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旅行真难忘作文
洋葱数学,育儿路上好帮手没有孩子的时候,我们是风行浪子,无所顾忌那么有娃之后,我们还能不能说走就走?从0岁到9岁,一位家长分享了他和女儿的九年旅程看着女儿在旅途中成长、蜕变、
洋葱数学,育儿路上好帮手
没有孩子的时候,我们是风行浪子,无所顾忌
那么有娃之后,我们还能不能说走就走?
从0岁到9岁,一位家长分享了他和女儿的九年旅程
看着女儿在旅途中成长、蜕变、慢慢融入并理解这个世界
因为理解和陪伴,亲情也在路上日久弥坚
看完他们的故事,也许你会收拾行囊,马上出发
给孩子一场难忘的亲子教育之旅
走起!不用顾虑太多!
今年暑假,我和女儿 “兵分两路”,她去意大利,我先在俄罗斯后在北欧。同时出发,同期返回。由于我们俩之间时差只有一个小时或者根本没有时差,所以,一起走在路上,别样相伴旅行,我们俩都非常开心。这个周末,我们俩打算再出发,这次要在一起,手拉手去看萤火虫。
昨晚,我躺在床上美滋滋的想这几年女儿走过的地方,从带她旅行,到陪她旅行,再到送她独自去旅行,以及我们互相陪伴的旅行,那些路上见过的人,经历的事,看到的美景,遇到的难题……现在回想起来都非常珍贵,却也无比自然。
因“岁”制宜,见证旅途中的成长
女儿4岁和以前的旅行,是去各种海边的地方,飞行时间逐渐延长。第一次去的威海,后来第二个假期跟她说要去三亚,她说她不要去三亚,她还要去威海,很委屈的被带到三亚,才发现三亚也特别好玩。再下一个假期跟她说要去香港,她就说她不要去香港,她要去威海或者三亚,又是很委屈的被带到香港,然后才发现香港也很好玩。再一个假期跟她说要去新加坡,她说:“我不要去新坡‘家’,我要去香港‘家’或者三亚‘家’或者威海‘家’。”但是在新加坡的日间和夜间动物园流连忘返,那次应该最后一次我听她说我不要去哪里,后来,她都是问:“这个假期我们去哪里呢?”
女儿5岁,在杭州,我们骑着亲子自行车环西湖游,我深深记得当我们迎风驰骋,她张开手臂的样子,像飞翔的小鸟。夜色降临,我们在湖畔看喷泉表演,人很多,那时我还能把她扛在肩上,在人群中,她是唯一被妈妈喝儿喽着(北京话,扛在肩上)的小孩,她骄傲的大喊:“妞妞真高!妈妈真棒!妈妈比这儿好多男的都高!”引起一片哄笑,大家善意的往周围挪了挪给我们腾出更舒适的空间。散场时我们迷了路,她坐在自行车前座上拿着手机导航,怕我听不清,大喊着:“妈妈,要左转啦!……妈妈要右转啦!”然后我们顺利抵达酒店。她很少表达她到底有多高兴,小朋友的开心总是溢于言表。但回到北京之后,她心心念念的还想坐亲子自行车,于是,我们真的买了一辆。这辆车,是关于杭州的记忆按钮。和她讲到苏堤,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还是因为说到那个著名的美食家(大馋猫)苏轼,才翻过来讲到苏堤。
女儿6岁,第一次讲英语从前台拿到了房间钥匙,看着她心中的喜悦一点点放大然后热烈洋溢出来,我们都很高兴。在一个港口,我下船的时候曾碰到一家五口,大概8岁的哥哥拉着大箱子,6岁的姐姐拉着小箱子,4岁的小妹妹说:“我都没的可拉!”她爸马上回应:“你拉着爸爸呢,妈妈才是没的可拉。”当时把我萌的不要不要的。从6岁开始,女儿也开始拉自己的旅行箱,看着她没比箱子高多少奋力推着箱子的样子,也是萌的不要不要的。
女儿7岁的寒假,学校组织了“我为学校代言”的“假期旗帜活动”,孩子们把学校的旗帜带到祖国各地和世界各处,学校要求拍照,写下期望。看到学校的网站上,小朋友们请旅途中解释的重要人物在旗帜上签名,有市长,有外交官,有成功商人……看完网站的内容,女儿也邀请她心中的“重要人物”在旗帜上签名,有观光潜水艇上胖胖的船长,有地接旅行社细心的导游,有餐厅帅帅的服务生,还有当她游泳时蹭破了膝盖,给她贴上创口贴的泳池急救大哥哥……她说:“他们都是在路上照顾过我的人,they are very very very important!!!所以是VVVIP!!”听她这么说,我心里一热,连连称是,不过也提示她,VIP里的I还可以是interesting……最后,女儿让我也在旗帜上签名——you are important,and,you are interesting!^_^
女儿8岁,跟着“墨墨家族”的开启绘画旅行,独自参团,本来是要去南京,因为大雨改道洛阳,她依然美滋滋的说:拥抱变化嘛!
