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中国地理与旅游

中国的地理形势如何?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心得 从小就向往着远方,向往着那一个个或清丽或旷远或古老或优美的人间乐园。每次看到风景秀美的图片或纪录片,都恨不得马上能身临其

中国地理与旅游

中国的地理形势如何?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心得 从小就向往着远方,向往着那一个个或清丽或旷远或古老或优美的人间乐园。

每次看到风景秀美的图片或纪录片,都恨不得马上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所以,当学校把选修课的资料发下来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了《中国旅游地理》,依然记得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放的九寨沟的实地拍摄,当时就深深地沉醉在那如梦似幻,缥缈悠远,不能复制的美景中,那盈盈的绿水如一条条裴翠带子,难怪人们常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犹如一个童话世界,人间仙镜处处充满着诗情画意。

因此,对这门课程更是产生了及大的兴趣。

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师,他那精湛的专业知识、详细的讲解,让我们对这一学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使我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旅游地理课程尤其是对中国特定地域的了解,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及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

旅游地理是旅游业产生的自然背景,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是为学习旅游管理的打下基础。

这门课令我对祖国美好河山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当别人问及我中国有哪里好玩的时候,也不会哑口无言。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最大...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心得 从小就向往着远方,向往着那一个个或清丽或旷远或古老或优美的人间乐园。

每次看到风景秀美的图片或纪录片,都恨不得马上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所以,当学校把选修课的资料发下来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了《中国旅游地理》,依然记得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放的九寨沟的实地拍摄,当时就深深地沉醉在那如梦似幻,缥缈悠远,不能复制的美景中,那盈盈的绿水如一条条裴翠带子,难怪人们常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犹如一个童话世界,人间仙镜处处充满着诗情画意。

因此,对这门课程更是产生了及大的兴趣。

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师,他那精湛的专业知识、详细的讲解,让我们对这一学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使我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旅游地理课程尤其是对中国特定地域的了解,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及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

旅游地理是旅游业产生的自然背景,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是为学习旅游管理的打下基础。

这门课令我对祖国美好河山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当别人问及我中国有哪里好玩的时候,也不会哑口无言。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最大收获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上,且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为将来步入社会,踏进旅游行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当然要学有所用,结合GIS能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大影响。

在这里主要介绍旅游信息查询功能。

旅游业具有和地理位置极其密切的关系,如旅游景点的分布、旅游服务设施的位置、道路信息等在地图上都有相应的地理坐标。

而GIS可以提供非常全面的地理区位信息,采用GIS的管理空间数据的功能,能在一张电子地图上集成极其丰富的空间、非空间信息,用信息管理软件统一管理,从宏观上对旅游信息进行检测。

目前,利用GIS技术开发旅游信息查询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网络上借助于信息管理软件进行管理的旅游信息网站不胜枚举,内容包括具体的景点景区方位、交通最优路径的选择、旅游目的地环境、人口密度,等等。

将来随着GI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信息也将与个人数字手持设备(简称PDA)相结合,即旅游通掌上电脑,为旅游者提供实时、快速、方便的移动数字旅游概念。

旅游通掌上电脑是针对旅游行业,整合旅游资源,采用现代PDA技术、GIS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建立庞大、专业的旅游资源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时域空间位置信息和旅游资源信息,并能在电子地图上标定显示用户所在的任一旅游景点地理位置,同时显示所在地的相关行业信息及前进方向、交通状况等信息,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本地旅游资源的情况,实时确定所处位置,了解周边区域的地理信息,实现电子信息导航。

短短的十五节课程让我获益匪浅,让我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肃然起敬,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把GIS与旅游地理充分结合,为中国的旅游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旅游和地理的之间存在的联系

旅游与地理 我国是世界上风景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旅游资源当中的自然风光资源都是以自然地理景观为基础的。

其中种类很多。

自然风光资源就使指那些具有美感和欣赏价值,能够吸引人们参观游览的自然风光。

我国辽阔的疆域,巨大的家纬度差异和背倚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呈网格状分布的地貌格局,以及地形的高差,形成自然地理地域分异中的水平地带交错,加深了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形成我国类型多样、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资源的地理基础。

