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性旅行英文
在三十一岁生日的前两天,踏上了澳洲的土地,终于勉强算在自己三十岁的时候,完成了五大洲自由行的成就,按时间顺序分别是日本、俄罗斯(去的伊尔库兹克,所以严格说算欧洲其实比较勉
在三十一岁生日的前两天,踏上了澳洲的土地,终于勉强算在自己三十岁的时候,完成了五大洲自由行的成就,按时间顺序分别是日本、俄罗斯(去的伊尔库兹克,所以严格说算欧洲其实比较勉强,就不要深究了吧,哈哈)、中国台湾地区、美国、摩洛哥及阿联酋(在阿布扎比中转了24个小时)还有澳大利亚。
好了,背景交代完毕,至于为什么写这个文章,除了有纪念和装逼的成分之外呢,如果能同时给大家提供一些国内外自由行的经验甚至通过交流能够为自己获得一些今后出行的帮助,那将是再好不过,也算一件功德吧。
基于此,可能本文不会介绍太多景点或者路线的推荐,主要是记录出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纯主观感受和一点自认为值得注意的tips,因为本人出去玩之所以选择不跟团,就是因为其实更多的是想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体会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至于景点,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乘坐公共交通,参观他们的公共设施,住民宿,像当地人一样生活,然后发现,这样挺有意思的或者原来,他们都这样啊,然后,就会觉得,嗯,这趟出来还是挺有收获的。
好吧,咱们现在开始吧。
第一篇:我见我闻我感篇
第一站:日本大阪。
因为前两年分别带爸妈在上海和香港过的年,所以,希望能通过每年过年的假期,带爸妈出去玩一下,地点尽量选择周边,爸妈年纪大了,坐车不惯。上一年去了香港,因此,想去远一点的地方,考虑到安全和卫生等各方面因素,最终选择了日本。
这也是自己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办签证。通过淘宝办理的,整体上比较顺利,想特别说一下的就是机票的选择。
众所周知的原因,过年档的机票价格都是较晚才出来,会有不小幅度的提价,记得当年是双十一的活动,从上海七天往返大阪,一千出头的价格,当时觉得还是挺划算的,但是后来综合起来一算,里面还是有些坑当时没注意到。
最主要的就是时间,由于往返都是红眼,除了最直接的号称七天,实际只有五天外,还增加了住宿和交通的成本。因为到的时候是深夜,公共交通已经停止服务了,日本的打车又是超贵的,因此,只能选择周边较贵的酒店以及预定接机服务,回程同样也是。
所以,第一个重点来了,关于机票的选择。
首先,当然是每天刷张大妈啦,记得关注国际机票的关键词,有特价的时候不要错过了。如果没有刷到心仪的机票,个人建议飞猪或者携程都不错,本人用的飞猪比较多,最近客户端更新,能模糊搜索,输入时间段以及天数,就能把该时间段相应天数的机票价格列出来,方便自己作比较。
然后,刷到了心仪的机票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立即下单,而是稍微等一下,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起飞和降落时间。这点其实挺重要的, 因为不仅关系到休息的问题,关键还有两个晚上的住宿问题,如果是红眼航班,基本上机票的价格是至少要把两晚住宿费加进去的。
第二,看中转。比如上次去卡萨,就搜到个从广州飞的价格最便宜,中转一个沙特国家的航班,当时查了一下,该城市离麦加还挺近的,琢磨着是不是能顺便去溜达一下,越想越激动,差点就下单了,幸好百度了一下,沙特这个土豪城市基本上旅游签是不可能的,而当时中转的情况一定要办签证,于是吐了下舌头,然后果断放弃。后来选了个中转阿布扎比的阿提哈德航空,由于有23个多小时的中转时间,阿联酋又免签,相当于土豪航空还送了个阿布扎比一日游,价格也只多了小几百,非常划算。个人建议,尤其要注意中转需要签证的国家,又相当于叠加在机票上的隐形成本。
第三,看航空公司。其实个人出行一般都比较随意,觉得什么都行。其实短距离问题不大,但是长距离尤其要注意,比如去纽约和卡萨的都是厦门和阿提哈德这种不错的航空公司,十几个小时有吃有喝还有电视看,还感觉不出来什么,但是飞悉尼选的就是廉航,亚洲航空,全程不提供免费餐饮,别说娱乐设备了,就连毯子都要另外加钱,嗯,不说别的吧,虽然这三趟,机票价格都差不多,但是,飞悉尼的亚航隐形成本最高。
当然还有出发地的选择,其他的就不说了,就说要不要从香港飞的问题吧,个人建议是如果不想特意去香港购物和游玩,在机票价格相差不到1000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选从香港飞,具体还会在下面提到。
最后,一般我们出去选的都是两个城市的往返机票,但是,如果时间真的比较长,出去要玩两个以上城市的,最好选A进B出,这样的话就省得走回头路,而且行程安排也会显得紧张,比如我们摩洛哥就没去成马拉喀什,澳大利亚也略显匆忙。虽然这样机票的搜索会很麻烦,但是,相信我,这是值得的。
回到我的第一次日本行。到的时候是深夜,民宿的老板亲自来接,好像是中国人,朝鲜族的,房子有布置很漂亮的房间,还有精致的花园
日本首晚房间
日本首晚花园
最感到贴心的是免费提供的饮料有这么多丰富的品种
以及第二天主人家亲手做的早饭
算是开了个好头吧。
接下来告知了要去的酒店,主人家帮忙用google地图导航了路线,详细解释了乘车的注意事项。于是一家人就提着行李奔赴下一站。
tips:国外google地图必备,日本的公交应该是我见过最精准的,虽然澳大利亚和台湾好像也有精确到分钟的列车时刻表,但是准点率应该还是日本最高。用google能让你的出行精确到分钟。
顺便想到了这次带的wifi设备是租的那种3G还是4G的盒子,现在的经验是,最好到当地买当地的电话卡,这样最方便和划算。具体下文可能还会提到。用盒子不仅手机耗电(一直处于导航状态),还得记得盒子的用电。所以这趟我带了三个充电宝...
