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俗旅游
山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NO1. 威风锣鼓:NO2. 晋南花鼓:NO3. 炕画NO4. 刺绣NO5. 平阳木板年画NO6. 霍州面塑NO7. 山西的"七夕节"风俗NO8. 歇龙石与五台山NO9. 社火脸谱在葫芦上复苏N
山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NO1. 威风锣鼓:NO2. 晋南花鼓:NO3. 炕画NO4. 刺绣NO5. 平阳木板年画NO6. 霍州面塑NO7. 山西的"七夕节"风俗NO8. 歇龙石与五台山NO9. 社火脸谱在葫芦上复苏NO10. 太原社火NO11. 山西的春节风俗NO12. 山西民间立春风俗NO13. 五爷庙会NO14. 五台民情乡俗NO15. 六月六走麦罢NO16. 平遥民俗表演-抬阁NO17. 岢岚县民间的捏油灯NO18. 平遥民俗表演-旱船NO19. 耍孩儿NO20. 朔州民俗垒旺火NO21. 灵丘人踢毽子NO22. 自古恒山佳话多NO23. 忻州婚俗NO24. 佛教开光NO25. 山西境内民间祭灶节NO26. 关公文化节NO27. 山西境内“谷神节”风俗NO28. 面塑艺术NO29. 晋商社火节NO30. 平遥古城文化节NO31. 窑上窑NO32. 打平伙习俗NO33. 院底干井NO34. 平遥民俗表演-娶亲NO35. 平遥民俗表演-背棍NO36. 朔州民俗骡驮轿NO37. 踩青逛唱NO38. 晋剧NO39. 独特的山西风俗-怀仁旺火NO40. 山西特有的习俗:平定元宵塔火NO41. 运城婚俗:抹黑与抹红NO42. 铁棍、背棍、担棍、划棍NO43. 哑老背妻NO44. 武社火NO45. 大同旺火NO46. 山西除夕风俗NO47. 儿子娶媳妇逗公公NO48. 山西锣鼓NO49. 热闹非凡的山西民间社火NO50. 平遥民俗表演-高跷NO51. 山西民间忌讳NO52. 五台山国际旅游月NO53. 平遥民俗表演-推车NO54. 窑底窑NO55. 平遥民俗表演-节节高
山西特色人文风俗
山西五大特色文化产业区包括: --佛教与边塞文化产业区。
以北部大同、朔州、忻州一带的佛教文化、边塞文化、古都名城文化、长城关隘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资源为依托,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富有佛教文化特征和边塞风情的文化产业链。
--晋商文化产业区。
以中部太原、晋中一带的晋商文化、古都名城文化、民居古建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文化业态,提升产业层次,构建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
--根祖文化产业区。
以南部临汾、运城一带的根祖文化、古都文化、盐池文化、道教文化、关公文化、名楼名寺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加大保护力度,强化联动发展,培育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产业集群。
--太行文化产业区。
以东南部阳泉、长治、晋城一带的关隘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神话传说等资源为依托,加大整合力度,创新开发方式,培育发展优势,打造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黄河文化产业区。
以沿黄一带的古渡文化、古镇文化、名楼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加强梳理研究,加大开发力度,创意文化产品,建设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合、独具黄河黄土风情的文化产业带。
二月二 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
二月二,龙抬头。
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不成节日的节日。
