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分析报告
旅游业成本分析报告包括哪些
中国旅游资源市场前景调查与分析报告(2009资深版)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旅游资源产品界定及分类 第一章 中国旅游资源市场主要经济特性 —、产品概
旅游业成本分析报告包括哪些
中国旅游资源市场前景调查与分析报告(2009资深版)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旅游资源产品界定及分类 第一章 中国旅游资源市场主要经济特性 —、产品概述 1.产品分类 2.各类产品发展背景 3.产业链概述 二、旅游资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三、旅游资源行业经济运行环境 四、工艺技术发展状况 五、旅游资源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六、市场进入/退出壁垒 七、旅游资源行业盈利水平 第二章 旅游资源产品生产分析 一、2005-2008年旅游资源行业生产规模及增长速度 二、地区分布情况 三、2009-2012年旅游资源行业产量产能变化趋势 四、行业领导者的生产现状及产品策略 五、旅游资源行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旅游资源行业市场分析 一、旅游资源产业链 二、2005-2008年中国旅游资源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 三、影响旅游资源产品市场规模的因素 四、2009-2012年旅游资源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五、2005-2008年重点企业市场份额及变化 六、旅游资源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七、市场需求发展趋势 第四章 旅游资源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一、2008年各省市旅游资源产品市场规模及占比 二、2009-2012年各省市旅游资源产品市场规模及占比预测 三、重点省市旅游资源市场状况深度分析 第五章 旅游资源细分产品市场分析 一、各细分产品的产品特色 二、各细分产品市场规模 三、2009-2012年各细分产品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四、重点细分产品市场前景分析预测 第六章 旅游资源产品价格分析 一、旅游资源产品价格弹性 二、旅游资源产品价格与成本的关系 三、主要旅游资源企业价位及价格策略 四、价格在旅游资源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五、金融危机对旅游资源产品价格的影响 六、2009-2012年旅游资源产品价格变化趋势 第七章 旅游资源产品竞争分析 一、竞争分析理论基础 二、旅游资源行业竞争格局 三、竞争组群分析 四、旅游资源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五、竞争的关键因素 第八章 旅游资源产品工艺技术发展分析 一、旅游资源产品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二、旅游资源产品工艺技术发展趋势 第九章 旅游资源产品进出口分析 一、出口分析 1.我国旅游资源产品出口总量及增长情况 2.旅游资源行业经营海外市场的主要品牌 3.全球经济形式对旅游资源产品出口的影响 二、进口分析 1.我国旅游资源产品进口总量及增长情况 2.进口品牌对旅游资源行业的促进与影响 3.全球经济形式对旅游资源产品进口的影响 第十章 旅游资源上游行业分析 一、旅游资源上游行业发展状况 二、上游行业对旅游资源行业的影响 三、旅游资源上游行业发展趋势 四、金融危机对旅游资源上游行业的影响 第十一章 旅游资源下游行业分析 一、旅游资源下游行业发展状况 二、下游行业对旅游资源行业的影响 三、旅游资源下游行业发展趋势 四、金融危机对旅游资源下游行业的影响 第十二章 渠道分析 一、渠道形式及对比 二、各渠道对旅游资源行业的影响 三、渠道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因素 四、主要旅游资源企业渠道策略研究 五、各区域主要代理商情况 第十三章 替代品分析 一、替代品对旅游资源产品的影响 二、替代品发展现状及趋势 三、当前经济形势对旅游资源替代品的影响 第十四章 互补品分析 一、互补品对旅游资源产品的影响 二、互补品发展现状及趋势 三、当前经济形势对旅游资源互补品的影响 第十五章 旅游资源行业主导驱动因素分析 一、国家政策导向 二、相关行业发展 三、行业技术发展 四、社会需求变化 第十六章 旅游资源产品政策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 二、行业政策 三、金融危机引起的政策变化对旅游资源行业的影响 第十七章 重点旅游资源企业分析 一、行业前10家企业简介 二、行业前10家企业竞争力分析 三、行业前10家企业财务指标分析 第十八章 旅游资源行业风险分析 一、环境风险 二、产业链上下游风险 三、旅游资源行业政策风险 四、市场风险 五、其他风险 第十九章 旅游资源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机会分析 一、旅游资源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二、旅游资源细分市场机会分析 三、新进入者投资机会分析 四、旅游资源行业横向产业链投资机会 五、旅游资源行业纵向产业链投资机会 六、旅游资源行业总体机会评价 第二十章 相关策略建议 一、产品定位与定价 二、成本控制建议 三、技术创新 四、渠道建设与营销策略 五、投资策略 六、如何应对当前经济形势 报告附件 规模以上旅游资源企业信用状况及财务数据。
主要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活动、行业代码、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全年营业收入合计、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利润、财务费用、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利润总额、亏损总额、利税总额、应交所得税、广告费、研究开发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主要图表 图表:2005-2008年旅游资源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 图表:2009-2012年旅游资源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预测 图表:2005-2008年旅游资源行业重点企业市场份额 图...