然后就是参观各种景点吧,具体内容就不多说了,说下参观的感受。
首先,日本人的公共道德真的没话说,公交上真的没有大声说话,甚至没有手机铃声响,事后回想真的有点细思极恐。汽车转弯礼让行人恨不得离你5米远,而且绝不按喇叭,开车的速度之慢(WEN)也是很难找出第二个了。每辆车的停放都很有秩序,永远端正地在框框里不占用公用位置。
这里插入一个细节,在一家民宿退房,服务员鞠躬弯腰礼送我们离开,我们也还礼,然后转身走了。结果,路口拐弯,眼角带到,惊奇地发现,服务员依然处于鞠躬弯腰状态,真的让人有点对这种敬业精神肃然起敬。
还有,就是很奇怪的,虽然都是亚洲人,但是很容易就区别在路上哪个是本地人,哪个是游客,他们的服装都是优衣库风格,简单,制式,看起来很大方,甚至雨伞,用的基本是清一色的透明长柄的,记得那个时候就跟爸妈开玩笑,你看,那个拿那个伞的,肯定是中国人,走近一听说话,果然是。
还有一点很奇怪,那边的垃圾桶很少,经常手里拿着垃圾找不到地方扔,得走很远才能扔,垃圾分类也很细致和特别。
这方面的规定好像还挺严格,涉及到法律层面了。
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日本的东西真的非常干净,还是举个例子吧,街边普通的烤红薯的小摊,那个待烤的红薯都是干干净净,恨不得把皮都搓下来的那种。
再来个小插曲,小摊的烤红薯价格好像是100日元50g,我妈看不懂价格,以为跟国内差不多,说要不吃个烤红薯吧,我就说,60块钱一斤哦,你要吃多少,我妈一听,算了算了,咱还是回家吃吧...
还有一点就是日本真的是全民抽水马桶的国家,包括各种公共卫生间,我爸特别不习惯,在日期间可以最多的抱怨就是这个。
暂时想到的就是这些。最后要说的一点就是可能会有人关心语言的问题,我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四六级过了,还没到准备考研找工作的空挡,旁听自学了一下日语,也就是五十六音图的水平,但是在日本基本也够了,很多站牌啊什么的底下都会标注平假片假名,基本都能读,插曲又来了,在车站,至今想不明白,看到车上写的是Osaka,就是大阪,然后嘴巴就念出来,旁边扫地的大爷就连忙说,Osaka,然后指向另一个站台的车,示意那个才是,我反复确认,Osaka? 他一直点头并摆手让我们过去,我们过去发现还真是,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看到的不是。
稍微总结一下,就是日本真的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这次主要去的是关西三地,即大阪、京都和奈良,能体会到一种强烈的文化差异吧,适合带小朋友去,让他们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待人处事的基本礼仪。
第二站:俄罗斯伊尔库兹克
这个是报的机酒团去的,也是张大妈的推荐,因为单人报需要补差价的原因还找了个同事一起。至于为什么要报机酒团呢,是因为俄罗斯如果自由行,是需要办签证的,但是如果跟团走呢,就可以省下签证的费用。但是旅行团只管机票和住宿,所以应该也算自由行。
这个地方离北京其实不远,好像就几个小时的飞行,所以严格意义上就地理位置而言不知道是不是属于亚洲的范围,但是伊尔库兹克是俄罗斯的城市没错,俄罗斯是欧洲的国家没错,所以,我去了欧洲,还是自由行,嗯,没毛病。
当然,这里其实是和莫斯科等偏欧洲性城市有很大的不一样的,这里只能说的是当地的一些情况,请不要误认为下面的内容代表了俄罗斯。
好了,原则性的问题解决了,可以讨论下具体的旅行体验了。这趟我最痛苦的地方是完全变成了一个聋子和瞎子,就像高晓松在一期晓松奇谈里面好像也说过,他不懂希腊文吧好像是,特别难受,自己好歹也是一个文化人啊,别人说的听不懂,看到的一切都只是符号,完全不知道啥意思,深深的无力和挫败感!最要命的是这个地方英语普及率低到你难以想象的程度,这么说吧,当地说中文的都比说英文的多,他们看到我们很多时候会说“你好”(当然,基本也仅限于此啊)而不会说hello。所以,只从这趟之后,我去任何地方,会稍微学一下当地的语言,至少会一点基本的交流,熟悉一些常见词的长相。
这个城市是当地一个行政区的首府,相当于我们的一个省会城市吧,但是说实话,可能基础建设还不如我们很多的县级市,尤其是国际机场,真的就相当于我们一个县级市的客运站,座位都只有区区的几十个估计,因为晚点,去了旁边的国内出发区,反而要大气很多。