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秽气,迎接来年的兴旺。
一般农村,在二月二时,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
添仓节 添仓节,这是山西特有的节日。
添仓节的具体日期是在每年旧历正月的二十五日。
添仓,是指农家往仓房囤子里增添粮食。
是当年要在原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收成,多多增产,这就寄托了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良好愿望。
添仓节,在山西各地的过节方法也不尽相同。
有的地方,添仓节这天,象征性地往粮仓里添加粮食,有的地方则在添仓节这一天吃春饼、煎饼,并把饼投入到粮仓,名曰填仓、添仓。
有的地方在添仓节,做“雨灯灯”,灯灯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个,小碗大小,每个灯顶端捏一个灯盏,灯盏边缘捏一个小豁口,每个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个月。
灯盏蒸熟后,揭开锅先看那些月的灯盏里积的汽水最多,则证明了那个月雨涝。
再根据种庄稼在那个月需雨水最多,推断这一年收什么,作为本年安排种植的依据。
桃花节 三月一日为桃花节,这真是一个特殊的节日。
这个节日是在桃花盛开的季节。
桃花节时,未婚女子,青年媳妇,甚至小孩子们都在衣襟上系绣花“桃子”,里面装有大蒜香草等,用桃红色布料缝成,用各色丝线缀穗子,象征青春美好,而且隐喻避灾难,因为桃的谐音“逃”,起到护身符的作用。
民间说法是,有了“桃符”,就可以安全渡过这一年了。
寒食节 每逢清明节的前一天,晋中一带的老百姓家家户户不生火,不做饭,这一天吃冷食,当地人把这一天称作“寒食节”。
寒食节,已经延传了二千多年。
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做了晋国的国君,成了晋文公。
在他分封大臣时,竟把“割股奉君”的老臣介子推给遗忘了。
当派人去请介子推时,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亲躲到当时的邬县绵山上隐居起来。
重耳于是下令焚山,企图逼介子推母子出山,但事与愿违,介子推至死不出山,与其老母抱着一棵树死于林中。
晋文公懊悔不已,即把绵山改为介山,邬县改为介休县,而且把放火烧死介子推的那一天,即清明节的前一天,定为“寒食节”。
走麦罢 走麦罢,是山西晋南特有的风俗习惯,走麦罢,是新女婿在当地麦收结束后,带着丰收后的喜悦心情,用新麦磨成的面蒸成一个大月形的角子馍去看丈母娘。
包含有祝福岳父岳母家里幸福安康,丰收的寓意。
乞巧节 乞巧节,是农历七月初七,每逢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民间姑娘与少妇有乞巧的风俗。
由于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者是女性,人也称之为“女儿节”、“少女节”。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地区,乞巧节的民间风俗也颇为盛行。
在山西晋南一带,是中国历史上的古河东地区。
往往在七夕这天,习惯用油面糖果蜜作成巧果和西瓜敬牛郎与织女,为之乞巧。
现在民间,往往在七夕夜全家吃西瓜以示纪念。
还有的,七夕夜,姑娘媳妇于自家庭院、村中祠堂、针线包随带、烧香摆供,向织女乞巧。
敲锣儿节 太原市娄烦县的天池川,有条小河名叫天池河,河两岸有大小几十个村庄,每逢农历七月有“过节”的风俗。
初一至月底,天天都有过节的村子。
遇到过节的日子,和每年过春节一样,家家户户门上贴着对联。
白天,男女老少敲锣打鼓,穿着新潮的衣服扭秧歌,唱着预祝丰收的小调和祝贺天下太平的歌曲,载歌载舞,欢乐非常;晚间,如办喜事一般,家家点旺火,放鞭炮,门上挂灯笼,还有八音会挨门逐户吹奏,一直到深更半夜。
因为“过节”,村村都敲锣打鼓,所以,当地人把这里的这一节日取名为“敲锣节”。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这个农历时节,已是气候转冷时。
民间老百姓迷信色彩严重,把这个中元节称为“鬼节”。
这时候的农村,人们扎纸絷,相继给死去的亲人送夹衣。
大部分家庭,在“中...
