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宜兰旅行盒子

便当在大陆大部分地区习惯称为“盒饭”,即盒装餐食。在台湾地区一般称为便当,通常用于午餐、外卖、工作餐等场合。“便当”与“盒饭”在用法上无细微差异,仅为用语习惯不同,本文

便当在大陆大部分地区习惯称为“盒饭”,即盒装餐食。在台湾地区一般称为便当,通常用于午餐、外卖、工作餐等场合。“便当”与“盒饭”在用法上无细微差异,仅为用语习惯不同,本文中以便当统称。

台铁便当是指台湾铁路管理局于车站或列车内贩售之铁路便当,今由该局餐旅服务总所负责统制。根据统计,台铁便当一年可贩售新台币3.7亿元业绩,总数可达5百万个。

而除了台铁自身的铁路便当之外,台湾的铁路便当尚有奋起湖便当、福隆便当、池上饭包等。

台铁便当本铺1号店,位于台北车站一楼

铁路便当是倭据时期搭乘铁路时,除了选择到餐车之外的另一种用餐选择,不过当时在一般车厢并不提供茶与便当,旅客必须在列车靠站时购买(台湾引进餐车最早是在1912年纵贯线昼间急行列车加挂的“一等食堂车”,1922年台湾铁路管路部门又设了三等餐饮车,但并未设立餐旅服务单位,而是外包给台湾旅行社代办)。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台湾铁路管理局松山、台北、台中、高雄、花莲等5区铁路餐厅人员将铁路便当交给车上服务员在车上贩售。台铁餐车曾挂载在台铁对号特快成功号、台铁对号特快铭传号、平等号、莒光号、自强号列车上,贩售铁路便当、名产、饮料;因获利率不佳、试办多次之后放弃。1945年之后因战后轨道运输逐渐盛行且未管制,反而私人贩售者众。1960年台铁成立“小营”部,整合贩售便当者,后逐渐成为台铁除了运输之外之主要商品。

2000年6月9日已停售32年的台铁排骨便当于当日铁路节重现,活动企划原为1千个,最终追加卖出9万多个便当。

2000年6月9日,停售32年的台铁排骨菜饭便当于6月9日“铁路节”当天原味重现,开卖当天,限量1000个,不到20分钟就卖完。

2015年2月26日台铁便当于京滨急行电铁进行贩售。2015年7月,台铁首度举办国际铁道便当节,邀集各国铁道便当一比高下,并安排台铁四个铁路餐厅(台北、台中、高雄、七堵)厨师互比厨艺。

台铁便当以排骨便当为著名。虽南北配菜不同,但大约都是一片排骨肉、一个卤蛋、一片豆干或豆皮及几片萝卜干等配菜。

台铁便当外包装

台铁排骨便当内装(看得我口水都流下来了)

台铁便当由列车服务人员在列车上巡回各车厢以国语或台语叫卖。以不锈钢便当盒包装贩售的时期,须在乘客食用完毕后,回收清洗。因不锈钢便当盒回收率不佳(乘客带回再利用或收藏)、成本过高,随着时代的进步,便当改用木片包装,现在也改用纸盒包装贩售。为搭上怀旧风潮,台铁重新推出不锈钢圆形便当盒的便当,购买者可留下便当盒以再利用或收藏。

(关于价格,没有找到准确的数据,不过据文章开头的数据:“一年业绩3.7亿元新台币,总数可达5百万个”,370000000÷5000000=74新台币,1人民币≈4.5新台币,所以平均价格应该是74÷4.5≈16.44人民币,确实价廉物美)

台湾车迷在ENU700车上拍到的台铁便当包装纸箱

奋起湖便当

奋起湖便当,又称奋起湖铁路便当,是一种发源自奋起湖地区的铁路便当。阿里山森林铁路建成后,奋起湖车站是最大的中途站。早年,蒸汽机车从嘉义市北门车站行驶至此加水、填煤,所以火车会停留较长的时间;同时行车已近中午用餐,车员及乘客在此休息,造就奋起湖的铁路便当文化,亦成为附近村落赶集聚散之地、阿里山森林铁路的货物、人群最大集散中心。

奋起湖车站1912.10.1开通,位于台湾省嘉义县竹崎乡,为林务局阿里山森林铁路阿里山线最大的中途车站,海拔1403米。奋起湖是阿里山森林铁路本线沿途中最大的一站,并且是唯一拥有双月台的大站,是客、货运列车上、下山交会的地点。列车在此补充煤水后继续上路,奋起湖地区没有湖泊,“湖”在闽南语中是低洼的意思。