旅游景区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样本)
样本1: 红河谷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四嘴山景区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 红河谷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四嘴山景区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 根据红河谷森林总体发展规划要求,为使建设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本着以林养林,综合利用,永续发展的建设开发原则,现就开发建设公园内四嘴山风景区工程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作为项目建设依据。
一、项目内容 名称:红河度假村宾馆楼工程 项目负责人、法人代表:段朝选 项目地址:红河谷森林公园红河度假村 二、项目概况: 红河谷森林公园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红河流域,住于眉县境内,东临太白国家森林公园,公园规划面积2314公顷,园内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91.7%以上。
森林公园临近秦岭主峰,处动植物区系交汇地带,具有南北过渡,东西兼有的生物多样性特点,据调查统计有种子植物1500多种,苔藓植物30O多种,野生动物260多种,森林昆虫140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植物有太白红杉、连香树、水青松、独叶草等26种,珍贵野生动物有金丝猴、羚牛、云豹、大鲵等十余种。
森林植物从最低海拔900来到是高海拔3666.6米自上而下随气候、土一的变化呈明显垂直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科研价值,特别是公园上部有大面积落叶松、冷杉及红桦,是我国西部地区少有的原始自然景观,随季节变化森林景色四季各异:阳春,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绿叶浓荫,苍翠欲滴,金秋,霜叶似火,层林尽染;严冬,银装素裹,冰雕玉砌。
园内山脉,南北走向急聚倾斜,沟谷密布。
高山区,山势平坦开阔,第四纪冰川遗迹清晰可见,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中山区,山势陡峭,奇峰对峙,险崖狭谷,层峦叠嶂。
十里峡,路随山转,景随山变,奇峰、飞瀑、碧潭景观变化无穷。
百丈崖、千仞壁,高数百米,鬼斧神功,气势状观,“红河丹崖”为太白八景之一,黑熊望月、金鱼观天、虎头石、石人山、太公石船、神龟宝蛋,千奇百怪,形象逼真。
天河涛声、红湖、龙潭、白云潭、仙桃飞帘;玉柱飞虹,双洞水帘等清澈见底,声形诱人。
四嘴山,更是一枝独秀,海拔从1300米陡升到26O0多米,高峰险峻,石崖上古? 红河是登太白山古道之一,佛、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朝山香客不断,从公园公园入口沿河而上,分布有静林寺、显洞寺、现音庙、莲花洞、玉皇阁等,特别是莲花洞和玉皇阁,依崖就势而建,极其险要。
小文公庙建在海拔3615米处,铁瓦覆盖,历史悠久,公园附近还有远近闻名的蒿坪寺、钟山寺、上白云、下白云、点兵场、大殿等。
红河谷森林公园外部交通状况良好,东距省会西安120公里,咸阳市105公里,西距宝鸡市80公里,北距闻名世界的佛教名寺法门寺40公里,距西宝鸡南线310国道8公里,距西宝一级公路15公里,即将修建的西汉公路由公园门前经过。
铁路运输有我国东西大动脉电气化复线陇海铁路西安至绛帐、常兴站、宝鸡至常兴、绛帐站。
航空港有咸阳国际机场。
公园已在园内6.6公里处,建成高档次的多功能接待服务设施3000平方米,特色造型木屋20幢,装饰修建各类景点30余处,水、电、暖气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
此处群山环抱,溪流环绕,气候宜人,绿树山花团簇紧拥,是理想的避暑旅游、度假圣地。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B? 随着国家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走进大森林领略回归大自然的原始纯情已成为当代人生活的新时尚,五天工作制的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实施,对大林业综合治理、政策的倾斜,给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又带来难得的机遇,森林公园的发展已显示出美好的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
公园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通过运营看,园内可供旅客游乐的项目太少,游客滞留公园的时间太短,为了提高公园的档次,增加游客入园消费项目,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把公园真正建成了以集游、购、玩、住、行一条龙服务体系的旅游避署胜地,经组织专业人员多方考察论证,拟开发建设四嘴山 四嘴山峰高险峻,景色秀丽,海拨高从1300米陡然升到2600米,登上四嘴山顶下可俯瞰关中平原,上可仰望近在咫尺的太白积雪胜景。
四嘴山古松参天,经常荫环抱,松柏连片,涛声阵阵、奇峰、古松、怪石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自然山水画面,让人留恋忘返。
加之,四嘴山脚下即是已建成的各项服务设施齐全的红河度假村,四嘴山景区的开发建设与度假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大大延长游客在此的逗留时间,符合公园总体规划中以度假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发展的总体思路。
同时国家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和县政府提出的“发展旅游大会、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和 四、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1、修建四嘴山索道工程全长1200米,总体投资1600万元(含电力、通讯设施)。
