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印度旅游见闻

小枫去印度旅游回来,在同学面前大谈他的印度见闻,下列叙述错误的...
A试题分析:印度是发展中国家,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印度独立后,首先利用煤、铁资源发展重工业,故

印度旅游见闻

小枫去印度旅游回来,在同学面前大谈他的印度见闻,下列叙述错误的...

A试题分析:印度是发展中国家,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

印度独立后,首先利用煤、铁资源发展重工业,故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大,故A错;印度舞历史悠久,对印度人来说,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有宗教的含义。

故B正确;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泰姬陵,位于印度北方邦西南部阿格拉市郊,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其爱妃建造的陵墓,是印度著名的建筑 ,故C正确;

香港之旅 作文

(一)我一直很想去香港游玩,当我看到那电视上美丽、繁华的香港的时候,我更想去香港体验一下中英风情。

有一天,舅父知道了我的愿望,说2011年的暑假便带我去香港,我激动万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可没过几天,舅父却告诉我,他因为工作繁忙,所以不能带我去香港,我一听,心灰意冷,头上如晴空霹雳,我顿时哭的泣不成声,非常伤心,舅父突然拍着我的肩膀,说:“只要你下次期末考试考进100名以内,明年暑假我一定带你去香港。

”我仿佛在无尽的失望深渊中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于是我开始勤奋学习,为了去香港,我放弃了用电脑、看电视、休息和午睡的时间,我努力的汗水终于考进了五年级第67名,我把这个喜庆的消息告诉了舅父,等着他带我去香港游玩的那一天。

要去香港的那一天早上,我4点多就起了床,又摇又摆地问表哥:“|要去香港啦|出发了|快起床|”表哥一听,立马起床,一看才4点多,把我骂了一顿,说没有那么快。

于是我又跑去问舅父什么时侯去,舅父说6点吧。

然后我立即跑去洗漱,整理好衣服、裤子、水等等。

到了6点,大家起床,却惊讶地发现我什么都准备好了。

出发了,我们先乘车到了码头,然后办好证件上船出发|经过70分钟的船程,我终于抵达了香港,下船时,每踏出一步,心里的激动就增加一次,往前一看,哇|好繁荣啊|我迫不及待地说:“先去第一个目的地金紫荆广场。

金紫荆广场位于香港会展中心的花园内,它是为了纪念香港回归而设计的,三面都被维多利亚港所包围,与尖沙咀对持,真是游客们观景的好地方。

金紫荆高6米,以圆形红花岗的样子来设计,因为紫荆花是香港的市花,所以香港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才用它表示的。

我们在那游玩照相,很是快乐。

然后我们去了香港会展中心,一看才知道,里面有展览厅6个,会议室2个,前厅3个,演讲台2个。

当时正开着动漫展,我们一进去,人山人海,各种各样的动漫人物正在摆姿势。

有日本的高达战士Z、英国的雷鸟拯救队,中国的梦里人等等。

我买了一个可以说是鬼斧神工的精美的高达模型,此外我还买了几本书籍。

晚上,我们去吃了一碗香港五大美食之一的车仔面,新鲜的麦面加上猪骨汤,配上鱼蛋、肉丸、猪皮、冬菇和鸡翅膀,色香味俱全,美味无比,非常好吃。

九点多,我们搭上了最后一班游船离开了香港,虽然这次香港之旅结束了,可我的心始终是留在香港的。

(二)受妈妈的老同学——丽容阿姨的邀请,我们一家在8月18的中午到达了香港,展开了我们的香港之旅。

一走出地铁,我们就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一下子就蒙了,四周都是白白的墙,哪里是哪里呀?还是爸爸平时走南闯北的,积累了一点“经验”,说经验又算不上,就是找服务台咨询,结果服务台没找着,却碰到了来接我们的丽容阿姨。

丽容阿姨身后躲着一个穿着黄色衣服的小弟弟,想必他就是丽容阿姨的宝贝儿子——何承轩小弟弟。

原本以为小弟弟生性害羞,不敢多语的小男孩儿,怎知一见到我们便派给我们每人一颗糖果当见面礼,而后又蹦蹦跳跳地跑到前头,看到离我们远了又像箭一样地蹿回来,不停地催我们走快点。

