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旅游产业
哈尔滨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太阳岛、哈尔滨极地馆、嘉年华、科技馆、中央大街、索非亚等等。拓展: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是东北北
哈尔滨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太阳岛、哈尔滨极地馆、嘉年华、科技馆、中央大街、索非亚等等。
拓展: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是东北北部交通、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户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地处中国东北平原东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截至2015年,哈尔滨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辖9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常住人口1066.5万人。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是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2015年,哈尔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51.2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72.6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62.8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15.8亿元,增长9.3%。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7:33.4:54.9调整为11.7:32.4:55.9。
哈尔滨怎么样
哈尔滨,号称“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
是中国黑龙江省省会,中国东北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省辖市中管辖面积最大、管辖总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仅次于成都)[2]。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都市,哈尔滨建筑风格别具风韵,很多欧式建筑遍布市区。
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大城市,为解放东北乃至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2月27日,被毛主席公开称赞为"共和国长子"。
1994年,哈尔滨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010年,哈尔滨市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认定为“音乐之都”,成为中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3]。
气候特点 哈尔滨位于最北端,是我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大都市。
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而夏季则显得短暂凉爽。
秋林,中央大街一角,火车站,天主教堂哈尔滨的集中降水期为每年7至8月,集中降雪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
年平均温度3.6℃。
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13.2℃至零下24.8℃,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18.1℃至22.8℃。
3-5月份为春季,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
6-8月份为夏季,炎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0℃,最高气温达38℃。
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由于降水集中,间有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
9-11月份为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9月份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0℃,南部地区2-4℃。
12-次年2月份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雪覆大地。
1月平均气温零下15℃-零下30℃,最低气温曾达零下52.3℃。
经济概况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7.4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26.9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13.8亿元,增长14.4%。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6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8%。
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3.6:37.6:48.8调整为12.8:37.7:49.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886元,比上年城市交通 全年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81.9亿元。
启动了道外二十道街跨松花江大桥、三环路哈阿立交桥、何家沟综合整治等城建大项目,推进了中华巴洛克保护街区、沿江景区升级改造等景观工程建设,实施了哈阿路、抚顺街—民安街—民众街、齿轮路、保健路、通乡街等路桥重点工程,建设了北环路、安国街、安升街等17条达标街路,对安化街、南平街、公浴街等23条破损道路和土路、背街背巷进行修缮和改造,新建林机小区、南直路2座人行天桥。
城市交通运营能力不断提高。
年末全市公交编码线路达179条,比上年增加38条,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646.9公里。
公交车运营车辆4705辆,全年新增公交车辆338辆,更新公交车辆455辆。
公共交通客运量9.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6.7%。
增长12.7%。
旅游资源 前往哈尔滨旅游,最佳的季节是以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此时,满目的银装素裹,虽然寒冷,却到处可以看到与江南水乡迥异的雪地冰天景色;另外,7月至9月的夏季,对游客而言,绝对是理想的避暑佳季。
哈尔滨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粗犷豪放的北方民族风情,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灯游园会、冰雪大世界等大型活动显示了哈尔滨深厚的文化底蕴。
哈尔滨极地馆、防洪纪念塔、文庙、极乐寺、圣索非亚教堂、俄罗斯风情的中央大街、萧红故居等文物古迹和东北林园、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原始森林等500余处人文自然景观,与哈尔滨周边的镜泊湖、五大连池、扎龙自然保护区一起构成了中国北方别具一格的特色旅游地,凭藉这些优势,哈尔滨市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哈尔滨素来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名。
市内建筑中西合壁,格调鲜明。
人文历史悠久,不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名城。
庄严雄伟的圣索菲亚教堂,神秘气氛笼罩的尼古拉教堂,造型奇巧的俄罗斯木屋,典雅别致的歌特式楼宇,欧式建筑的中央大街,雅洁明快的建筑色调,灯红酒绿、繁华如锦的都市风貌,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雪节”国际冰雕雪塑比赛,以及“国际经贸洽谈会”,处处折射出“东方莫斯科”的独特魅力。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
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在每年一月五日开幕,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冰雪为内容而组织的国际性节庆活动。
每年的哈尔滨冰雪节都举办大型的冬泳比赛,场面非常壮观。
届时,游人可以到哈尔滨市一睹冰灯、雪雕的美景,欣赏冰雪文艺晚会,还可以参加很多冰雪...
