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食物的旅行小豆子的旅行视频

第一天放学,钱钱儿带了两件东西回来。一个是绿色的folder。里面有本学年初,老师给每位家长发的各种提示,虽然我们第一学期末才来,但要求是一样的。整体看了下,感觉跟我们之前国内

第一天放学,钱钱儿带了两件东西回来。

一个是绿色的folder。

里面有本学年初,老师给每位家长发的各种提示,虽然我们第一学期末才来,但要求是一样的。

整体看了下,感觉跟我们之前国内学校大致差不多,也有一些差异。

里面都是一些说明,包括:

01

自愿捐赠教室用品

开学初,要求家长为教室捐赠一些日常用品,比如铅笔啊、湿巾啊、彩笔剪刀文件夹啊,等等。

总之是课堂会用到的小物件,基本都有提到。但也特别说明,不管你捐不捐,学校都会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教具。

前几天有留言问我,美国小学是不是真的不收费。据我所知,公立小学是真的一分钱也不收。

就我们个人经历来说,入学第一天,除了饭卡里存一点钱(也可以自己带饭不存钱),之外就只有一个一次性收费的急救包要12美金。

这个急救包是只有新生需要购买的,里面有保质期5年的食物和水,以及急救装备。这样就可以确保遇到地震或其他灾害时,每个孩子都有必要的应急救援物品。

除此之外,再也没收过1分钱。开学第二天,老师联络我说,是否可以给钱儿准备一个夹子,并接着说,如果不方便准备,她也可以提供。于是当晚我们就跑去专门卖文具的Stapler给他买了一堆文具。

另外还有一点我很不适应的是,学校也没有校服,孩子们每天穿得五花八门就去学校了。

问了下朋友,她说据她所知公立校基本都没校服,即便是私立学校,也有些没校服的。好吧,这也真有足够任性了。。。

02

教室规则与秩序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咱们国内的孩子在学校都被束缚得不敢说话,想说话还得先举手。人家国外的孩子上课都是想说随时说,没那么多规矩。

但看了学校发给家长这张签字书,你就知道这种文章多能胡诌了。

这封家长信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教室规则,一方面是家庭作业。简单翻译下:

教室规则

1. 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2. 迅速执行老师指示。

3. 律己,敬人,爱校。

4. 说话请举手或起立。

5. 重安全,要友善,为人忠厚。

关于作业,强调了家校合作的必要性与家长的责任。

家庭作业

每天的家庭作业,在孩子的教育生涯中起着重要作用。我相信它教会孩子责任与时间管理技巧。

请帮助我们教会孩子以完成每天作业,并在转天上交为己任。

同时,每晚不少于20分钟的阅读时间也是孩子一定要坚持的。

希望通过这些要求,咱们家校双方能够通力协作,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出色的决策技巧,并具备在学校乃至今后人生所必须的责任心。

。。。

最后部分说,对于每天都完成作业的同学,每周会有奖励,有不完成记录的孩子,就失去了奖励机会。但每个月初,这个记录就清零了,有不良记录的孩子,依然有机会重新开始。

这封信最后,需要学生本人和家长各自签名,从小就要孩子学会,你签名承诺的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03

“每周之星”安排

每周都会有一个学生是本周的“每周之星”,这一周内的某一天,孩子家长会被邀请去学校为班里所有孩子读一本自家孩子最喜欢的书。

之前需要做一张关于自己孩子的海报,读书当天还有问答和游戏时间。活动整体控制在20分钟,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带些甜点给大家,只要是健康食品就行。

最后还有一个提示说,如果你当众读书会不好意思,那么只要带着孩子最爱的书去就行,读书这件事学校可以代劳。

我之前觉得有谁给孩子读个书还会不好意思啊,这种说明纯属多余。但朋友跟我说,其实形形色色的家长都会有,她们班就有个超级shy的家长,特别内秀,但是人前说话就脸红得不行,每次读书都是别人帮她。

这样看来,这种提示蛮人性化,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大人,所有的要求都不是基于强迫,而充分考虑到了个体差异性。

04

校历和接送上放学路线图与要求

这个没什么可多说的,大多数学校应该都有这个。唯一不同的是,接送孩子的停车要求超级详细,哪里能停,哪些时段不让停,等等。。。看完你都不好意思说你还能提出问题。

由孩子每次从学校带回的各种通知,真心觉得在美国你要懒得读字,真不好意思找人问事儿。

就如同我去年写过的一篇关于“伸手党”的文章所写,所有条例,安排,要求,都清清楚楚一条一条写着,你怎么还能问别人呢!

关于这篇文章,大家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查看:

教育孩子,先从不做伸手党开始!