既然小弟弟不怕生,我和爸爸也开始显露自己的真面目,不再客气含蓄开始和顽皮的小弟弟打闹起来。

就这样,在我们的打闹说笑中走出了地铁站,来到一家饭店。

阿姨点了一桌的糕点,味道十分不错,只可惜我刚坐完车,胃口不是很好。

走出饭店,丽容阿姨向我们介绍附近的建筑与景点。

但小弟弟太好动了,总缠着我玩。

不知不觉。

我们来到著名的维多利亚港,它果然名不虚传,海水干净湛蓝,清爽的海风迎面扑来,将我们一身的疲劳吹走,让人为之一振。

对岸是节次鳞比的大楼,再远些,是一座座高耸的楼房。

我也曾去过一些城市,可在这里,才真正有“高楼林立”的感觉。

沿着港湾走,看着干净整洁宽敞的的大道,丽容阿姨告诉我们,这条大道就是“星光大道”。

在电视上看过毕福剑主持的“星光大道”栏目,不曾想到,在香港也有一个大街叫“星光大道”(其实香港“星光大道”的由来更是已久,只是我不知道罢了。

)走着,走着,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心里不禁觉得这“星光大道”有点浪得虚名。

一不留神,脚被一个凹处绊住,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双手印印在一块水泥砖上,手印被一大块光滑的大理石围着,上面还写着“成龙”二字,原来是成龙留下的手印啊!再回头看一下走过的路,哇,都有许多明星留下的手印。

真不愧是“星”光大道!我们来到码头准备乘船,我纳闷了:为什么要坐船,去哪里呀?到了目的地才知道,之前我们坐地铁到的地方叫尖沙咀,现在才真正到了香港岛。

夜色已晚,我们便急急忙忙来到阿姨家投宿,当然,小弟弟也跟我们混熟了。

期待明天的旅行! (三)我苦苦的盼望了许久,爸爸妈妈终于肯带我去香港旅游。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们三姐妹和表姐坐船去香港。

眨眼间,我们到了香港,就坐的士去海洋公园。

在路上,我看见香港的大街上有数不清高楼大厦,大街旁边的小街上,有五彩缤纷服装货摊,有各式各样的传统风味小吃······那里热闹极了,人们各自在做自己的事,有的在买衣服;有的在...

简述古代旅行的特点

(一)先秦时期的旅行和旅游: 此阶段从传说的尧、舜、禹原始公社到封建社会秦朝的建立。

其中包括了整个奴隶制社会——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等。

1.旅游交通条件:开拓交通路线,是旅游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我国先秦时代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打开各疆域之间的闭塞性,研制各种交通工具,为天子巡行、商务旅行和外交游说准备条件。

据目前考古发现,我国在距今7000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就已发明了船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船桨就是证据)。

公元前2033~1066年的夏商,已有了车,当时车的种类很多,有搞运货的牛车、乘坐的马车、作战的戎车、狩猎的田车。

孙子还喜欢“乘殷之辂”。

道路的修建,在西周时,已有水路,分为沟、洫、浍、川。

陆路有遂、径、畛、涂。

道路修的不仅平坦,而且植有行道树,建立维修制度。

邮递主要靠驿站。

西周和春秋战国时,在大路上每隔一定距离置邮、传舍与馆舍,以供游客住宿之用。

2.旅游类型主要有巡狩、游畋、观光、游娱、托志、泻忧等。

①天子和诸侯巡游、巡狩:君主到其统治的地区巡视和游玩,具有政治和享乐两结合的性质。

西周的周穆王(公元前1001~952年)是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帝王旅行家。

《左传》云:昭公十二年“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

”晋代从战国魏王墓中发现的先秦古书《汲冢书》之一的《穆天子传》,前五卷以神话传奇的色彩,描绘了他驾八骏出游西域的路线和故事。

传说他在天山的瑶池(今天池)和西王母见面宴乐。

有人认为他到过波斯(今伊朗)。

总之,周穆王是个极爱旅游的人,他走遍了西北、华北等许多地区,甚至造成“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史记·秦本纪》)。