去哈尔滨旅游需要带些什么东西,要注意什么
东北的冬季相对于南方来说是比较寒冷的,但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冷。
原因是东北的冬季比较干燥,所以感觉上没有天气预报中说的那么寒冷。
室内有暖气,一般温度都在18度以上。
但由于东北的气候特点,还是有些注意事项要注意一下:1、保暖:东北冬季早晚温差大,请根据温度加减衣服,防寒服、雪地鞋、手套、帽子必备。
①衣服:内衣要柔软、吸湿、透气,以利于皮肤干爽。
如果有冲锋衣裤尽量穿,保暖内衣+毛衣+抓绒+冲锋衣=御寒首选!如没有冲锋衣,具有防风、防水、保暖、质地轻柔的羽绒服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②鞋子:“寒从脚下起”从保暖的角度讲,鞋是最重要的;一双轻巧保暖鞋底厚实的鞋子,可以使你感到全身温暖,又可以防止在冰雪路上滑倒,首选登山鞋,从经济角度看,一双100元左右的防滑棉鞋也可以了。
③手套:选择五指的棉手套或抓绒手套,方便灵活保暖(不要戴皮手套,容易冻伤)。
④帽子:建议选择款式简单密实的绒线帽子,唯一的要求是能包裹住耳朵!备注:如果在家乡购买或随身携带不方便,也可以选择在到达东北的第一站城市购买一些物美价廉的适用品,当地可选择的质地及品种较多。
⑤背包:建议用背包,初级驴子用的背包就好(最好不用拉杆箱,实在没有背包,再选择拉杆箱)⑥雪套:穿越过程中积雪很厚,如果没有雪套,鞋子和裤子很容易进雪而导致湿露结冰,至此草原行者户外为大家准备了雪套免费使用!2、护肤、保湿、防晒霜:因东北室外天气十分干燥、室内多用暖气取暖,室内空气不是很流通,湿度一般在20%左右。
所以准备油性较大具保湿功效的脂类护肤品就很重要,可防止干燥、皱裂,室内入睡前最好适当使用护肤品,在床头柜上放一杯水可增加房间的湿度;有些南方的朋友,到了东北以后会流鼻血,这就是因为没有饮水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
其实很简单,每天多喝水多吃水果就好了。
女士带一支润唇膏更好。
北方冬天的太阳跟紫外线也很厉害,防晒霜肯定是有备无患的。
3、护眼:如果是眼镜一族,最好选戴隐形。
因为脸部的热气会布满你的镜片挡你的视野。
墨镜不可少。
雪地上因阳光反射强烈,如果长时间不戴墨镜就会产生雪盲,对眼睛伤害很大,有必要戴上有色眼镜来保护眼睛防止太阳光刺伤眼睛。
4、饮食:东北地区因为气温低,尽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但是味道偏重,所以如果饮食方面有不适应的地方及早向领队提出,以做调整。
旅游途中,尽可能多喝水,多吃水果;由于气温较低,所需热量相应增加,多食瘦肉类、蛋类、鲜鱼、豆制品、动物肝脏对补充人体热量很有好处,也可随身携带些巧克力,以补充热量。
另外,一定要携带旅行用的保温瓶,这样可保证随时喝到热水。
5、保健:由于室内和室外有比较大的温差,所以千万不要在出汗或衣物很少的情况下到室外,否则容易引起感冒。
6、电子产品的保护:①相机:在寒冷的条件下,相机容易失灵,所以在室外一定要注意相机的保暖。
尤其是数码相机更怕冻。
在室外一定要注意相机的保暖,最好藏于怀中,从室外进入室内,切记将相机用厚布包好,或放入相机包内保护,否则因室内外温差太大,整部相机都返潮布满水珠;②电池:相机电池常因无法抵御低温而无法正常拍照,你应该在贴身口袋里多带一节电池备用,如果电池因低温不工作将它恢复至体温后再装入相机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③胶卷:胶卷受冻后脆性很大,因此在室外拉动胶卷时,不要用力过大,否则,胶卷很容易被拉断。
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是东北北部交通、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户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地处中国东北平原东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
截至2015年,哈尔滨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辖9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常住人口1066.5万人。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是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2015年,哈尔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51.2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72.6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62.8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15.8亿元,增长9.3%。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7:33.4:54.9调整为11.7:32.4:55.9。
2017年11月,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获得“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