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汽车方向盘左右都有,但是靠右行驶。拐弯的时候都会很客气礼让直行车辆,并保持较长的车距,不轻易按喇叭但是很奇怪的是车速又一般较快,考虑到当地冰雪天气,复杂的路况,只能说,真的是战斗民族。还有就是基本没有当地品牌的汽车,工业能力由此可见。
这里很少有人用智能手机,大部分都功能机,联想华为中兴的都挺多。
这里的公共交通不发达,只有公交,出租车没有随叫随停的,需要电招或者在统一的地方等着,要自己过去才能乘车。公共汽车是下车付钱的。我们不懂语言,直接把钱扔在那个盘子里,然后司机会叹口气,然后拣出找的硬币,示意我们拿回。
这里的餐厅什么的很有意思,就是因为室内比较暖,所以大部分的餐厅或者大型一点的公共场所,会设置衣帽间,你要先去把衣服寄存起来,然后再入席就坐之类。记得有一次,明明是过了餐点,服务员请我们出去,然后我还自作聪明,突然想到,是不是要去寄存衣服,然后把衣服脱了,挂在外面的衣架上(小饭店没有衣帽间,没有专人看管,就会有衣架,可以自己挂上去),然后进去,服务员一脸错愕地看着我们,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好吧,尴尬地出来。
另外,这里餐厅和超市付钱要夹在单子或者放在托盘上的。记得有次去超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同事把钱递过去,服务员就不接,一直把手往下指,同事一脸懵逼,不知道什么情况,还好我突然反应过来,是要放在下面的盘子里面,递过去,这样总算操作正确,顺利结账...
然后这里街上的商店啥的,门都很小,就是普通住家那种单扇的门,很多时候都怀疑地,这到底能不能进去,该不会是别人家吧。
说到吃,只有第一餐在那种比较高档的餐厅吃饭,吃的也不贵,人均也就一百多一点,但是菜的味道,简直了,三个字就能形容,齁得慌!点了什么烤牛肉啊什么的,都不记得了,天啊,简直就是在吃盐,感觉比盐还咸,一道比一道咸,还好点了一个汤还算稍微淡一点点,回去吧,赶紧去超市买了水,打开一喝,立马喷出来,也是咸的!就是那种带气的矿泉水,事后问了才知道,那边带气的矿泉水属于比较好的,如果要买我们这边的纯净水一样的,就要找那种一连串字符前面带un的,就是无气的。再次感受到了无知的可怕。后来吃多了基本上也没啥念想了,让来一个面包一个汤,还比较能下咽。汤是那种有很多乱七八糟东西,西红柿,乱七八糟的蔬菜啥的,酸酸的,总之只能安慰自己,一能下咽,二感觉挺有营养,就行了。
这里称量一般是1kr(1千克)或者100r(100g),买东西的时候反应过来,那边物价还是挺便宜的。
但是公厕一般要收费,10到20卢布,就是一两块钱的样子吧,还有,买饮料杯子另外算钱。
然后tips来了,在这种相对欠发达地区,可以带上一些自己本地的糖果什么的吃的,然后在那里分发很能讨小孩子欢迎。因为本人比较喜欢小孩子,所以看见可爱的就会冲上去拍照,然后就会得到这样的回应
给了糖以后,就变成这样了(顺便出卖下我同事...)
所以呢,在外面,想要跟当地人迅速搞好关系,带点小礼物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里好多东方面孔,好多以为是中国人,有时候去问路啥的,结果人家都摇摇头摆摆手示意听不懂,后来才知道,这里好多蒙古裔的
最后说一点吧,这里的手工品非常多,很丰富,有喜欢的朋友可以多带一点,我真的是买了好多。价格么,尽量砍,而且发现商店里面有些反而便宜,小摊子上有些反而贵,所以,购物记得多作比较。
差点忘说,这里最有名的的景点是贝加尔湖。如果有空的话最好去那个奥列洪岛住一下。反正我们没去,还是觉得挺遗憾的。
原谅我这个照相渣,活该找不到女朋友>_<
第三站:台湾。
本来是带爸妈去的,机票都买好了,结果才发现,爸妈的户口所在地不是自由行城市,直接悲剧,最后两张机票只退了小几百的税费,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尤其是带父母出行的朋友,一定要考虑户口问题,不然过去只能跟团,而且据说查旅行团还挺严的,会上车查是不是都在车上,防止自由行,所以,千万别急着买机票...
