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西双版纳泼水节旅游

#旅行安全#西双版纳的泼水节什么时间,具体位置在什么地方?
西双版纳的泼水节是在阳历的4月13日-15日,举办的地点是西双版纳各傣族村, 水节也是西双版纳傣族的新年,是傣家最为隆

西双版纳泼水节旅游

#旅行安全#西双版纳的泼水节什么时间,具体位置在什么地方?

西双版纳的泼水节是在阳历的4月13日-15日,举办的地点是西双版纳各傣族村, 水节也是西双版纳傣族的新年,是傣家最为隆重的节日。

节日期间有很多活动,比如赛龙舟、放高升和孔明灯、泼水狂欢和赶摆等活动,人也会比平常多很多,因此都要提前订好酒店和机票,方便旅行! ﹋o﹋参考参考

西双版纳旅游泼水节应该准备什么着装和用品?谢谢

13,14,15号,州府景洪过泼水节,好玩极了。

一定要去哦。

房间很紧张,尽早订房吧,兄弟!时间也紧张,你要到昆明做车,或飞西双版纳。

建议赶不上就住橄榄坝沙朗餐厅旁的竹楼,15-30一晚,老外旅游口袋书里强力推荐的。

因为橄榄坝的泼水节晚于景洪。

吃饭就在沙朗餐厅,味道不错,价格公道。

西双版纳有哪些旅游景点?

西双版纳在云南省的南部,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聚居着10多个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是傣族自治州。

作为一个风景旅游胜地,西双版纳是很有特色的。

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还保留着各自特有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傣族、布朗族的彩色缤纷的头饰和统裙,他们居住的竹楼,吃的竹筒饭。

傣族泼水节 每年4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节--泼水节。

节日期间,无论在竹楼、村寨里,还是在街道、公路上,也不论男女老少,过路行人,到处都是热闹的泼水活动,他们有的端着脸盆,有的提着水桶,互相用手泼水,每个人都是水淋淋的。

按当地的习俗,这意味着用水冲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灾难,得到幸福。

在过泼水节的日子里,人们还尽情地唱歌、跳舞,饮酒欢宴。

去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已成了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旅游节目。

...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

泼水节即傣历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间丰富神奇的活动内容,吸引国内外无数游人。

泼水节一般为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除夕,是送旧岁的日子,常有划龙舟、放高升等传统活动(放高升即燃放自制的土火箭)。

第二天(或第三天)为空白,它不属于旧的一年,也不属新的一年,而是旧年和新年之间的空日子,所以,这一天(或两天)人们可自由安排活动。

第三天为傣历的元旦,也是傣历年中最热闹的一天。

传说是“日子王到来的一天”。

这一天清晨人们便身着盛装开始忙碌做一些佛事活动。

到午时忙碌的妇女们便担水为佛洗尘(即“浴佛”),求佛保佑傣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至此欢乐的泼水活动便开始了。

泼水是泼水节最主要的传统活动,人们相互泼水、相互祝福,傣家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

泼水传递了男女青年们真挚的友谊和爱情,泼水表达的人们相互间的祝福,圣吉的水把人们一年的辛劳汗水、烦恼、忧伤冲得干干净净。

把欢乐和圣水洒向远方来客和过路人。

以示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把友情传给四面八方的朋友。

传统活动还有丢包求偶、跳孔雀舞和雄壮潇洒的象脚鼓舞、文艺表演、体育竞赛、商贸交易、物资交流等。

国内外许多贵宾与游人都曾到此与傣家人共度欢乐的泼水节并结下了长存的友情。

一般在旅游胜地景洪县曼飞龙佛塔和勐海县景真八角亭前欢度这一盛大节日。

关于泼水节的由来,傣族民间有个感人的故事。

传说,古代农时由一位叫捧麻点达拉乍的天神来掌管。

但是,捧麻点达拉乍凭着自己法术高明,神通广大,乱显神威,为所欲为,想降雨就降雨,想降温就降温,弄得人间冷暖失调,雨旱混淆。

天神英达提拉决定对给人间降灾降祸的捧麻点达拉乍进行制裁,但由于捧麻点达拉乍法术高明,众神仙都不敢动他。

于是英达拉提就变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去“串”捧麻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他把她们父亲如何作恶的事说了出来。

七位善良、美丽的姑娘本来对父亲的所作所为就很不满,今天听了“小伙子”的话更是义愤填膺,决心大义灭亲,为人间消灾除难,姑娘们私下商议,要除掉十恶不赦的父亲,必须把父亲生死秘诀探出来。

捧麻点达拉乍在谈笑中不知不觉泄露了自己的生死秘诀:火烧、水淹、刀砍、箭射,他一概不怕,怕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做成“弓塞宰”(意为“心弦弓”)。

一天,姑娘们把父亲灌得酩酊大醉,她们趁他酣睡时,悄悄拔下他的一根头发,做成了“弓塞宰”。

当她们把“弓塞宰”对准捧麻点达拉乍时,他的脖子就断了,头颅一落地,就冒起火来,那火到处蔓延。

为了扑灭邪火,七个姑娘把捧麻点达拉乍的头轮流抱在怀里,直到腐烂。

轮换时,姑娘们都要打来清水,泼在自己身上,冲去满身的污迹遗臭。

为了纪念那七位大义灭亲、为民除害的姑娘,傣家人欢度新年时,都要举行泼水活动,以消灾除难,祝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傣历新年里的“腕脑”,就是捧麻点达拉乍的头腐烂的日子,泼水活动就在这一天举行。