山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NO1. 威风锣鼓: NO2. 晋南花鼓: NO3. 炕画 NO4. 刺绣 NO5. 平阳木板年画 NO6. 霍州面塑 NO7. 山西的"七夕节"风俗 NO8. 歇龙石与五台山 NO9. 社火脸谱在葫芦上复苏 NO10. 太原社火 NO11. 山西的春节风俗 NO12. 山西民间立春风俗 NO13. 五爷庙会 NO14. 五台民情乡俗 NO15. 六月六走麦罢 NO16. 平遥民俗表演-抬阁 NO17. 岢岚县民间的捏油灯 NO18. 平遥民俗表演-旱船 NO19. 耍孩儿 NO20. 朔州民俗垒旺火 NO21. 灵丘人踢毽子 NO22. 自古恒山佳话多 NO23. 忻州婚俗 NO24. 佛教开光 NO25. 山西境内民间祭灶节 NO26. 关公文化节 NO27. 山西境内“谷神节”风俗 NO28. 面塑艺术 NO29. 晋商社火节 NO30. 平遥古城文化节 NO31. 窑上窑 NO32. 打平伙习俗 NO33. 院底干井 NO34. 平遥民俗表演-娶亲 NO35. 平遥民俗表演-背棍 NO36. 朔州民俗骡驮轿 NO37. 踩青逛唱 NO38. 晋剧 NO39. 独特的山西风俗-怀仁旺火 NO40. 山西特有的习俗:平定元宵塔火 NO41. 运城婚俗:抹黑与抹红 NO42. 铁棍、背棍、担棍、划棍 NO43. 哑老背妻 NO44. 武社火 NO45. 大同旺火 NO46. 山西除夕风俗 NO47. 儿子娶媳妇逗公公 NO48. 山西锣鼓 NO49. 热闹非凡的山西民间社火 NO50. 平遥民俗表演-高跷 NO51. 山西民间忌讳 NO52. 五台山国际旅游月 NO53. 平遥民俗表演-推车 NO54. 窑底窑 NO55. 平遥民俗表演-节节高...
山西有哪些名胜古迹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
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
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 自然旅游资源 山西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其自然旅游资源之丰富位列全国前列,山西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几乎拥有所有的自然景观,而盐池、万年冰洞、火山群却是绝大部分省份所没有的。
名山大川: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
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全国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的历山、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太行大峡谷、王莽岭、黄崖洞,另有灵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庞泉沟等,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分别以险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胜。
有的可游览观赏,有的可避酷暑,有的可访古寻幽,有的可供瞻仰。
大川首数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
这些名山大川犹如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形成多处风光宝地,成为山西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旅游资源。
洞石雄关:山西境内太行、吕梁、中条山中有多处石灰岩溶洞,如沁水白云洞、壶关紫团洞、盂县万花洞、玉华洞、太原天龙山溶洞、忻州禹王洞等,大都保存完好,洞体广阔,钟乳石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的已对外开放,供人游览。
省内地貌奇特,各大名山处处可见奇峰怪石,如芦芽山山峰形似芦芽,直插云霄;平走冠山顶似冠首;五台山的中台顶巨石堆积,名为“龙翻石”、北武当山巨大的“风动石”、灵石县的“灵石”,殊为奇特。
奇峰险壁间形成了娘子关、雁门关、偏关、宁武关、平型关等多处雄关险隘。
清泉湖泊:山西水资源缺乏,但天然湖泊遍布全省各地,历年来又建造了多处水库、人工湖泊,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三晋大地上。
山西泉源数以万计,分冷泉、温泉和矿泉三种。
较大的冷泉有:朔州神头泉、五台般若泉、太原难老泉、清徐平泉、洪洞霍泉、临汾龙子祠泉等等;温泉有浑源汤头泉、忻州奇村泉、原平大营泉、定襄温泉、盂县温泉、夏县温泉、新绛温泉等。
矿泉中以般若泉为代表。
山西的天然湖泊有五台山北台顶天池、宁武天池、晋祠鱼沼、清徐东湖、平泉东湖、西湖、运城伍姓湖、盐池等;人工修建的水库有垣曲小浪底水库、万家寨引黄工程、磨滩拴驴泉水库、恒山水库、汾河水库、文峪河水库、浍河水库、漳河水库、漳泽水库等等,这些水资源已成为游览胜地。
激流瀑布:山西境内名气较大的瀑布有壶口瀑布、娘子关瀑布、王官谷瀑布、蟒河瀑布。
壶口瀑布以壮阔著称,娘子关瀑布以秀美闻名。
激流险滩在黄河中游多处可见,如壶口以下的龙槽激流、龙门“三激浪”,都使人感到雄伟壮观。
天气景象:山西气候季节性强,复杂多变,既有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又有开展多种温带旅游活动的条件,还可饱览奇特大气景观。