自倭国时期开始,台湾各地铁路车站即已出现身上挂着装满便当的大型木盒向旅客兜售的小贩。

后来,林务局玉山林管处的福利委员会曾为其员工准备便当;但是,考虑到便当在长时间运输下容易变质,于是发包与奋起湖当地店家制作。此外,由于奋起湖也是阿里山铁路的重要中枢车站,当地小贩便利用列车等待交会时的空隙向旅客兜售便当。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兴号快车开始在阿里山铁路上运转,其所带来之观光人潮使奋起湖便当之销售量大幅增加。上世纪八十年代,铁路搭乘人次因阿里山公路之通车而开始大幅减少,奋起湖便当之销售量也受影响大幅减少。

后来,在电视媒体采访与超商通路开发之下,奋起湖便当再次受到大众瞩目,并成为奋起湖当地的观光元素之一。

奋起湖便当外包装

奋起湖便当中的鸡腿握便当,注意饭盒是铝制的,饭盒盖上有台铁的标志

福隆便当

福隆便当,又称福隆铁路便当或福隆月台便当,是一款曾经贩售于台湾铁路宜兰线福隆车站的铁路便当。

福隆车站启用于1924年11月30日。位于台湾新北市贡寮区,为台湾铁路管理局宜兰线的铁路车站。目前本站系以海滩及月台便当著名,每逢列车停靠即可听闻便当叫卖声。

在台湾岛内跨地区交通仍以铁路运输为主的时代,铁路管理当局除贩卖自产便当(如台铁便当)外,也开放民众在车站月台上兜售便当;据当地业者所言,福隆车站于1950年代晚期开始出现月台便当。

在各地公路运输逐渐发达之后,搭乘铁路列车的旅客人次开始下滑;因此,铁路便当之销售市场也开始萎缩[。

经过了十数年的淘汰之后,唯有少数具特色之铁路便当留存,而福隆便当正是其中之一。

2016年底,当地店家因考虑到无法承受管理当局开出之招标条件等原因,便当暂时停止贩售于车站月台。

主要内容:白米饭、猪肉薄片、香肠、高丽菜、卤蛋、卤豆干、鸡卷、酸菜等。

福隆便当2010年的价格是60元新台币,约合13.33元人民币。

福隆便当内装物

福隆便当老板曾阿发

池上饭包

池上饭包,又称池上便当,是一款源自台湾台东县池上乡的铁路便当,并以使用产自该地区的稻米及以木盒装盛而闻名。

上世纪30年代初期,各地移民进入池上地区开垦;池上饭包创始者李约典、林来富夫妇也自台北三重埔迁徙至池上火车站前定居。

池上车站1924.9.1启用,位于台湾台东县池上乡,为台湾铁路管理局台东线的铁路车站。

池上车站月台景色

1940年,李约典、林来富开始在池上车站月台贩卖番薯饼;战后,夫妇二人改卖以月桃叶包裹之饭团,这是池上饭包的第一代版本。

后来,由于李氏夫妇之子李丁保在车站任职,夫妇二人便将饭团携至列车上贩卖。在李氏夫妇把事业交与儿媳李陈云之后,李陈云考虑到当时列车行驶时间甚长等因素,而决定将饭团改为饭包。

当时,池上饭包外以月桃叶包装,内有白米饭、卤肉、黄菜头(染色腌渍白萝卜)、烤肉干、猪肝、瘦肉片,再加上一小块蛋饼以及小虾和面粉油炸制成的炸虾饼与酸梅,售价则为新台币1.5元。

1962年起,池上饭包再度改以木片制成的盒子装盛,成为今日所见之池上饭包。此后,当地纷纷出现多家业者竞相制作贩卖饭包,后来更逐渐扩散至其他地区。但是,在大众铁路运输搭乘人次逐渐减少之下,饭包事业规模随之减缩。

传统池上饭包有三大特点:使用池上米、用木盒装盛、干式饭包。

许多店家使用之米饭产地皆不一定是池上地区;部分来自花东地区,其他则取自各稻米产地。但是,池上地区所生产之稻米因池上饭包而更加广为人知,池上乡也因此打响观光名气。

池上悟饕饭包

(作者:淡漠顽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