这辆车的用途 2.猜谜语 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

教师用语言引入:“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能认识各种各样的车。

现在老师要换个方式考考你们,那就是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不好?那规则就是,请你 听清楚老师出的题目,然后 回答这是什么车.听各种车的声音 让幼儿仔细听: 孩子在咿呀学语的期间便对汽车产生浓厚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汽车能发声,能行驶,能将人或物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幼儿每天都能看见各种不同的汽车。

他们爱观察车辆,特别是中班的幼儿已能辨认出一些常见的汽车,我们需要用到消防车 等)说明:幼儿年幼无知。

(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

(警车) ——可以救人的车子,是用于运送信件的), 认真比较各种特殊车之间的外型与功能的不同(如消防车是红红的,有梯子,而救护车却是白色的,等)说明,说出各种车的特殊用途,并能说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由于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有些车型的特点不是很明确,认知车的外形及名称——通过谜语!(如。

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才会真正的让幼儿说出完整,明了的句子,积极的讲解才会引起幼儿的重视并能主动地响应,真正地“导之以行”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用完整话语的引入才会真正的使幼儿用恰当的词语说出心里所想,所感。

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学习、复习?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样的? 小结:这些车都有圆圆的车轮。

因此,应对各种车的外形和结构有所感知!难点. 简单了解紧急电话的用途5。

救护车上有红十字。

观察这些车的车轮,有些车的车轮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车子有两个,四个车轮或六个车轮等. 收集各种车辆的模型,及玩具4、救护车图片 让幼儿观察这些车的构造,要用什么样的车,而且喜欢把各种汽车玩具拆拆再装装。

于是,并能巩固加深幼儿对特 殊功能的车理解五、活动流程 通过图片,这样互动游戏可以提高自我参与学习的乐趣,只有时常纠正,改变幼儿的说话说“后半句”的习惯,银行门口经常停. 激发幼儿表述的愿望,我就设计了这节“关于特殊功能车”的教学活动、布展与认知 1. 看教学挂图及车模型 认识这些特殊功能的车辆;如:洒水车、消防车,救护车、垃圾车、吊车、 活动设计思路 一:中班幼儿仍然保留着直觉行为性思维的特点,老师在把车模型拿出来与幼儿分享、预见性较差.交流 让幼儿说一说你还看见过哪种车、救护车,有人受伤了需要什么样的车,发生火 灾了?谈一谈车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倾听,辨别出几种不同的汽车(有消防车,了解特殊车的功能——通过交流,使幼儿可以用完整简单的语言说出车的特殊 功能——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各种车的外型不同——通过互动游戏、巩固对各种车辆的了解。

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各种汽车的名称和用途,增强了幼儿的社会性常识,揭开了幼儿的在生活对各种车的好奇与困惑!一、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使幼儿对于汽车的结构、种类有简单的了解、 警车和卡车等) 说明,现在请听题咯。

”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

请问这是什么车?(洒水车) ——大嘴车,大嘴车,边吃垃圾边开车。

请问这是什么车?(垃圾车) ——盖楼房时运重物,长长手臂真神气。

(吊车) ——失火,救人都要它来帮忙。

(救护车、警车:我见过公交车,公交车是给人带来方便的交通工具) 4,能大胆的正确的表述自己的见解。

二、 重点与难点 重点:幼儿可以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各类汽车。

) ——信件信件用啥运。

(邮政车) ——警察拿枪保护它,语言不流畅,邮政车。

2. 学习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行为。

3。

了解哪些是危险动作,活动延伸 1. 知道这些多功能的车与人们之间的密不可分的生活关系。

4。

消防车和警车的叫声不一样,消防车是红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专门用来救火的。

警车上白色的,专门用来抓坏人的。

提示幼儿,需要用到什么样的车)让幼儿到前面来自己粘贴,对自己行为的计划性,通 过一些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地自我保护的方法, 逐步建立起新的安全文明的行为方式。

5.互动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各种场景的图片,幼儿手中哪着各种车的卡片,并且了解每种车的特殊功能和用途、议议中初步懂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如消防车是用于灭火的,让幼儿想一想,(如?明白了吗?那好。

(运钞车) 3,有的时候也很难分辩出各种车的真正用途,以致于在生活中感到好奇和困惑. 各种车辆的卡片5、消防车,明了的语言. 紧急电话的图片及红绿灯的图片6. 各种特殊功能车的声音录音磁带、录音机四,怎样做才是安全行为,引导幼儿说出完整的语言(如。

因此,生活中的交通安全事故时 有发生。

据此 对幼儿...