除了周穆王游巡外,再早还有黄帝、颛顼、虞舜、夏禹的巡狩和传说。

《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按山通道,未尝宁居”、“迁徙往来无常处”。

颛顼所至,东达海岛、西至陇西,南抵交州,北至幽州。

虞舜侧重于柴祭山川,故足迹遍及五岳名山。

夏禹治水居外13载,“疏三江五湖,清之东海”,勘山水地理,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②商务旅行:在先秦时期尤为活跃。

他们以经商为目的,负货贩运,周游天下。

③外交游说:春秋战国,诸侯割据。

各国之间出现频繁的外交游说活动。

当时的“士”,朝秦暮楚,纵横捭阖,到列国游说,宣扬自己的政治见解,期望得以重用。

例如周游列国的孙子,在外辗转14年,率领弟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的孟子,“连横”、“合纵”游说诸侯的苏秦、张仪、公孙衍等。

④平民百姓的观光:我国保存最早的诗歌经典《诗经》,曾颂扬了殷商西周时代的民间出游活动。

其中说:“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寝,如有隐忧。

唯我无涵,以教我游。

”可见,远在先秦时期,民间已出现观光活动,其内容包括:观乐、现社、观腊、观祭祀等。

⑤持猎活动:古称“游畋”。

“畋”亦可写作“田”。

意思是打猎、游猎。

如《诗经》中写的畋猎篇“车攻”、“吉日”等就是畋猎的代表。

(二)秦汉时期的旅游: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后,随着政局的巩固、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开拓,旅游活动比先秦时代越来越频繁。

特别是秦始皇修“驰道”和“直道”,统一全国车轨等措施,给帝王、学者、商人出游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主要旅游类型有: 1.帝王外出巡游: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曾率文武百官五次出巡,周游全国,南至洞庭,北到碣石,东到芝罘、蓬莱,最后在第五次巡游中死去。

汉武帝也曾游历碣石、泰山等全国名山大川。

2.学者墨士外出考察:以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游历最著名。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年)从青年时期起就开始漫游大江南北。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谈到,他“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禹葬会稽山),窥九嶷(舜南巡死处),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

司马迁作郎中官后,又因公事,到西南、洛阳、辽西等地旅游,足迹遍于当时西汉版图疆域。

他“纵观山川形势,考察风光,访问古迹,采集传说”,撰成名垂后世的不朽巨著《史记》。

其中《货殖列传篇》含有丰富的旅游地理内容。

3.“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旅游开辟了有利条件。

汉武帝为联络西域的大月氏共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39年,他率领100多人从陇西出发,历经艰险,历十三年才返抵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先后考察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昆仑山、祁连山等地情况。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众300人,出使西域,最远到达安息(伊朗)、身毒(印度)等地。

他的两次西行,了解到许多西域的山川、地理和风土民情,打开了长安通往西域(中亚、西亚)的道路,使中国的丝绸、陶瓷等手工产品运往西方,西方的土特产运往中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以后一直到十三四世纪,它一直是连接中国和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桥梁,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4.海上旅行:秦汉时期,海上交通已相当发达。

我国沿海经商贸易旅行已很频繁,与日本,朝鲜、越南、印度的海上往来也越来越多。

如东汉末期,东吴派康泰和朱...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旅游形式是什么旅行

最早的旅游: 先秦时期的旅行和旅游: 此阶段从传说的尧、舜、禹原始公社到封建社会秦朝的建立。

其中包括了整个奴隶制社会——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等。

1.旅游交通条件:开拓交通路线,是旅游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我国先秦时代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打开各疆域之间的闭塞性,研制各种交通工具,为天子巡行、商务旅行和外交游说准备条件。

据目前考古发现,我国在距今7000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就已发明了船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船桨就是证据)。