2、修建四嘴山滑车道工程,位于索道上站至木屋群之间,全长1公里,总投资800万元。
3、在四嘴山主峰之间修筑人行步道,全长500米,每米投资40元,总投资20万元。
4、资金来源:以争取国家投资为主,争取一定数额的林业专项贷款,公园自筹为附,同时采取独资、合资、联营、承包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外界资金,以加快公园开发建设步伐。
五、效益分析 (一)收入 1、索道...
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一)加快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1.大力发展网络营销。
随着网络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营销策略的多样化,旅游业也积极改变陈旧观念,挤身于网络营销的大潮之中。
旅游业网络营销是利用电子网络这一载体的营销活动,是利用互联网,对旅游市场进行更有效的细分和目标定位,对分销、渠道、产品的定价、服务、产品理念进行更为有效的规划和实施,创造满足旅游者与旅游产品销售者之间的交易。
旅游业发展网络营销具有产品和网络两大优势:一是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具有生产消费同步、远距离异地消费、消费者无法对产品预先感知等特性,成为最宜于网上查询、浏览、购买的产品类型之一;二是网络拥有丰富信息源和传递速递快、覆盖面广、自主性强、反应及时、营运方式更合理等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生产、营销、销售成本,节约顾客精力、时间、资金成本。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力发展网络营销是旅游市场营销模式的必然趋势之一,尤其是在我国申奥成功后,奥运带来的巨大市场为旅游网络营销带来一个难得的机遇。
2.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
从发展趋势来看,网络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网络营销仍处于较低阶段,存在着信息源真实性和更新速度、网络安全等诸多问题,致使旅游网络营销还不能完全发挥其优势,成为制约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的瓶颈。
在此转变时期,只有把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更好地发展旅游市场营销,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兴旺。
(二)加强绿色营销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们都开始追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
它要求企业在经营中贯彻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旅游业“它是个资源型产业,有赖于自然的馈赠和社会遗产”,但在现实发展中,旅游业是“无烟产业”已受到质疑,“旅游者带走的只有照片,留下的只有脚印”,随着旅游业的推进,世界有太多精美如画但很敏感的环境受到破坏,而且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有损环境资源现象,直接影响到旅游业本身的发展。
因此我国旅游业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加强绿色营销。
首先,树立以资源价值观为中心的绿色营销观念。
其次,确定绿色营销目标。
再次,树立绿色营销组合战略。
旅游业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价格、包装、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始终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
最后,开展绿色认证。
从1993 年起,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0),极大地推动旅游业绿色营销的发展。
比如我国浙江省、山东省开展的创建“绿色饭店 ”活动以及武夷山景区实施的ISO14000认证,为旅游业的绿色营销注入了新的内容。
加强开展绿色旅游营销,是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与环境友好、和谐的产业,是符合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爱护旅游生态环境的潮流,是走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条极富生命力的营销策略。
(三)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展旅游品牌营销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建设,以品牌为核心进行营销也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
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利用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创造品牌价值,最终形成品牌效益的营销策略和过程。
我国旅游业品牌建设的的精髓应在于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但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品牌营销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还远远不够,致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不能有效延长。
因此,必须首先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才能使旅游产品利于不败之地。
比如,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主题公园,是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再现,这个主题公园正是因为很好地挖掘了历史文化的内涵,在全国主题公园旅游处于低谷的情况下,它却能以年均效益1,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发展。