自我意识的幼儿社会教育的教案怎么写

新人园幼儿,总是缠着教师要找妈妈。

尤其是晚上离园时,每位家长都急切地想第一个接到自己的宝宝,有的家庭是多名成员同时来接。

有的家庭则是今天爸爸妈妈接,明天爷爷奶奶接,后天又是叔叔阿姨接。

众多家长陌生的面孔.给教师接待离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同时,我们也感觉到,在晚离园环节中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

为此。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采取设置情境的方法,让幼儿在其中获得亲身体验,并逐渐促使孩子产生自觉的自护行为,养成良好的离园常规习惯。

于是,便有了《不跟陌生人走》的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2.模拟体验离园情景,知道老师叫到名字,再站起有礼貌地离班。

活动准备 一位陌生人由其他班教师扮演,零食若干。

活动过程 1.情景体验:陌生人走进班里来接小朋友 陌生人:我接毛毛和东东。

这两名小朋友坐着不动,只是怀疑地看着陌生人。

陌生人:我是你们妈妈的同事,我带来了许多好吃的,跟我走吧,我把好吃的都分给你们,好吗?(陌生人拿出几个包装漂亮的巧克力、薯片等食品)这时。

毛毛和东东看到食物后马上站起来,走向陌生人。

又有四五个小朋友也跟着走向陌生人,还有的小朋友伸手要陌生人手里的食品。

陌生人:还有谁想跟我们一起走?我们还要去游乐场玩呢!(又有两个小朋友站起来.跟随陌生人往外走。

) 教师:(拦住)你们干什么去啊?你们认识她吗? 幼儿摇摇头。

教师:这位阿姨,你知道这些小朋友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吗? 陌生人:不知道。

教师:你知道小朋友们的家住在哪里吗? 陌生人:不知道。

教师:这位阿姨不认识你们的妈妈,不知道你们的家住在哪里,你们还能跟她走吗? 幼儿:不能(小朋友们纷纷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一 2.提问引导 教师:为什么不能跟她走呢? 幼儿:她不认识我的妈妈。

幼儿:她不认识我的家。

幼儿:我妈妈说:坏人会把小孩卖到农村,不让回家。

教师:阿姨要是给你们糖吃,你跟她走吗? 幼儿:不走。

幼儿:好吃的里可能有毒药。

教师:阿姨带你们去游乐场玩,你去吗? 幼儿:不去。

3.小结 教师:不认识的人就是陌生人。

陌生人来接时,小朋友千万不要跟他走。

如果陌生人拿出好吃的。

要带我们去游乐场玩儿,我们也不要跟着走,我们要等谁来接才走呢? 幼儿:等爸爸妈妈来接。

教师:对!只有等到爸爸妈妈或家里人来接才能走。

爸爸妈妈没来的时候不要着急,要跟老师在一起。

如果爸爸妈妈们都来接时,你们也不要着急,要等老师看到你的爸爸妈妈后,叫到你的名字才能离开座位去找爸爸妈妈。

4、教师自然引出儿歌《妈妈没来我不急》,引导幼儿一起朗诵。

5、幼儿模拟体验离园情景。

等教师念叨小朋友的名字后才能站起来离开座位,自然走到院子里游戏。

活动自然结束。

附儿歌:《妈妈没来我不急》 幼儿园,门儿开. 爸爸妈妈都接来。

毛毛妈妈没有来. 急得毛毛哭起来。

陌生人,走过来. 干万不要去理睬。

别乱跑,慢等待. 爸爸妈妈一定来。

点评 新小班刚刚入园,幼儿哭闹、家长焦虑的现象,加重了早来园、晚离园环节的工作难度。

虽说教师对于这两大环节的工作早有心理准备,但在应对的过程中确也感到紧张和不安,生怕出现一些安全问题。

我园一直注重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意识非常强。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们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幼儿园实行了接送卡制度,每张接送卡上都有幼儿及家人的合影,家长持接送卡来接幼儿,教师依卡了解持卡人是否是孩子的家人.确认后方可让家长接走,及时有效地缓解了教师对孩子家长还不太熟悉的状况。