公元前2033~1066年的夏商,已有了车,当时车的种类很多,有搞运货的牛车、乘坐的马车、作战的戎车、狩猎的田车。

孙子还喜欢“乘殷之辂”。

道路的修建,在西周时,已有水路,分为沟、洫、浍、川。

陆路有遂、径、畛、涂。

道路修的不仅平坦,而且植有行道树,建立维修制度。

邮递主要靠驿站。

西周和春秋战国时,在大路上每隔一定距离置邮、传舍与馆舍,以供游客住宿之用。

2.旅游类型主要有巡狩、游畋、观光、游娱、托志、泻忧等。

①天子和诸侯巡游、巡狩:君主到其统治的地区巡视和游玩,具有政治和享乐两结合的性质。

西周的周穆王(公元前1001~952年)是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帝王旅行家。

《左传》云:昭公十二年“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

”晋代从战国魏王墓中发现的先秦古书《汲冢书》之一的《穆天子传》,前五卷以神话传奇的色彩,描绘了他驾八骏出游西域的路线和故事。

传说他在天山的瑶池(今天池)和西王母见面宴乐。

有人认为他到过波斯(今伊朗)。

总之,周穆王是个极爱旅游的人,他走遍了西北、华北等许多地区,甚至造成“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史记·秦本纪》)。

除了周穆王游巡外,再早还有黄帝、颛顼、虞舜、夏禹的巡狩和传说。

《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按山通道,未尝宁居”、“迁徙往来无常处”。

颛顼所至,东达海岛、西至陇西,南抵交州,北至幽州。

虞舜侧重于柴祭山川,故足迹遍及五岳名山。

夏禹治水居外13载,“疏三江五湖,清之东海”,勘山水地理,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②商务旅行:在先秦时期尤为活跃。

他们以经商为目的,负货贩运,周游天下。

③外交游说:春秋战国,诸侯割据。

各国之间出现频繁的外交游说活动。

当时的“士”,朝秦暮楚,纵横捭阖,到列国游说,宣扬自己的政治见解,期望得以重用。

例如周游列国的孙子,在外辗转14年,率领弟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的孟子,“连横”、“合纵”游说诸侯的苏秦、张仪、公孙衍等。

④平民百姓的观光:我国保存最早的诗歌经典《诗经》,曾颂扬了殷商西周时代的民间出游活动。

其中说:“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寝,如有隐忧。

唯我无涵,以教我游。

”可见,远在先秦时期,民间已出现观光活动,其内容包括:观乐、现社、观腊、观祭祀等。

⑤持猎活动:古称“游畋”。

“畋”亦可写作“田”。

意思是打猎、游猎。

如《诗经》中写的畋猎篇“车攻”、“吉日”等就是畋猎的代表。

(二)秦汉时期的旅游: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后,随着政局的巩固、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开拓,旅游活动比先秦时代越来越频繁。

特别是秦始皇修“驰道”和“直道”,统一全国车轨等措施,给帝王、学者、商人出游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主要旅游类型有: 1.帝王外出巡游: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曾率文武百官五次出巡,周游全国,南至洞庭,北到碣石,东到芝罘、蓬莱,最后在第五次巡游中死去。

汉武帝也曾游历碣石、泰山等全国名山大川。

2.学者墨士外出考察:以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游历最著名。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年)从青年时期起就开始漫游大江南北。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谈到,他“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禹葬会稽山),窥九嶷(舜南巡死处),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

司马迁作郎中官后,又因公事,到西南、洛阳、辽西等地旅游,足迹遍于当时西汉版图疆域。

他“纵观山川形势,考察风光,访问古迹,采集传说”,撰成名垂后世的不朽巨著《史记》。

其中《货殖列传篇》含有丰富的旅游地理内容。

3.“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旅游开辟了有利条件。

汉武帝为联络西域的大月氏共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39年,他率领100多人从陇西出发,历经艰险,历十三年才返抵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先后考察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昆仑山、祁连山等地情况。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众300人,出使西域,最远到达安息(伊朗)、身毒(印度)等地。

他的两次西行,了解到许多西域的山川、地理和风土民情,打开了长安通往西域(中亚、西亚)的道路,使中国的丝绸、陶瓷等手工产品运往西方,西方的土特产运往中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以后一直到十三四世纪,它一直是连接中国和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桥梁,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4.海上旅行:秦汉时期,海上交通已相当发达。

我国沿海经商贸易旅行已很频繁,与日本,朝鲜、越南、印度的海上往来也越来越多。

如东汉末期,东吴派康...