同时,要注意“深度”挖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需要不断融入创新因素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原有基础的延续。
其次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的旅游产品要走品牌化道路,要塑造和传播品牌形象,这是品牌营销的主要任务。
依据我国旅游文化,策划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形象,赋予旅游产品品牌强大的生命力,然后根据成功地塑造品牌目标形象的要求、目标市场状况以及自身的综合条件等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合传播的方式,所选择和组合的传播方式要能够全面、准确、直观地表现出品牌的目标形象特点来,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经济条件,要注意对投入与产出效益的研究,尽量花最少的钱而取得最大的效果。
另外,旅游公共部门(政府及各旅游行政部门)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营销方面主要集中于对地区、省和全国的整体性促销上,从而带动旅...
旅游业的前景怎么样
从当前国内智慧旅游城市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第一,城市大小与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关联性不大;第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比其他地区起步早,速度快,智慧旅游城市需要嗅觉灵敏和富有远见的领导者,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产业基础;第三,大部分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基本设施己开始动工,试点示范减少失败、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先行的意识逐步加强。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智慧旅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各地在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应确立更加开放、更加高远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体现城市特色的创新发展思路,注重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加强组织保障,提高认同度,扎实有序推进。
中国未来四年的旅游业发展趋势
旅游业未来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我们认为,消费升级、人均收入提高、政府支持、休闲假日制度改革等积极因素,将推动旅游行业未来一段时间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07年投资者可关注自然垄断、成长良好的景点类公司,酒店类龙头企业和投资经济型酒店的公司,以及具有08年奥运概念的公司。
行业快速增长 1994-2005年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15.07%。
从结构来看,近年来农村居民出游人数在旅游总人数中的比重保持稳定,但农村居民旅游收入在旅游总收入的比重有所提高。
1994以来,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出游人数基本保持4:6的比例,但在旅游收入方面,农村居民所占比重由1994年的17%提高到2005年的31%。
因此,农村旅游消费蕴育巨大市场。
从近十年来的旅游收入、旅游人数、人均花费增长率趋势来看,2000年以前,旅游人数增幅不大,旅游收入增长更多依赖人均花费的提高;2000年以后,人均花费增速放缓,旅游收入增长更多依靠旅游人数的增长。
旅游收入驱动因素转变的原因也许有很多,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自1999年“十一”开始实施黄金周制度,也正是从这一个时点开始,旅游收入的增长对假期时间的长短更敏感。
未来黄金周制度改革的方向都是错开休假日期,避免集中消费,假期时间只会延长而不会缩短。
如果制度改革能够实施,我们认为对旅游业的发展将是实质性的推动,尤其对于景点类公司而言,可以改变目前“旺季吃不下,淡季吃不饱”的状况。
随着入境游、国内游、商务客市场的持续扩大,酒店业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经济型酒店业态顺应国内中低档酒店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前景看好。
我们判断,未来3-5年是经济型酒店的黄金发展时期,随着大量低星级酒店的转型以及社会资本的加入,经济型酒店供给会大量增加。
在品牌、成本、人才、资金等方面占有优势的经济型酒店公司将通过直营、加盟等多种方式迅速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
2005年度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1116.59亿元,同比增长9.70%,毛利润总额78.47亿元,毛利率为7.03%,净利润总额1.27亿元,净利率仅为0.11%。
我们认为,由于行业门槛低,竞争激烈的格局仍将持续。
关注自然垄断和奥运概念 就07年旅游业投资策略而言,我们认为投资者主要把握以下投资主题:坚持投资具有自然垄断经营优势、成长性良好的景点类公司,如黄山旅游(600054)、桂林旅游(000978)、丽江旅游(002033)等;酒店类龙头企业和投资经济型酒店的公司将享有较高的估值溢价,代表公司为锦江股份(600754);随着08年奥运的日益临近,关注具备奥运概念的公司,代表公司为首旅股份(600258)、中青旅(600138)。
黄山旅游:06年是公司业绩高峰年,07年支撑业绩继续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游客接待人数增长乐观及成本费用控制得力,这将依赖即将出炉的高管激励计划来保障。