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
哈尔滨的冬季适合什么旅游业
哈尔滨工大集团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哈尔滨工大集团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发展形成的。
园区创建于1992年6月,经国家科委和哈尔滨市政府批准, 被确定为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先期建设比较成型的大学科技园。
目录 集团概况集团简介 组织机构 发展战略 集团大事记 集团文化企业文化 工大集团之歌 集团报刊 集团CI 人力资源用人准则 联系我们集团概况 集团简介 组织机构 发展战略 集团大事记 集团文化 企业文化 工大集团之歌 集团报刊 集团CI 人力资源 用人准则 联系我们 展开 编辑本段集团概况 集团简介 哈尔滨工大集团 [1]哈尔滨工大集团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发展形成的。
园区创建于1992年6月,经国家科委和哈尔滨市政府批准, 被确定为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先期建设比较成型的大学科技园。
工大集团成立十多年来,利用哈工大的人才、科技优势和自身成功的资本运营,实现了超常规运作,跳跃式发展,目前已成为以高科技板块为龙头、以加工制造产业板块为基础、以金融板块为核心、 以商服实业板块为保障的,实力雄厚、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工大集团作为控股集团公司,以资本为纽带控股十个大型集团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工大高新”,控股黑龙江乳业集团总公司,参股上市公司“航天科技”,以发起方式设立“工大高科”和“航天物业”等两家规范性股份公司,发起成立黑龙江首家风险投资公司,也是全国首家股份制风险投资公司。
这十个大型集团公司所属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近百家,涉足展览体育业、生物食品工程、乳制品、旅游酒店、信息科教、物业管理、物流管理等产业版块,这些产业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已经全面成熟,在人才储备、技术力量、产品结构等方面居行业领先水平,具备了高速成长的所有要素。
工大集团起步于黑龙江,实业遍及全国。
集团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搭建了良好的地域发展架构:集团在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 —— 哈尔滨建立了黑龙江总部,并依托北药和北大仓的绿色资源,建立了生物医药和生物食品工程研发、生产基地。
在中国政治经济地缘中心京津地区,集团建立了北京总部,并利用北京的地缘优势,涉足建材产业和旅游产业,形成了技术优势明显的企业群。
在中国经济最有发展潜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集团建立了上海总部,并以大通期货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为核心建立了集团直通国际市场的金融中心;在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圈 —— 珠江三角洲,集团依托在珠海、深圳的实业基础在深圳成立了南方总部。
在珠海,培植了以新经济资源开发港为轴心高科技产学研基地,在深圳,集团建设了高科技产业孵化器 —— 深圳华融大厦。
工大集团已初步形成总部经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即:四大总部经济:黑龙江总部、北京总部、上海总部和南方总部;六大区域经济:黑龙江、沈阳、大连为主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区,北京、天津为主的京津唐经济区;上海、南京为主的长三角经济区;深圳、珠海为主的珠三角经济区;西安为主的西部大开发经济区和俄罗斯经济区。
工大集团投资兴建的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打造了黑龙江省最大的会议、展览、体育场馆,真正实现了汇聚资金流、商流、物流、人流的目标,为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建立了通道。
集团积极向海外拓展,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设置八家区域性海外分公司,并控股了两家上市公司,拥有国家授予的进出口经营权,为工大集团直接与国际对接创造了良好条件。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区域战略格局的不断延伸,工大集团着眼未来,向着跨国综合商社的既定目标奋力飞翔。
第四届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峰会何时开幕?