五台山东台顶、历山舜王坪观“东海日出”可与泰山媲美,黄河孟门山“孟门月夜”景色迷人,五台山“宝光”堪称一绝。
珍稀生物:山西已建成12个自然保护区。
古树名木、珍禽异兽深藏其中,褐马鸡、猕猴、娃娃鱼都是罕见的珍奇动物。
附:山西省风景名胜一览表 -------------------------------------------------------------------------------- 人文旅游资源 山西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众多的古代建筑——宫观寺院、历代古塔、石窟造像、彩塑壁画、古城关隘、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传世珍宝及风情民俗、风味名食、烹饪技艺等文化遗产。
“山西——中国古代艺术的博物馆”之称,已被国内外各界人士所认同。
寺庙宫观:山西现存古代建筑,其数量之多和历史、艺术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
已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
据统计,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为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
其中唐代的有五台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和芮城广仁王庙等,五代的有平顺大云院、平遥镇国寺万佛殿等,宋、辽、金代的有近百处,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宋代的晋词圣母殿,高平游仙寺、崇明寺、开化寺、大雄宝殿,辽金的大同华严寺建筑群,大同善化寺,朔州崇福寺、应县净土寺正殿,五台佛光寺文殊殿,晋城青莲寺大雄宝殿,长子崇庆...
山西旅游路线有哪些?
山西省内的旅游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1 大同——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五台山 2 晋商民俗旅游线路:太原——绵山——晋祠——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王家大院 3 王家大院——平遥古城——云冈石窟——太原晋祠五台山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在北纬38°50'~39°05'、东经113°29'~113°44'之间,隶属忻州市五台县,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
其中五座高峰,山势雄伟,连绵环抱,方圆达250公里,总面积592.88平方公里。
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素有“金五台、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之说,同时五台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平遥古城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体现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
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2009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
2015年7月13日,平遥古城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乔家大院: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文物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山西特色人文风俗
山西五大特色文化产业区包括: --佛教与边塞文化产业区。
以北部大同、朔州、忻州一带的佛教文化、边塞文化、古都名城文化、长城关隘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资源为依托,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富有佛教文化特征和边塞风情的文化产业链。
--晋商文化产业区。
以中部太原、晋中一带的晋商文化、古都名城文化、民居古建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文化业态,提升产业层次,构建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
--根祖文化产业区。
以南部临汾、运城一带的根祖文化、古都文化、盐池文化、道教文化、关公文化、名楼名寺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加大保护力度,强化联动发展,培育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产业集群。
--太行文化产业区。
以东南部阳泉、长治、晋城一带的关隘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神话传说等资源为依托,加大整合力度,创新开发方式,培育发展优势,打造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黄河文化产业区。