自然风光资源以名山奇峰、秀水胜景、天象气候、珍禽异兽、观赏植物为旅游业发展增光添彩。

1、山岳风光。

我国多山,山岳风光是以其形体给旅游者以雄伟、高大、庄重、深邃、奥秘、秀丽、奇绝等丰富的美感。

一般说,这里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气候变化多端,可以进行消夏避暑、观光旅游、登山健身、科学考察等多种活动。

根据美学形象和观赏效果,结合成因,山岳风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花岗岩山岳风光,花岗岩坚硬耐蚀,三维节理发育,球状风化现象十分普遍,常常形成许多别具风格的奇山怪石景象,例如海南崖县“南天一柱”,黄山“莲花峰”、“仙人指路”、九华山“观音峰”等。

我国自北向南均有分布,著名的有黄山、千山、普陀山、天台山、莫干山、三清山等。

①喀斯特山水风光。

喀斯特地貌天然造型极为丰富,常见的有:峰林、孤峰、石林、天生桥、地下河、溶洞等。

我国有石灰岩面积130万平方千米。

占全国总面积的14%,以喀斯特山水著称的云南、贵州、广西分布面积最广,发育最典型。

这里有桂林山水、漓江风光、云南的路南石林、四川型纹的石海洞乡、广东肇庆七星岩等。

同时南方喀斯特区几乎无山不洞,例如广西阳朔月亮山、贵州安顺的龙宫洞、柳州的万华洞等,北方如北京十渡、北岳恒山等。

我国还有一种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华,串状起伏,形如梯田,凹处积水滋生出各种藻类,呈现出斑斓多彩的色调,景象异常壮丽,以四川松潘境内的黄龙寺附近最为典型。

②丹霞山风光。

红色砂岩造型以广东仁化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故称“丹霞地形”红色砂岩胶结、固结程度较差,岩石硬度较小,易风化侵蚀,也便于人工斧凿或雕刻,例如四川乐山大佛、广元摩崖石刻等。

我国红色砂岩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风景区除丹霞山外,福建武夷山市的武夷山、江西贵溪的龙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乐山等。

河北承德避署山庄四周的山岳也是丹霞风光。

③火山地貌风光。

火山是一种地质活动的产物,火山地貌景观中火山锥、火口湖、堰塞湖、温泉、熔岩洞穴等。

对游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我国火山地貌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以及台湾和雷琼地区与西南地区,著名的长白山景区天池,镜泊湖和黑龙江德都得五大连池、台湾大屯火山群、广东湛江湖光岩、云南腾冲打鹰山等。

④其他名山风光。

我国还有发育在其他岩层上的名山。

庐山是由沉积岩形成的垒式断块山,张家界和天子山主要有石英砂岩夹薄层砂质页岩构成,五台山由前寒武纪成积岩构成,中越嵩山主体由石英砂岩构成,武当山主要由火山碎屑岩构成,峨眉山主要由成积岩断块隆起而成。

2、河湖泉瀑。

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幽。

自然风光中的山水景象历来是自然界中最妩媚、动人的画卷。

①河山峡谷风光。

我国江河众多。

著名的长江三峡气势磅礴;黄河波澜壮阔,气势雄伟;漓江碧水清彻见底;明丽的富春江碧波帆影;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潮汹涌澎湃;四时长丰的珠江,沿岸林木葱茏,山清水秀。

湖泊水库。

我国湖泊星罗棋布。

以天然景色取胜的大深湖泊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长白山天池、云南滇池、台湾日月潭以及高原湖泊等。

园林湖有杭州西湖,嘉兴南湖、武汉东湖、人工湖有三门峡、刘家峡、十三陵等。

②瀑布风光。

我国瀑布很多。

贵州有黄果树瀑布,吉林白头山天池有长白瀑布,云南路南有大叠水瀑布等。

他们个个状如万马奔腾,使风景区充满无限活力。

泉水风光。

我国山间、平地都有泉涌。

多数温泉、矿泉所在之地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是旅游胜地,也是疗养、沐浴的好去处,例如陕西的华清池、广东的从花温泉,山东崂山的矿泉水。