7月7日,第四届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峰会于延吉开幕,这一峰会被视为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是业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峰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2018全国避暑旅游城市发展报告》,并揭晓了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名单,大连市、长春市、贵阳市、安顺市、昆明市、哈尔滨市、青岛市、烟台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榜上有名。
据悉,2017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50亿人次,其中七八月份的避暑旅游突破10亿人次。
这说明避暑旅游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民众对于避暑旅游的出行意愿越来越高,有数据显示,2017年三季度,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整体出游意愿达到84.9%。
...
旅游信息化的表现形式
旅游信息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旅游网站、旅游呼叫系统、数字化管理以及支持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近期,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以构架“智慧旅游”城市为指导思想,联合中国领袖级IT综合服务提供商华胜天成通过信息化为驱动手段,搭建了集产业信息资源汇总、产业运行监控监测整合、应急调度快速反应为一体的综合系统——“首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
据悉,该中心的成功建设可实现北京市旅游产业相关信息资源的接入与整合,为首都旅游产业相关单位的业务应用、决策分析提供支撑服务,为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有效保障。
项目试运行期间,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对北京市旅游委调度中心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表示:“先进理念+先进技术”有效促进了北京市旅游信息化水平,提升市民出行感受。
同时来自全国20多家省市旅游局及旅游行业相关领导到北京旅游委指挥调度大厅参观与学习,其成功经验带动了各省市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步伐。
“该项目运行稳定、良好,并在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报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荣登‘2012中国旅游公共服务项目TOP10首榜’。
”北京市旅游委主任鲁勇在2013年北京旅游工作会议上说。
哈尔滨市旅游局计划在未来几年内以云计算为基础,在哈尔滨市旅游行业建立一个海量存储的旅游信息化体系,即“旅游云”项目。
此项目以一个核心为基础,四大辅助系统为支撑。
一个核心即智慧旅游综合数据中心;四大辅助系统即公众旅游信息咨询系统、行业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以及智慧景区信息系统。
公众旅游信息咨询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通过手机浏览和查询旅游信息;二是通过分布在城市不同地点的触摸式查询系统发布旅游信息。
哈尔滨市旅游局开发的“爱旅游·哈尔滨”智能手机导游系统可以计算出用户到景区的距离,并通过语音向用户讲解景区概况。
今后几年,三星级以上宾馆、重点社区、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的区域还将摆放触摸式旅游查询一体机,方便游客和市民查询。
说起云南,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她令人向往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每年,数百万游客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体验彩云之南的魅力,“旅游大省”的称呼,云南当之无愧。
然而,随着游客对旅游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原有旅游景点产品的老化以及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吸引力渐渐减弱,传统的旅游产业发展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游客、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需要。
云南也很快嗅出了市场求变的气息,这个旅游产业的先行者并没有守着原有成绩固步自封,而是在创造云南旅游新辉煌的路上迈开了步伐, 开始“旅游二次创业”,在此背景下,旅游信息化发展正当其时,信息化技术为云南省旅游的发展转型,再上台阶提供着强劲的动力。
云南省旅游局局长喻顶成曾表示,加快推进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新成果来引导旅游消费、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实现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已经越来越重要。
据介绍,云南省的旅游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1998年就率先拥有了自己的旅游门户网站,但10多年来市场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化建设面临新挑战。
目前,团队游日渐式微,散客个人旅游、自驾游方兴未艾,对散客而言,电子化、信息化的旅游产品更具吸引力,一个选择背包而不是跟团旅行的游客,可能从确定地点、制订路线、出发到达,到购票、游玩、食宿、返程都使用互联网获取相关信息甚至完成交易。
在旅游信息化发展不够完善的阶段,这些游客在使用旅游信息化产品时必然感到不便,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