第一个到印度取经的中国人是谁?其著作是什么?

玄奘,写出《大唐西域记》。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yī)”,“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

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

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

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

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谁能介绍一下吴哥窟的资料。

吴哥窟 雄踞在金边西北约310公里处的吴哥古迹群,是柬埔寨吴哥王朝的都城遗址,现存古迹主要包括吴哥王城(大吴哥)和吴哥窟(小吴哥),全部用石头建构以及精美的浮雕艺术是吴哥古迹的两大特点。

吴哥古迹始建于公元802年,前后用400余年建成,共有大小各式建筑600余座,分布在约45平方公里的丛林中。

吴哥王朝辉煌鼎盛于11世纪,是当时称雄中南半岛的大帝国,也是柬埔寨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吴哥王朝于15世纪衰败后,古迹群也在不知不觉中淹没于茫茫丛林,直到400多年后的1860年被法国博物学家发现,并向欧洲和世界广为宣传介绍,才重现光辉。

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

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

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

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12世纪时的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

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

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

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

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

它的历史 12世纪中叶,真腊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

苏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湿奴,为国王加冕的婆罗门主祭司:地婆诃罗(Divakara)为国王设计了这座国庙,供奉毗湿奴,名之为“毗湿奴神殿”。

宋代赵汝适著诸蕃志记载,当时的国都名字“禄厄”。

禄厄(Lokor)来自梵文nagara,即都城。

16世纪,此寺被称为“Angkor Wat”;“Angkor”,来自nagara,Wat是高棉语中的“寺庙”,“ngkor Wat”即“寺庙都城”。

元成宗铁穆尔在元贞二年(1296年),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

使团取海路从温州开洋,经七洲洋(西沙群岛海面)、占城、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菩提萨州),横渡淡洋(今洞里萨湖)至吴哥国登岸。

周达观和他的使团驻吴哥一年。

回国后周达观写了关于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真腊风土记》。

《真腊风土记》称吴哥窟为“鲁班墓”,又说国王死后,有塔埋葬,可见吴哥寺乃皇陵。

一些学者认为,吴哥窟是苏耶跋摩二世的皇陵,根据有三:一:与吴哥大多数其他寺庙朝东,面对朝阳不同,吴哥窟正门朝西,面向日暮;根据荷兰考古学家博施(Bosch)的研究,印度和爪哇的殡葬风俗,墓地一律朝西,祭祀的寺庙则朝东。

二:画廊浮雕反时针方向排列,是印度教葬礼时在墓地巡行的方向;三:吴哥窟画廊中苏耶跋摩二世与毗湿奴神相貌相似,暗含日后升天成毗湿奴长驻毗湿奴神殿之意。

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1330年-1339年间曾游历吴哥,他称吴哥窟为“桑香佛舍”,这表明在十四世纪中叶,吴哥窟已经改为佛寺。

汪大渊还报告吴哥窟有“裹金石桥四十余丈”,十分华丽,有“富贵真腊”之语。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派遣尹绶出使真腊。

尹绶从广州出发从海道经占城,过淡水湖(今洞里萨湖)、菩提萨州、经吴哥窟抵达真腊。

尹绶回国后将真腊国的山川、地理和吴哥都城所见,绘画成图上呈,明成祖大喜。

暹罗破真腊国都吴哥,真腊迁都金边,次年,吴哥窟被高棉人遗弃,森林逐渐覆盖漫无人烟的吴哥。

后来有些高棉人猎户进入森林打猎,无意中发现宏伟的庙宇,也有一些当地的佛教徒在庙旁边搭盖屋寮居住,以便到庙宇中朝拜,但吴哥遗迹多不为世人所知。

1586年,方济各会修士和旅行家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Antonio da Magdalena)游历吴哥,并向葡萄牙历史学家蒂欧格·都·科托报告其游历吴哥的见闻:“城为方形,有四门有护城河环绕……建筑之独特无以伦比,其超绝非凡,笔墨难以形容”。