③海岸、沙滩、岩岛风景资源。

我国大陆海岸线曲折绵延,海滩众多,海岸类型多样,不仅有沿岸、沙岸、泥岸,还有热带红树林海岸和珊瑚海岸。

在海湾的顶部常分布着空气清新、阳光和煦、滩缓细沙的海滩,为优良的海滨浴场和避暑胜地。

例如大连、青岛、北戴河、威海、普陀、鼓浪屿、鹿回头、天涯海角等早名扬远外,还有烟台、连云港、南通、北海等广阔海滨游览休息地有待开发利用。

我国辽阔的海疆拥有5000多个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为我国三大岛;舟山群岛、澎户列岛、庙岛群岛以及南海海域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是我国著名的群岛。

大连市西的小龙岛,岛上蝮蛇触目皆是,成为著名的蛇岛,此岛附近另有一鸟岛。

台湾的兰屿,构成了海滨风景资源的雄厚基础,加以温暖的气候条件,有较长的旅游季节。

所以,我国海岸、沙滩、岛屿风光,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3、气象气...

【中国旅游发展的意义】中国旅游地理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

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

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

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

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

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

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地形多种多样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

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 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

中国山区面积占中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

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

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

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阿尔泰山、祁连山。

在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主要山脉及其最高峰山脉名称海拔高度 (米)最高峰高程山脉名称海拔高度 (米) 最高峰高程阿尔泰山脉 3000 友谊峰 4374 贺兰山 2000以上 贺兰山 3556 天山山脉 5000 托木尔峰 7435 阴山山脉 1500以上 呼和巴什格 2364 阿尔金山脉 4000 苏拉木塔格 6295 大兴安岭 1100以上 黄岗梁 2029 祁连山脉 4000以上 祁连山 5547 小兴安岭 500以上 平顶山 1429 疏勒南山 4000以上 岗则吾结(团结峰) 5827 长白山脉 1000 白云峰 2691 昆仑山脉 5000以上 公格尔山 7719 张广才岭 800以上 大秃顶子 1669 阿尔格山 5000以上 布喀达坂峰 6860 龙岗山 700以上 岗山 1347 可可西里山脉 6000 岗扎日 6305 燕山 1000 雾灵山 2116 巴颜喀拉山脉 5000以上 果洛山 5369 太行山脉 1000以上 小五台山 2882 阿尼玛卿山 5000以上 玛卿岗日 6282 西山 1000 东灵山 2303 唐古拉山脉 6000 各拉丹冬 6621 五台山 2500 北台顶 3058 冈底斯山脉 6000 冷布岗日 7095 吕梁山脉 1500以上 南阳山(关帝山) 2831 念青唐古拉山脉 6000 念青唐古拉峰 7111 泰山 1000 玉皇顶 1524 喀喇昆仑山脉 6000以上 乔戈里峰 8611 云台山 300 五台山(玉女峰) 625 喜马拉雅山脉 6000以上 珠穆朗玛峰 8844.43 天马山 50以上 天马山 98 横断山脉 4000以上 贡嘎山 7556 天目山 1000 清凉峰 1787 怒山 4000以上 梅里雪山 6740 洞宫山 1100以上 黄茅尖 1921 沙鲁里山 4000以上 雀儿山 6168 武夷山脉 1000以上 黄岗山 2158 大雪山 5000 贡嘎山 7556 黄山 1000 莲花峰 1873 无量山 1600 猫头山 3306 大别山 1000 白马尖 1777 哀牢山 1600 哀牢山 3166 雪峰山 1000 苏宝顶 1934 乌蒙山 2000 韭菜坪 2900 南岭 1000以上 猫儿山 2142 武陵山 1000以上 凤凰山 2570 瑶山 1000 石坑崆(猛坑石) 1902 大巴山脉 2000以上 摩天岭 4072 五指山 1000 五指山 1867 大巴山 2000 神农顶 3105 莲花山 800以上 铜鼓嶂 1560 秦岭 2000 太白山(八仙台) 3767 中央山 3000以上 秀姑峦山 3833 华山 1500以上 草链岭 2646 玉山 3000以上 玉山 3997 罗霄山 1000 南风面 2120 阿里山 1500以上 大塔山 2663 六盘山 2000 米缸山 2942 台东山 500以上 新港山 1682 中国有四大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

由于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蚀作用不同,高原...