以沿黄一带的古渡文化、古镇文化、名楼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加强梳理研究,加大开发力度,创意文化产品,建设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合、独具黄河黄土风情的文化产业带。
二月二 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
二月二,龙抬头。
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不成节日的节日。
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秽气,迎接来年的兴旺。
一般农村,在二月二时,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
添仓节 添仓节,这是山西特有的节日。
添仓节的具体日期是在每年旧历正月的二十五日。
添仓,是指农家往仓房囤子里增添粮食。
是当年要在原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收成,多多增产,这就寄托了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良好愿望。
添仓节,在山西各地的过节方法也不尽相同。
有的地方,添仓节这天,象征性地往粮仓里添加粮食,有的地方则在添仓节这一天吃春饼、煎饼,并把饼投入到粮仓,名曰填仓、添仓。
有的地方在添仓节,做“雨灯灯”,灯灯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个,小碗大小,每个灯顶端捏一个灯盏,灯盏边缘捏一个小豁口,每个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个月。
灯盏蒸熟后,揭开锅先看那些月的灯盏里积的汽水最多,则证明了那个月雨涝。
再根据种庄稼在那个月需雨水最多,推断这一年收什么,作为本年安排种植的依据。
桃花节 三月一日为桃花节,这真是一个特殊的节日。
这个节日是在桃花盛开的季节。
桃花节时,未婚女子,青年媳妇,甚至小孩子们都在衣襟上系绣花“桃子”,里面装有大蒜香草等,用桃红色布料缝成,用各色丝线缀穗子,象征青春美好,而且隐喻避灾难,因为桃的谐音“逃”,起到护身符的作用。
民间说法是,有了“桃符”,就可以安全渡过这一年了。
寒食节 每逢清明节的前一天,晋中一带的老百姓家家户户不生火,不做饭,这一天吃冷食,当地人把这一天称作“寒食节”。
寒食节,已经延传了二千多年。
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做了晋国的国君,成了晋文公。
在他分封大臣时,竟把“割股奉君”的老臣介子推给遗忘了。
当派人去请介子推时,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亲躲到当时的邬县绵山上隐居起来。
重耳于是下令焚山,企图逼介子推母子出山,但事与愿违,介子推至死不出山,与其老母抱着一棵树死于林中。
晋文公懊悔不已,即把绵山改为介山,邬县改为介休县,而且把放火烧死介子推的那一天,即清明节的前一天,定为“寒食节”。
走麦罢 走麦罢,是山西晋南特有的风俗习惯,走麦罢,是新女婿在当地麦收结束后,带着丰收后的喜悦心情,用新麦磨成的面蒸成一个大月形的角子馍去看丈母娘。
包含有祝福岳父岳母家里幸福安康,丰收的寓意。
乞巧节 乞巧节,是农历七月初七,每逢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民间姑娘与少妇有乞巧的风俗。
由于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者是女性,人也称之为“女儿节”、“少女节”。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地区,乞巧节的民间风俗也颇为盛行。
在山西晋南一带,是中国历史上的古河东地区。
往往在七夕这天,习惯用油面糖果蜜作成巧果和西瓜敬牛郎与织女,为之乞巧。
现在民间,往往在七夕夜全家吃西瓜以示纪念。
还有的,七夕夜,姑娘媳妇于自家庭院、村中祠堂、针线包随带、烧香摆供,向织女乞巧。
敲锣儿节 太原市娄烦县的天池川,有条小河名叫天池河,河两岸有大小几十个村庄,每逢农历七月有“过节”的风俗。
初一至月底,天天都有过节的村子。
遇到过节的日子,和每年过春节一样,家家户户门上贴着对联。
白天,男女老少敲锣打鼓,穿着新潮的衣服扭秧歌,唱着预祝丰收的小调和祝贺天下太平的歌曲,载歌载舞,欢乐非常;晚间,如办喜事一般,家家点旺火,放鞭炮,门上挂灯笼,还有八音会挨门逐户吹奏,一直到深更半夜。
因为“过节”,村村都敲锣打鼓,所以,当地人把这里的这一节日取名为“敲锣节”。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这个农历时节,已是气候转冷时。
民间老百姓迷信色彩严重,把这个中元节称为“鬼节”。
这时候的农村,人们扎纸絷,相继给死去的亲人送夹衣。
大部分家庭,在“中...
山西旅游景点推荐~~~~
2到3天?平遥古城,介休绵山,酒都杏花村,庞泉沟国家森林公园,忻州温泉等等,都在旅游半径之内。
其实3天去临汾吉县的壶口瀑布是很不错的,本人推荐。
120是通票,2天内有效。
学生证半价60。
进平遥古城是不要钱的,120块钱包含19个景点,比如城隍庙、县衙、华北镖局、城门等等。
如果选择两天的话,可以在县城里面的民俗宾馆住一晚上,除了装潢考究的外,其余价格适中,在50到100之间。
县城到处是电瓶旅游车,可以乘坐游览一天,价格不等,最贵10元一人。
县衙早9点午3点有升堂仪式,可以一看。
平遥城内小吃、饭店较贵,可以在城外吃饭,城外有家家利超市,价格适中。
牛肉建议购买搞活动的或者是散称的,云青和冠云的都不错。
漆器最好别买,旅游景点宰客比较厉害。
还有想咨询的可以给我发百度消息。
我去年清明去了两天。
山西十大景点有哪些?