但达·马格达连那的报告,被世人目为天外奇谈,一笑置之。

1857年,驻马德望的法国传教士夏尔·艾米尔·布意孚神父(Charles Emile Bouillevaux,1823年—1913年)著《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记,安南与柬埔寨》,报告吴哥状况,但未引人注意。

1861年1月,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Henri Mouhot)为寻找热带动物,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并著书《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大肆渲染,他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这才使世人对吴哥刮目相看。

法国摄影师艾米尔·基瑟尔(Emile Gsell)是世界上最早拍摄吴哥窟照片的摄影师。

1866年他发表的吴哥窟照片使人们可以目睹吴哥窟的雄伟风采。

1907年,暹罗将暹粒、马德望等省份归还柬埔寨。

1908年起,法国远东学院开始对包括吴哥窟在内的大批吴哥古迹进行为期数十年的精心细致的修复工程。

吴哥窟的190米宽的护城河,如一道屏障,阻挡森林的围困,因此吴哥窟比其他吴哥古迹,保存得最完整。

但仍然杂树丛生,有些树根深植入部分建筑物的红壤砖缝隙,逐...

新加坡的风俗

新加坡人接待客人一般是请客人吃午饭或晚饭。

和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

到新加坡人家里吃饭,可以带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作为礼物。

谈话时,避免谈论政治和宗教。

可以谈谈旅行见闻,你所去过的国家以及新加坡的经济成就。

进清真寺要脱鞋。

在一些人家里,进屋也要脱鞋。

由于过去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

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许多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打招呼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最通常的是人们见面时握手,对于东方人可以轻轻鞠一躬。

为了使人人都讲礼貌,新加坡政府对礼貌还做了一些规定:店员礼貌:顾客临门,笑脸相迎;顾客选购,主动介绍,百挑不厌;顾客提问,留神听取,认真解答;顾客离去,热情欢送,礼貌道别。

邻里之间的礼貌,邻居见面要互相问候。

逢年过节要邀邻做客。

帮助邻居照看房屋。

利用公共场所,要时时为别人着想。

新加坡待人接物总是笑脸相迎。

如用完公用电话,就会笑着对等候的人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甚至街头宣传文明礼貌的宣传画上面也都印着一个笑容可掬的人物像和一些口号,如:“处世待人,讲究礼貌”、“人人讲礼貌,生活更美好”、“真诚微笑,处世之道”。

夜晚,五颜六色宣传礼貌的幻灯标记不停地闪动。

内阁部长和议员们也经常到人民群众中去演讲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就连警察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处以罚款时,也总是笑眯眯的。

因此,新加坡人诙谐地说:“就怕警察微笑”——他一笑就得掏腰包。

因为到处都有笑脸,所以外国人到新加坡总有“宾至如归”之感。

新加坡人非常讨厌男子留长发,对蓄胡子者也不喜欢。

在一些公共场所,常常竖有一个标语牌:“长发男子不受欢迎”。

新加坡对嬉皮型留长发的男性管制相当严格,留着长发,穿着牛仔装,脚穿拖鞋的男士,可能会被禁止人境。

尤其是年轻人,出国时必须穿得清清爽爽,不要把头发留得长可及肩。

...