中国 地理风情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

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

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

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

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是什么?有何意义?

地理环境是旅游吸引力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各种旅游活动的载体。

而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别十分明显,因此,清楚认识中国旅游业成长的基础——中国及各旅游区域的旅游地理环境及旅游资源特征,充分了解中国及其各地域旅游业成长的现状,对旅游从业人员很有必要。

这将影响到是否能充分发挥各地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理环境的优势,并形成各地独具特色的旅游吸引力的大问题,这也是针对旅游高职高专开设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原由之一。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主要是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专业自学考试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兼顾相关旅游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需要。

本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是涵盖一定的基础理论、以知识性内容为主的专业理论课程。

它本着力求真实反映中国及各旅游分区的旅游要素及旅游地理环境的空间特征的出发点,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成长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分区的理论知识和各大旅游区的景观等问题。

设置本课程来满足旅游产业成长的现实需求和旅游专业教学的需要。

使攻读旅游管理专业的自学应考者,熟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及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的典型风景名胜状况,认识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掌握中国九个一级旅游区的地理概况和它们各自的旅游亚区资源特色,熟悉中国各省市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色,从整体上对我国及其各旅游区成长旅游业的优势条件、旅游业现状特征、未来成长趋势及其主要的景区景点特色有一个初步又比较正确的认识。

...

中国有哪些物产和中国的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学界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

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能如此迅速发展,取得显赫成绩,其经验是值得我们好好分析和总结的。

(1)旅游地理学界始终把握住了旅游地理学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了旅游地理学的应用性特点,紧扣我国旅游开发和建设这个主题,主动承担多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研任务,完成了大量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报告,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旅游地理学的地位。

地理学的旅游应用研究拓展,也促进了地理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2)旅游地理学界一直把旅游开发实践和理论总结置于重要的地位,积极投身于旅游开发实践中,注意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合成研究,注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实践检验的许多理论创见,为旅游地理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3)实践造就了一大批旅游地理专业人才,老一辈旅游地理学家的提携和扶持促进了年青学者的成长,促使旅游地理学界能够比较快地形成了一个包括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在内的老中青梯形队伍结构。

展望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作为衡量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标志将有更大的发展。

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中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我国旅游业前景灿烂。

旅游地理学理应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广泛实践,勇于创新,在旅游业这个广阔的舞台上继续大展才华,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中国旅游地理的基础知识体系包括什么

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体系归纳自然地理1.旅游资源的特性: 种属多样性、分布地域性、结构组合性、时代性和变化季节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2.风景地貌类型:(1)以岩性分①花岗岩地貌: 因表面剥蚀而造成“石蛋”奇光, 地貌学上成为“球状风华”。

如山东邹城峄山、 日光岩、“天涯海角”②玄武岩和流纹岩:由火山熔岩冷却凝结而成,“象形”或“造型”地貌。

如黑龙江五大连池、 浙江雁荡山③石英砂岩峰:林棱角分明、峰林奇特。

如湖南西北部武陵源风景区的张家界、天子山、索 溪峪④石灰岩: 由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在地表水、 地下水对岩石的化学、 机械作用过程中所形成, 集中在滇黔桂⑤红色砂砾岩:丹霞地貌,由一系列硬度较小、已收风化的红色砂砾岩在风化剥落、流水侵 蚀、重力崩塌的作用下形成 ⑥变质岩(2)以成因分①流水:由地表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其中因河流切穿山地而形成的峡谷是最富 有观光价值的一种地貌形态。

如重庆和湖北的长江三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虎跳峡 ②冰川:由冰川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前者有冰斗、角峰、刀脊、冰川槽谷、峡湾、羊背石 等冰蚀地貌形态;后者有冰碛丘陵、鼓丘、冰砾扇等冰碛地貌;此外,冰体融化所形成的冰 桌、冰桥、冰兽、冰蘑菇也有较大观赏价值③风沙:干旱和内陆地区由强风、流沙、间歇性地表水等因素造成的特殊风化、侵蚀、堆积 地貌。