今年,女儿9岁,我们一起盼望着到了10岁,就可以一起参加百公里徒步了,史迪威公路、柴达木、锡盟草原……更广阔的天地!
旅行并不是消费的较量
在“青少年要多旅行长见识”被商家过度渲染的今天,仿佛父母不在假期带着孩子出去旅行就要心怀愧疚。其实,对孩子们来说,真正有意义的旅行体验,是让他们做这个年龄该做的、想做的事情。另外,旅行不是消费较量。带不带孩子出去旅行,或者带孩子去哪里,怎么去,住什么酒店,都是家庭事务,不需要与其他家庭比较。谨记家庭出行的意义是“在一起”,旅行不是炫耀的资本,不旅行也不是自卑的原由。
在旅行的路上,我经常听到有爸爸妈妈这样说:
“带你假期出来旅游,主要目的就是想让你长长见识。”
“这是黄鹤楼,你背背学过的诗。”
“这次出来玩,你的作文总有的写了吧!”
“等这次回去,你好好写篇周记!”
“这就是你课文中说的那个地方,你好好体会体会。”
“这个假期好好出来疯玩了,下学期你得给我好好学、好好考!”
……
每听到这样的对话,从那小小的背影里都能求出孩子内心的阴影面积:
“出去玩当然高兴,可每到一个地方,还得惦记着要写作文,我写很高兴很开心还不行,还要写出意义来。还不如不出去呢!”
“和爸妈出去旅游然后就是被他们的要求绑架,考试要考好啊,在家要听话啊~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参加学校的游学。”
“原来是个交易!切~”
爹妈投入了大把精力和财力的旅行,在孩子们的眼中换了一种模样。其实,关于旅行,哪有什么绝对的目标,也没有什么绝对的失败或成功、正确或错误、高端或低端的打开方式。路总随心,有时候目的地都不会那么确切,享受行走、尽情体验、尊重、接纳、成长……过程就是最大的奖励。
我觉得,如果是和孩子一起旅行,只有父母也对旅行感兴趣,才能满怀欢喜的投入行程,家长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对孩子来说更重要。
丰富的经历 带来创作激情和辨别能力
如果父母并不喜欢旅行或者身体条件不允许,也真不必苛求自己。一起游泳,一起骑行,一起散步,一起在电视前看一场球赛,一起就同一社会问题发表观点……也是很好的共同经历。而且,假期既可以行万里路,也可以读万卷书。书籍不仅可以带孩子去现今的风景名胜,还可以带孩子穿越时光,去感受古时风貌,去构想未来景象。或者,平时忙碌的父母想要有一段自己休整的时间,也可以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一起参加学校的旅行活动,有些学校还开设了与友好学校的学生进行家庭互换的活动,这些,都可以给孩子更丰富的体验。
我始终相信,丰富的经历,本身就会带给孩子各种创作的激情。自主、自发、自愿是那个1,而其它的,是后面的0。
我最欣慰的那些时刻,也不是女儿写出了一篇好文,画出了一幅好画,演奏了一首毫无瑕疵的乐曲。而是~
在香港迪士尼乐园里,在众多穿着华丽公主裙的小姑娘中,她坚持穿自己嘻哈的衣裤,却是唯一一个在下车时向司机说“Thank you,bye”的时候;
是她在温哥华开心玩耍后,决定给款待、照顾我们的叔叔阿姨亲手制作小礼物的时候;
……
以及,当她看到小伙伴在群里发了热传的假消息,淡淡的回了一句:我不信~
洋葱智慧父母,陪你一起,在家庭教育的路上,砥砺前行,成为新时代最受孩子喜爱的酷爸酷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