首先,我想说的一个最大的印象,就是夜市真的没什么特别好吃的!本次去了台中和台北,每天晚上都去夜市,基本上有名点的都去遍了,来来回回就是那些鸡排啊烤肉啊什么的,又都很管饱,只能很浪费的每样只咬一口,然后觉得一般就扔掉,吃到最后也没发现有什么特别好吃的,反而是到了台中的春水堂这个奶茶的起源地,点了杯奶茶,觉得还不错。
可能是因为我平时不喝奶茶的缘故吧,偶尔喝到这么正宗的,觉得很惊艳。
关于吃的,台湾篇,翻过。
然后回想一下,其实真的,外面的小吃真的没有我们自己的好吃,也许是没遇上地道的吧,反正就没吃到过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而且大部分煎烤炸的特别多,火气很大,导致在外经常上火,烂嘴角,现在基本习惯到了当地,去超市,买一大罐奶和水果蔬菜沙拉什么的,吃起来反而舒服。
说到了吃,就想到,台湾的饮料店真的很多,如果来的话可以尝一下酸梅汤,很正宗,至少有一种很浓的酸梅的味道,大陆的大部分都是甜甜的象征性带一点酸吧。
这次台湾行主要去了台中和台北两个地方,台中呢,坐公交,10公里还是4公里免费(问过人了,不能完全确认倒是哪个数字...),总之有一度我都疑惑,明明刷了卡呀,怎么没扣钱...然后公交上有三种中文语言播报,一种普通话或者说台湾国语,一种闽南话,还有一种不确定是不是客家话。这边要公交停车最好招手示意一下,然后还分上车付费和下车付费的,这点我经常懵逼,老会弄错。
这边可能最大的不习惯就是女生声音太嗲,完全hold不住的那种,于是买东西只好好吧好吧,你说了算...
然后洗手间就洗手间么,很多地方非要写成化妆间,搞得上个厕所都觉得自己很娘...
这边玩的地方真的很多,这趟出行时间挺紧,挺遗憾的,士林官邸就没时间去,台北故宫也是踩着点转了一圈而已,台北真的是一个可以玩四五天的城市,有计划出行的朋友真的要注意行程。九份山城小火车那条线就能玩一天,中正纪念堂啊各种都值得一看,然后强烈推荐一下台湾的“总统府”(还是打个引号吧),里面有专人讲解,怎么说呢,会被洗脑,但是能更真切地了解当地人的想法。出来的时候不要忘了在邮局里面寄张明信片,或者买个纪念品啥的,价格真的很划算。出来了还有特别嘉宾欢送哦。
另外,周董的母校,淡江中学是进不去了,因为各种原因吧,禁止入内了。算是小遗憾吧。
最后说下台大,有个非常低调的门,因为晚上到的,不知道是不是正门
用护照可以进图书馆参观,然后还可以在里面的食堂吃饭,直接付现金就可以了。
然后台师大,如果说台大是大门小,台师大就真的是学校就小,小到感觉还没一个中学大,再次怀疑是不是因为晚上的原因,没有找对地方...
OK,湾湾的介绍就到这里。台湾人还是很有礼貌的,结账或者下公交车的时候都会说谢谢。是一个到处都是机车的地方。值得带父母来玩一玩,他们一定会非常感兴趣。当然,来之前一定要确认户口的问题...
第四站:美国
完全是因为机票的原因,张大妈推的福州往返纽约,厦航直飞2800多的往返机票,当时看到直接下单了。
时间是3月中,前一天的飞机还因为暴雪而停飞,还好去的那天让飞了。这算交代一下天气吧。
到了纽约后直接去的费城。这里要介绍一下这里出行方式的选择。一下飞机其实我是懵逼的,我以为一出机场会有大巴指示什么的,但是发现有点像中国一样,一拐就出了大厅,出来就有人问你去哪要不要打车...然后回头以为错过了公共交通的指示,然后回头找人问了下,具体什么情况不记得了,只记得有个热心的哥们招呼我先坐地铁,到站后还好心地提醒了我。然后知道我要去的是费城,带我找到了卖票的地方,当时售票员好像一开始就是问有没有预定,我说没有,于是告知车费65美元,是的,1个半小时的车程吧,当时还比较惊讶,递过去的是一张50刀的钞票,但对方还在等...之前做过攻略,觉得车票不要这么贵啊,后来知道,那趟坐的可能是最贵的火车。后头的时候就在网上订了大巴票,只要11刀,好像在网上订的有手续费,也就3刀左右吧,价格相差之大...时间也不过多了半个小时而已,直接在大巴的官网订,用visa就能支付。
其实在美国,各种交通票还有旅游景点的票都能在网上预订,而且建议在网上预订,现场有时候反而买不到。支付基本上都支持visa,操作其实都挺简单的。
景点就不介绍了,费城的景点还是比较集中的,就是在那个独立钟的周围那一圈。
有空还去了一下宾大,原来国外的大学别说门,围墙都没有,外面有地图显示哪些是学校的设施,哪些是属于外校的设施...