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历史文化名镇,是山西晋商大院的典型代表。
同蒲铁路、108国道纵贯县境,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处距王家大院2公里,距绵山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
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
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家大院现已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崇宁堡三座建筑群比肩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
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
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各自卓越的个性风采。
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王家大院以其雄伟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的紫禁城”和“华夏民居第一宅”,另外,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
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唯一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15日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被评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2008年,被评为中国文化旅游十大品牌。
中华壮士“飞黄”圣地:壶口瀑布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吉县城西45公里,距临汾市16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
此地两岸夹山,河底石岩上冲刷成一巨沟,宽达30米,深约50米,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
主瀑难以接近,但远远望去,烟波浩淼,威武雄壮;大浪卷着水泡,奔腾咆哮,以翻江倒海之势,飞流而下。
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
巨大的浪涛,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
站在河边观瀑,游人莫不唱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威武雄壮的歌声。
壶口瀑布的宽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通常情况是,宽度在30米左右,汛期可扩展到50米上下,瀑布落差在20-30米之间。
瀑布下方,在连接山西、陕西的七郎窝大桥,瀑布与大桥相映,形成一道诱人景观。
平日里“湍似吼千牛”的壶口瀑布,在“冷静”中呈现出别样风情:黄河水从两岸形状各异的冰凌、层层叠叠的冰块中飞流直下,激起的水雾在阳光下映射出美丽的彩虹,瀑布下搭起美丽的冰桥,令人不禁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近年来,壶口瀑布已成为中华壮士“飞黄”的圣地,继柯受良驾汽车飞黄成功后,朱朝晖又成功地驾驶摩托车在这里飞越黄河。
关于壶口瀑布,民间有众多传说。
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禹凿孟门。
相传尧舜时期,黄河水流到壶口,因受孟门山堵阻,平阳一带常遭严重水灾。
尧派鲧治水未成,禹去治水。
禹仔细了解了壶口至龙门的地形,决定采取疏通河道的方法来治理洪水。
孟门山在龙门之北,治水便从孟门山开始。
清代名相陈廷敬府邸:皇城相府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北留镇境内,是清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
陈廷敬曾任清朝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历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是康熙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
景区游览面积10万多平方米,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
明清两代,陈氏家族一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
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有“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的评价。
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于明崇祯六年所建,名为“斗筑可居”。
外城为清康熙四十二年陈廷敬所建,名为“中道庄”。
内外城总长为678米,全城总面积3.6万平方米,为城堡式建筑。
御书楼位于中道庄城门前,俗称“皇阁楼”。
整个建筑雕梁画栋、斗拱飞檐,金碧辉煌,是皇城旧八景之一。
楼分上下两层,下层为砖砌拱券门洞,上层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金黄色琉璃瓦覆盖厅面。
楼始建于康熙五十年,上存康熙帝亲赐御书“午亭山村”匾额及“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楹联。
石牌坊进入中道庄,迎面有大小两座石牌坊。
大牌坊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四柱三门式,雕龙刻凤,众兽环绕。
在它的正楼上有四个大字“冢宰总宪”,为陈廷敬一生政治生涯的总结。
河山楼位于“斗筑可居”内,建于明崇祯五年。
楼为三间七层,长15米,宽10米,高23米。
...