其实,泼水节为傣族的新年,它起源于印度,曾经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

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到十四世纪初。

距今约700年,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俗也日益广泛。

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 西双版纳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满山遍野的绿色。

花开四季,果结终年,秋天、冬天树木不落叶,只有在干季和雨季交替时,少许树木分批地换叶。

第二感觉是:气候温和,找不到“冬天”的踪迹。

有一位气候学家曾经对春夏秋冬作过这样的划分:月平均温度低于10℃的为冬季,月平均温度高于22℃为夏季,月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的为春秋季。

西双版纳低海拔地区的月平均温度都在15℃左右。

因此,西双版纳被誉为“没有冬天的乐土”。

12月至2月,正是祖国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可是在西双版纳,人们还在澜沧江里游泳、捞青苔呢! 从地形环境来看,西双版纳北倚青藏商原,位居横断山脉尾稍、南濒浩翰的太平洋与印度洋交绥地带,冬夏为不同的海陆气团控制,形成与同纬度其它地区不可比拟有优越环境。

喜马拉雅山运动形成了以澜沧江为中心的,由北向南、由两面三刀翼向中心降而页部相对略低,具有缺口的似“马蹄形”地势,全州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最高峰为勐海县的桦竹梁子,海拔2429.7米,最低点在澜沧江与南腊河交汇点,海拔477米,相对高差1952.7米。

这使得西双版纳成为寒气易进难出,没有台风肆虐的高原盆地,构成了独特的亚热带的环境条件。

从纬度位置来看,西双版纳属于太阳直射地区,入射角度高,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属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控制地区,故终年温暖,夏长无冬。

4月至10月下旬气温在22°C以上,11月至次年三月为春秋季,气温在13°C——12°C之间。

年平均气温为18°C——20°C,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地区间差异大。

极端最高温达41°C,极端在最低温达-4.5°C,年温差为10°C左右,但日温差竟达18°C左右。

全年日照时数1700——2300小时,全州年辐射总量平均值达130.7千卡/CM2。

西双...

泼水节的习俗

西双版纳泼水节 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

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

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

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

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

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

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

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

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

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

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

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

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到过云南旅游的人都知道有名的傣家泼水节,西双版纳泼水节上,青年们端水洒泼,犹似银花怒放。

一年一度的西双版纳泼水节快到了,欢迎大家来美丽的云南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傣族人民把最诚挚的祝福送给您。

西双版纳泼水节期间,酒店、车位都是非常非常的紧张,泼水节期间有来云南西双版纳旅游的朋友们一定要提前预定 展开...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泼水节的由来,在傣族民间有个神话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统治傣族地区的火魔,乱施淫威,致使民间没有风雨,庄稼不能生长,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火魔有从民间姑娘中抢去的七个妻子,她们目睹火魔残酷狠毒,对民间的疾苦非常同情,决心为人民除掉祸根。

因火魔练得法术,七个姑娘设法将它杀死。

后来她们佯装挑逗他高兴,施巧计探得根除火魔的秘密。

一天,她们设丰盛酒宴,陪劝火魔饮酒。

聪明勇敢的七姑娘乘火魔大醉熟睡之机,从他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火速地勒住他的脖子。

果然,火魔的头颅立即掉在地上,滚到哪里便烧到哪里。

随着火势不断扩大,眼看即将燃至附近的房屋,大姑娘急中生智,迅速将魔头抱起,地上的熊熊大火马上熄灭,火魔也随之消失,为了使人民不再遭受火魔的迫害,七个姑娘轮流抱住魔头,并用轮换的空隙用水冲洗身上的污秽,一直到火魔的脑袋化成尘土为止。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傣家七个姑娘的英勇精神,于每年消灭火魔的日子,互相泼水祝福。

事实上,泼水节源于印度。

泼水曾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被佛教采用。

,这种仪式约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经缅甸传人云南傣族地区。

隆着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扩大,泼水的习俗在民间广泛流行,并与当地的神话融合,形成隆重的固定节日。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陪同缅甸领导人穿着傣族服装,来到云南西双版级州府允景洪,同各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给泼水节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如今,节日中的许多陈规陋习已经废止,增加了健康的内容。

通常是第一夭开庆祝大会,各族军民共贺佳节:次日举行欢快的泼水仪式;第三日赶摆,参加物资交流活动。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

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

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申报的傣族泼水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去西双版纳旅游,那里都有些什么有趣好玩的地方啊?

节日简介中国的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队伍,人口近百万,大部分居住在云南的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则散居于云南各地。

傣族历史悠久,傣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傣语支。

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灵物崇拜等。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

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

"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

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文雅的则用树枝湛水泼。

"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

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

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

节日习俗: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

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

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节日起源: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在一般傣历的六月中旬,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

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

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

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

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其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味和民族色彩。

泼水的讲究:文泼比较传统的方式,用木盆装满清水,泼在人身上。

武泼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