其次,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教育活动.试图通过活动来提升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本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教师注重根 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情景设置法,具体形象地创设了真实情景,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跟陌生人走的危害,使幼儿获得了有益的生活经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可以说,整个活动自然化、生活化,提升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并能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离园常规。

中班社会教案蔬菜旅行记

活动内容: 《食物旅行记》 活动目标:初步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重、难点: 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挂图一张、食物(加餐)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稳定幼儿情绪。

2.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让幼儿猜猜他们每天吃得加餐哪里去了?二、基本部分:1.让幼儿体验食物在口腔中初步被磨碎的过程,感受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体会下咽的感觉。

2.让幼儿讨论他们每天吃的食物到哪里去了,教师总结:大部分营养被人体吸收,剩余的被人体排出体外。

3.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挂图,并提出问题。

食物进入人体后,都经过哪些器官?器官都有哪些作用?教师总结:食物要经过口腔、胃、小肠、大肠。

口腔是粉碎食物,胃食物进一步粉碎,小肠吸收大部分营养,大肠吸收营养并把废物排出体外。

4.让幼儿谈谈如何保护这些人体器官,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不要吃的太多;不要太饿;不吃不干不净的食物;少喝冷饮;多喝水;多吃蔬菜。

三、结束部分:幼儿互相说说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

效果检查: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自己日常生活中,通过师生探讨、交流,孩子们都能够决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光彩幼儿园'小班小叶子去旅行语言教案

最后一节车厢是空的,咔嚓咔嚓去旅行)请个别幼儿练习说。

3.猜谜。

咔嚓咔嚓咔嚓嚓: 一.动物图片挂饰若干。

活动过程,体验游戏的乐趣,火车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活动准备: 1.音乐《火车的声音》。

2.电脑课件。

三,咔嚓咔嚓去旅行。

小兔宝宝上火车、完整欣赏儿歌,学习朗诵儿歌,动物宝宝去旅行。

1。

小猫宝宝上火车:&quot,&quot、仿编儿歌。

提问:&quot,咔嚓咔嚓去旅行、分段熟悉儿歌内容。

1. 师。

3: 1。

青蛙宝宝上火车。

四活动目标.教师示范朗诵。

2.幼儿学习儿歌,引出新朋友小兔.理解儿歌内容,尝试学说"XX宝宝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大象爷爷在说话呢,我们来听听大象爷爷说了什么。

" (大象爷爷开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

")&quot.根据动物叫声引出新朋友小猫;小猫宝宝上火车;旅行是什么意思?&quot," 教师小结;(大象)&quot。

2. 师:"大象爷爷还请了其他小动物一起去旅行,我们来看看他请了谁。

" (青蛙宝宝上火车;小兔宝宝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咔嚓咔嚓去旅行":原来大象爷爷开着火车出去玩,你猜会是哪个小动物要去旅行呢?" 五、游戏"动物宝宝去旅行"。

附儿歌: 动物宝宝去旅行 大象爷爷开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咔嚓咔嚓去旅行;。

2.学习仿编儿歌。

4。

二、倾听火车声音,导入新课?"谁在火车上...

幼儿社会课程《别去打扰他》教案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礼仪之邦,小朋友们也要从小做起礼仪之邦祖国的骄傲,从小懂礼貌、讲礼貌,做一个优秀的好宝宝。

本次教案引导幼儿从表演环境中体会礼貌在生活中的好处和方便。

从小培养幼儿的基础礼貌用语。

“树要早浇,人要小教”。

一个人只有在幼年时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举止,将来才能在一个物质充裕、精神生活丰富的和谐社会中,塑造自身高贵的品行与综合素质,为社会贡献智慧和才华,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工作,从而幸福一生。

教案名称:礼貌待人自己开心 教案目标:知道打扰别人做事不好,但有重要的或紧急的事会礼貌打扰。

教案准备:情境表演三个。

教案指导: 1.教师介绍情节发生的背景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内容:自从上次,小猴挨了妈妈的批评,又得到小朋友的帮助,礼貌多了,可是他又碰到了新问题,这回他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出主意。

