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旅行计划书 日本
你相信吗?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万事顺意的人。作为携程创始人之一,梁建章的人生剧本和其他互联网创业者的都不太一样。天才少年1983年,在中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电脑是什么东西的时候
你相信吗?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万事顺意的人。
作为携程创始人之一,梁建章的人生剧本和其他互联网创业者的都不太一样。
天才少年
1983年,在中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电脑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彼时13岁的梁建章已经能用电脑写诗,被称为“电脑小诗人”。
15岁那一年他参加了高考,一举考进了复旦大学第一届少年班。在复旦大学还没有毕业,就又考进了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读完了学士、硕士。那一年是1989年,梁建章只有20岁。
用如此短暂的时间念完学士、硕士学位之后,他还曾念了段博士,但随后他发觉总学习好像没意思了,一心认为最先进的东西不在学校而在企业。于是梁建章进入ORACLE(甲骨文: 全球最大的企业级软件公司)研发部工作,在ORACLE积累了3年研发经验。
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天才少年梁建章成为了高级程序猿。为代码事业奉献终生,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如果这就是结局的话,人生的剧本未免有点太单调。
大概梁建章自己也这样觉得,所以他决定不再搞技术了。他在回国探亲的时候感受到了国内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国内正值创业火热的阶段。梁建章认为“在中国,机会比美国多得多,尤其是创业,从长远来看自己的发展机会还是在国内”,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就脑子一热,立马回国投奔进创业大潮。
回到美国ORACLE后,他申请转换部门到客户服务部(ERP实施)工作,很少人会这么转,因为在ORACLE研发部门的地位、待遇、期权都比其他部门好很多。直到现在,梁建章也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1997年他通过ORACLE的内部招聘,回国担任中国区咨询总监的职务。“如果还在研发部门就不可能调回中国,”于是,他用这样稳妥的方式实现了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型。
梁建章认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创业前一定要做好积累,观察与思考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创业,必须在学业、经历、工作技能上做好准备。“当你真正觉得你在这行业比其他任何人做得都好时,机会就有了。”在中国的两年中,梁建章就一直在努力熟悉中国市场的状况,并做好了创业的充分准备。“这比直接回来创业要好很多,”梁建章笑着说,“直接回来,就可能会犯错误”。
解惑
凭直觉创立携程
直到1998年,互联网逐渐在中国兴起,这时梁建章觉得机会成熟了。于是他终于选择了离开ORACLE,自立门户创立携程旅行网。
这个决定看似突然和大胆,但在梁建章心里似乎是已经“预谋已久”。
携程成立正逢互联网高潮,不费多大力气,梁建章就迅速从IDG、 软银、晨兴等风险投资商中融到了500多万美元的资金。自此后,一路走来风调雨顺。
谈起当年的互联网泡沫,梁建章认为,创业往往是看一个机会,但“热情若超越机会就是泡沫”,而机会再加上热情,就是创业的最好契机,而他就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时给风险投资商的商业计划书很是简陋,”梁建章回忆起当年的创业过程开始面带微笑。而更让他欣喜的是,当年的几张纸,竟诞生了如今携程的雏形,现在看来,当时用公式套算的营收成长率,居然还是蛮准的。
与当年风起云涌的网站CEO们不同,梁建章对风险投资商说的“故事”,4年后竟成了现实。2002年携程的营业额就已高达10亿元人民币,而新浪2003年全年收入也不过9.4亿元人民币,携程的净利润更是让平均净利润率只有1%~2%的传统旅游行业不能望其项背。携程的业务呈现了几十倍的成长,在梁建章导演下,携程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
而关于为什么要做旅游类网站,梁建章竟然说:直觉。他觉得当时的旅游社很难满足像他这样的人,提供的服务也很不到位,况且旅游业的想象空间又非常大。1998年中国的旅游业规模就达2391亿元人民币,旅游是老百姓的第二大支出,甚至还高于汽车,梁建章将创业的目标瞄准了旅游业。成功后,梁建章坦承,当时对旅游业并不熟悉,也没做深入调研,只是一种直觉,觉得“做旅游网站从设计到配送、支付,非常适合电子商务。”
从CEO到学术大神
后来,在梁建章认为他在这个旅游网站的行业里,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了。于是他辞去了CEO的职位,又回到了学校。
2007年,他再次赴美,在斯坦福大学读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人口和创业以及中国劳动力市场。当年他没花多少气力就捡起了数学,选修了超过别人三分之一的课程量。那是一段安静、远离各种喧嚣的日子:每天4点钟放学回家,然后给在上小学的儿子辅导功课,“如果在中国,会不停地有人来找你,朋友,朋友的朋友,谈投资谈企业合作。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研究的课题范围是人力资源、教育和经济。在研究过程中,他被一连串数据和荒唐的现象所震惊:一方面,未来几十年里,中国的人口结构会出现巨大变化,拖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生育率居全世界末尾的国家仍然严格执行着计划生育。为了佐证自己的论点,梁建章在北美、日本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做博士论文期间,他自己编写和拍摄一部纪录片。这是一部充满着数字、图表和逻辑分析的短片,等拍完后,梁建章才意识到:经济学家们也许看完就明白问题的所在,但对一般公众而言,这远远不够。人口结构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梁建章的又一长期研究领域。而在他的新书《人口创新力》中,梁建章也着重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创新和创业的影响。
现在如果你去百度上搜索“梁建章”,关于他的新闻大多都是关于“人口经济”的话题。媒体上对他的描述,俨然是一位观点明晰的社会经济学家。很难与当初他在携程带头加班,对下属说“做不好就走人”的CEO形象联系在一起。
然而,当初的神童也是他、两度让携程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也是他,如今的经济学家还是他。
我们总是羡慕那些人生过得精彩又一帆风顺的人,但是却往往忽略一个问题。人生能够一帆风顺,并不是没有遇到过一丁点的困难,而是我能有力讲这些困难摆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