然后回了纽约,稍微休整了一下去了巴克雷中心,是的,算是完成了一个小心愿,现场看了一场NBA比赛,是篮网主场对凯尔特人,买了件豪哥和布克的文化衫支持了一下(买布克是因为两件打折...洛佩兹的好像不包括在内...),不过最强175那场伤缺,小遗憾。
稍微说一下怎么买票吧,很简单,官网直接选购,用visa信用卡支付,你会收到一个确认邮件。记得邮件当时是说比赛前几天会再发一封要提前打印出来使用的邮件。当时还担心,要不要去当地打印啊,打印贵不贵啊,后来事实证明,邮件会发来一个二维码,直接用手机,扫一下就能进去,非常方便。
纽约的景点就更不说了啊,只说两个小tips吧:
一个是在时代广场如果有各种coser找你套近乎问你是不是中国来的啊,是不是第一次来,开不开心啊,最后一起拍个照吧,千万不要搭理,因为最后是会向你收费的!就像很多国内的景点坑人的八一·把戏一样!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天啊,一世英名...
二个就是因为行程实在太紧,连那个最大的奥特莱斯都没去成,正在为行程忧虑,同住的一个小哥很热心地为我介绍了自由女神像的玩法,就是坐轮渡,有个ferry,可以免费乘坐,然后你能在打个来回的过程中看到自由女神像,当然,没有那么近距离,但是拍个照的角度肯定是有的,最主要的是能省下大把的时间,毕竟要去一趟,你得到那儿,然后排队坐船登岛然后再排队参观,完了之后再同样排队回来,至少要大半天的时间,而根据小哥的方法大概只要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吧,那里好像离华尔街还挺近,简直就是送了一个铜牛的景点啊。
不调镜头大概就是这么远的位置吧,反正对于当时完全不知道怎么安排时间的我简直就是救了一命。行程紧张的朋友可以参考吧。
最后说下对这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感受吧,能感受到很多先进的小细节:超市买称重的东西不需要单独称重,只需要在买单的时候放在结账的台子上,下面应该有称重的设备,觉得很人性化,不知道为什么国内不能借鉴。然后很多门的把手,横向的那种,是推一下然后门就自动弹开的,第一次去不会用还挺尴尬...然后就是物价真的很高,当然,是相对我们,地铁是进去验票,出来不验的,不计里程,刷一下费城是2.25刀,纽约是2.75刀吧,然后普通的矿泉水啊都是1刀多,人民币10多块钱。
然后街头的小吃摊几乎只有三种,一种是热狗啊、蝴蝶圈面包之类的,一种是阿拉伯食品,chickenover rice 肉串之类的,还一种就是坚果,蜂蜜坚果。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的煎饼果子在那里那么好卖,而且能卖这么贵...
还有两个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就是行人的指示灯是白色的而不像大部分地方一样是绿色的。汽车的车牌好像只在后面有,前面不用放车牌。
没了,下一站。
第五站:摩洛哥(送了个阿布扎比)
这趟是第一次大部队出行,是的,鉴于有过几次还算成功的国外自由行经验,单位很多人打算让我带团一起出去玩。地点是我选的,不久前免签的摩洛哥。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一个人不敢去...
这趟出行7女2男包括本人在内共9人,这么一大家子安全问题是第一位的。天知道我做了多少的安排,就不赘述带团的辛苦了,结论现在就能给出,非常圆满,谢天谢地。
这趟是从香港往返卡萨,从香港飞原因当然是为了省钱,教训之一就是,如果不是相差太多钱,或者不是为了顺便去香港逛,真的不建议从香港飞,花的时间(要过关要坐很长的地铁)和路费(香港里面乘地铁好像都要好几百一个人)真的不少,尤其是后续需要长途飞行的。
经历了真的很漫长的火车--地面交通--飞机--转机--飞机终于到了卡萨后,出了机场第一件事是买电话卡。
这里的电话卡是免费的!是的,但是好像有些限制,大概1G流量,然后还有通话时间的限制,但是用完了能充值继续使用,还是非常方便的,用签证就能办理,价格也比网上的便宜多了,所以这里再次建议,出国玩,真的,到当地买电话卡最划算,也省心。
由于第一站选择的是菲斯,出门去买大巴票,下一趟的时间刚好就在十分钟后,愉快购买,结果发现整个行程要5个小时,后来才知道,有所谓的快车和慢车,我们买的就是慢车,很多站都要停,当时我们队的女生都快崩溃了,尤其是觉得厕所不干净,连水都不敢喝,生怕需要上厕所。
摩洛哥的火车是不报站名的,在车上,想吸烟或者吹吹风,就自己去车厢连接处把车门打开...天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到了哪站,在不停的向周围人确认是不是目的地后,终于得到了肯定的回答,结果,到了目的地后,大家的心理防线再度冲垮--非常狭窄又泥泞弯弯曲曲错综复杂的小弄堂,地上还有驴粪马粪...是的,当地人会用驴还是骡子运东西。不过还好住的地方不错,是一套三层楼的别墅。这个时候才终于安顿了下来。