08年在索道提价效应、游客接待人数稳健增长的前提下,估计业绩有可能迈上新台阶。
桂林旅游:公司业绩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景区的逐渐成熟以及期间费用的有效控制。
公司未来将实施的增发无疑会缓解资金面上的压力,同时也符合公司积极拓展上游景区的发展战略。
丽江旅游:客流量的增长依然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预计公司将启动云杉坪索道的改建,投入资金2000-3000万元,影响云杉坪的正常运营期1个多月,建成后将提高运能至1200人次/小时(原来400人次/小时),总体而言,新索道将缩短旺季游客等候时间,进而增加游客运量。
我们认为,在08年募集项目建成之前,公司凭借优质的索道资产可以保证业绩稳步增长。
首旅股份:我们认为06年是公司业绩的一个低潮,随着民族饭店、京伦饭店的装修完成以及海南旅游市场的逐步规范,公司酒店业务、景区业务等主要利润支柱未来将进入良性发展空间。
公司具备资产注入和股改含权预期,同时也是旅游行业中奥运受益最直接的公司。
锦江股份:作为国内酒店业龙头,公司各项业务保持稳定增长。
由于集团香港上市的资产中包含对公司的股权投资,因此集团在香港的市值将间接影响公司在A股的表现,同时集团借助香港资本平台加速发展也将自然提升A股公司价值。
我们认为,公司未来业绩将保持稳定增长,但发展速度难以超越预期。
需要关注的是,公司持有长江证券7.5%的股份,如果长江证券借壳上市成功,公司持有的股权按照公允价值核算将提升净资产值。
中青旅:公司各项业务增长势头良好。
近期控股乌镇旅游可以看作是其向下游优质垄断性景区资源的延展,将极大地优化公司盈利结构,增强公司业绩增长的稳定性。
结合公司此前沿旅游产业链布局的经济型酒店投资、写字楼出租等项目,公司旅游主业的竞争力已经大为增强。
西藏旅游行业背景分析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目前,西藏拥有的旅游企业近2000家,全行业固定资产达200亿元。
2016年西藏接待旅游人数多达1172.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2.66亿元。
目前,通往西藏的公路有:川藏、滇藏、新藏、青藏。
尤其是青藏铁路的修建成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发展,也加大了西藏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目前,西藏有五个机场,分别为拉萨的贡嘎机场、日喀则的和平机场、昌都的邦达机场、林芝的米林机场、阿里的昆莎机场。
机场的修建成功,为广大国内外游客进藏带来了极大便利。
西藏旅游社团和家庭旅馆的住宿接待能力也不断提高,打造出来的旅游产品如藏毯、藏刀、唐卡也备受消费者追捧,以拉萨为中心的众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广大游客前来观赏。
西藏旅游行业背景分析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目前,西藏拥有的旅游企业近2000家,全行业固定资产达200亿元。
2016年西藏接待旅游人数多达1172.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2.66亿元。
目前,通往西藏的公路有:川藏、滇藏、新藏、青藏。
尤其是青藏铁路的修建成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发展,也加大了西藏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目前,西藏有五个机场,分别为拉萨的贡嘎机场、日喀则的和平机场、昌都的邦达机场、林芝的米林机场、阿里的昆莎机场。
机场的修建成功,为广大国内外游客进藏带来了极大便利。
西藏旅游社团和家庭旅馆的住宿接待能力也不断提高,打造出来的旅游产品如藏毯、藏刀、唐卡也备受消费者追捧,以拉萨为中心的众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广大游客前来观赏。
论文你如何认识旅游业的消极影响
世界旅游经济实践表明,各国在旅游发展方式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超前型发展战略;另一种是滞后型发展战略。
超前型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超越了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阶段,通过率先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
滞后型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水平,即在国民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基础设施已形成较强体系后,自行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超前型和滞后型发展战略,是不同经济条件下的世界各国在旅游发展道路上的两种选择,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与此同时,两种发展战略的运行环境和经济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
超前型发展战略的适应条件是:旅游的自然和环境条件较好,旅游资源拥有量大且旅游产品吸引力强。
适应范围主要是:经济基础较好的沿海地区和旅游资源丰厚且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
由于超前型发展战略是建立在国民经济较低水平之上的,因此,该战略追求的不是本行业内在的经济效益而是旅游经济的波及效益,即利用旅游经济的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旅游业的高强度投入,全面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发展的兴衰,已经不是旅游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国民经济全行业发展的问题。
旅游业的作用不仅是获取外汇和回笼货币,而且已成为经济腾飞的突破口。
我们常说的“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就是这种战略下旅游业功能的形象化说明。