古代旅行家有哪些

中国古代十大旅行家 1.徐霞客 徐霞客,生于明朝万历十四年,江苏江阴人,名弘祖,字振之,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

他又被后人称为“游圣”、“霞仙”、“驴友祖师”,一生之中,游遍了中华秀美山川,极富传奇性。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

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宿苍梧”的旅行大志。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

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

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4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53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

54岁正月病逝于家中。

徐霞客经30年考察撰写成的2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2.玄奘 玄奘(602~664),名陈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滑国故城)人。

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

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

唐太宗贞观三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

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

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

贞观三年,他从长安出发,经过兰州到达凉州。

当地慧威法师敬重玄奘宏愿,令徒弟秘密送玄奘前进。

他们怕白天被官兵捕捉,便夜晚行路。

到达瓜州时,所骑的马又倒毙了。

玄奘买得一匹去过伊吾(哈蜜)15趟的老瘦赤马,孤身一人前进。

经十七年坚韧不拔的苦行,玄奘法师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

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3.张骞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

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张骞于建元三年(前138)出陇西,经匈奴,被俘。

在匈奴十多年的时间里,张骞虽然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

后来,他终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后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但仍然被匈奴捕获,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

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

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

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

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

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

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

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4.郑和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

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

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

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

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

在世界航海史上,他被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

600年前,从1405年开始,在28年间,郑和率领中国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访各国。

5.鉴真 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鉴真,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江都)人。

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

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

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

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象,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抵日本...

新加坡的人们生活风俗是什么样的?

我们了解新加坡华人的性格特点,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海外华人的乡土意识极强,不少人这边有父母,那边有兄弟,心系两地,他们很乐意回祖国经商。

同甘共苦,不畏强暴是他们代代相传的民族风格,但却很顾面子,正因为面子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在商谈中,“面子”对谈判的技巧起决定性的作用,常常到磋商行重大的实质性问题时,也轻易签守立据,似乎有一种让对手“口说无凭”的意思。

但“面子”的另一方面,却是他们在签订合同以后,为了不耻于人,总是格守信誉,认真履约,因而在国外商人的眼中,新加坡籍商人一向有勤奋、诚实、谦虚、可靠的美德。

与新加坡人谈判,不仅必须以诚相待,更重要的是考虑给对方面子,不妨多说几句“多多指教”、“多多关照”的谦言。

值得一提的是,与海外华人进行贸易,采用方言洽谈,有时可以起到一种独特的作用。

碰上说潮州话的商人,首先献上一句“自己人,莫客气”的潮州乡音,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其他象粤语、滇语等同样有助于谈判的进行和成功。

在新加坡,进清真寺要脱鞋。

在一些人家里,进屋也要脱鞋。

由于过去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

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许多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打招呼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最通常的是人们见面时握手,对于东方人可以轻轻鞠一躬。