当地的特产是皮草,但是这里奉劝一下准备去买皮草的朋友,那些皮草在当时觉得不错,闻不出来,但是带回来就会发现,有很大的味道,拿回来了很长时间都很难散掉。
这里最大的特别可能就是穷,不太注意个人卫生吧,卖的那种馕都是可以直接拿手去拿,觉得不想要,又放回去,椰枣什么上面飞满了蜜蜂还是虫什么的,当时我和我的小伙伴看得都呆了。外面卖的各种东西,比如洗发水或者各种调味品,用的都是估计当地矿泉水的瓶子装着的(因为外面的包装都一样,都是娃娃哈之类的商标,但是里面颜色各种各样),然后出售。不过那里的人真的很好,这里可以提一件小事。
住的地方有烧开水的壶,但是里面的垢很重,主人告诉我们冰箱有水,我们打开一看,都是用过的矿泉水瓶,然后自己灌进去的水,我看了以后,礼貌地说谢谢了,然后等主人走了以后说去外面的小店买点水,正当我出去,找到家店,示意要买货架上的水的时候,背后有人拍我,就是老板,手里提着2大桶她买的矿泉水,跟我说不用买了,拿去喝吧,应该是看出我们有点嫌弃他们的水然后特意出去为我们买新的吧,当时觉得还是挺感动的。
这只是一个缩影,当地人虽然看起来真的挺吓人的,高高的脏脏的(没有任何其他意思,感觉上那种泥土的肤色吧),然后大胡子,要是我一个人估计晚上都不是很敢出门,尤其外面都是很窄的街道,很暗的灯,不通的语言,但是每次问路什么的,当地人都非常友好,会不放心带着你走很长一段路什么的,回想起来心里还是暖暖的。
然后,到了拉巴特,环境好了很多,住的地方也特别舒服,离海边也非常近,然后心情也非常好,由于同行的同事实在吃不惯当地的饭,所以我们还出去菜场自己买菜做饭,称量基本靠秤砣,大部分的时候比如洋葱什么的,就直接看着按个给钱了。然后习惯买当地的薄荷叶,泡水喝很好喝。然后,发现这里买烟是可以论根买的...
哦,顺便还解锁了一下大西洋
最后一站是卡萨,感觉有点像摩洛哥的上海,跟菲斯比就是发达,跟拉巴特比就是现代。还是不介绍景点,终于找了张拍糊的照片,感受一下平时我们的出行吧,都是这样两个男的一头一尾,7个女生中间排队走的状态,现在想来,没出啥事真的是不容易。
由于人多的原因,我们本次出行基本靠走...是的,后来证明,在卡萨有两次打车,结果都出了点小意外,没有在约定的地方下车。吃的话特别之处可能就是鲜榨果汁特别多,口渴了就能来一杯。然后就是深刻感受到了伊斯兰文明,到处都有祷告室,早中晚都有那种我们听起来啊啊啊的那种大声的早课的声音吧,印象深刻。
还有个有趣的小事,就是在菲斯皮具店的时候,跟女生聊天说笑,然后有个女生就开玩笑踢了我一脚,当时几个店员小哥马上变脸,非常认真地问我,她怎么敢踢我,让我立刻打回去啊!我赶紧解释,是开玩笑的...可见那里妇女的地位,后来我就跟同行的女生说,小心点,在这里对我们好点...
然后就是回程,在阿布扎比中转23个多小时,由于阿联酋免签,相当于送了一个阿布扎比一日游吧。
这里的第一印象就是:热!比非洲热多了,晚上十点多下的飞机,38度!
白天更是出门就是烧烤模式,在摩洛哥省的车费,在这里都吐出来了。所以大部分时间就是打车,然后呆室内。
主要参观了当地的大清真寺,对女性的限制这里又一次体现,女生的头罩一定是要把头发全部包进去的,露出来了就会有警卫上来提醒。
第六站:澳大利亚
好了,来到了自己假·环游世界的最后一站,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其实本来挺想去新西兰的,后来发现机票更贵,就选了深圳飞悉尼的,是的,就是这么单纯地因为贫穷限制了选择。
这里怎么说呢,悉尼550万人口,100多万的华人,总之到处都是亚洲超市什么的,我在当地经常被认为是本地人,短短几天,遭遇了十几次的问路...
也再一次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的高物价,公交车随便一坐都是3、4澳元,就是人民币10到20元,以至于后来在墨尔本知道当地有免费区域,坐公交不用钱的时候,都后悔死了太晚知道没多坐一下。
然后就是当地的白人好像对华人,或者可能是像我们这样看起来就是游客的华人不是很友好,比如就餐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对方的杯子,就是一脸的嫌弃,公交车上第一次因为没买卡询问价钱,满脸的不耐烦(和日本台湾形成鲜明的对比)等等等等吧,虽然大部分服务行业等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但是真的很多地方能感觉到,不像很多其他地方一样那么真诚和友好,不过也许是纯个人的主观感受吧,就不深入了。
有什么有趣的呢,嗯,就是发现悉尼歌剧院原来不是蓝色的玻璃做的,而是跟蛋壳一样的淡黄色,哈哈。
然后地铁是有上中下三层的,座位比国内的高铁调换方向更方便。
然后就是在河边散步碰到一个肥肥的小家伙,当时以为是松鼠,觉得成精了都要...
然后这里的动物大部分都不怕人,在海边吃饭,服务员会在每一道菜上加一个盖子,然后跟我们解释,那是防止海鸥来吃食的。
然后这里的人真的是很悠哉,严格遵守多少小时的工作制,商场都是7点钟就关门的,然后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女王集市,下午三点闭市,周一周三休市,去了两次,都扑空了,你能想象么...