05

全年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这部分是一个装订册子,内容涉及了12个部分,分别为:

学生名单

教学大纲

数学

写作

社科

天才一小时

作业和家校手册

评分体系

教室规则和联络工具

家长信、周总结、生日活动和午餐

每周之星

家长参与方式

因为基本都是概括性介绍,没有详细内容,所以这部分就不逐一说了,主要说几个部分。

1.关于写作

可以看出三年级的写作涉及范围还是很丰富的。包括叙述性的,描述性的,说明性的,议论性的。

还有正式和非正式书信,感谢信,邀请函,短故事,诗歌,短剧本,歌词等等。

2.关于天才一小时

这个理念挺久之前就知道,但一直没有机会让孩子遇见。

所谓的Genius Hours来源于Google谷歌公司。

谷歌允许员工们将每周20%的时间去策划、实施正常工作以外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这20%的时间被称为“Genius Hour”。

这个想法其实很简单,允许人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产能自然会增加。这个项目非常成功,据说谷歌50%的项目都是在这个创意时期产生的。我们熟知的Gmail、Google news都是拥有创造激情的开发人员,在他们的20-time项目中创造出来的。

这种理念目前在国外比较流行。看了下钱钱儿在的这个学校,3-5年级以混龄方式进行。可供选择的项目有:

机器人技术,戏剧,艺术,cardboard,iMovie,编程,Minecraft教育,Keyboarding,Origami,乐高,Eukeles以及其他和STEAM相关的。

上述我没写成中文的,是因为中文没法确切说明它是什么,但如果这些名词你之前都没接触过,那么是时候去查查了解下了。

文章开头写过,孩子回来一共带了两件东西,除了那个绿色的夹子外,另外一件,叫做Binder Reminder。

这个物件是一本装订好的册子,就是上文中,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写的“家校手册”。

其实它跟家长发生作用的机会并不多,只是要求每晚家长在孩子完成作业后签下名字缩写字母,确认你监测他们作业了。

其他部分,都是针对孩子的,形式上,更像咱们平时使用的效率手册或者手账。

前面N页,是让孩子从开学起,每天记作业用的。虽然钱儿还没用多少,但是看得出,每天必不可少的,都是最少20分钟的默读阅读时间。

国外对孩子的阅读真的非常重视,旅行在外时,虽然国外孩子玩手机游戏看动画片的也不是没有,但比例确实比国内低很多。

大一点的孩子看书的很多,小一些的孩子,几个小玩具能专心玩半天。

当然还是得说这只是我遇见的,不代表全部。但上次去珠海酒店吃自助时,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放眼望去,好多桌的孩子都在玩手机看ipad,有几家,妈妈负责喂饭,爸爸或老人给孩子举着手机,为了孩子能好好多吃几口,大人真是不容易。

这点在我们家其实也有体现,让我特别感慨的是,类似二胖这样的小豆子,对于电子产品以外的传统玩具,兴致已经没那么高了。

有次遇到一个美国小男孩,看上去比二胖还略大一点,一个小木头球,一辆风火轮小车,从落座到餐齐,一直在餐椅上端坐,自己倒腾着玩。

手里举着手机的二胖看他的眼神很复杂,我猜,既有对玩具的好奇,更有对他的不解,就那么俩小玩意,有什么好玩的?

所以我觉得真的是做家长的得自省。很多次外出吃饭,为了防止二胖哭闹,等上菜的时间,我就主动递给她手机,所以这习惯与其埋怨孩子,埋怨大环境,不如找找自己的问题。

好在这点在哥哥身上,我还是比较欣慰。因为给他养成的读书习惯很好,另外他之前学校对阅读就特别重视,所以他虽然也玩手机游戏,但读书也是他所爱,经常是睡前和饭前得催他放下书,出门车上得提防他偷偷看书。

Binder Reminder后面部分,是一些知识点和学习方法汇总。内容丰富,呈现直观,查找非常方便。

比如英语的语言结构,名动形数量代词:

比如,常见易拼错的词:

可见,其实咱们学英文时容易混淆的音同与音近似词,母语孩子同样也需要有专门的区分学习。

比如,各种标点符号:

比如,数学方面的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几何角度--

还有科学方面的人体名称:

太阳系:

还有人格培养方面,以及校园欺凌等内容。

这些并不是简单的内容罗列,仔细读一下就会发现,编排上考虑了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同时也是整个年龄段孩子可以去接触和掌握的内容提示。

我本身是非常喜欢手账的,每年都会收本Hobo或是Moleskine的本子,生活有(好)规(装)划(B)。

孩子学校发的这本,给了我挺多灵感,因为内容非常丰富,所以我在想,以后我回国了,是不是也可以给孩子把知识内容梳理好,制作自己的效率手册,对孩子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我相信,孩子每天按部就班记录,每年存这样一本,也是挺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吧。

下一篇计划写写参加学校活动经历,以及一些小习惯培养。未必是明天,但就是最近,因为每天码长文太累了,哈哈~~

届时会有钱钱儿跳舞的视频,以及教室内部照片,看看美国公立小学的教室,跟你想象的一样吗~~

另外近期还会专门写一篇关于读书笔记的,昨天看到很多留言问,回头给大家写写国外阅读笔记怎么写。

钱儿妈新书热卖中

Michael钱儿频道钱儿妈人气好文首度结集,全网阅读量超过6000万次。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上市首日夺下当当网新书榜榜首,获得多家平台推荐。

上市不到三周加印4次,销售10万册,受台湾圆神出版社和韩国Mirae Book出版社的邀请,获得新浪育儿频道颁布的“2017妈妈信赖的养育图书作者”大奖。即将推出繁体中文版和韩文版。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学会懂孩子和等孩子,这才是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爱。

当当、京东及中信天猫店、中信书店有售,亲笔签名版限量销售中。

新浪微博:不吃胡萝卜的白小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