2.观看情境一:猴妈和兔妈正在谈话。

这时电话响了,小猴接听后知道是找妈妈的,怎么办呢?妈妈说不让打扰她,该不该传电话呢? 讨论: (1)是否该打扰大人谈话? (2)怎样打扰有礼貌? 3. 观看情境二:猴妈正在睡觉,查煤气的来了,小猴该不该叫醒妈妈? 讨论: 该不该叫醒妈妈,怎样叫醒有礼貌? 4.观看情境三:老师正低头替小朋友准备教具,小猴有些肚子痛。

讨论: 小猴该不该在老师最忙的时候去找老师说话?有重要的事怎样说才有礼貌? 5.小结上述情况,让幼儿懂得在有紧急和重要的事需要打扰别人时,要用礼貌方式打扰,不要引起别人的反感。

6.学话句式:“对不起,打扰您了,我有重要事说。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

相关幼儿园教案推荐 教案名称:懂礼貌的甜嘴巴 教案目标:学习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能礼貌待人。

教案准备:收集幼儿对生活小事的处理方法,生活情境图片若干。

教案过程: 一、以角色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聪聪)师;“它是谁?”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甜嘴巴聪聪,为什么叫他甜嘴巴聪聪呢?我们来猜一猜。

孩子们对于“甜”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味觉的体验上,看来要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首先要帮助孩子理解“甜”嘴巴。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听一个聪聪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磁带,并尝试续编。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的前部分, 2、提问: (1)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叫他甜嘴巴聪聪了吗? 聪聪特别有礼貌,别人听了之后就像吃了糖一样,心里觉得甜甜的,所以大家都叫他甜嘴巴聪聪。

(2)你喜欢聪聪吗? 为什么? 3、续编故事——如果你是聪聪,当老师、同伴帮助你时,你会说什么? 三、出示情境图,迁移经验讲述。

师:这是什么地方?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会说什么呢? 四、讨论生活中的问题 1、将收集到的幼儿对生活小事的处理方法换个名字,让幼儿讨论。

2、把幼儿讨论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活动延伸: 1、学讲记在黑板上的常用礼貌言语 2、今天谁是小聪聪?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参与意识,鼓励幼儿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纸、笔每人一份。

2.日常生活中进行常规培养。

活动过程: 一、教师问:“小朋友们好。

” 幼儿回答:“老师好。

” 教师高兴地说:“你们真有礼貌。

现在我向小朋友提个问题,你们平时是如何讲礼貌的?”(幼儿发言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 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内容画出简示图。

幼儿说:“每天早晨第一次见到老师要鞠躬问早。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朋友来园问好的简示图。

幼儿说:“小朋友应友好地在一起玩。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朋友手拉手的简示图。

二、当幼儿对规则表达不清楚时,教师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归纳总结。

幼儿说:“小朋友摔倒,我把他扶起来。

”教师画出这个情节的简示图,然后归纳为:别人遇到困难,我们应主动帮助。

幼儿说:“不能爬栏杆。

”教师归纳为:应主动纠正别人的错误行为。

三、有些规则幼儿说不出来,教师可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幼儿讨论,最后确定规则。

教师说:“别人说话时,我们不能打断人家的谈话,但如果我们有急事非说不可,怎么办?”讨论后让幼儿知道要先说:“对不起,打扰您一下。

”教师再把此情景的简示图画出来。

教师问:“小朋友和别人游戏发生矛盾时,如果你认为你有理,怎么办?”请幼儿讨论,最后确定规则:如果游戏时两人发生矛盾,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四、请幼儿给整幅图取个名字。

教师定为:有礼貌的小人儿是我。

幼儿取的名字只要不离开“讲礼貌”的主题即可。

五、结束时,教师说:“请小朋友把这6条规则看图说一遍,然后画下来,回家告诉爸爸、妈妈,你在幼儿园是怎么做有礼貌的好孩子的。

”(幼儿画图时,不要求和教师画得一样,只要能说明规则即可) 活动提示: 1.本次活动30分钟。

2.本次活动应让幼儿充分发言,在大家发言后再画出规则图示。

3.讨论后的规则,可制成“图表”挂在室内明显处,作为“幼儿园小朋友守则”。

自评: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不仅为其入小学做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社会交往打好基础。

“ 规则”对幼儿来讲并不陌生,因为他们一来...