虽然支付宝不普及但是共享单车都有哦,小黄车小蓝车,而且按照当地的法律都配有头盔。
澳大利亚人爱喝酒,但是当地的酒是专营的,只有专门的酒店才能卖酒,有次我们去便利店想买瓶啤酒,发现没有,问了下才知道。
斑马线也是比较有意思,只有两条线,跟车位线一样,没有中间的横着的斑马线,然后过马路前要按下标注方向的按钮,大概原理我理解为应该是公交车上要下车的按钮吧,表示有人要通过,没人按,下一个绿灯就不会出现。
然后就是住的地方,这次住了4家民宿,都配有干衣机,然后就是热水器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类型的,都没有看到,但是热水超热,烫人的热,不知道是不是统一的太阳能,一直忘了求证。
最后,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完成跳伞,都已经坐了两个小时的大巴去了,然后还分组培训,又坐了20分钟的大巴到机场,准备登机的时候让回来,说是风太大了,等了半个多小时,说今天天气不能跳了,又回去,白白浪费一天时间。
在回来的途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中转到吉隆坡,刚下飞机,发现kindle忘在飞机上了,立马回头去找,结果,不凑巧,舱门刚刚关闭,只能去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在经过了半个多小时的等待吧(中转时间4个小时),告知并未发现,让去lost and found(失物招领处)登记一下。结果由于失物招领在入境口,然后就得办理出境手续,于是,我这趟澳大利亚之行,护照上没有盖上澳大利亚的章(电子签,直接走的快速通道,不用人工盖章审核),却留下了马来西亚的章...先是找到了亚航的失物招领,做了登记,给了一张表格,然后提示我还可以去机场的失物招领再登记一下,而机场的失物招领在楼上,要去楼上呢,又得安检出大门,好吧,到了楼上,问了警察叔叔,警察叔叔说,在楼下啊,你去楼下问,我说,我刚从楼下来的,下面的让我上来,然后警察叔叔很认真的说,不对,在楼下,你去楼下,再问穿我们这种衣服的。好吧,下楼,安检,问路,结果又带到了亚航的失物招领,傻眼,问到底在哪,告知,在楼上啊,就在那个Z字牌附近。好吧,安检,上楼,找到Z字牌,终于找到一个小小的地方。一个老太太在里面,很不好意思的敲门,告知情况,老太太很热心地拨打电话,没人接...然后又拨,等了半天,还是没人接,老太太直接把电话给我,让我等着,好久以后,终于有人接了,说明了情况,然后那边让等一下,好像是确认了一下,回头说,不好意思,没找到。于是我把电话给了老太太并致谢。老太太很热心地又给了我一个邮件地址,告诉我可以写邮件过去咨询。我感激地拍了照,然后赶紧去安检、过关,继续赶飞机。谁知道,越后来越不抱希望,最后竟然就是靠着老太太给我的那个邮箱,我发邮件去问,对方回复说找到了!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登记什么的也许有用,但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在国外可能就是邮件,不要嫌麻烦,一定要穷尽各种方式。海淘也是如此,有几次货出现问题,都是通过邮件的方式解决的,小伙伴们在出去玩或者买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要嫌麻烦,多发邮件给客服,说不定遇到的问题就能解决了。
好多想说的,敲键盘的时候觉得不值一提,很多原本觉得可能很微不足道的事,又忽然觉得很有意思,忍不住打出来给大家分享,也许,这就是回忆的作用吧,能筛选很多我们当时的感受,当时重要的,不重要的,事后回想起来,也许根本不是同一回事。一直都觉得,一个人的记忆就是他的生命。
以上,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生命。
第二篇:装备篇
因为,想通过文章跟大家分享的是旅游过程中写有意思的感受也好,体验也好,所以,景点的照片竟然能少则少,毕竟,百度拍的比我漂亮多了(主要还是自己拍不来...)文章的最后呢,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旅途过程中带的一些小装备吧,希望能有帮助。
第一个我都不知道该推荐什么,后来查了下购买记录,还是推荐这款包吧,毕竟跟了我快5年了,陪我走了整个世界。
因为链接已经换了东西,所以贴个截图吧,Cote&ciel的双肩包。
我不知道算不算小众,但是张大妈有几次也推荐过,当时第一眼在其他地方看到推荐的时候,就是觉得很惊艳,很有个性。出外撞包的也很少,说实话,只有很少的两三次撞过,不过是不同的配色。
我想说,这个包最大的特点是好看,真的很好看,而且帆布面料,很耐X。
但是,这个包是没有什么背负系统的,背过小鹰包之类的就很明显,甚至一些十几块钱的那种包背起来都比这个舒服...
我为什么这么多年,出门还是经常会选择这款包呢?难道装逼对我来说真的这么重要吗?
