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中国旅行信用卡额度

商场超市结账刷信用卡,旅行住店刷信用卡,餐厅吃饭买单也刷信用卡……信用卡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亲密的小伙伴。但是,我们对这位小伙伴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跟你们说一下

商场超市结账刷信用卡,旅行住店刷信用卡,餐厅吃饭买单也刷信用卡……信用卡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亲密的小伙伴。但是,我们对这位小伙伴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跟你们说一下这位小伙伴的成长史吧!

首先,美国的MasterCard对中国的信用卡发展功不可没。而在此之前,MasterCard经历了这样一些阶段。

整个60年代,是美国信用卡产业大爆发,大组合的改革时期。以美国运通卡、carte Blanche卡和大来卡为主的旅行娱乐卡(T&E cards)以美国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花期银行为主的银行卡(Bank cards)就从那时开始,这几家银行之间在一起争斗了数十年,也正是因为各大银行之间的斗争,才衍生了新的卡种--信用卡。

那时候,一边是以美国银行为核心制定了“特许经营制”,而另一边花旗银行推出了全封闭式的银行间卡组织,在1966年时布法罗、匹茨堡、西雅图等几家银行之间成立了银行间卡协会,联合加州的几家银行成立的西部各州银行卡协会,后者开始使用“Master Charge(万事签)”标识发行信用卡,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MasterCard(万事达)前身。

1968年开始,许多银行开始在这两大卡组织中进行选择,那时候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这两大巨头之间还是相互排斥的,因此这两大全国性银行卡网络和三种行业之间的竞争态势已经极为明显了。后来,花旗银行携Everythink卡加入了银行间卡协会,很多银行也跟随着选择了这个银行间卡协会的封闭模式。特别是到了70年代初期,特许经营模式遭遇到了瓶颈,逐渐被市场所摒弃,这对于银行间卡协会的发展无疑又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

后来,双方于1976年废除了限制双重会员的规定,两个卡组织的会员竞相加入对方组织,大大激发了发卡机构的市场竞争和行业发展。仅一年时间里,双方的持卡人各自增加了12%,特约商户平均增长了20%,实现了双赢。1979年,万事签(Master Charge)更名为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万事达(MasterCard)。到1981年的时候,Master Charge的会员数量从1969年的4400家增加到1.2万家。从这个时候起,万事达卡开始了在信用卡方面的纵横捭阖式的全球化扩张。在1987年时,万事达协助中国银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国际标准的长城万事达信用卡,揭开了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帷幕。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信用卡开始发展,走过了“少年时代-青年时代-成熟时代”三个阶段。

一、少年时代(1995年-2000年)

在这个时期,信用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刚刚进入中国不久,向来保守消费的国人刚开始对于它还是抱着半信半疑甚至于抵触的心理,这个时候的人们超前消费意识还很薄弱。

二、青年时代(2001年-2008年)

经过几年的潜伏期,信用卡仿佛像打了鸡血一般,开始在众多消费者之间流行起来。这个时候,拥有一张信用卡可以成为彼此之间交流的话题之一,可以说是很NB的存在了。也正是这个阶段,许多信用卡开始纷纷崛起,各种各样的卡种也开始诞生。

三、成熟时代(2008年-至今)

这个时候,信用卡已经不只一张卡了,什么银卡、金卡、金钻卡、黑卡等等各种信用卡亮瞎双眼,每张卡之间在无形中透露了持卡人的身份信息,人们也开始学会使用互联网,和手中的这张信用卡结合起来,由此衍生了一类叫做“卡神”的人。

不过,无论信用卡经历过何种变迁史,还款这个问题是持卡人和信用卡之间永恒的主题,它就好比是信用卡的底线或原则,也可以说是两者之间维持交易的一个“君子约定”。持卡人只有维护好这个“约定”,才能继续彼此之间的交易。因此,想要见证更多信用卡的发展史,首先你得拥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碰上还款难题,可以找维信卡卡贷代还信用卡,维信卡卡贷额度高、分期灵活,可以帮你维护好自己的征信,让你和信用卡之间的君子之约永远存在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