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难忘的旅行江苏

难忘的六天六夜作者:王海燕现居住地:江苏年龄:63岁读书感悟:品香茗,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件惬意的事情。20 世纪70 年代末,我独自从新疆经上海到杭州。期间经历的事情,至今回想起来,都感

难忘的六天六夜

作者:王海燕

现居住地:江苏

年龄:63岁

读书感悟:

品香茗,读自己喜欢的书,

是件惬意的事情。

20 世纪70 年代末,我独自从新疆经上海到杭州。期间经历的事情,至今回想起来,都感慨万千。

新疆的4 月,虽已进入春季,但依旧春寒料峭,特别是从立春开始刮的大风,每天都会准时报到。4 月初,我在大河沿火车站(现叫吐鲁番车站)登上了唯一一列去上海的54 次列车。那时候,工资低,只能买硬座,我因为没有提前买票,上车时已经没有座位票了,只能找个地方坐在自己的行李上,心里想:就这样熬上个三天四夜也行吧。

不曾想,从大河沿站出发后就开始刮大风,列车在呼啸的大风中艰难地前行着。车厢里远行的人们,在摇晃中千姿百态。

列车行进到鄯善车站时,前方传来消息说:新疆百里风区已刮翻了一列货车,为确保安全,我们的车暂停此地,不再前行。一时间,车厢里乱成一片,列车员使出浑身解数安抚着旅客。

既来之,则安之吧。我周围的旅客,有回家省亲的上海知青,有退伍的铁道兵战士,有工人,有现役军人……一位中年妇女,从哈密上车,带着老人和孩子,还有九个大包袱,我佩服得不行。大家都是长途旅行,可那位解放军战士还是给老人让了座。我看着笔直站立着的解放军战士,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慢慢地大家熟悉了,就天南海北地闲聊,车厢里热闹非凡,第一晚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天,大风更加肆虐地呼啸着,列车被风刮得摇摆不定。有人惊恐起来,“火车该不会被刮翻吧?”但这份担忧很快在大家的宽慰中消失。鄯善车站是个小站,水还勉强能供应,但一列车人的吃饭问题成了一大难题。那年月,人们出远门还是会带上点吃的,但也不会太多,况且已经过了一天,吃的东西所剩无几。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将自己为数不多的食物拿出来,分给没有带食物的人吃。列车停了,餐车也无法提供食物,列车长带领着列车员,冒着能把人刮跑的大风,跑到镇上去找老乡买馕(维吾尔族的一种饼)供大家购买,暂时解决了温饱问题。

难熬的夜又来了,狭小的车厢里挤满了人,坐着的,站着的,座位底下躺着的。有一位回四川的先生,竟然睡到了行李架上,大衣一盖,走来走去的列车员都没发现他。那位将座位让给老人的军人,因为站的时间过长,再加上吃得不好,突然胃疼了起来。只见他一手捂着胃,一手擦着脸上豆大的汗珠,面色蜡黄。大家纷纷嘘寒问暖,他也得以坐回自己的座位休息。我因为在医院工作,出门都会备些常用药,这会儿还真派上了用场。军人待胃疼稍有缓解,就又将位子让给了那位老人。

在呼呼的风中,天亮了。列车长向大家宣读了铁道部发来的慰问电。这时才知道,我们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风。前方的铁路上沙子堆了1 米多高,我们出发的大河沿车站还着了一场大火。想想真是后脖梗子发凉。到中午,外面的风渐渐小了,在铁路工人的抢修下,下午我们这趟在鄯善车站滞留了两天两夜的列车总算缓缓地开动了。车行至十三间房车站时,还能看见被刮翻的货车散落在地上。

就这样,晚点的火车一路走走停停,到达上海站时已花了六天六夜。下了车,踩在地上,感觉大地还在晃动。回到家,一看小腿肿得快有大腿粗了。

这段艰难的旅程结束了,较之现在出行的便捷、快速,真是没法比。如今回新疆,坐飞机五个小时就到了,没有颠簸,不会再腿肿,也不会饿肚子。可奇怪的是,我就是忘不了那呼啸的大风,忘不了列车上互帮互助的旅客,忘不了那充满惊险的六天六夜。


征稿启事

目前,《岁月与旅行》第六辑征稿火热进行中,诚邀您书写精彩旅途故事,瓜分万元定制礼品~

您的过往和精彩旅游故事,值得被岁月珍藏。

点击右上角关注私信小编进行投稿

我们渴望交流却总找不到志趣相投的老友

从现在开始,咱也是有组织的人啦

关注今日头条百旅会

欢迎加入我们的大家庭

和老友们一起度假养生,乐享晚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