新加坡人接待客人一般是请客人吃午饭或晚饭。

和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

到新加坡人家里吃饭,可以带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作为礼物。

谈话时,避免谈论政治和宗教。

可以谈谈旅行见闻,你所去过的国家以及新加坡的经济成就。

由于新加坡居民中华侨多,人们对色彩想象力很强,一般对红、绿、蓝色很受欢迎,视紫色、黑色为不吉利,黑、白、黄为禁忌色。

在商业上反对使用如来佛的形态和侧面像。

在标志上,禁止使用宗教词句和象征性标志。

喜欢红双喜、大象、蝙蝠图案。

数字禁忌4、7、8、13、37和69。

新加坡市位于全国最大的岛——新加坡岛南端,南临新加坡海陕,距赤道仅136.8公里。

面积约98平方公里,约占全岛面积的六分之一。

人口2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83%,其中华人约占四分之三。

尽管城市人口密度很高,但并没有拥挤和杂乱之感。

相反,却给人一种美丽而整洁的印象。

其港口为驰名世界的天然良港,从港口储贮吨位到年吞吐能力均超过荷兰鹿特丹港,为世界第一大港。

新加坡樟宜机场是繁忙的国际航空运输中转站。

新加坡独立前,四面野草丛生,蚊蝇遍地。

26年后的今天,被誉为“美丽的花园城市”。

旅游业十分发达,每年到这里观光的游客达四五百万。

在高层建筑物之间,都留有较大的空地布置绿化,设有花架、花坛,并广植花草。

因此,市区地面除了柏油马路和铺砖的便道以外,均以花草树木覆盖,可以说做到了“黄土不见天”。

新加坡除了园林绿化举世瞩目外,城市环境卫生也很出色,空气清新宜人。

市内街道非常清洁,马路上根本看不到垃圾,就连建筑物上也极干净,确是一尘不染。

街头严禁乱扔烟头及杂物,乱扔纸屑、烟头罚500新加坡元。

随地吐痰的现象根本没有。

新加坡政府规定,市民中凡是种花较好的,可以享受减免房租的优待。

因此,新加坡人人爱花,家家养花,不但地上种花,连屋顶也栽花,真是一片花的海洋。

所以,新加坡还有“花园之国”、“花园之都”、“公园国家”的美誉。

国会议员民选,任期5年。

新加坡是一个文明的国家,讲究礼貌已成为他们的行动准则。

在新加坡进行贸易谈判时,不要翘二郎腿,否则将破坏成交机会。

假如不知不觉把一只脚颠来颠去,以至鞋底朝向了对方,这笔买卖就要告吹了。

哪怕是无意中稍微碰了对方一下,也会被认为是不可忍受的。

为了使人人都讲礼貌,新加坡政府对礼貌还做了一些规定:店员礼貌:顾客临门,笑脸相迎;顾客选购,主动介绍,百挑不厌;顾客提问,留神听取,认真解答;顾客离去,热情欢送,礼貌道别。

邻里之间的礼貌,邻居见面要互相问候。

逢年过节要邀邻作客。

帮助邻居照看房屋。

利用公共场所,要时时为别人着想。

新加坡待人接物总是笑脸相迎。

如用完公用电话,就会笑着对等候的人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甚至街头宣传文明礼貌的宣传画上面也都印着一个笑容可鞠的人物像和一些口号,如:“处世待人,讲究礼貌”、“人人讲礼貌,生活更美好”、“真诚微笑,处世之道”。

夜晚,五颜六色宣传礼貌的幻灯标记不停地闪动。

内阁部长和议员们也经常到人民群众中去演讲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就连警察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处以罚款时,也总是笑眯眯的。

因此,新加坡人诙谐地说:“就怕警察微笑”——他一笑就得掏腰包。

因为到处都有笑脸,所以外国人到新加坡总有“宾至如归”之感。

商务活动一般穿白衬衫,着长裤,打领带即可。

访问政府办公厅仍应着西装、穿外套。

新加坡大部分人为华侨或华裔,因此他们也很爱饮茶。

农历新年,一盅清茶,佐以橄榄,称为“无宝茶”,寓意恭喜发财。

应邀赴宴宜注意言行,予对方稳重、可倍赖之感。

新加坡人把一种名叫“卓锦·万代兰”的胡姬花(即兰花)作为国花,有卓越锦绣、万代不朽之意”。

胡...

怎样写好旅行日记?

既然说旅行中有好多有意思的事,感动的事,那么不必拘泥于行程、地点,写想写的就好~拼贴、画画都是很好的丰富旅行日记的方式。

用画画+文字可以让旅行日记变得很生动。

旅行日记写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悟。

对我来说,就是记录值得记录的事~欧洲的旅行旅行日记没有完全整理完,就先挑几张(画得很丑,不过表达出意思就好啦)这是这次法国住的旅馆,房间非常小,床非常奇葩,是一个大床+高低铺的三人间,于是就把它画下来了。

去滑铁卢古战场的时候狂风暴雨,于是没敢把照相机拿出来。

所以呢:刚好看见广告纸上有只狮子的头,就把它剪下来并简单画了画,表示那个狮子的的雕像刚好看见广告纸上有只狮子的头,就把它剪下来并简单画了画,表示那个狮子的的雕像(图不是我拍的,给大家看下原本是什么样子的^_^)因为这次出去没带彩铅之类的,就黑白简单画了画~能看到这张图回忆起来就好啦至于旁边的文字,就写了写在暴风雨中伞差点被吹断艰难地爬上去的事。

后果是全身湿透,大腿发抖%>__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