是的
好啦,开玩笑,虽然包的背负系统不行,但是外面那个大袋子真的很能装,乱七八糟的能塞进很多东西,我是个不太会打包的人,虽然我东西不多,但是很占地方,这个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合格包,不好收拾就直接塞外面的袋子,非常省事,因为东西其实不算太多,重量其实可以接受,加上好看么,所以,用了这么多年,依然是我最信赖的小伙伴。
所以,有喜欢追求时尚,出门东西不多的朋友,强烈推荐这款包。
第二个,我肯定要推荐我的kindle。

现在出门已经不会跟以前一样,笔记本啊,ipad啊什么乱七八糟的都带上,生怕无聊了自己,现在知道,路上就是睡觉,休息好了才能玩得好。实在睡不着怎么办?拿出kindle,看到困了继续睡。
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出行的娱乐方式,我选的是kindle,长时间续航,体积小,便于携带,其他ipad什么的功能,手机完全可以替代。
第三个,马盖先机动腰包
很遗憾,这款原始商品也下架了。这个腰包超级好用,我都有点不相信我当年不到90块就买了,真的感谢张大妈。我就不说这款腰包(其实我更想叫他腿包)的口袋设置,非常合理,各种东西,比如零钱啦,数据线啦,发票啦卡啦都能找到对应的地方放,更主要的是外形很拉风,能绑在腿上,真的给我不少的回头率。过安检的时候,有次保安还问是不是armor pack,一下子没听懂,反应过来赶紧说不是不是...甚至在美国,纽约哦,都有外国友人问我这个包在哪买的,还竖起大拇指夸it's really cool!然后我骄傲地告诉他China!
第四个,bose qc35

这个就不用多介绍了吧,提升品质的利器,坐火车坐飞机,简直舒服地不要不要地,超长待机,戴眼镜压耳也没有特别的不适。当时买的是1代,低于2000就买了,只能说早买早享受吧。建议还是不要买有线的,毕竟现在手机的3.5接口越来越少了,另外配真的很不方便。
第四个,sleepphone 睡眠耳机

我买的是有线的,当时蓝牙版要贵出不少,就买了这款。真的超级舒服,软软的,带上这个,罩个帽子,感觉全世界都消失了。当然,这是在我拥有了qc35,知道什么叫降噪之前的事。现在会另外用眼罩加qc35 希望这款出个降噪的,一定大卖,旅途中的遮光真的太重要了,舒适度至少提升一个等级。
第五个,exofficio


大多数人可能知道这个牌子的内裤,速干,而且穿起来很舒服。我这里其实想推荐一下这款连帽衫,在热的地方比如非洲都可以穿,很透气,而且领子拉起来能当口罩,侧边还有一个口袋,非常方便,速干,很软很舒服。我买的其实大了一个尺码,176,65kg可以尝试S,个人觉得夏天的话还能当防晒服穿...
我一般东西不多,值得推荐的大概也就这些。下面,要进入最终章了。
第三篇:当地购买小工艺品篇
事先声明,个人比较喜欢买一些小东西工艺品啊,所以,大概推荐的都是这类东西,有同好可以参考一下。
1、日本。当时跟父母出去,逛的不多,买的也都是指甲钳感冒药之类回去送人的,唯一买的一个工艺品大概就是一个鹿角尖吧,在奈良买的,当时是看到网上推荐,有小鹿的衣服,带尾巴的那种,当时到了以后到处问人都没有找到。
个人感觉,挂在包的拉链处还是挺好看的。
价格大概人民币20~30元吧。
2、俄罗斯。别提了,买了超多工艺品,回头想想,价格好像也不便宜,单个都要几十块钱甚至上百块钱。但是当时真的觉得好特别。
木雕的、石雕的,还有当地的紫晶原石,还有布的,真的感觉都很有特色,还好多小的挂件。当地好像是萨满文化,好多有关萨满的东西。个人觉得,几个木雕的还是值得一买,都是当地的木头,而且有些穿了货币的,还是挺特别的。
人民币:几十到几百不等。
3、台湾。推荐一下文中提到的“总统府”出口处的邮局吧,里面的东西包括邮票什么的都很便宜,买了一个邮筒,底下有戳,可以盖的。
然后就是九份的天灯了,各种材质的都有,个人比较喜欢这两种
价格都大概几十块钱吧,不贵。
4、美国。这地方真没啥手工艺品,有的话也都是made in China。
推荐大家去下费城的mint,可以参观一下铸币的过程,另外,纪念品处可以买这种金银箔,金箔是made in China,送人了,银箔还好是made in the USA
价格好像小几十吧。
5、摩洛哥。菲斯很多皮制品,然后买了两个小骆驼。还有几个石制的小玩意吧。
价格骆驼大概七八十吧,大面具还价到300,小石雕大概100左右。
6、澳大利亚。袋鼠泛滥导致袋鼠制品比比皆是,各种爪子啊皮的,买了一张袋鼠皮还有一张我骗其他人是虎皮也很多人相信的牛皮。另外还有一个号称手工制作的回旋镖。
价格大概牛皮1500左右,回旋镖七八十吧。
然后来一个全世界买的小东西的几个小合影。
最后的最后,突然想做一件小事情,就是收集全世界的冰箱贴。自己一个人是很难真正走遍全世界的,但是我们很多人一起就可以啊,想着以后出去,如果大家都买几个当地的冰箱贴,然后有互相喜欢的就可以交换,是不是整个冰箱就能贴满这个世界呢?不知道,自己从下次开始每次出去就会多买几个冰箱贴,有喜欢的朋友可以互相交换冰箱贴和彼此的故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