旅游类型主要有雅丹地形、沙丘、沙漠、戈壁、响沙 ④海岸:基岩海岸、沙岸、生物海岸。

如红树林和珊瑚海海岸 ⑤岩溶⑥丹霞⑦黄土:一种特殊的沟谷流水地貌,由风力从西北沙漠地区搬运而来的第四纪堆积物,质地 均一,富智力性而垂直节理发育,因此最易被流水侵蚀而流失,主要形态是沟谷和谷间地貌⑧火山3.中低山的旅游价值:(1)峰峦起伏、风景秀丽、自然风光迷人。

山体峻拔陡峭、奇峰怪石形成了婀娜多姿的“山 色”;山体降水多于平地,常形成泉流、瀑布、积雪或冰川;因空气湿度大,山体多云雾, 可观赏云海、日出等奇景;植物种属多样,较高山地并有垂直分布现象(2)气候宜人,是盛夏避暑圣地。

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降,一般低于同纬度平原;山 区远离城市和工业中心,环境污染较少;山区一般自然植被保存较好,负离子含量高;此种 高度多数游人较为方便到达(3)自然与人文环境结合使名山更具特色。

宗教和皇帝的封禅活动、文人雅士的游访均留 下了众多的人文以及,使名山更具特色4.五岳:泰山、华山、嵩山、恒山、衡山(东、西、中、北、南) ;(1)地貌形态:坐、立、卧、行、飞(2)特色:雄、险、峻、幽、秀(3)宗教:除华山为道教独占外,其余为佛道共占一山。

(4)名称由来:①由皇帝的祭祀活动开始;东岳泰山是历代皇帝祭天的地方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②祭祀活动由秦始皇开始,由汉武帝初定五岳名称(山东泰山、陕西华山、河南嵩山、安徽 天柱山、河北大茂山) 。

隋文帝改湖南衡山为南岳;明代改山西恒山为北岳;清顺治年间定 今日之五岳③东岳泰山是五岳之首,影响力最大(5)独尊五岳缘由:①从地理位置看,五岳当中有三个(东、中、西岳)位于黄河岸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②从地形条件看,五岳高耸于平原、盆地之上,显得格外险峻,即绝对高度不大,但相对高 度大 ③皇帝的封禅活动造就了五岳④僧人道士在这里念经修行,善男信女在这里烧香许愿,名人雅士在这里赋诗作画,给五岳 留下了众多的人文遗迹5.五岳简介(1)东岳泰山:五岳之尊,我国第一个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景区;由古至今,共有 72 个皇帝亲临泰山登山祭天或举行封禅大典; 自然风景与古迹融为一体 (山间遍布诗文碑刻) ; 有四大古建筑群之一和三大殿宇之一--岱庙、天贶殿;山顶观日出,看黄河金带 (2)西岳华山:自古华山一条路,危岩高耸,险居五岳之首;五岳之中,仅华山为道家独 占(3)中岳嵩山:中岳庙为我国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为禅宗的发源地,少林寺名扬天下; 有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 有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的“观星台”(4)北岳恒山:半山以上松柏参天,人烟稀少,十分幽静;悬空寺名扬天下,三教殿十分 稀有;应县木塔全国仅有(不在主要游览线上)(5)南岳衡山: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五岳独秀”;衡山“四绝”--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 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6.世界遗产(截止 2012 年)(1)世界自然遗产(8 处) :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 喀斯特(重庆武隆和云南石林和贵州荔波) 、三清山、中国丹霞(贵州赤水和福建泰宁和湖 南崀山和广东丹霞山和江西龙虎山和龟峰和浙江江郎山) 、云南玉溪澄江帽天山化石群(2)人文遗产(27 处)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颐和园、天坛、长城、平遥古 城、大足石刻、秦始皇陵与兵马俑、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 暑山庄与周围寺庙、武当山古建筑群、布达拉宫与大昭寺、龙门石窟、明清皇家陵寝、曲阜 “三孔”、莫高窟、青城山-都江堰、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云冈石窟、中国高句丽王城王 陵及贵...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