山西名胜古迹简介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
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
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 自然旅游资源 山西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其自然旅游资源之丰富位列全国前列,山西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几乎拥有所有的自然景观,而盐池、万年冰洞、火山群却是绝大部分省份所没有的。
名山大川: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
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全国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的历山、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太行大峡谷、王莽岭、黄崖洞,另有灵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庞泉沟等,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分别以险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胜。
有的可游览观赏,有的可避酷暑,有的可访古寻幽,有的可供瞻仰。
大川首数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
这些名山大川犹如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形成多处风光宝地,成为山西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旅游资源。
洞石雄关:山西境内太行、吕梁、中条山中有多处石灰岩溶洞,如沁水白云洞、壶关紫团洞、盂县万花洞、玉华洞、太原天龙山溶洞、忻州禹王洞等,大都保存完好,洞体广阔,钟乳石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的已对外开放,供人游览。
省内地貌奇特,各大名山处处可见奇峰怪石,如芦芽山山峰形似芦芽,直插云霄;平走冠山顶似冠首;五台山的中台顶巨石堆积,名为“龙翻石”、北武当山巨大的“风动石”、灵石县的“灵石”,殊为奇特。
奇峰险壁间形成了娘子关、雁门关、偏关、宁武关、平型关等多处雄关险隘。
清泉湖泊:山西水资源缺乏,但天然湖泊遍布全省各地,历年来又建造了多处水库、人工湖泊,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三晋大地上。
山西泉源数以万计,分冷泉、温泉和矿泉三种。
较大的冷泉有:朔州神头泉、五台般若泉、太原难老泉、清徐平泉、洪洞霍泉、临汾龙子祠泉等等;温泉有浑源汤头泉、忻州奇村泉、原平大营泉、定襄温泉、盂县温泉、夏县温泉、新绛温泉等。
矿泉中以般若泉为代表。
山西的天然湖泊有五台山北台顶天池、宁武天池、晋祠鱼沼、清徐东湖、平泉东湖、西湖、运城伍姓湖、盐池等;人工修建的水库有垣曲小浪底水库、万家寨引黄工程、磨滩拴驴泉水库、恒山水库、汾河水库、文峪河水库、浍河水库、漳河水库、漳泽水库等等,这些水资源已成为游览胜地。
激流瀑布:山西境内名气较大的瀑布有壶口瀑布、娘子关瀑布、王官谷瀑布、蟒河瀑布。
壶口瀑布以壮阔著称,娘子关瀑布以秀美闻名。
激流险滩在黄河中游多处可见,如壶口以下的龙槽激流、龙门“三激浪”,都使人感到雄伟壮观。
天气景象:山西气候季节性强,复杂多变,既有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又有开展多种温带旅游活动的条件,还可饱览奇特大气景观。
五台山东台顶、历山舜王坪观“东海日出”可与泰山媲美,黄河孟门山“孟门月夜”景色迷人,五台山“宝光”堪称一绝。
珍稀生物:山西已建成12个自然保护区。
古树名木、珍禽异兽深藏其中,褐马鸡、猕猴、娃娃鱼都是罕见的珍奇动物。
附:山西省风景名胜一览表 -------------------------------------------------------------------------------- 人文旅游资源 山西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众多的古代建筑——宫观寺院、历代古塔、石窟造像、彩塑壁画、古城关隘、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传世珍宝及风情民俗、风味名食、烹饪技艺等文化遗产。
“山西——中国古代艺术的博物馆”之称,已被国内外各界人士所认同。
寺庙宫观:山西现存古代建筑,其数量之多和历史、艺术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
已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
据统计,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为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
其中唐代的有五台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和芮城广仁王庙等,五代的有平顺大云院、平遥镇国寺万佛殿等,宋、辽、金代的有近百处,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宋代的晋词圣母殿,高平游仙寺、崇明寺、开化寺、大雄宝殿,辽金的大同华严寺建筑群,大同善化寺,朔州崇福寺、应县净土寺正殿,五台佛光寺文殊殿,晋城青莲寺大雄宝殿,长子崇庆...