我国旅游业是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
从产业运行环境来看,这种产业是建立在较弱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要使旅游业在短期内形成较强的产业体系,就要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
因此,从短期效益分析,产业的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经济特性难以充分体现。
如果仅从旅游产业自身效益分析,在国民经济基础较弱的条件下,旅游产业的投入,似乎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如果从旅游产业的宏观功能去分析,以下三点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从1978年以后,我国逐渐改变对外封闭的政策,打开国门,向全世界开放。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寻找一个开放的“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就是旅游业。
旅游业是一个具有特殊优势的外向型国际性产业,它的运行依赖于世界范围的客源不断的注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广泛地吸引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向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
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通过旅游这个对外窗口,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以及投资的各种有利环境,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
其次,旅游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
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涉及众多的相关产业,对旅游业高强度的资金投入,可以带动一定区域范围内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尤其对那些拥有较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
最后,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时期里,需要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从国外引进技术与设备,就必须建立一大批创汇能力大、见效快的产业,以满足技术与设备引进对外汇资金的需要。
与其它产业相比较,作为外向型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在获取外汇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外汇流入,对于急需外汇,又缺乏强有力创汇产业的国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
综上所述,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使得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必须采取超前型发展战略,按照这种发展战略,在评价中国旅游产业运行质量时,不能就其产业内在效益去评价,而应从旅游产业外部效益,特别是从波及与连带效益去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旅游业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提高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
养生旅游的养生旅游现状
据《2014-2018年中国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与区域投资机会分析报告》调查显示我国大城市居民,尤其是“都市白领”,超过半数处在亚健康状态,而且人数还在呈现上升趋势。
而与此同时,过去的十年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逐年上升,老龄化率到2011年达到9.1%,且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因此,这就要求人们在物质生活已经提升到较高水平之后,必须更多地考虑生活的质量和身心的健康。
在这种形势下,养生休闲将成为热点和潮流。
养生旅游,也算是对身心的休假式治疗。
一般来说,人们消费养生休闲旅游产品主要有以下几大诉求——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身体医疗、修复保健、生活体验或养生文化体验,目前国内养生旅游产业包括温泉养生旅游、森林养生旅游和滨海养生旅游等项目。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为26.41亿人次,同比增长25.58%,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当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为19305.40亿元,同比增长53.46%;国际旅游收入为484.60亿美元,同比增长5.78%。
养生旅游作为高端旅游的一部分,其发展的基础是滨海、温泉等自然资源,但养生旅游的生活设施及服务、完善的养生体系同样不可或缺,这些设施与服务能使游客达到调理身心和恢复健康的目的,因此,加强养生旅游的配套建设也将成为我国养生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十二五”期间,我国养生旅游业将有望迎来投资、建设及发展高潮,而随着养生旅游业的发展,养生旅游将从小众旅游项目向大众旅游方向发展,旅游项目也将日益多元化,并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
养生首先在于环境。
城市的废气、污染,是人类生命的大敌,城市居民需要常常到森林中洗肺,到绿色中洗眼,到潮润中洗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