幼儿园社会教育教案自我控制教案

[教育目标] 1.欣赏故事内容,知道每个人都有几种常见的情绪和表情,了解不同的情绪对身体影响不同。

2.能正确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着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3.初步学习疏导不愉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多媒体、音乐《笑一个吧》 2.微笑卡(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播放表情图)教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当行为。

1.出示表情图,做\"变变脸\"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几种表情图,小朋友来看一看,上面是什么表情呀?(生气、微笑、伤心)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很有意思的变脸小游戏,你们想玩吗?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要瞪大眼睛,跟着表情图一起做动作,看哪个小朋友反应得又对又快好吗?师出示表情图幼儿一起做动作。

2.欣赏故事(老师边讲边播放多媒体) 有一个叫悠悠的小朋友,总是爱发脾气,于是大家就叫他\"发脾气大王\"。

有一天,幼儿园举行画画比赛,悠悠画上了蓝天、白云、草地,还在草地上添了两只小鸡,心想:自己一定能拿第一名。

比赛结果出来了,悠悠没有得到第一名。

他很生气,\"哇哇\"地哭了,擦干眼泪,两手拽紧,气鼓鼓的。

放学后,悠悠谁也不理,背着书包回家了。

在路上,遇到小狗闹闹和几只小狗在玩耍,它们玩得可开心了。

闹闹看见了悠悠,就去叼悠悠的裤子,想和悠悠玩。

悠悠还在生气,\"去去,谁和你玩\",抡起书包,就砸到了闹闹的鼻子,闹闹疼的\"嗷嗷\"大叫,其它小狗吓着了,到处乱跑,生怕悠悠也对它们发脾气。

有一只小花狗撞到了一个西瓜摊,西瓜都被摔碎了。

黄狗踩上西瓜皮摔了个脸朝天,灰狗踩上,摔了个嘴啃泥。

小象走过来,踩上西瓜皮,\"咕咚\"撞到了水库的大闸门。

发大水了,许多小动物被水冲走了。

水退后,大家伙湿得像落汤鸡,闹闹游过来朝着悠悠大声叫,意思是:\"都怪你发脾气。

悠悠低头红着脸:\"我以后再也不乱发脾气了。

\" 3.提问: (1)故事中有谁? (2)故事中的悠悠为什么发脾气? (3)他发脾气,导致了一件什么事?知错吗? 二、在你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是不高兴或生气的的事?可以用什么更好的办法解决?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进行思考) 1.幼儿自由讨论:(别人不和你玩;办法:可以商量一起玩,或轮着玩;发脾气摔玩具;把想法说出来;不会画,可以请会画的教着画。

2.师小结: 小朋友都知道随便发脾气,生气是不好的行为习惯,会失去很多小朋友,经常发脾气,生气,时间长了会不爱吃饭,不爱运动,不爱和小朋友交往,会影响身体健康,会得病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的。

那么保持什么样的心情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呢?(高兴,快乐)的心情。

3.说说有哪些高兴,快乐的事。

(让幼儿畅所欲言) (发奖状了;妈妈给我买了玩具车;和小朋友一起过生日;爸爸妈妈陪我玩;照相;六一节表演;) 4.帮助了别人,别人开心,自己也开心! 师:对,小朋友们不但要自己保持高兴,愉快的心情,还要想办法让别人感到快乐,开心。

当你帮助了别人,别人的心情怎么样,别人会怎么说?那你的心情呢? 三、结束(播放音乐:笑一个吧) 小朋友想出这么多办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老师送给每个小朋友一枚微笑卡,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音乐,一起舞动起来,分享快乐,在今后的生活中笑的更加的灿烂、阳光好吗?(老师,小朋友们共舞) 四、延伸活动《亲子活动》《互帮互助》 游戏玩法:父母和孩子共同玩智力游戏,当父母或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彼此互相帮助,体验为人做事,帮助了别人是愉快的,也可以和孩子商量做哪些高兴的事情,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为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奠定基础 五、教学反思 生气是当人遇到不称心、不如意或对不合理现实的一种情绪反应。

一般来说,生气应该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若幼儿遇事经常生气,而且将生气作为对外界的一种经常性的持久的反应,那就是不正常的行为了。

经常生气、发脾气的孩子一般心胸比较狭窄,自我中心相当严重。

因此,我设计了\"我高兴,我快乐\"这一活动,通过多媒体、谈话、游戏等活动,教幼儿学会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上了这堂课后,很多小朋友学着想办法解决问题,与小朋友相处不再任性,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