如何从新的角度来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
您好《如何从新的角度来探讨民俗旅游的发展》一、如何认识民俗旅游 (一)民俗旅游的范畴 民俗旅游是当今的热点,其作为一种无形文化资源,代表的价值呈现出巨大的吸引力。
民俗旅游能将自然文化、社会生活、观览体验、传统现代等结合起来,反映着民俗区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在心理上满足游客追求“新异乐知”的需求欲望的一种旅游形式。
针对民俗旅游的范畴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就有关于上层文化中的宫廷文化(诸如宗教历史遗迹、佛教寺庙景观等)是否被纳含于民俗旅游资源(大数来源于民间下层文化)之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随着时代的迁移,上层的宗教仪典等已经成为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所谓的“神圣”已经加了民俗的基调与内容,把上述归为民俗旅游的范畴有其可行性与合理性:符合时代的变迁性质,保留历史原有的上层文化;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顺应民俗旅游发展趋势;共同参与并了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
(二)“旅游民俗”的分类 “旅游民俗”是个广泛的概念,其分类的标准与角度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有所出入。
总的来讲,分类应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来分别定位。
1.从宏观的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又可依照其涉及的民俗性质、产品层次等可作出不同的类型划分。
周霄认为以民俗性质为标准,旅游民俗可分为“物质型”、“社会型”、“口承语言型”和“信仰型”四种类型;以产品层次为标准,旅游民俗还可分为“静态陈列型”、“动态表演型”和“互动参与型”三种类型。
此外,谢科还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可将旅游民俗分为三种形式:物质民俗旅游资源(包括生产民俗、消费民俗和流通民俗)、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家庭民俗、村落民俗、民间组织民俗、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信仰祭祀民俗、口承语言民俗、民间艺术民俗、民间游戏娱乐民俗)。
巴兆祥在论及民俗旅游时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把民俗旅游分为消遣观光型、参与型、考察型和娱乐性。
2.从微观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的分类可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不拘泥于一种格式。
如大理旅游民俗主要包括服饰、手工艺品、歌舞、节日、宗教信仰这几类;又如喀纳斯斯湖景区图瓦旅游民俗有物质民俗文化、意识民俗文化和社会民俗文化3大类、11亚类和41小类。
根据调查,图瓦人文化在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社会民俗文化、交通民俗、婚俗民俗、寿庆民俗、丧葬民俗、传统节日、现代节日、乡里民俗、竞技民俗、工艺民俗、自然崇拜、生活禁忌、宗教信仰上具有特色。
二、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价值体系研究) 本人通过万方数据库、google academic搜索引擎、中国期刊网等搜索到了近万篇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再加之导师指定的论文,发现关于对民俗旅游的研究至今在这样的一个范围中反复讨论,同时加深加宽。
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大多数集中在民俗旅游概念、特点和分类研究;民俗旅游规划、开发及开发模式的研究;民俗旅游的有关文化方面的研究;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民俗旅游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研究;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民俗旅游的中外对比研究等等。
探讨诸如此类问题的论文比比皆是,但是从民俗旅游本身的价值角度出发的文章并不多见,纵观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其实质上主要探讨了民俗旅游的价值体系,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内容:(一)文化价值观 1.文化的不和谐现状:旅游业往往被称之为“无烟”产业,然而在其发展过工程中对其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环境所造成的伤害, 从某种程度上看, 丝毫不亚于工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过于关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导致民俗文化精神内核的丧失,出现大量的伪民俗,破坏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和谐性,促使旅游地民俗文化出现与外来文化快速趋同的趋势,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
民俗旅游是在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上发展起来的旅游形式,本应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但在不少地方,旅游开发却使民间文化受到了伤害,导致民族风情徒具形式,手工艺品艺术价值降低,文化的多样性渐趋丧失。
孙天胜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开发者和旅游者的功利主义,为此我们应强调民俗旅游对文化保护的责任,在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同时不忘其对文化传承应有的意义。
田茂军从“没有科学地处理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和“没弄明白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主体问题”两个角度对民俗旅游文化进行了反思。
周霄(2002)还引进了“文化殖民”这个概念,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化巨变的明显特点是物质生活习俗与社会生活习俗、信仰生活习俗的两极化发展,即一方面在物质生活方式上疾速追逐超越时空和国情的消费与享受,甚至不加选择地套用外来文化模式,或错误地引进西方文化的败笔来填补鄙弃传统生活方式的空缺,另一方面在家族习俗、人生礼仪及信仰行为与观念上不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