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瀛湖生态旅游管委会

青海将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省吗?
据报道,为实现生态强省和旅游名省的目标,近日青海出台《创建生态旅游示范省工作方案》,提出将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

瀛湖生态旅游管委会

青海将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省吗?

据报道,为实现生态强省和旅游名省的目标,近日青海出台《创建生态旅游示范省工作方案》,提出将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省,建设8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15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报道称,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集中地区。

当地生态敏感,适宜发展绿色经济。

2015年8月该省确立打造高原旅游名省,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旅游经济。

根据该方案,青海将建设完善青海湖、可可西里、三江源、坎布拉等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门源—祁连—甘肃民乐、张掖的祁连山风景道与西宁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玉树市的三江源风景道。

完善环夏都旅游圈、青藏铁路旅游线和祁连风光旅游线等。

按照计划到2018—2019年,则重点发挥西宁、德令哈、格尔木、玉树等城市的带动作用,建成一批生态旅游重点景区,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旅游经营机构。

2019—2020年,将全面对接创建标准,建成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省。

希望青海旅游示范省的建设能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是否享受免

一、对旅游者的生态管理旅游者旅游活动对环境影响颇大,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有必要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规范性管理。

这种管理的基本目标是科学区划分流和疏导游人,合理确定与控制生态环境容量和经济总量,避免生态旅游区超负荷接待游人。

(一)生态旅游景区对旅游者管理的目标1.促进旅游者满意度的提升满意度是旅游者在生态旅游景区停留游览之后对整个游览经历的个人感知评判,该评判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景区的资源、景区的环境、游玩的心情、行程的安全度等。

对游客的管理可以促进上述四个方面的优化,从而提升旅游者对生态旅游景区的满意度。

2.强化对旅游过程的控制对旅游者的生态管理,就是通过对旅游主体实施全程控制和管理,将旅游过程置于管理者的掌握和控制中,保证旅游全过程的流畅性、安全性以及满意性。

对旅游过程的控制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对旅游者个人行为的控制,其二是对旅游者的流动规模和流动方向的控制。

这两个层面的控制都必须以整个生态旅游景区统筹管理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对生态旅游景区内的旅游者实现合理的组织,避免因旅游者拥挤而出现游程中断或暂停,保障旅游者获得最佳的空间感受和旅游经历,同时也确保管理者对旅游全过程的安全性实施监控。

3.优化生态旅游景区的经营效益对旅游者的生态管理,从本质上看,是为实现生态旅游景区效益的最大化。

生态旅游景区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旅游者行为规范化来说,生态旅游景区对旅游者的管理能够减少因旅游者不文明行为造成的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降低旅游者对生态旅游景区的巨大生态压力,使生态旅游景区中的生态环境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对旅游者进行事先的行为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旅游者因不遵守规则而造成的意外伤亡事故,因此生态旅游景区的管理有助于增加生态旅游景区的社会效益。

同时生态旅游景区中旅游者的安全也成为生态旅游景区树立品牌形象、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在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保障的条件下,景区形象和品牌较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其经济效益的实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生态旅游景区对旅游者管理的内容1.规范旅游者行为规范旅游者行为是指从道德标准出发对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加以纠正。

生态旅游景区中常见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包括:乱扔乱刻,破坏公共设施,损害树木,践踏草坪,随意给动物喂食,随处吸烟和点火等。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被视为不文明和不道德的行为,但是在生态旅游景区中由于旅游者在新环境中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淡薄而时有发生。

为此,生态旅游景区应采取措施,对旅游者进行行为规范。

2.对旅游者实行环境意识教育环境意识又称生态意识,其核心是具有生态意识成分和特征的环境伦理。

生态意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生态知识、生态规律、生态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环境伦理、生态文化理论及审美知识等。

通过这些知识的普及,要使游客真正懂得作为一个生态旅游者,必须履行生态义务,奉行生态道德,提倡生态文明。

3.保障旅游者安全在自然型生态旅游景区中,旅游者的不当行为如不加以制止或限制有可能演变成为事故或灾难,因此生态旅游景区对旅游者管理应该根据不同的生态景区环境为旅游者提供安全行为的指引,避免因旅游者行为不当而引发各种悲剧。

4.保护生态旅游景区资源保护生态旅游景区资源主要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方面对旅游者流量、容量方面的控制和管理;另一方面是针对资源保护的措施,防止人为破坏。

古代陕西安康叫什么

安康市简称“金”,古称“金州”陕西省第二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陕西省第三大铁路交通枢纽城市,是东方圣母一江清水送北京 饮水思源到安康女娲的故乡,素有“天然生物基因库、中药材之乡、中国硒谷、中国民歌之乡、中国茶乡”等美誉。

位于陕西省最南部,是陕、川、鄂、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是连接祖国西南、西北通向华北、华中、华南的重要交通枢纽。

阳安铁路(阳安铁路复线)、襄渝铁路、西康铁路(西康铁路二线)、安张常铁路(安张衡铁路)、渝西高速铁路(规划中)。

西康高速、银百高速公路(安康到岚皋县高速段)、十天高速、包茂高速公路、安北高速公路(规划中)、安平高速公路(镇坪县高速规划中)、城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我国包柳铁路和沪汉蓉大通道的十字中心。

辖1区9县,2012年安康市总人口310万安康市(AnKang),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幅员在北纬31°42′~33°49′、东经108°01′~110°01′之间。

下辖汉滨区、旬阳县、石泉县、平利县、白河县、紫阳县、岚皋县、宁陕县、镇坪县、汉阴县1区9县(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康瀛湖生态旅游区、恒口示范区)。

安康市面积23391平方千米,耕地28.9万公顷,2012年安康市总人口310万。

该地区为我国北亚热带动植物典型代表区,有羚牛、朱鹮、大熊猫、云豹、大鲵等珍稀动物。

是陕西省及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茶叶、蚕茧、油桐、生漆主产区。

因境内土壤含硒元素丰富,又被誉为“中国硒谷”[1] 。

安康是中国十大宜居小城[2] 、中国十大节庆城市[3] 、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4] 、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5] 。

随着西康高速、西康铁路(双线)全线贯通。

安康市全面融入西安2小时经济圈。

秦巴腹地,汉水之滨,被誉为"西安后花园"。

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承担着“一江清水供北京”的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

生态旅游产业有哪些性质?

生态旅游是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通过保持旅游区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来实现代际间的利益共享和公平,是实现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途径,全球绿色浪潮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生态旅游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它实际上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之一。

我国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由于不健全的生态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和落后的管理体制以及盲目过度开发而造成生态旅游区资源环境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

有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缺乏深入调研和全面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便急功近利地进行探索式、租放式的开发,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在我国,生态旅游正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生态旅游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只要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战略高度出发,更新观念、改革不足,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学技术在生态旅游发展的科技含量,就可以逐步解决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的长期协调发展。

...

生态旅游的两大内涵

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回归大自然,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目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 二是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

不论生态旅游者,还是生态旅游经营者,甚至包括得到收益的当地居民,都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方面做出贡献。

也就是说:只有在旅游和保护均有保障时,生态旅游才能显示其真正的科学意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